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走廊”(Corridor)作为一种空间经济集聚现象,在区域经济学和区域合作实践中,通常被定义为特定跨国区域范围内将生产、投资、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机地联系为一体的经济合作机制。2013年5月,在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之际,中印领导人提出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倡议,得到了孟加拉国和缅甸领导人的积极响应。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进一步彰显了该走廊的战略重要性。
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中国与周边南亚、东南亚国家区域合作和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西南方向的先导项目。由于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地缘人文优势的不可替代性以及长期以来积累的良好合作基础,云南是中国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主体和前沿。同时,推进该经济走廊建设是云南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任务和抓手,对云南服务国家战略、促进自身对外开放与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四国毗邻地区是世界上交往最早、合作历史最长的地区之一,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区位和经济互补优势明显。早在20世纪90年代,云南学术界就提出了开展中印缅孟地区经济合作的构想,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相关各国学术界的积极回应,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提出至今已有三年,在中方的积极倡导和四国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了“一轨主导,多轨并进”的合作机制,四国合作共识不断增多,经贸合作日益深化,在互联互通、能源、农业、旅游、人文等领域合作取得诸多重要进展。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还存在着一系列障碍和问题,如政治互信不足、合作的制度化水平不高、模式选择和政策的不确定性、互联互通协调难度较大等。因此,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已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组成部分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有必要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基础条件和发展进程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有鉴于此,本书作者在长期跟踪研究的基础上,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相关理论、实践与国际经验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提出具有参考意义的理论启示;对新形势下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环境条件、平台机制、实施路径、合作领域、重点项目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就如何实现该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建设及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等相关战略的有效衔接和积极互动,提出具有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的工作思路和对策建议,为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同时也为相关企业“走出去”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开展贸易投资提供参考。
本书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经济走廊建设的相关理论、实践与国际经验启示”,主要对次区域经济合作、增长三角、经济走廊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相关理论以及国际经验进行梳理总结,探索其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合作平台构建和实施路径的理论启示;第二部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基础条件与制度障碍分析”,在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基础条件和制度障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把握推进经济走廊建设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意义、内涵与总体思路”,主要分析新形势下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战略意义,提出经济走廊建设的基本内涵、指导方针、总体思路和战略定位;第四部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合作平台与机制建设问题研究”,重点探讨如何构建相关国家、地区间的合作协调机制,以及各层次各行业间的合作平台、组织机构及运作方式;第五部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实施路径与对策措施研究”则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包括空间范畴、目标进度、主要合作领域、重点项目、早期收获等,并从国家层面和云南省层面提出推进该经济走廊建设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