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市隐秩序的知行迷思
城镇化不仅意味着人们在哪里生活,更意味着人们将怎样生活。对于这两个问题,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从未给出过经验和答案。而中国的人口规模、资源瓶颈和小康发展目标三大刚性约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不曾应对过的问题。中国的城镇化既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也没有理想的借鉴典范,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中国城镇化实践的摇摆。
当前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该比例将上升到66%。而身处21世纪的中国更是令人激动,这里的城镇化势头迅猛,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57.35%, 中国在21世纪建造的城市肌理几乎比此前所有人类建造的都多。然而,中华民族是在传统精耕细作的农业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在城镇化实践中学习西方、借鉴日韩,却常常忽视了对中国的自我认识。
城市生活成为科幻小说的主题,这是2016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北京折叠》带给读者的意外。与其他科幻小说相比,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因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性而被广泛关注。22世纪日渐拥挤的未来北京,昼夜之间三个世界交替折叠,轮流苏醒。第一空间是不到总人口8%的权富阶层;第二空间为约占总人口30%的中产阶层;第三空间生活着以垃圾工为主的大多数贫民,超过总人口的60%。三个阶层在空间上相互隔离;时间也经过了分配,48小时是一个周期,少数权富享用24小时,第二、第三空间分配余下的24小时。人们被阶级与出身所分隔,禁锢在固有的阶层中。许多人看完的第一反应是“这不科幻,这很现实”,甚至开始对号入座。而作者在博客上也写道:“实际上我不认为它是一篇幻想小说,我写的也根本不是一个不存在的未来。”
的确,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城镇化处于亢奋之中,城市领域的研究者、规划者和管理者忙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似乎并没有时间慢下来反思一些问题。一切都沿着传统的认识、固化的道路高歌猛进,直到前面已经是“悬崖”,不得不“勒马”来思考和回答关于城市的基本问题——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