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演义(现代白话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7章 李继迁降辽

赵廷美刚死,忽然李昉上奏,说又有一位重要大臣病故,这位大臣便是参知政事李穆。太宗听说后更加悲痛,亲自前去吊唁,并对群臣说:“李穆刚正不阿,是难得的人才。朕刚刚委以重任,他就不幸去世,真是令人可惜啊!这不但是李穆的不幸,也是朕的不幸啊!”说完太宗对着灵柩哭了一场,然后便回到了宫里。后来,太宗和大臣们商议祭天的事情,让学士扈蒙等人拟定详细的仪式,准备冬天的时候前往泰山祭天。当时正值盛夏,没想到乾元、文明两座宫殿先后起火,太宗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就暂时搁置了祭天的事情。

太宗因为皇后的位置空缺了好多年,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不得不继续选择妃子来作为内助。李妃才貌双全,德行出众,所以特地册立李氏为皇后。册封当天,典礼非常隆重,宫里宫外摆了好几天的宴席。太宗还给京师官员放假三天,饮酒作乐,京城上下一派繁荣欢乐的景象。

自从上回辽国军队被杨业打退,宋朝各地的边关一直没有急报传出,太宗也过上了一段太平安逸的日子。雍熙二年春天,太宗召宰相和亲密的大臣一起在后花园赏花,并对群臣说:“春风温和,万物复苏,如见天下太平,四方无事,朕愿意和爱卿们一同作乐,爱卿们各自赋诗一首,抒发情怀!”大家搜肠刮肚,终于想起了什么“尧天舜日”“帝德皇恩”之类的字眼,再搭配押韵,凑成七言绝句。太宗一一鉴赏,无非都是歌颂太平盛世、捧吹太宗英明的话,太宗看后心里乐开了花,满口称赞。到了这年盛夏,太宗又召集宰相、参知政事、三司使、翰林枢密直学士等五品以上的官员到后苑赏花钓鱼,这回当然也免不了赋诗。大家换汤不换药,仍旧是一番夸赞皇上圣明的话,随后便各自散去。

太宗的长子名叫赵元佐,是李妃所生。赵元佐小时候就非常聪明伶俐,样貌酷似太宗,深得太宗喜爱。长大以后,赵元佐擅长骑射,曾经跟随太宗征讨太原、幽州、蓟州,回来后被太宗任命为检校太傅,加职太尉,晋封为楚王,并赏赐新的府邸。秦王赵廷美获罪的时候,赵元佐曾经奋力营救,再三向太宗求情,却多次遭到太宗的呵斥。后来,赵元佐听说赵廷美病死,悲愤之极导致癫狂,曾经拿着大刀砍伤过下人。后来经过医治,病情稍稍好转了一些,太宗因此也非常欣慰。

重阳佳节的时候,太宗召诸位皇子、皇侄在后苑中赴宴,因为赵元佐有癫狂的病而没有去请他。等到诸位皇子和皇侄回去,路过赵元佐门前的时候,赵元佐询问左右,这才得知后宫赐宴的消息。他愤愤地说:“其他皇子都去赴宴了,我犯了什么罪,父皇为什么偏偏不邀请我去?这分明是嫌弃我嘛!”左右在旁边劝解了半天,并给他取来美酒让他解闷。赵元佐拿着酒就是一顿豪饮,接连喝了十几杯已经酩酊大醉,他还是不肯罢休,一直喝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停下来,然后回到了寝室。左右以为他已经熟睡了,便都退下去了。谁知道他竟然放起火来,霎时间烟雾弥漫,火光冲天,下人们慌忙跑去救火,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只把赵元佐和所有家属救了出来。可惜这座豪宅,一把火变成了一堆黑炭。

太宗听说楚王的宅子被烧毁,正觉得纳闷,有人进来禀报说是赵元佐自己放的火。太宗不禁大怒,立即派遣御史将赵元佐逮捕,把他废为庶人,安置在均州。宋琪率领百官上表,请求太宗宽恕赵元佐,别将他迁出京师。太宗没有批准,命令赵元佐立刻离开京城,不准逗留。后来,经过宋琪等人再三求情,太宗才下诏将赵元佐召回。当时赵元佐已经走到黄山,奉诏回京后,他被太宗幽禁在南宫。

秦、陇的北边,有银州、夏州、绥州、宥州、静州五个州的土地被拓跋氏占据。唐代初建,拓跋赤辞进朝向唐朝称臣,被赐姓为李。到了唐代末年,黄巢作乱,唐僖宗投奔蜀国,拓跋思恭纠合藩众,入境征讨反贼,后来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又被赐姓李。五代割据时期,周世宗显德中,正好是李彝兴受职,周世宗封他为平西王。宋太祖初年,李彝兴派遣使者入朝进贡,太宗授他为太尉。后来李彝兴病逝,他的儿子李克睿继位,不久,李克睿也病逝,他的儿子李继筠继位。太宗讨伐北汉的时候,李继筠曾经派遣部将李光远、李光宪渡河侵犯太原边境,遥作声援。不久,李继筠也去世,他的弟弟李继捧袭位。

太平兴国七年,李继捧入朝觐见太宗,将银州、夏州、绥州、宥州四州的土地献出,并称自己和亲族之间不和睦,愿意居住在汴京。太宗派遣使者到夏州迎接李继捧的亲属,并授他为彰德节度使,同时派遣都巡检曹光实前往戍守四州。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是定难军都知藩落使,一心只想留居在银州,不愿意入住汴京。他听说宋使来了,就谎称自己的乳母病故,要到郊外送葬。想不到他竟然带着十几个心腹逃到了泽州。

泽州在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方,李继迁在那里召集部下,声势逐渐强大。曹光实害怕养虎为患,便率师前去偷袭,斩杀了五百多人,焚烧了四百多个营帐。李继迁仓皇逃走,他的母亲和妻子来不及逃跑,都被曹光实抓住,押回了夏州。李继迁辗转迁徙,与辽国结亲,势力逐渐恢复。他愤愤地对手下说:“李氏世代传下来的土地,今天难道要拱手让人吗?你们要是还没有忘却李氏之恩,就跟我一起努力,共图复国大业!”众人齐声答应。李继迁又说:“用蛮力不如用巧计,我要用诈降计来诱杀曹光实,一来可以报前仇,二来可以恢复先祖的大业,你们觉得怎么样?”众人齐声称好。李继迁大喜,率众人向夏州进发,同时写信给曹光实,信中说:“我们已经是穷途末路,如果曹公能网开一面,我愿意率众投降,以后的安危富贵全仰仗曹公了!”言辞非常诚恳,曹光实信以为真,当即派人和信使约定,在葭芦川纳降。

到了约定的日期,曹光实带着一百多名骑兵到了葭芦川,见李继迁已经带着几十个人在那里等候。见面之后,李继迁在马前毕恭毕敬地向曹光实行礼,并邀请他到大帐里安抚其他人。曹光实心高气傲,完全没有察觉危险,竟然昂首挺胸跟着李继迁去了。来到大营前面,突然跑出来数千藩众,李继迁忽然举手挥鞭,大喊道:“仇人已经来了,大家还不动手更待何时?”话还没说完,只听藩众喊杀声震天,都大刀阔斧向曹光实杀去。曹光实手下只有一百多人,就算每个人有三头六臂也招架不住。一会儿工夫,曹光实和手下就被全部斩杀,李继迁趁势占据银州。

警报传到汴京,太宗急忙命令秦州田仁朗等人挥师前往讨伐。田仁朗立刻调集人马,等待各路兵马陆续会师后,启程北行。大军到了绥州,田仁朗听说李继迁正在围攻三族寨,大概有一万多人马,他担心寡不敌众,于是飞书到汴京请求增兵。不久,田仁朗收到三族寨失守的消息。守寨的部将折裕木杀死监军使者,和李继迁联合起来,一起进攻抚宁寨。将士们请命速去支援抚宁寨,田仁朗笑着说:“不急!不急!藩人都是乌合之众,况且抚宁寨虽然不大,但是易守难攻,没有十天半个月的,怎么可能拿得下呢?我们等他们打累了,突然发兵袭击,再派几百名弓弩手截断他们的退路,一定会大获全胜的。”众将听后也无话可说,只好默然退去。田仁朗纵酒放歌,在原地逗留了好几天,迟迟不见前去驰援抚宁寨。

副将王侁将田仁朗逗留不前的事情上报给了朝廷,太宗听说后非常生气,立即下诏将田仁朗召回。田仁朗回到京城后,太宗亲自审问。当问到三族寨被攻陷,以及无故奏请添兵的事情时,田仁朗为自己辩解道:“银州、绥州、夏州三州守将以守城为借口,不肯发兵救援,臣这才请求增兵。等臣勉强凑齐人马赶到绥州,听说三族寨已经失守了,这也怪不得臣呐!臣当时已经有了捉拿李继迁的好办法,偏偏这个时候陛下下诏把我召回。我料想李继迁深得人心,要是这个时候不能将他擒拿,以后必成大患。”太宗生气地说:“朕听说你整天就知道寻欢作乐,难道李继迁肯自己跑过来送死吗?”田仁朗说:“这其实是臣的诱敌之计。”太宗怒道:“什么诱敌不诱敌的,朕要是没有任用你,那个李继迁能得逞?”说完,下令将田仁朗打入大牢。

第二天,太宗下诏,将田仁朗流放到商州。副将王侁除去田仁朗之后,便统兵进攻银州北面,连续攻破几座敌寨,并斩杀藩众头目折罗遇。麟州诸藩因此惶恐不安,纷纷请求纳马赎罪,帮助王侁讨伐李继迁。王侁随即集合各路兵马进攻银州,正好碰到折裕木纠结众人前来,两下交锋,折裕木大败,被王侁的部下活捉。李继迁从后面杀来,被王侁麾兵驱杀一阵,李继迁部下伤亡了六七成,最后落荒而逃,王侁随即凯旋。这个时候王侁才接到消息,太宗命郭守文前来和他共同抗敌。

郭守文来到后,联合夏州知府尹宪共同击退盐城各个藩落,烧毁几千座营帐。自此银州、夏州、麟州三州所有的藩落一百五十族,全部归附大宋,人口总计一万六千余人,西北一带从此平定。

李继迁穷途末路,只好上书辽国,表示愿意归附。辽王准许,册封他为夏国王,并将义成公主许配给他。李继迁又是封官又是娶公主,真是福分不浅,三生有幸啊,怪不得人人都喜欢做辽国的俘虏。

自从上回高粱河一战宋军大败,辽国日益强盛。辽国人是鲜卑族后裔,辽人的祖先最初居住在黄河附近,自称是神农氏的后裔。后来辽人慢慢强大,各族聚集在一起,号称契丹。后梁朱温在位时,契丹主耶律阿保机并吞各个部落,僭越称帝,辽人尊称他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他的儿子耶律德光继位。后来,契丹帮助后晋灭掉后唐,并趁机夺取了燕云十六州。然而晋出帝不愿意向契丹称臣,耶律德光率大军将后晋灭掉,并改国号为辽。耶律德光在班师回朝的途中病逝在杀狐岭,辽人称他为辽太宗。

耶律德光死后,他的侄儿耶律兀欲继位,改名为“阮”字,在位五年后被弑杀,辽人称他为辽世宗。后来,耶律德光的儿子耶律兀律继位,改名为“璟”字,耶律兀律嗜酒好杀,不问国事,又被身边的侍卫谋杀,辽人称他为辽穆宗。耶律兀欲的儿子耶律贤继位,是为辽景宗,他任用萧守兴为辽国的尚书令,并立他的女儿萧燕燕为辽国的皇后。

萧燕燕姿色过人,并深谙韬略,经常干预辽国朝政。当时辽景宗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朝中大小事务一律归萧燕燕裁决,辽国上下只知道有萧皇后,不知道有辽景宗。宋太宗七年,辽景宗驾崩,他的儿子耶律隆绪继位。耶律隆绪还是个小孩子,他的母后萧燕燕摄政,历史上称为萧太后,恢复国号为大契丹。

萧太后任命韩匡嗣的儿子韩德让为政事令,兼任枢密使,总管禁卫军;任命耶律勃古哲总领山西各州事务;任命耶律休哥为南面行军都统。萧太后号令严明,威震四方,辽国上下无不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