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要美丽 先除寒湿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季天气各不同,防寒湿也要各有侧重

春风送暖,也要防寒防风防湿

春回大地,万物萌芽,桃红柳绿,百花争妍。对于女人来说,春天意味着寒冷的冬季要过去了,是温暖的开始,又能穿上美丽的衣裳了。殊不知,春天也有乍暖还寒的时候,春风送来温暖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疾病,还有绵绵春雨带来的湿气也会入侵人体而引起不适。因此,在享受春日融融的同时,也要注意防寒防风防湿。

忽冷忽热,“春捂”能防寒

民间谚语说:“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意思是春天也有“脾气”,一会儿暖一会儿热的,冬衣先别急着藏起来,等过了端午节收起来也不迟。这其实就是提醒人们要“春捂”。

之所以要“春捂”,是因为冬天寒冷,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下降,难以抵挡初春忽冷忽热的天气,穿得少了,寒气很容易侵入人体,降低人体免疫力,容易引发感冒、咳嗽及各种心血管疾病。

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所以,“春捂”是春天防寒最好的方法。当然,“春捂”并不是指穿得厚厚的,一点儿衣服也不能减,而是指从棉衣换为毛衣或夹衣时不要匆忙,要根据天气的变化一件件地减。被褥也不要太着急换成薄被。

另外,适当吃山药、春笋、菠菜、红枣、韭菜等食物,有助于阳气的升发,还能帮助身体抵御寒气。

春天风大,要注意养肝防风

春天东风起,但这风并不温柔,还常常与寒“搭档”,使人感染风寒,诱发伤风、流行性感冒、急性气管炎、肺炎等疾病;风寒入骨,还容易诱发关节炎、手脚关节酸痛。

对于女性来说,春风还有可能是美丽的“敌人”。因为春风往往伴随着风沙,会伤害皮肤,而且春风多燥,风入肝,容易使人肝火旺而出现皮肤干燥、口唇开裂等上火现象。所以,女性在春天要注意防风。

防风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风大的时候少出门,出门时要利用好风衣、帽子、口罩等衣物挡风。另外,要多喝水,适当吃疏肝的食物,如绿茶、应季的新鲜蔬菜、水果等。

如果出门吹风后出现头痛或者轻度感冒症状,可以适度按摩合谷、太阳、风池这几个穴位,对减轻症状有帮助。还有就是早上多梳头,从额头的发际一直梳到颈后的发根,这样能促进头部经络疏通,对缓解因吹风而导致的头痛有很好的作用。

按摩太阳穴能缓解吹风后出现的头痛

春雨绵绵,要小心湿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前后,雨水开始增多,空气湿度要比平时加重,湿气若与寒邪一起侵入人体,不仅容易引起风湿、肩周炎等疾病,寒湿内滞还可导致胀痛、口苦、食欲差、肢体沉重等症状。

女性在春天时尤其要注意避免淋雨,房间湿气重时要用空调除湿。平时要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新鲜流通。菠萝蜜、榴莲、芒果等水果属于助湿之物,螃蟹、虾等海鲜也会助长湿气,就算是嘴馋,在此时节也要忍一忍。

另外,湿闷是细菌、病毒繁殖的温床,所以春天也是女性妇科疾病高发的季节。所以一定要讲究卫生,勤洗晒衣服、被子,传染病流行时要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春天是阳气升发的季节,不妨顺应季节特点,稍微晚些睡觉,早些起床,待日出之后,在空气良好、环境清幽的庭院、公园散步,既能疏解心情,又能提升机体免疫力。

夏天饮食莫贪凉,谨防寒湿缠身

每到夏天,医院里腹泻的病人比平时多不少,原因各种各样:吃烧烤的时候喝冰镇扎啤,当时凉爽惬意,但没过多久就得不停地上厕所了;出门办事,天太热,回来时猛喝了瓶冷饮;晚饭的时候多吃了几口凉菜……归根结底,就是饮食过凉,使寒湿进入身体里损伤了阳气,刺激了肠胃,诱发了疾病。

夏天吃凉有讲究

天气炎热的时候,吃一些寒凉食物,的确能消暑降温、清热除烦。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寒凉食物吃得太多,会刺激肠胃,还会将寒凉吃进身体里——寒邪通过口进入肠胃,还有可能侵入子宫,造成宫寒。

当然,也不是夏天一点儿凉的都不能吃了,但吃法有讲究。最好只在盛夏时节吃寒凉食物,不过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食物,最好晾一段时间后再吃,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吃太多。

如果凉、热的东西一起吃,最好先吃热的食物,再吃凉的。如果先吃凉的再吃热的,热气就会顺势把凉气下压,使肠胃等内脏器官受寒。

适量吃姜,能祛寒除湿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性温,味辛,具有温中祛寒、除湿暖胃、活血等多种功效。夏天的时候适当吃一些姜,有助于祛除身体内的寒湿之气。女性朋友若是能在餐前喝一杯姜茶,就能主动化解寒凉食物的寒气,减少寒凉食物对身体的伤害。

需要注意的是,吃什么东西都有一个度,吃姜也要适可而止,不要因为它能散寒湿就使劲吃,吃多了会助热生痰,适得其反。

夏天吹空调,怎样才能不受寒

在家吹空调,温度要适当

吹空调不能追求越冷越好,一般来说,25~26℃是人感到最舒服的温度。如果是在自己家里,空调制冷效果比较好,室内空间又不大,开到28℃也完全不会觉得热。

每隔1~2小时开窗透透气

开空调的时候,门窗紧闭,时间一长,室内空气无法流通,就会变得比较混浊;空调不断送出冷风,虽然空调温度仍维持在原先设置的温度上,但室内的人会觉得比较冷,待的时间长了容易着凉、打喷嚏、呼吸不畅。所以建议待在空调房里,最好每隔1~2小时就开窗通通风、透透气。

出汗后先擦汗“冷却”,再吹空调

夏天的时候很多人经常大汗淋漓地从室外回到空调房里,就对着空调吹冷风,这样很容易受凉感冒。这是因为人出汗的时候,皮肤毛孔为了散热而处于开放状态,如果突然吹冷风,毛孔来不及收缩,寒邪就会入侵。所以,从室外进入室内时,不要立即开空调,要先把汗擦干,让皮肤的温度降下来,然后再开空调。如果是直接进入商场、办公室等空调房里,不要对着送风口吹,最好先在离空调比较远的地方降降温。

办公室常备披肩或小衫

民间有句谚语:“夏不敞胸热不晾背。”意思是天气再热,也不该贪图凉快,敞胸露背。办公室通常都开空调,女性朋友可以准备一件披肩或者小衫,在空调室内穿上,以免肩膀、背部受寒。穿露脐装的女性要注意准备一条毛巾或毛毯,穿着裙子的女性则最好能在腹部和膝盖盖上一条薄薄的毯子,避免腹部和膝关节受凉。

夏季在空调房中,可以披上披肩,以防寒从背入

大汗淋漓时,千万不能用冷水冲凉

大汗淋漓的时候吹空调容易着凉,如果用冷水洗头、冲凉、洗脚,身体更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原因很简单,一是出汗的时候毛孔是张开的,用冷水洗头、冲凉、洗脚,寒气就会从皮肤侵入身体,使人出现头痛、腰酸背痛、手脚冰凉、腹痛等寒证;二是冷水属寒,最伤阳气。

出汗较多时应该先把汗水擦干,等皮肤的温度降下来后再用温热的水洗头、冲凉、洗脚。用温热的水洗澡虽然不能马上降温,但能扩张皮肤毛细血管,毛孔开放之后,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和机体排热,也有利于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腻。用温热的水洗头、洗脚,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

“春捂秋冻”,秋天要“冻”得合适

秋天来临,暑气消退,寒气渐渐逼近,然而“乍寒还暖”,很多人都不知道穿什么,所以大街上既有裹着围巾的,也有一身清凉短裙的。

民谚说“春捂秋冻”,秋季天气逐渐转凉,虽然气温降低了,但凉而不寒,过早穿上厚衣服会使体温调节中枢得不到锻炼,调节体温的能力会下降,抗寒能力也会下降。因此,秋天适当地冻一冻身体,能增加皮肤对寒冷的耐力。

那么,“秋冻”到底应该怎么“冻”呢?秋天到来后,气温会稍有下降,这时不要过早地穿上棉衣,而使让身体对寒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耐受过程,但也不是一味地不增加衣服,当气温低到10℃左右,就要结束“秋冻”,增添衣物,否则会着凉受寒。

这些女性不适合“秋冻”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秋冻”,手脚冰凉、容易气短、脾胃不好、气虚、阳虚的女性通常抗寒能力不够强大,如果受寒容易诱发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因而不适合“秋冻”。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女性也不宜“秋冻”。因为寒冷刺激可导致支气管和血管痉挛收缩,有可能引起旧病复发,导致哮喘、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中风等严重后果。

注意!这5个部位不能“冻”

一是头部。

自古就有“神仙也怕脑后风”的说法,脑部是身体最薄弱的地方之一,尤其是后脑如果受寒,轻则伤风感冒、头痛头晕,重则可导致中风。所以秋天要注意头部不能受凉,温度下降或者大风天外出要戴上帽子。

二是颈部。

颈部是大脑和躯干的“桥梁”,如果颈部受寒,血管收缩,不但不利于脑部供血,还容易导致肩膀寒痛、感冒等症状。

三是腹部。

腹部是脾、胃、子宫所在部位,腹部受寒可导致腹痛、腹泻、痛经、月经不调等。所以,秋天来临时,要把露脐装收起来。

四是脚部。

脚是血管分支的末梢,脂肪较薄,保温性差,“脚冷,则冷全身”,因此女性朋友秋天要注意脚部保暖,每天晚上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

五是关节。

如果经常在阴冷天气穿裙子,腿部会因为风寒的侵袭出现麻木、发凉、酸痛症状,时间一长还会引起慢性关节痛、关节炎。

冬季寒风萧瑟,防寒保暖是首要

对于很多女性朋友来说,冬天尤其难熬,不但不能穿漂亮的裙子,还常手脚冰凉、全身发冷,有的人还长冻疮。为了御寒,许多人里面穿着保暖内衣、毛衣毛裤,外加羽绒服,帽子、围巾、口罩、手套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但有的女性朋友穿再多的衣服身体也暖和不起来,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冬季保暖,头颈、腹背、脚是重点

医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不戴帽子待在15℃的环境里,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待在4℃的环境里散失热量占60%。而且如果头部受寒吹风,则容易头痛头晕。

老话常说冬天戴个围脖好比多穿件衣服。颈部如果受寒,容易耗损体内阳气,还会影响大脑的血液供给和机体的气血运行。

前面提到秋天的时候要注意腹部保暖,冬季也是如此。冬天气温比秋天更低,寒气更容易入侵身体,如果不注意腹部保暖,很可能受寒而出现腹泻、腹痛、痛经等不适。

数九严冬,腿脚的保暖尤其重要。冬天的时候最好不要穿“短裙(短裤)+打底裤”,要穿宽松保暖的衣服,可以穿厚袜子配棉靴。此外,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泡脚,搓搓脚心,能有效促进腿脚部位的血液循环。

背是督脉所在,感冒多因背部受寒,所以保持背部温暖,不仅可防止感冒、固肾强腰,而且可防旧病复发、加重。女性朋友冬天的时候最好增添一件背心,棉或丝绵材质的背心保温隔寒性能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晚上起床上厕所的时候应披一件衣服,以防受寒。

动起来才暖和

冬天气候寒冷,很多女性朋友都喜欢窝在室内,尤其是北方冬天室内有暖气,使人更不愿意出门。其实,越是寒冷,越应该多动动。动则生阳,运动能生阳气,是驱除寒冷的最好办法,还能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女性朋友冬天的时候可以选择慢跑,也可以在室内打乒乓球、跳绳、练瑜伽等。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避免选择运动量过大、过于激烈的项目。

跳绳可以让身体很快暖和起来

冬令进补,防风御寒、行气活血

冬天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冬天应多吃温补肾阳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羊肉、鳝鱼、虾、荔枝、桂圆等食物性质温补,能强身健体、行气活血,冬天可多食用。

另外,钙、铁摄入不足也会影响机体的产热能力,使体温降低,所以冬天不要忘了多吃富含钙、铁的食物。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常见的有瘦肉、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