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同视角下的中德关系(1990~201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中的德国

德国在战争废墟上从自身国情出发重建家园。艾尔哈德执政时创立、实施的社会福利市场经济模式,实践证明是较为成功的一种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它既保障了市场的自由竞争,又强调了国家在市场经济秩序中的积极作用,对纠偏与补充市场秩序、维护经济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重大作用。艾哈德强调要在生产效率的基础上解决分配问题:“有了一个较大的蛋糕,就不难让每个人分得较大的一份,如果只有一个较小的蛋糕,尽管讨论了怎样分法,总不可能使每个人多得一点。”〔德〕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祝世康、穆家骥译,商务印书馆,1983,第13页。50多年来,德国无论是在哪届政府任期,无论是哪个政党掌权,经济政策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能做到“大方向”一直稳定,是由于他们基本上都奉行明确一贯的社会福利市场经济理论原则。参见裘元伦《稳定发展的联邦德国经济》,载裘元伦《裘元伦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第1~11页。

德国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雄居欧洲首位。由于国内资源匮乏,德国的原料和能源供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在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如何确保德国的能源供应,扩大德国产品的海外市场,提高德国的区位竞争力显得越发重要。作为商品出口大国,德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休戚与共。德国的对外贸易是德国经济的发动机,也是德国经济的晴雨表。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起的“亚洲攻势”,还是发展同俄罗斯的友好关系,抑或积极推动欧盟东扩,统一后德国的外交都恪守“贸易立国”,外交为经济服务这一宗旨,以实现“以经济促外交、以外交促经济”的良性循环。德国奉行理性的对外经贸政策,减免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推进发展合作,为今后的多极世界争取尽可能多的盟友。

在重视经济外交的前提下,统一后的德国外交重视发展同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并将发展援助政策纳入全球和平政策的范畴,扩大自己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给德国企业在本国之外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销售市场,并为德国国内创造就业机会做出了贡献,据德国工商总会称,目前德国有20万以上的就业机会取决于对华出口。《德报:中国对德国经济日益重要》,新华网,http://world.people.com.cn/GB/41217/7606573.html。两国愿意首先在能源领域和环保领域签订合作协议。“Merkel beginnt ihren vierten Chinabesuch, ”http://german.china.org.cn/fokus/2010-07/15/content20505507.htm.

一 德国和全球化

(一)全球化

全球化是一个既不可逆转又无法在近期实现的目标。多年来人们追求全球化,为了获得实际上的福利收益,因此它是不可逆的。但它仍是遥远的,因为世界各地区的发展程度非常不一致。首先要提到的就是非洲。根据联合国发展机构贸发会议最新的报告,非洲除了少数一些新兴国家之外,都在继续变得糟糕。此外,每天收入不足1.25美元的人数持续增加。非洲已经是并将继续是地球最贫穷的大陆,是地球上一个几乎被遗忘被边缘化的角落,它很难在可预见的未来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全球化中。而没有非洲,全球化是不可想象的。

(二)全球化对德国经济的影响

从总体上看,主要是发达国家受益于全球化,特别是美国和德国。德国一直从全球化受益很大,比如说出口经济和投资。最近几年的经济形势显示,几个门槛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成为受益者,如金砖四国。相反,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的损失要远远超过获益,如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全球化真的是一把双刃剑。自从世界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以来,大部分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低迷、萎缩以及混乱。高福利和高消费的欧洲模式面临崩溃的危险,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冲突尖锐化。越来越多的西方政治家和科学家把这一切归咎于全球化。在德国,很多人理直气壮地批评全球化:有很多经济领域深受其害,受教育低的雇工,领取社会救济的人,总之大部分情况下雇员都是全球化的失败者。也许下面的引言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对全球化的批评态度:“在德国到处弥漫世界末日的悲观情绪。没有一天没有噩耗。失业率只升不降。国家债务不可控制。只有交易所里面有乐观派,那里制造不稳定的巨额利润。如同一个自然灾害一样,全球化也降临了,并且把德国硬是带入了衰落。它给这个社会市场经济国家强加上无情的资本主义。”

德国国内有着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对全球化的认识各异,各利益集团对全球化的政策甚至相去甚远。德国政府和工业制造业利益集团对全球化持欢迎态度,因为全球化可以为德国出口带来更多机会和机遇。与之相反,雇员们的心情则复杂得多。雇员们分属各种不同行业,有他们各自不同的利益。例如机械制造业的雇员欢迎全球化,他们生产出的各种机械、各种汽车等产品因质量保证而受到世界的广泛青睐。相反,德国的服务业和农业则要受到全球化冲击。德国劳动力贵,德国农产品也贵,这就竞争不过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很多德国人担心,全球经济快速转型会使德国部分产业部门外迁,从而造成国内就业市场低迷。德国人对于全球化的态度十分复杂,一方面德国经济从中受益匪浅,另一方面也遭到了很多德国人的反对,但德国融入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德国国民经济中进出口比例就反映了参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对德国劳动力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并不大。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德国需要与时俱进,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并完善产品结构,以更加适应变化并发展的国际市场。劳动市场和就业状况向来是德国政府经济政策面临的一大挑战。灵活的劳动力工资和工资结构是劳动力市场改革的一大创举。

德国还改革移民政策,通过人才引进以补充国内劳动力不足,尤其弥补高科技人才的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德国已感受到国内劳动力之不足和高端人才的匮乏,不得不调整和改善人才引进的条件。施罗德政府时期曾以发放绿卡吸引计算机和软件领域的专业人才,欢迎在德国完成了学业的外国留学生在德居留。

二 德国和三洲化

(一)三洲化

世界经济被分为三极格局。它是由三个经济区域——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享。

北美、西欧、东亚这三个地区支配着巨大的经济总额并且占有世界经济的最大比例。特别是美国、欧盟、中国和日本,它们是各自所在地区的核心国家,不仅对自己所处的地区,而且也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巨大的影响。世界上的投资活动主要在这些地区之间进行;汽车、能源、消费品都由全球五百强生产;这些企业以及其他大型跨国公司也都在这些地区产生,三个地区几乎控制着整个世界的经济活动;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都在这些地区学习,三个地区从而也控制了人力资源。

(二)德国在三洲的实力

1.德国在欧洲的实力

德国处于欧洲中心,欧洲是德国最重要的市场,特别是西欧。在与欧盟28个成员国的合作中,德法合作关系占据了突出位置,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紧密的经济联系。

德国经济几乎欧化,当前既面临着不仅来自发展水平一样并且生产同类产品的西欧的挑战,而且面临发展水平比欧盟平均水平还低,劳动成本因此也很低的东欧的挑战,这都是对德国的压力。

2.德国在北美的实力

作为一个对外经济大国,德国在这个地区并没有展现它相应的优势。其经济实力在美国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实力不足、实力增强、实力降低、实力恢复,现今却仍面临巨大挑战。

3.德国在东亚的实力

东亚是未来的主要市场。然而,大多数的国家处于欠发达阶段。德国同该地区应该有许多合作的可能性。但目前在这里实力依然不足。

还处于欠发达阶段的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地区,经济总额仅占全世界总额的一小部分。即使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也较少受到关注。在这些地区,德国实力也非常薄弱。德国对非洲出口了很多产品,但投资很少。德国在拉丁美洲要同美国竞争,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影响很大。在大洋洲两个最重要的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德国经济实力也远远不足。因此,德国在欧洲、北美洲和东亚、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实力建设,是一个现实的战略选择,是对外经济的重中之重。但要实现这一点,德国面临着以下三层挑战。

第一,国内的挑战意味着社会福利标准降低的必要性。

第二,区域挑战主要涉及欧盟扩大和深化,德国也面临很大的困难,欧债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所以德国要在加强欧洲经济实力的同时,解决好欧盟扩大和深化问题、维护德国在欧盟的地位、妥善解决欧债危机。

第三,地区间的挑战主要来自同日本和美国公司激烈竞争的高科技领域和同新型工业国家激烈竞争的劳动密集型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