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依据
1.1.1 问题的提出
“从长期看,决定经济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能是农业部门。这样的认识,常常在许多历史分析中被忽略了。”进入21世纪,伴随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是生态资源退化、环境污染(如沙尘暴、雾霾等)、自然灾害频发、能源枯竭,人们逐渐意识到农业的许多价值被忽视了。事实上,农业绝非仅仅为人类提供食品,绝非只是对二、三产业的发展具有产品、市场、要素和外汇贡献的辅助性或附属性产业部门,农业更具价值的是为当代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以及在资源逐渐枯竭的情况下提供新材料、新能源等。而现有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虽然承认农业对二、三产业的贡献,却没有计量农业向二、三产业部门间接或直接转移的价值量,更重要的是没有计量其在维护生态、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外部性收益。因此,在现有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下,农业的价值量被远远低估了。总之,农业与人类休戚相关,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它都始终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深刻和长久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相对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出现了明显的滞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化进程,这已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今后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充分体现了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感。长期以来,理论界为找寻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已有许多成果,但仍有许多领域尚未涉及或深入研究,因而我们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视野拓展至世界各国(地),特别是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来探寻、研究以获得可资借鉴的经验。
合作经济组织是按劳动者拥有、劳动者控制和劳动者得益的原则构建的自助性经济组织,是在共同利益和需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在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及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的合作经济组织也是该类组织中最重要、最成功的一类组织形式。
那么,当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在农业领域的合作经济组织到底是一类何种性质的企业?它具有哪些制度特征?它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它在农业领域非常活跃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西方农业现代化直至后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中,它是怎样发挥其作用的?在当前的新经济、技术条件下,它发生了哪些变革,为什么?它的未来将会怎样?等等,这些议题在中外理论界存在诸多评述与争议,但也就是这些评述和争议吸引了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须从诸多文献资料中挖掘规律,更重要的是从历史事实的角度,尽可能多地收集第一手的外文资料,以期对西方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特征与发展演进及创新给予一个全面、深刻的制度分析,为中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为评估合作经济组织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国际合作社联盟(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s Alliance,简称ICA)对世界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一次相对全面的调查,于2016年11月公布了至2014年底全球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状况,并依其总收入排列了全球合作经济组织的前300强。统计表明,全球前300强合作经济组织的总收入已达到了25331亿美元,如将其视为一个国家,按2014年的GDP排序,它可位于法国之后名列世界第七位。合作经济组织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ICA统计,全球至少有30亿人在直接或间接地享受着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
全球前300强合作经济组织中,按总收入之和排列的前两个地区分别是:欧洲和美洲,这两个地区的合作经济组织个数之和占300强的65%,收入占总收入的72.3%,这说明欧美是合作经济组织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300强中48%的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于1940年之前,13%的形成于1900年之前,即前300强中有13%的合作经济组织生产经营已超过100年,在这100多年中,它们经历了无数次经济危机与政治动荡,不仅顽强生存下来,而且生机勃勃。这说明合作经济组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300强中数量最多的是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含农业生产与食品加工、融资合作经济组织),占总数的71%。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普遍性还表现在300强所涉及的国家中,每一个国家都至少有一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入选。
表1-1为2014年按总销售收入排列的全球合作经济组织前10强。
表1-1 全球合作经济组织前10强(按总销售收入排列,2014年)
注:①为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问题,1885年法国农民建立了互助性质的农业信贷合作社金库。1926年改名为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受法国农业部和财政经济部的双重领导。总部设在巴黎。
②德国合作银行联邦协会。
③是有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保险合作集团。它的前身是法国农民自发创立的农业互助保险合作社(AMA)。
④韩国农协,通过开展各种业务如销售和供给业务、银行和贷款业务、保险业务和咨询服务等来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建设。韩国几乎所有农户均加入了农协。
⑤State Farm保险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汽车合作保险公司。
⑥美国凯撒医疗合作集团,是一家综合性管理保健财团,集保险公司、医院、诊所、药房和医生坐诊各职能于一体。
⑦法国最大的零售集团。在波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拥有600多家大型超市,主要销售食品、化妆品、服装、DIY产品等。
⑧国民互助信贷合作银行,是法国一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专业性信贷机构。
⑨德国零售业合作集团,2015年营业额排德国第二位。
⑩日本全国农协互助保险联合会。
资料来源:http://monitor.coop/。
如表1-1所示,前10强中,与农业相关的合作经济组织就占了6家;总收入之和占前10强的73%。300强之首“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就是1885年法国农民为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问题而构建的一个农业信贷合作社,其主要业务是对个体农场主进行长、短期生产贷款。此外,还为青年农民创办一定规模的农场、发展畜牧业、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和农业救灾等进行贷款。目前已发展成为分支机构遍及全球60个国家,拥有7679家分行,服务客户1600万的合作银行集团。这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地发展及自我完善,日益显示出其生机和活力,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农业及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我们在进行农业合作化时无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成功经验,盲目照搬苏联的建设模式,教训十分深刻。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已进入后现代化时期,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与创新,我们不能再予以忽视。国内关于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文献多集中出现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尽管成果颇丰,但其中研究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变化、新发展(包括所谓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衍化或异化发展)的文献不多,进行全面制度分析的尚未见到。当前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者多引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献中的数据或结论,过于陈旧、部分结论已被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如认为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理论渊源来自空想社会主义,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集体所有制企业,等等)。因此,考察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演进及其变革对中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现实意义。
1.1.2 选题的研究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第一,认清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发展、作用及其制度特征和演进规律。世界各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依其组织建立的制度基础,大体可分为集体所有制模式和私有制模式,前者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合作经济思想进行扬弃,提出在无产阶级获得国家政权后,通过剥夺或赎买大、小地主财产(特别是土地)及引导改造农业小生产者,建立以公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现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其制度特征是合作组织成员人人平等,财产集体所有,生产按计划进行,人人参加劳动,劳动成果按劳分配。原苏联和东欧各国的集体农庄、中国的人民公社就是依据上述原则构建的合作经济组织,但从发展的结果来看,从原苏联、东欧的集体农庄到中国的人民公社,它们都出于生产经营中监督管理成本过高、劳动者缺乏劳动积极性等原因而最终消亡。而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建立在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基础之上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却获得了成功,不断发展演进,已成为当代西方现代化和后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中最活跃的经济组织形式。因此,研究当代西方农业现代化国家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发展演进规律,对其制度特性、产权安排、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经济绩效、外部制度环境等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证分析,以期给予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一个比较系统的、富有阐释力的制度解说,对我们认清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及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并从一个侧面了解西方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理论。早期的合作经济组织产生于资本主义内部,与其他三类(个人私有制、合伙制、股份公司制)生产组织形式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生产资料归劳动者所有、民主管理和按劳分配),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根本矛盾的扬弃”,但现在理论界对合作社的总体评价不高,特别是西方学者运用新古典经济学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对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分析,大多持悲观甚至是否定态度,这其中既有一些客观原因,也有一些主观因素。国内一些学者传袭了西方的分析范式,认为合作社制度是低效率的,没有生命力了,甚至已是“穷途末路”。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在已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西方各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依然活跃在农业领域,甚至垄断了某些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对此,本研究认为:①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分析,不能抛开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对象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套用”其他领域对生产组织形式的分析模式;②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经过一系列的演进,最终演化分裂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分析时不能割裂其发展的历史逻辑。因此,本研究通过追寻西方现代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发展演进的历史轨迹,认识其产生的制度背景,解析其出现和存在的合理性与深层机理,解释其现实的制度建构和进行中的制度变迁,以证实西方经济学主流观点的不足以及马克思理论内核的科学性,进而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内核,借鉴和吸收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以及企业组织理论等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努力实现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构一个关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框架,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方面的理论。
1.1.2.2 现实意义
第一,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经典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理论是舶来品,中国农村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外部条件与合作经济组织繁荣发展的西方各国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因而本研究追溯合作运动的起源和发展,研究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解析其产生、发展、变迁的制度轨迹,揭示其发展演进的一般性规律,最终结合中国的现实状况,找寻构建中国特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原则及路径。
第二,对解决中国“三农”核心问题有借鉴意义。“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关键是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中国首先在农村启动改革开放,是从解散原有的合作生产组织——人民公社开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而代之,事实证明,家庭经营在微观生产领域是有效率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其造成了“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格局。
如表1-2所示,中国的人均耕地、农业生产者人均耕地、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均远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可见,家庭经营并没有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问题。分户经营以后,2.4亿户农民还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在农业生产经营链上,难以分享到足够的利润,农户收入难以提高,使农业产业化发展受阻。因此,如何使“小规模、分散化”经营的农户有组织地进入市场以及组建起来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如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已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此外,当前我国农民在经济上大多处于无组织状态,在市场经济中很难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在解决上述问题时积累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因此,学习借鉴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功经验,对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的市场化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其收入、改善其生活状况、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表1-2 各国不同时期的耕地规模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The World Bank, “Wo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evelopment Data Center of World Bank, 1998、2000、2003年资料整理计算。
第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农业走向现代化是农业向高层次不断发展的必然历史过程。当前,中国农村普遍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动摇农村自然经济和传统农业的基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引入一种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以改造农村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因而引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势在必行。而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以改造传统农业、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