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学者对中国外交研究的信息源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加,西方学术界研究中国对外关系的各类学术文献也大量出现。在西方学界对中国的对外关系研究中,主要以美国和英国的学者为代表,他们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来对当前中国的各种国际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并形成了诸多对中国的认知与看法。这些认知的形成和看法的产生,一方面来自这些英美学者自身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则依托于他们对大量相关文献和多种途径的信息来源的利用和解读。对这些信息源展开实证统计和研究分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掌握他们对中国的研究和认知究竟是基于哪些信息来源,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获取,是否存在语言上的障碍和问题,在利用信息源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以及来自中国的信息源的影响力如何,等等,因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需要世界各国对中国外交战略和相关信息的充分获取和理解,需要良好的信息源及对外传播途径。本书旨在考察和分析以英美学者为代表的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对于当前中国外交及对外战略开展研究时所主要依据的“信息源”,把握他们认知中国外交政策和战略意图的信息基础,从而发现知华学者对中国外交的认知来源和对信息源的利用状况,进而探讨其对于中国对外战略传播及国家形象形成的影响。全书着力探索英美学者开展中国对外关系研究时的信息源利用状况,以国际权威的学术期刊体系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论文样本来源,选取英美学者发表在SSCI国际关系领域期刊上的中国研究论文为样本,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来展开信息源的考察和分析,进而发现最受英美学者关注的各类信息源排名、知华学者的话语权状况和中国信息源的实际影响力,以及英美学者在信息源利用上的选择性与倾向性。最后从“一带一路”信息环境建设的视域出发,探讨当前面临的信息源建设机遇与挑战,提出改善我国外交政策对外传播的信息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本书运用了图书情报学的文献计量法来分析和考察国际关系专业的信息源问题,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对英美学者开展中国外交研究的文献信息来源进行了定量统计和实证分析,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这些研究发现一方面有助于我国的国际关系学者和中国问题专家全面了解和掌握以英美国家为代表的西方国际关系学界所重点关注和最常利用的各类信息源,使得我国在对相关西方观点进行解读时获得一定程度的依据和参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信息源建设以提升其在英美学者中的影响力提供启示和建议,以期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更好地为西方国际关系学界所认知。

本书得以出版,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博士生导师胡礼忠教授,他睿智的目光、和蔼的笑容、渊博的学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鼓励与指导下,我结合自身在图书馆工作的实际状况,开展了此项基于文献计量法来分析信息源的跨学科研究。其次要感谢本套丛书的主编马丽蓉教授,正是由于她对拙作的关注,才促成了本书的顺利出版。此次她主编的“丝路学研究·国别和区域丛书”涉及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法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突出反映上外多语种、跨学科的国别与区域研究实力。最后,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家人。在我开展研究和撰写书稿的三年多时间里,我的妻子和双方父母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尤其是在我儿子出生后,他们在生活上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免除了我的后顾之忧,为我创造了良好的研究空间和写作环境。此外,还要向在本书撰写过程中所有给予我意见和帮助的老师和朋友们表示最衷的感谢。

希望本书的出版对于相关研究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由于水平有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之处,请同行专家和学者多提宝贵意见,不吝赐教。

严丹

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

2017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