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和谐社会中的舆论功能
人类社会现代政治文明的进程中应该有传媒的参与。随着传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媒体开始在采集、处理、发布信息的资源及在沟通、传递信息中发挥独特的影响和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同媒体的传播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一,社会舆论是判断社会和谐程度的“温度计”。社会舆论反映社会环境的微变。德国学者诺利·纽曼把社会舆论比喻为“社会的皮肤”,我国学者刘建明也把社会舆论形象地称为“滚动的意识气团”和“社会的声呐”,这说明,社会环境的任何微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社会舆论的波动。因此,社会和谐与否乃至社会和谐的程度,都会在第一时间反映到社会舆论中来,社会舆论是否和谐可以成为判断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和“温度计”。
其二,社会舆论是加快社会文明进步的“催化剂”。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具体而言,社会舆论环境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它对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意义。首先,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能够促进民众在政府决策中的民主参与。其次,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能促进民众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其三,社会舆论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当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不畅通时,就容易出现矛盾的激化。在这方面,主流媒体正确的舆论引导起着社会“安全阀”的作用。社会舆论能准确把握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大众传媒是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新闻舆论对党和政府政策的宣传,将会解疑释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进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其四,社会舆论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助推器”。“软实力”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国防部前助理部长约瑟夫·奈教授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即通过精神和道德诉求,引导和说服别人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软实力是硬实力的精神动力,软实力越强大,就越能够促进硬实力的发展和提升。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息,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强烈的文化认同是不可想象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能用六十多年时间使一个一穷二白的人口大国进入全面小康阶段,并越来越深入地全面影响国际社会,没有强大的舆论支撑是不可能办到的。
新媒体所引发的信息传播革命,正在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管理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全面变化。学者丹尼尔·勒纳在其著作《传播体系与社会体系》中提出,传媒的变化“有两种普遍特征看来是一切社会共有的。第一,变化的方向总是从口头转向传媒系统。第二,传播行为的变化程度与同一社会系统中其他行为的变化是相关的……传播系统是整个社会系统发生变化的晴雨表和推进器……与每个传播系统相连的,是由经济、政治和文化特征构成的背景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