特载
中共华侨大学第五次代表大会
【综述】中国共产党华侨大学第五次代表大会,6月22日上午在纪念堂科学厅隆重开幕。国务院侨办党组书记、主任裘援平,国侨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马儒沛,福建省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陈桦,国侨办文化司司长雷振刚、人事司司长许玉明,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鞠维强,省侨办主任杨辉,泉州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陈庆宗,国侨办文化司副巡视员梁智卫等出席会议开幕式。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在大会上做题为《凝心聚力 创新发展以华侨高等教育新成就共筑中国梦》的重要讲话。福建省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陈桦也做了重要讲话。华大八个民主党派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校侨联、台联、留学生同学会和无党派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的主要负责人应邀参加大会开幕式。民革华大总支部主委、文学院副院长徐华教授代表八个民主党派致贺词,祝贺大会胜利召开。党委书记李冀闽代表中共华侨大学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做题为《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建设基础雄厚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的报告。与会代表分组审议了工作报告。
23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华侨大学第五次代表大会闭幕,大会选举产生了学校新一届党委、纪委。经过与会代表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由王士斌、王丽霞、王秀勇、毕明强、朱琦环、刘斌、关一凡、江开勇、李辉、李庭志、吴季怀、何纯正、张云波、张向前、张禹东、陈卫峰、陈明森、郑黎鸰、胡日东、贾益民、徐西鹏、郭子雄、彭霈、曾路、曾志兴25人组成的华侨大学第五届党委,以及由毕明强、朱琦环、庄志辉、衣长军、陈荣美、武玉洁、钟伟丽、洪若霞、骆景川、黄青山、黄锦辉11人组成的华侨大学第五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均按姓氏笔画为序)。大会还通过了《中共华侨大学第五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共华侨大学第五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中共华侨大学第五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共华侨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讲话】
凝心聚力 创新发展 以华侨高等教育新成就共筑中国梦
——国务院侨办党组书记、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在中国共产党华侨大学第五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3年6月21日)
尊敬的陈桦书记,
各位代表、各位老师和同学们:
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去那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之际,中国共产党华侨大学第五次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华侨大学政治生活和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对这次大会的召开,国务院侨办党组十分关心、高度重视。在此,我代表国务院侨办党组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代表,向华侨大学全体党员和师生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
华侨大学建校53年来,从创办、停办到复办,一路风风雨雨、砥砺前行。在各级政府和历届领导关怀下,一代又一代华大人始终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为海内外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为侨胞服务、为国家和地方服务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高等教育发展史和国家侨务工作格局中,奠定了华大的独特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华侨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学校党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侨务政策,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政领导精诚团结、密切配合,抓大局、谋发展,带领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奋发进取,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之路,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厦门校区建设启用,一校两区平稳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进入本科一批招生序列,研究生院顺利挂牌,生源质量大幅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学质量明显提高,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学科建设不断强化,学科门类不断健全,办学层次稳步提升;科学研究显著进步,科研成果屡有突破;人才战略深入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华文教育纵深发展,为侨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对外合作全面推进,服务社会作用日益突显。学校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在海内外影响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各项事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未来空间,为建设“基础雄厚、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奋斗的结果,凝结着每个人的心血和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务院侨办党组向华大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华侨大学改革、发展、稳定做出贡献的历届老领导和离退休老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始终关心和支持华侨大学建设发展的福建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凸显了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确立了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面对新形势,站在新起点,开好这次党代会,全面总结过去的工作,认真分析前进道路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努力抓住新机遇,妥善应对新挑战,科学谋划未来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对于学校加快发展,提高办学水平,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华侨高等教育是国家侨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华侨大学,推动华侨高等教育事业繁荣发展,是党和国家以及广大华侨华人共同的期望,也是华侨大学师生员工的共同梦想。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华侨大学的发展高度重视,周恩来亲自批复华侨大学的建校,李先念、胡锦涛、贾庆林、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华侨大学进行视察或做出重要批示,廖承志、叶飞更是先后亲自担任华侨大学校长。为了办好华侨大学,党中央、国务院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意见》(中发〔1983〕24号),以这种形式和名义专门为两所大学的办学问题颁发文件,这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于1999年也曾专程到华侨大学进行调研考察,对华侨大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希望校领导班子认真组织学校各级党组织、各部门、各学院、广大师生员工,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华侨大学办学的期望和要求,牢记使命,不忘重托,凝心聚力,创新发展,以建设发展新成就圆华侨大学强校之梦,以建设发展新成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同志们,“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代表国务院侨办党组向即将产生的华侨大学新一届党委、向全体师生员工提几点希望。
一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侨务工作会议精神,为党和国家华侨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新贡献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十八大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了下一阶段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任务:一是指明发展道路,就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二是明确奋斗目标,就是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才资源强国行列;三是提出总体要求,就是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四是阐明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人;五是提出根本方式,就是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六是点出发展动力,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完善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七是强调工作重点,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十八大报告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华侨大学各级党组织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切实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以提高党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华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011年底召开的全国侨务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侨务工作发展纲要(2011—2015年)》以及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全国两会文件中关于侨务工作的论述精神,对做好新时期的侨务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加强侨胞联谊引导、维护侨胞合法权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促进祖国统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拓展海外华文教育、开展侨务公共外交、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八个方面,对新时期侨务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并要求以改革精神不断开创侨务工作新局面,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圆中国梦。华侨大学是国家侨务工作的重要阵地,侨校特色是华侨大学的生命线和立校之本,在为侨服务、为国家内外发展战略服务方面有独特作用。希望学校党委认真学习好、全面贯彻好上述会议和纲要文件精神,结合华侨大学的办学实际,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播知识、引领文化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使学校在服务新时期侨务工作大局、助推“中国梦”中有新作为、有大作为。
二 坚持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未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新的历史时期,国家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了对教育支持力度,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和政策,颁布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个中长期规划纲要以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全国侨务工作会议和《国家侨务工作发展纲要(2011—2015年)》,也提出“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大对华侨高等教育事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的投入。此外,华侨大学地处我国第二大侨务大省福建省,海西经济区的建设发展,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海峡西岸的地理优势,对外交流的侨务优势,加上福建省、厦门市、泉州市分别和国务院侨办签署了新一轮共建协议,加大对华侨大学办学的支持力度,近年来学校厦门校区建设启用,一校两区平稳发展,学科建设突飞猛进,学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海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这些都给学校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站在新的起点,学校能否把握好这一千载难逢的大机遇,续写新辉煌,这是关键所在。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各高校正处在转型、改革、提升的关键时期,正处在新一轮大发展、大洗牌的机遇期。学校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少进也是退,领先一步,步步领先,落后一步,步步受制。挑战前所未有,竞争无处不在。希望全校各级领导班子、广大党员干部以党代会召开为契机,以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的精神,注意总结办学经验和规律,潜心研究学校发展的大问题,认真梳理学校发展面临的新变化新情况,深挖影响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立足世情、国情、侨情、校情,找准学校发展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加强谋篇布局和整体筹划,搞好顶层设计和基本建设,进一步明确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实现学校科学发展、长远发展、跨越发展。“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东西都能创造出来。”
三 坚持质量立校,推进内涵发展,为建设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要方针。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当前,国内各大高校都把提升质量、内涵发展作为办学重点。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求高等学校切实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把人才队伍作为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把质量特色作为竞争取胜的发展主线,把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作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把学科交叉融合作为品质提升的战略选择,把产学研结合作为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希望学校各级党组织带领本单位师生员工,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着眼于学校长远大计,心无旁骛,潜心治学,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打造前沿领先学科,着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着力增强服务社会和地方的能力。要牢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努力实现学校规模、学科结构、教学质量和内外声誉的有机统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重为有所轻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逐步将发展方式转变到质量优先的内涵发展上来。要始终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办学质量最重要的体现,着力形成人才培养的品牌和特色。要大力提升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质量,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急需,力争在若干领域取得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创新成果。要大力提升队伍建设质量,始终将培养和汇聚一流人才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实抓好。要积极提高开放办学质量,大力提升国际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要建立健全质量导向的体制机制,努力提高决策质量、学术评价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充分激发各方面的创新活力。要坚持为侨服务的办学方针,进一步强化学校办学特色,积极拓展海外华裔优质生源,提高境外生培养质量,加大华文教育工作力度,深化涉侨领域课题系统化研究。要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弘扬“一元主导、多元交融”的文化氛围,以大学精神凝聚奋斗力量,以文化之魂唤醒民族之根,连接复兴之梦,对内增强文化育人的软实力,对外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四 坚持为侨服务、凝聚力量,为共筑“中国梦”做出新贡献
华侨大学缘“侨”而立,以“侨”而兴。“侨”是华侨大学的生命之源,没有为侨服务,华侨大学存在的价值就大大降低。全校师生员工务必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是广大华人华侨共同的“梦”。凝聚侨心侨力,共筑“中国梦”这就是新形势下为侨服务的新要求。
一是要积极涵养侨务资源。充分发挥侨校优势,蓄水养鱼,深入做好联系海外侨胞知名人士和培养华裔新生代骨干力量的工作,增进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对祖(籍)国的深厚感情,培育对中国友好的力量。优化为海外、为校董和校友服务的水平,坚持联谊、服务、引导相结合,在联谊工作中加深了解、增进情谊,在服务工作中维护侨益、凝聚侨心,在引导工作中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努力把为内外大局服务和为侨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拓展侨务公共外交空间。
二是要大力推进华文教育大发展。华文教育对于海外侨胞保持中华民族特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于在世界各地广泛持久地传播中华文化具有独特作用。华侨大学作为国家华文教育的重点建设基地,应该在华文教育体系建设、华裔学生教育和师资培养、华侨华人研究、侨务政策法规与侨务工作理论研究、侨务干部教育培训等具有侨校特色的项目上,取得更高水平成果,编写更高水平教材,打造更高水平师资,培养更高水平人才。要坚持以“根、魂、梦”为指引,发展华文教育、培养华裔青少年、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要深入探索侨务工作新规律。“侨务战线要按照十八大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针对新形势新要求加强筹划,找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位置,找到上新台阶的抓手和增长点,推动工作科学化发展。”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福建基地已经挂牌成立,学校要充分发挥福建作为侨务大省和对台工作先行区的优势,整合福建省和国内外的相关领域人才资源,形成汇集效应,加强协同创新,搭好台,唱好戏,推动华侨华人和侨务理论政策研究工作,促进国家和地方侨务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五 坚持立足福建、服务社会,为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服务地方发展、依托地方力量,在贡献中求发展是华侨大学的优良传统。多年来,华侨大学积极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社会服务新路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同时,长期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对华侨大学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通过与国务院侨办签署共建协议方式,从政策、资金、项目等各方面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希望学校不辜负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父老乡亲的期望,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的能力,围绕解决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科研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人才,早日建成基础雄厚、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
当前,福建省正处于全面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描绘了福建省未来几年的发展蓝图,提出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路,指明了未来一个时期推动福建科学发展的工作方向,也为华侨大学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长期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对台工作方针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发挥“五缘”优势,加快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和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希望学校坚持主动立足福建、服务海西的方向,继续扎根福建创业创新的丰沃土壤,继续发挥对台工作的独特优势,主动适应当前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加快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推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继续改善引才环境,搭建引才平台,优化引才服务,吸引更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华大、服务海西,使华侨大学成为福建省的国家级创新人才高地、人才培养高地、科技孵化高地、华文教育高地、文化引领高地,为促进福建改革发展,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六 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学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高校党政领导班子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对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希望新一届党委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的要求,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办学治校能力建设,努力成为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团结进取、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坚强领导集体。
一是要以抓好理论武装、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不懈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教育师生、指导工作。要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注重学习,引领学习,切实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各类知识,深入思考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增强把握方向、谋划发展的战略思维能力。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带头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创新机制落实好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与被选举权、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不断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坚持团结和谐,妥善处理好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制的关系,相互补台,才能好戏连台。华侨大学作为外向型办学的特殊性质的高校,经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批复同意,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特殊领导体制。要注意处理好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制的关系,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制的运作机制。一方面,校长负责制要求校长对学校的发展全面负责,尤其是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建设、后勤保障、体制机制建设等学校各项业务工作,要以校长为主导,党委要全面支持校长行使职权;另一方面,校长负责制不能排斥、不能削弱、不能放弃党委领导,党委领导要在学校发展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按照参与决策、推动发展、监督保障的要求,会同行政领导班子把好学校办学方向,参与涉及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和事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因此,校长负责制要求党委领导水平更高、方式更优、活动形式更好、组织作用更强。希望学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运作机制,增强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团结力、凝聚力、战斗力。需要强调的是:团结是处理好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制的关键所在!团结是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的必然要求,在一个团结融洽的班子里,大家才能彼此相互补台,再大的矛盾也能解决;在一个不团结的班子里,大家互相拆台,再小的问题也能演变成大矛盾。因此维护团结、珍惜团结、促进团结,要作为学校党委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无论是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还是一般党员干部都要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以促进和维护团结为己任,发扬华侨大学“宽容为本”的校园精神,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平稳、和谐、健康发展。
二是要以增强凝聚力、转变作风为重点,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要始终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与保障服务,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着力研究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激发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生机活力,不断增强党组织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牢固为民、务实、清廉的理念,把事关师生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勤俭办学之风,心无旁骛,履职尽责,定下来的事情要一抓到底,没有完成的任务要抓紧完成。要精简会议文件,摆脱文山会海,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要弘扬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学风,营造风清气正心齐的环境氛围。下一步还要按照中央部署,适时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是要以弘扬中国精神为重点,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十八大报告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坚持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把德育放在首位,以德促才,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弘扬中国精神为重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我们要在学生中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自觉将个人的价值实现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结合侨校特色,分类细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教导境内学生爱党爱国,引领侨校多元文化健康发展;引导台湾学生深入了解大陆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认可大陆的社会经济发展路径,坚持“一个中国”立场,维护和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把港澳学生培养成为拥护祖国统一、坚持“一国两制”、维护港澳稳定、促进港澳繁荣的重要力量;做好华侨学生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工作,把他们培养成为促进和维护祖国统一、支持祖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祖国保持密切联系的海外友好力量;把外籍华人、外国留学生培养成为住在国人民同中国人民交往的友好使者,为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和世界文明共同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四是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指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以“常”“长”二字为关键,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一次廉政会议上指出,廉洁是公信力的基石,要以建设廉洁政府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把反腐倡廉推向深入,坚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给权力涂上防腐剂、带上“紧箍咒”,真正形成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华侨大学党政领导班子一直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高校也不是净土,反腐工作马虎不得、疏忽不得。我们必须牢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进一步加强纪律监督,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阳光治校,确保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一要严明政治纪律。学校工作任何时候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学术无禁区,但讲坛有纪律。高校是育人的阵地,教师不能图一时口舌之快,在课堂发表有损国家利益、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言论。各级党组织要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的责任,加强对党员、教师政治纪律教育,决不允许错误思想、政治谣言、反动言论在校园传播。二要改进工作作风。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制止奢侈浪费。健全学校经费管理制度,加强经费预算核算。加大校务公开、党务公开力度,推行“阳光治校”理念。广开言路,肯纳谏言,加大教师员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力度。各级干部要严格遵守《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的规定,严于律己,做出表率。教师队伍更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术诚信建设,为人师表,立德树人。三要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学校要认真总结惩防体系建设成果,制订好符合校情的新一轮城防体系建设五年工作规划。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廉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关口前移,拓展从源头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结合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人事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领导干部问责、“三重一大”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加强案件查办工作。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有举报必核查,有信访必办理、要反馈。
各位代表、同志们,党员华侨大学党代会的召开是学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学校党员干部参加学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希望大家认真履行代表的责任和使命,以党代会为契机,认真讨论、参与研究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举措,为把华侨大学建设成为基础雄厚、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通过党代会,要选出一个好的党委班子,形成带领学校发展的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要做出一个好的党代会报告,系统总结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取得的成绩及经验教训,正确提出新时期学校工作思路,以好的报告激励人、动员人、鼓舞人,以正确的方向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发展;要形成一个好的风气,代表们要自觉增强党的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精神,认真审议和讨论学校党委的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智慧。
同志们,把华侨大学建设成基础雄厚、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不仅是学校的“梦”,也是国务院侨办党组对学校发展的殷切期盼和要求。国务院侨办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关心支持华侨大学的改革和发展,为推动华侨大学实现奋斗目标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第五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华侨大学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百战争先弓未冷,而今跃马踏新征。”希望学校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在学校新一届党委的带领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团结进取,扎实工作,改革创新,奋勇争先,会通中外,并育德才,在新征途上开好头、起好步,开创华侨大学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最后,预祝华侨大学第五次党代会圆满成功!
福建省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陈桦在中国共产党华侨大学第五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3年6月22日)
尊敬的裘援平主任、马儒沛副主任,
各位代表,老师、同学们:
今天,中国共产党华侨大学第五次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华侨大学政治生活和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我谨代表中共福建省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代表和全校党员、师生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
华侨大学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坚定走内涵发展、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之路,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卓越计划,扎实推进学科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拓展华文教育和国际合作办学,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8年来,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实力明显增强,为新时期学校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国华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为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建设、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实现这一目标,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华侨大学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一要坚持质量立校、内涵发展,在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上迈出新步伐。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切实把提升质量作为核心任务,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中,努力实现学校规模、结构、质量的有机统一,把华侨大学建设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二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上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学生头脑,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地将个人价值实现融入共圆“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品质和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要坚持立足福建、服务社会,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加快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推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着力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才培养高地、科技孵化高地、华文教育高地、文化引领高地。四要坚持为侨服务、面向国际,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展示新作为。坚持不懈提升华文教育层次,拓展国际合作办学,巩固和发展“一校两生、因材施教”的教学特色,引导境外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对祖(籍)国的感情,凝聚侨心,汇聚侨力,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五要坚持把握方向、谋划全局,在提高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上树立新形象。本次党代会将产生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希望新一届党委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团结进取、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坚强领导集体,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为华侨大学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各位代表、同志们,发展好、建设好华侨大学,不仅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奋斗目标,也是省委、省政府和福建人民的殷切期盼和共同心愿。省委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华侨大学各项工作,继续加强与国务院侨办的密切配合,积极协助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努力为华侨大学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希望华侨大学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在学校新一届党委带领下,团结进取,扎实工作,在加快建设基础雄厚、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最后,预祝华侨大学第五次党代会圆满成功!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努力建设基础雄厚 特色鲜明 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
——校党委书记李冀闽在中国共产党华侨大学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3年6月22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华侨大学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做报告,请审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总结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谋划学校新一轮发展大计,团结带领全校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凝心聚力,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协同创新能力,推进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基础雄厚、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 工作回顾
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在国务院侨办党组、福建省委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新时期学校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抓大局、谋发展、促成效
与时俱进,科学规划发展蓝图。根据学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提炼办学思路,调整发展战略,研究制订了华侨大学“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设基础雄厚、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特色兴校之路、人才强校之路,推进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深化改革,保障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学校党委以办学治校能力建设为重点,调整机构设置,推进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岗位设置、财务制度和后勤管理等方面改革。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梳理原有规章制度,共废止10余份,修订、新订272份。加强群团统战及校友会、董事会工作,密切与社会各界联系,推进校地合作共建,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服务,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了团结、进取、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2011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
(二)围绕中心抓党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思想政治建设富有成效。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活动。健全组织生活、完善学习制度,加强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理论研讨会等传统学习形式,创新华大讲堂、干部在线学习等新型学习形式,多形式、多举措开展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深入探索富有侨校特色的“一校两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对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校连续三届被福建省委授予“福建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称号。
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及时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激发活力,学校现设有27个基层党委、327个党支部。围绕创先争优,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校建设,成立了7个分党校,强化党员教育培训。推进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积极开展网上党建,拓展党建工作阵地。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共发展党员10127名,其中学生党员10019名。学校有17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3名党员被评为国侨办机关优秀党员、34名党员被评为省级优秀党员或党务工作者。
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坚持走群众路线,全面推进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健全校级领导联系基层制度、接待日制度和工作通报制度,广泛听取师生群众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批评、监督。积极推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开展“管理服务年”“创先争优”等活动,促进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使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2007年学校被授予“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仅有两所高校入选),2011年被授予福建省“文明学校”称号。
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党管干部,健全干部选拔和培养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选拔干部,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重视干部培训工作,定期组织中层干部对外交流学习,举办中青年干部专题培训班。完善领导干部届中、届满考核机制,增强干部队伍活力。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共提任副处级领导干部118人次,提任正处级领导干部61人次。
反腐倡廉建设全方位推进。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学校中心工作,认真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明确分工,强化责任。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和纠风治乱,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抓好党建促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成绩喜人。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系列人才培养卓越计划,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持续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推进研究生教育和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多举措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新增一批省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等。在校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项400多项,3篇博士论文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11年、2012年连续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实现了福建省在此项目上的零突破。
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学科建设富有成效。构建了规模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的教育教学框架。全面深化招生改革,基本实现全国本科一批招生,同时经国侨办和教育部批复同意成立研究生院,生源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各类在校生由2005年的2.2万余人增长到3.3万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境外生人数大幅增加,特别是全日制研究生人数翻了一番。继续强化工科优势特色,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初步形成了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工管相济、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6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中工程领域相关专业硕士学位5个,本科专业17个,省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个,省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培育项目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2个,国家重点学科实现零突破。
华文教育纵深发展,侨校特色更加鲜明。出台了《华文教育拓展与提升计划》,提升华文教育办学层次,推进华文教育基地建设,举办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加快海外华文学校建设,在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开设兼读制研究生课程班。组建相关研究机构,提升华文教育科研水平,推进华侨华人社团普查与调研工作,开展华文教学资源中心和海外华文媒体数据库建设,举办“泰中战略研讨会”高端学术会议。加强侨务工作研究,从2011年开始编发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拓展华文教育办学空间,开拓欧洲、北美、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华文教育阵地,设立10个海外招生基地,增加外招生源。推进华文教育品牌建设,加强中华才艺(龙舟、音乐·舞蹈)培训基地、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和“中华文化大乐园”夏(冬)令营、“根在中国”境外生冬(夏)令营等,传播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华文教育协同创新,牵头组建了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推进海外华文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播科学研究纵深发展。
人才战略步伐加快,师资力量明显增强。围绕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人才工作组织协调机制,通过明确的政策导向,大量的资金投入,引进与培养并重的措施,初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拥有双聘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入选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6人次,入选省级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91人次。专任教师数量从2005年的888人增加到128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566人,占专任教师的44.1%;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从145人增加到547人,占专任教师的42.6%;45岁以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7.2%。教师队伍进一步年轻化,高学历教师比例增速明显,一批中青年教师成为后起之秀并逐步担当起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任。
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服务社会水平持续提升。完善科研申报和管理制度,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科研成果质量明显提升。新增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及国家级创新团队建设上均有历史性突破。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立项数大幅增长,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351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33项,发表科研论文9000多篇,被SCI、EI收录的论文数,论文被国际刊物引用次数,排名连年位居全国高校前100名。加强产学研协作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构建了多层面、全方位服务海西发展的联动机制。
国际化办学扎实推进,海外合作不断拓展。加强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成立国际化战略委员会和国际学院,加快国际化战略实施步伐。拓展境外合作办学和联合培养项目,推进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工作。引进国际先进课程、教材及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和跨文化学习研究能力。积极探索开展双语、全英课程建设,吸引境外生源来校就读。在澳门、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已有办学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海外办学规模和层次,学校目前已与境外90多所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签订了双边协议或建立了学术交流合作关系,深入拓展在学生培养、人才引进、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一校两区协调发展,办学条件日益改善。2006年10月厦门校区正式启用至今,已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42.3万平方米,大大缓解了学校办学空间的不足,明显改善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等硬件设施。全校师生员工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的顾全大局、顽强拼搏、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精神,成为学校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进一步完善泉州校区基础设施,新建人才公寓,修缮学生宿舍,改造水电设施,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网络信息化等项目建设,办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校园环境焕然一新,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高。
各位代表,通过多年的努力,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华文教育强校、建设厦门校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三大任务以及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效。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
——必须坚持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完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抓大事、谋长远、保稳定、促和谐,推动学校事业全面发展。
——必须坚持内涵式发展。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全面推动内涵式发展,建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教育资源和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必须坚持办学特色。要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突出侨校特色,做大做强华文教育,强化工科优势,拓展海外合作办学,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要注重探索教育规律,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科发展观为指导,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内部管理,注重协同创新,激发办学活力,提高综合实力。
——必须坚持服务社会。要积极融入社会、引领社会,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作用,主动对接国家侨务工作、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有为谋有位,以服务促建设,以贡献求发展。
——必须坚持优良作风。要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全校师生员工,发扬勤俭节约、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
同志们,发展历程令人难忘,成绩进步来之不易。这些成绩和进步是在上级党组织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鼎力帮助下,学校历届党政领导和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本届党委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华侨大学发展的上级领导、学校董事、各界朋友和广大校友,向学校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全校共产党员、各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向广大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成就令人鼓舞,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危机意识、发展的紧迫感不足,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有待增强;学校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学科不多,学科资源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科研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拓展,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科研成果不多;教师数量缺口仍然较大,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拔尖人才严重匮乏,学术骨干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办学治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仍需要不断创新完善,一校两区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整合优化;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性观念仍需强化;校园基础设施仍需完善,师生教学、生活用房和配套设施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努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二 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奋斗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充分认识学校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谋划学校发展蓝图,以明晰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引领全体师生员工,齐心协力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以新成就共圆“中国梦”。
(一)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八大已经确立了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国家先后颁布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个中长期规划纲要以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力度。福建省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加大科教兴省、创新驱动、扶持教育的工作力度。全国侨务工作会议和《国家侨务工作发展纲要(2011—2015年)》对新时期侨务工作的部署,国侨办与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共建华侨大学的深入推进,一校两区办学格局初具规模等,都为我校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迈进,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更好的发展条件、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强有力的发展保障。
同时也要看到,学校发展正面临着巨大挑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侨情侨务的新变化,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为侨服务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校面临着要更好地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任务的新考验。国家在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各级财政对高校的支持更多地体现为项目化形式,这对我校的竞争实力、管理水平等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以“985”“211”高校为代表的重点高校凭借自身优势,进一步争抢领先地位,与我们同层次的高校发展在不断提速,我校发展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而且“标兵很远、追兵很近”的巨大压力。同时,国内高校国际化办学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在国家逐步放开境外招生权后,对境外生源的竞争加大,我校保持华文教育优势的难度越来越大,境外招生形势日趋严峻。此外,“十二五”期间,学校还面临着厦门校区进一步投资建设和泉州校区不断更新改造任务等新挑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必将严重影响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志们,当前学校发展正处在转型、改革、提升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解放思想,团结一致,攻坚克难,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在学校未来建设发展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学校办学总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坚持“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立足国家和侨务发展大局,遵循办学规律科学谋划未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凝心聚力,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之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协同创新能力,更加执着地加快推进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总体战略目标:建设基础雄厚、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力争通过10~15年努力,学校文理工科协调发展各具实力,侨校特色更加鲜明,工科优势更加凸显,哲学社会科学更加繁荣,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若干学科与研究领域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为侨服务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体现办学水平的基本指标大幅度提升,为建设基础雄厚、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到建校100周年之际,将华侨大学建成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
三 今后五年主要任务
根据上述发展思路,以及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基础雄厚、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的总目标,推进协同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彰显侨校特色,以“三大支撑体系”建设为根本着力点,重点推进“七大工程”建设。
(一)着力推进“三大支撑体系”建设,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办学活力。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抓手,面向未来,凝练特色,科学设计,依法制定《华侨大学章程》,完善治理结构。在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基础上,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校院两级关系,逐步理顺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为加快实现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二是汇聚人才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实力。继续大力引进海内外学术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加强培养和扶持本土本校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为加快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是夯实办学基础,增强办学保障能力。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不断完善办学基础设施和生活保障设施,增强资源汲取整合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为加快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和物质支撑。
(二)重点抓好“七大工程”,全面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
1.深入实施教育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落实教育部“高教30条”,坚持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资源配置、经费安排等方面优先考虑人才培养。
着力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深化本科招生改革,稳定招生规模,优化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加大教学投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点培育一批福建省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出版一批优秀教材,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健全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教育教学卓越计划,深入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卓越计划”专业建设,推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素质拓展体系有机融合,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的培养,探索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学生培养机制。整合教育资源,深入开展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和联合培养、订单式培养,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凸显侨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加快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推进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和招生选拔机制改革,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扩大研究生规模,大力拓展境外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加强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启动校内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以突出科研创新能力为特征、寓教于研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突出职业导向为特征、注重实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鼓励探索跨学科联合培养模式和国际合作培养模式,努力实现研究生发展方式从注重规模向规模和质量并重转变,培养类型结构以学术学位为主向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转变,培养模式从注重知识学习向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并重转变,人才质量评价方式从注重在学培养质量向在学培养质量与职业发展并重转变。
2.深入实施人才汇聚工程,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推进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福建省“闽江学者”、“引进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计划”等人才项目和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创新基地等重要平台,全力拓宽人才集聚渠道,追踪国际学术前沿,面向海外引进一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培育和造就一批高端领军人才,支持和发展一批学科和学术带头人。
强化师资队伍力量。引进和培养并重,实施海外著名大学优秀博士招聘计划、中青年学术骨干海外研修计划、全英文授课教师出国研修计划、大学英语教师海外研修计划。关心和爱护青年人才的成长,注重青年人才全面素质的提高,给予青年人才政策和资源倾斜,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活力与创新思维,选拔和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
完善人才分类管理。实施实验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有步骤地选派实验技术骨干赴国内外研修。实施党政管理队伍专业化计划,逐步建立职员制度,通过轮岗锻炼、学位提升和海外研修,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完善教学科研辅助人员的岗位聘任制度,推进后勤服务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使各类人才在学校事业发展中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都有自我发展的空间。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聘任制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积极鼓励产出高水平成果,为高层次人才的创造性工作和优秀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制度保障。
3.深入实施协同创新工程,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深入实施“2011计划”,形成协同创新合力。根据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在国侨办统一领导下,紧紧围绕“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进一步凝练专题研究方向和“中心”建设的核心内涵,加强“全球华侨华人与中华民族复兴协同创新中心”申报组织工作。探索建立健全协同创新的科学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建立科技创新多元投入的长效机制,汇聚校内外优势资源,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有机融合,提升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更多单位积极参与,构建以我校为主导的多层次“科技创新协同体系”,按照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个层次进行培育和建设,力争创建1~2个国家和福建省协同创新中心。
以协同创新为驱动,推进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坚持“分类建设、重点突破”的学科建设基本思路,突出重点,强化特色,促进交叉,加快学科布局和结构优化、调整与重组,形成重点学科辐射和牵引机制。以“福建省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福建省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培育项目”“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福建省重点学科”立项建设为带动,整合学术团队,大力推进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和建设工作,力争在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上有新突破,在国家级标志性成果上有新收获。进一步夯实基础学科,集中力量建设好一批应用型学科,大力扶持发展一批新兴学科,努力建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在国内或省内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进一步强化工科优势,积极推动传统优势学科发展,推进工科科研平台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大力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和层次,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以协同创新为驱动,提高科研工作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建若干个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在省内有领先地位的优势、特色科技创新平台,争取新增若干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创新基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力争在国家级层面取得突破。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作为突破目标,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努力建成若干个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团队。完善体制建设和绩效评价激励机制,加强科研项目申报与管理工作,拓宽项目申报领域,特别要瞄准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取得新的突破,科研成果的层次和数量明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继续深化与地方的合作,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模式与合作关系,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
4.深入实施侨校特色工程,提升为侨服务水平
坚持“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站在国家侨务工作大局,进一步树立华文教育、国际交流、汉语国际推广三位一体的大华文教育理念,整合华文教育资源,拓展“大华文教育”新架构,提升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以创建“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为契机,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大华文教育平台,加强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的研究和教学。进一步提升华文教育层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华文教育重点学科建设,形成从预科、本科向研究生发展的较为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
加强华侨华人研究和华文教育研究,开展海外华文教育普查工作,建立世界华文教育资源库、华侨华人人物数据库和国家侨情、侨务政策智库,建设海外华文教育、华商管理、华文媒体、华侨华人社团和社会、侨乡社会与中国现代化等一批在海内外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平台,打造国家级华侨华人和华文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咨询服务中心、资源研发中心和文化教育推广中心等。
全面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加强海外办学机构、办事处和招生点建设,多渠道多举措提高境外生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华文教育海外办学基地建设,在泰国孔子学院、普吉泰华国际学校的基础上,探索拓展在南美、北美和欧洲地区的华文教育境外办学工作。
巩固并拓展华文教育品牌项目,加强华文教育基地、中华才艺(龙舟、音乐·舞蹈)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大赛”“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华侨华人社团中青年负责人研修班”等品牌项目,形成品牌集聚效应。
创新境外生培养模式,健全境外董事联系学院制度。积极实施境外生教学的分类指导,巩固和发展“一校两生、因材施教”的教学特色。开展“根在中国”“中国寻根之旅”“中国文化之旅”等境外生特色社会实践,营造“一元主导、多元交融”的特色校园文化。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促进境外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5.深入实施国际化办学工程,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坚持开放式、国际化办学思路,把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作为新形势下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新的增长点。
大力实施引智工程和派遣教师到境外进修、学术交流,通过引进和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创新完善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合作方式,探索双语教学和全英文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课程、教材及教学模式,加强全英文课程和双语课程建设,以及全英专业课程图书资源库建设等工作。
全力推进各项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创新和推进“3+1”、“2+2”、境内办班、境外办班、联合培养、单方培养等多种办学模式,稳步增加国际交流项目和国际交换生数量,争取在5~8年内在校生参与国际交流的比例达到10%。建立常态化的学生交换机制,将“引学生进来”与“送学生出去”相结合,扩大华侨华人学生及其他留学生的规模,努力均衡双向交流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巩固与港澳台教育机构的合作办学,推进教师互访、干部培训、学生交换、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项目,扩大规模,提高层次,提升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6.深入实施管理体制优化工程,提升治校能力和办学活力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依法制定《华侨大学章程》,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和依法办学。
健全和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落实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强化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队伍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深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校内分配机制,逐步提高教职员工的工资待遇。深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完善后勤服务体系,切实提高服务师生、保障发展的能力。健全和完善一校两区运行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减少运行成本,促进两校区协调发展。
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推进基层学术组织改革,调整和优化学科和学院结构,初步构建以学科为基础、以研究功能为主导、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新型教学科研基层学术组织。
7.深入实施美丽华园工程,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
全面加强两校区建设,促进两校区均衡发展,积极构建文化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三位一体的品位高雅、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美丽校园。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多方筹措办学资金,着力推进教学、科研、办公用房建设,以及体育、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推进泉州校区、华文学院石结构房屋的抗震加固改造,着力通过各种举措改善师生住房紧张问题。加大实验室、图书馆、档案馆以及校园信息化工程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与我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实验室新体系、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和读者服务保障系统。完善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现有校园网络平台,建设覆盖全校园的无线网络、新一代云数据中心、数字校园基础支撑平台和教学资源库,提升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水平。强化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校园交通管理和消防安全管理,为师生员工创造安全的校园环境。
着力推进文化校园建设。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进一步凝练和弘扬校园精神,积极引领时代新风,提升校园文化整体格调。重视校园文化设施建设,保护修缮历史文化建筑,规划建设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学生活动中心,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开展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继续开展二十四节令鼓、东南亚文化展等富有侨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术科技活动新品牌,提升师生文明礼仪和文化修养,增强侨校特色文化氛围。
着力推进生态校园建设。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内涵的生态文明教育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传播和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强节能减排改造,实施校园节能监管平台建设,推进校园低碳生活,打造别具特色的园林化与生态化校园,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着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积极营造民主公平、团结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环境和氛围。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善待学生,改进服务。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福利待遇,关注并改善民生,为师生员工解难事、办实事,解决好师生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师生员工,进一步形成全校上下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四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面对新形势,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全面推进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要通过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举办宣讲报告、讲座和培训班,开设专题专栏和网络宣传等多种形式,组织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把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要紧密联系学校工作实际,把广大党员、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国侨办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学校科学发展的目标上来,用党的十八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着力破解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上来。
(二)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和立德树人工作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加强理论研究,鼓励和支持相关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开展理论研究。进一步健全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推进中心组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学习的实效性。继续办好华大讲堂、集美讲堂,通过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理论研讨会、华大讲堂、干部在线学习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理论学习。进一步健全述学、评学、考学机制,创新学习方法,拓展学习领域,更新办学理念,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理论素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活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师生,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师生,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积极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引导全校教师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完善教师考核制度,重点加强对教师师德水平、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的考核,继续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加强学术诚信建设,引导师生增强学术自律意识、恪守学术规范、提升学术道德,建立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境外生通识课程的整合和规划,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强化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相结合,深化阳光资助工程、圆梦就业工程和心韵辅导工程建设,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毕业生就业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重视对他们的选拔培养,建设一支热爱学生、具有较强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根据“一校两生”实际,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对两类学生采用不同的培养目标取向。对境内学生,要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境外学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逐步认知和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对祖(籍)国的深厚感情,成为认同“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国统一、对中国友好的力量,成为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
(三)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不断健全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政领导班子加强团结,密切合作,和谐共事,形成合力。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切实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和监督体系,大力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信息沟通制度和情况反映制度,重视和支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党员、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拓宽干部选拔培养渠道,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创新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加强干部交流轮岗。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建立领导干部问责制,加强党政管理干部的执行力建设。加强干部培训和分类管理,继续开展中层干部高层次培训,选派青年干部挂职锻炼,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培养。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四)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推进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有效开展。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探索建立学科党支部、课题组党支部、流动党支部,加强学生社区党建、网络党建平台建设。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不断提高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根据“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制度和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制度,不断提升发展党员质量。实施基层组织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和服务力“四力”提升工程,实施基层党建创新计划,创新党内组织生活,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体系,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推进“领头雁”工程建设,加强以“学院党委书记、基层党支部书记”为主体,以“组织员、党建督导员、党委秘书和辅导员”为辅助的党建工作队伍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着重培育基层典型。
(五)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以党风带校风促教风正学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牢把握正面教育为主、批评和自我批评、讲求实效、分类指导和领导带头的原则,及早谋划、周密筹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切实收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健全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制约机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和诫勉谈话制度,落实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六)进一步增强凝心聚力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凝心聚力,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员工以学校大局为重、以事业发展为重,自觉成为推进学校改革创新、和谐稳定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巩固党的侨务统战工作。积极探索侨校特色的统战工作新模式,发挥统战工作优势,完善统战工作制度。切实落实向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制度、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制度,做好党外干部学习培训,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鼓励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多渠道参政议政,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涵养侨务资源,强化侨务工作优势,坚持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凝聚侨心,促进统战。
加强党的群众工作。鼓励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团体依照国家法律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联系学校和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和支持学生团体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水平。认真执行党和政府有关离退休人员的政策,对离退休老同志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鼓励和支持他们为学校发展出主意、做贡献,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落到实处。切实做好校董和校友工作,密切同校董和校友的联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增进校董、校友对学校的感情,引导他们关心学校,从各个方面支持学校的发展。
同志们,学校未来发展前途光明,任务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昂扬的斗志,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基础雄厚、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新当选校党委书记关一凡在中国共产党华侨大学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6月23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在国务院侨办党组、省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代表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华侨大学第五次党代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刚刚举行的第五届党委第一次全体会议、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分别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常委会、纪委常委会。
第五届党委第一次会议选举我担任党委书记,对我来说这既是一份荣誉和鼓励,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我衷心感谢组织的关心和培养,感谢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有决心也有信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在侨办党组和省委的领导下,和全体委员一道,认真履行职责,全心全意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为广大党员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第五届党委对在第四届党委任期内为学校改革和发展倾注大量心血,做出重要贡献的吴承业同志、丘进同志、李冀闽同志,向第四届全体党委委员、纪委委员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本次党代会认真总结了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国务院侨办裘援平主任在大会开幕式上做了重要讲话,就学校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对新一届学校党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殷切的期望。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借此机会,我就党委班子建设,谈几点意见,与各位委员共勉。
一要明确职责定位,为学校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我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根据党章第32条第4款的规定,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本届党委要认真履行党章和有关规定明确的职责任务,围绕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促进学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按照参与决策、推动发展、监督保障的要求,全面支持校长充分行使职权,有效开展工作,把党建工作的成效体现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管干部原则,加强和改进教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维护学校和谐稳定。
二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把学习型放在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学习是服务和创新的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我们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既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也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方面知识,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工作本领,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治校能力。
三要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我们要时刻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倍加珍惜团结,精心维护团结,齐心协力干事业促发展。党政之间、上下之间、同志之间都要不断强化全局观念和团队意识,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多一些商量和沟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支持、主动配合;既勇于担当、唱好主角,又注意协同、当好配角。
四要洁身自好、廉洁自律。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我们要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严格要求自己,规范权力行使,主动接受监督,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各位委员,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把学校党委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团结进取、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坚强领导集体,在华侨大学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一个干事创业的氛围,为完成本次党代会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