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现代产业体系

市场需求是云南产业转型升级的最终方向和根本动力。将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的五大要素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是云南未来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我们认为市场需求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本土需求,包括民生需求(衣食住行游购娱)和战略需求(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二是国际需求,包括面向“两亚”的产业合作、贸易投资、产业转移及相关配套和服务。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后需求已经向全面小康的需求层次转换,健康品、民生品、差异化产品、智能化产品的需求正在替代原有需求。虽然云南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措施,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主动转换产业结构的力度较小,及时性不突出,未能赶在市场需求新趋势、新潮流的“潮头”获得增长动力。

从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上来说,云南省过去的产业发展基本上是依托自身拥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裕的劳动力资源。这种基于资源供给的粗放型的产业发展方式,伴随着资源环境的日趋稀缺和弥足珍贵,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日益提高和劳动力资源的不可持续,逐渐显露出后劲缺乏的疲态,难以形成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如果云南省经济想继续保持增长,就应当为产业发展注入或培育新的动力源泉。Krugman(1980)提出的本地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理论认为,在一个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世界中,那些拥有相对较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国家和地区会出现大规模生产和高效率,使本地区在满足本土需求之外还能增加出口。其含义是在一个较大规模市场上市场需求份额增加将导致一个更大比例的产出份额增加,结果是众多产业会因某一地区的需求规模优势而在该地区集聚起来。也就是说,可以基于当前人口所蕴含的潜在的巨大市场规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扶持和培育具有本地市场效应的产业,能为经济发展的延续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一种可解决的方案或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 以大健康类产品需求为导向,加快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医疗保健等新兴产业发展

应以大健康时代对大健康类产品的需求为导向,加快发展云南的生物医药、环保、旅游、养生、文化、体育、医疗、养老、保健等产业。这些产业关联着国民经济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需要围绕人们的健康理念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和智能化新产品,发展新业态,以最优产品质量满足人们的健康消费需求,提升云南产品的竞争力。

二 打造民生需求型轻工产业

1.立足云南产业基础,围绕与省内和周边国家民生需求息息相关的“吃穿住行游购娱”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高原特色农业培育和发展为依托,重点结合烟、酒、糖、茶等传统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从种植、加工向制成品方向发展轻工产业。

2.立足省内及东南亚、南亚市场需求,发展出口导向型产品制造。

3.优化现有的钢材、水泥、玻璃等产能,发挥资源优势,制定扶持政策,加快发展建筑装饰石材、陶瓷卫浴、五金等家居日用产业和家居制造产业。

三 打造民生需求型和出口导向型的先进装备制造业

1.以“衣食住行”中的“行”为导向,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业和相关产业链。

2.打造面向“两亚”市场的机电产品制造和配套产业出口加工基地。

3.发展以数控机床、矿冶设备、电力装备等优势产品为基础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四 以国家重大工程需求为导向加快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即将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大规模基本建设形成对钢材、水泥、有色金属等基础材料的大规模需求的格局正在发生转变,云南省必须积极适应这种变化趋势,在继续保持资源型工业技术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延伸产业链,彻底改变云南经济易受外部冲击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负贡献抵消投资贡献的局面。高铁、航空航天、国防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是我国处于技术前沿且难以获得技术引进而必须自主研发的领域,这些领域的重大装备对材料工业的需求是较为稳定的。云南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优势能够为这些领域的重大装备制造业提供支撑。

五 现代农业

应立足于发挥云南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重新认识云南农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云南地理多样性、气候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产品多样性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庄园经济,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发展,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加快山区综合开发步伐,带动全省农业农村组织方式和经营体制的变革,推动传统农业向产业化、集约型、高效化农业转变。

六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1.推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要在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的基础上推动旅游与城镇发展、产业发展、文化发展融合。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业服务等,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2.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随着云南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未来市场对以第三方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必将吸引很多资金投资于该领域。应该看到,现代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包含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行业的新兴产业形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区域之间要素的合理配置,加速了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促使各地区因地制宜,建立符合自身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合理布局。

3.日益密切的区域经济合作,催生了云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使云南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前沿,催生了云南加工贸易、现代物流、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和国际劳务合作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的稳步推进,使许多省区市借道云南走向东南亚、南亚市场,使云南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从而催生了云南加工贸易、现代物流、国际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七 立足省内及东南亚、南亚市场需求的通信和电子信息产业

主要是建设面向“两亚”的国际通信枢纽中心和配套通信设施,开发电子信息产品,普及信息技术应用。

八 新能源和战略能源开发

依托中缅石油管道,打造石化产业链;发展清洁安全、技术先进的煤化工、盐化工等产业。

九 推动云南产业多样化发展:以特色产业多样化集群推进产业多样化

优越的资源禀赋是云南特色产业多样化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条件。云南多样性的气候和环境,造就了多样性的生物资源,高等动物、植物和花卉的种类均占我国的一半左右,是中国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号称“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乡”“药材之乡”和“生物资源基因库”。作为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的生态安全屏障,云南必须把区域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生物多样性作为可持续综合利用的资源,打造多样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云南省的产业发展应该适度多样化,在不改变甚至增加原有产业发展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多样化的产业。

我们认为,发展多样化特色产业的关键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多样化特色产业的发展,客观上产生了对多样性物资资料移动的需要,所以物流服务水平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产业发展的水平。影响一个产业集聚能否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是运输成本和生产密度。距离或区位也许并非影响产业集群形成的决定因素,但距离确会实实在在地影响当地的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云南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强大的物流需求及广阔的物流发展空间,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将为推进云南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最符合需要的综合服务。

目前,云南省在烟草、花卉、野生菌类等产业方面已初步建立了物流体系。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物流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拥有先进物流配送技术的企业进入云南市场,在为云南企业带来危机的同时激发了物流业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企业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云南物流业自身的发展又面临着新一轮结构升级的要求,当前,各类要素成本快速上升、能源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对物流业自身的发展提出了很大挑战。云南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要优势是资源优势,很多产品难以规模化生产,例如某个少数民族制作的土特产品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手工作坊的阶段,不具备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条件,不符合物流业以大宗商品为前提的要求。此外,这些产品的多样化意味着物流要在作业上具有差异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在进行物流操作时,必须要有专业的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以及有效的物流管理模式。

云南要加强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方面的基础性建设,重点加强运输基础设施(如铁路、机场、货运场站)、物流节点(物流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公共仓库)和物流网络建设,加快多式联运建设,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培育有国际竞争力及区域辐射能力的物流企业,推动专业化的行业物流发展,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物流标准体系。建议构筑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群物流核心圈,用信息化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改造传统物流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产业发展的要求,转变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