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依据

1.1.1 问题的提出

“从长期看,决定经济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能是农业部门。这样的认识,常常在许多历史分析中被忽略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纲纳·缪达尔(Gunnar·Myrdal)在1974年获奖时的发言。转引自史美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国际比较》,民族出版社,2006,第2页。进入21世纪,伴随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是生态资源退化、环境污染(如沙尘暴、雾霾等)、自然灾害频发、能源枯竭,人们逐渐意识到农业的许多价值被忽视了。由于农业的许多价值被忽视了,农业经济学已被“边缘化”。至2016年底,除农业院校、农业科研单位外,涉及农业经济问题的硕士、博士论文可谓“凤毛麟角”,农业经济始终是处于经济学“边缘地位”的冷门学科。事实上,农业绝非仅仅为人类提供食品,绝非只是对二、三产业的发展具有产品、市场、要素和外汇贡献的辅助性或附属性产业部门,农业更具价值的是为当代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以及在资源逐渐枯竭的情况下提供新材料、新能源等。联合国粮农组织2008年报告:2006年,美国生物燃料乙醇的产量为1700万吨,使用了全国玉米产量的20%左右,使2006年美国玉米价格上升了73%。已有许多国家相继制订了较为宏大的中长期生物燃料发展计划:美国计划到2017年使生物燃料乙醇的产量达到1.2亿吨;巴西计划到2020年使燃料乙醇占到汽油总消费量的20%; 2006年生物能源占欧盟交通能源使用量的2%,欧盟计划在2020年将这一比例提高到10%。生物燃料的发展已经使得粮食价格与能源价格的变化趋于一致,这将改变世界粮食价格不断下降的趋势(引自《人民日报》2008年3月12日,第3版)。生物燃料大量使用的背景是世界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总部设在维也纳的欧佩克秘书处于2008年3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14日的一周里,欧佩克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首次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达到每桶101.34美元。国际油价不断创下历史新高,纽约市场原油期价已突破每桶110美元大关(引自《人民日报》2008年3月18日,第3版)。当前每桶价格已突破130美元,其间虽有小幅浮动,但总体保持持续缓慢上涨趋势。而现有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虽然承认农业对二、三产业的贡献,却没有计量农业向二、三产业部门间接或直接转移的价值量,更重要的是没有计量其在维护生态、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外部性收益。因此,在现有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下,农业的价值量被远远低估了。美国经济学家Cramar, G. L.与Jensen, C. W.在其合著的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Agri-business一书中指出(第25~26页), 1989年,按传统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来衡量美国农业,它是个不大的产业,它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直接占用的劳动力为3%。但是,农业在其他产业中(制造业、加工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所间接占用的劳动力要多得多。总体来说,在农业生产部门就业的人数为320万,在农产品销售部门就业的有1630万人,在农业设备及其他生产资料制造部门中就业的有200万人,所以美国农业大约为21%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另外,农业和食物系统对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18%。总之,农业与人类休戚相关,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它都始终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深刻和长久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相对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出现了明显的滞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化进程,这已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今后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第2~3页。这充分体现了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感。长期以来,理论界为找寻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已有许多成果,但仍有许多领域尚未涉及或深入研究,因而我们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视野拓展至世界各国(地),特别是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来探寻、研究以获得可资借鉴的经验。

合作经济组织是按劳动者拥有、劳动者控制和劳动者得益的原则构建的自助性经济组织,是在共同利益和需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http://ica.coop.com, 2016-1-8.合作经济组织在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及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的合作经济组织也是该类组织中最重要、最成功的一类组织形式。

那么,当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在农业领域的合作经济组织到底是一类何种性质的企业?它具有哪些制度特征?它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它在农业领域非常活跃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西方农业现代化直至后现代化农业后现代化农业是指依托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生物工程、转基因工程技术等),以动植物的开发、培育及其产品生产为轴心,将农业(农、林、牧、渔)范畴中不同层次、环节和分属于各非农产业部门与动植物培育及其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各种产前、产后活动有机地融合或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超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从产业角度看,它是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的延伸,是融农用高新技术品制造与供应和农产品收购、加工、贮藏、运输、市场营销以及农用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农业信用与管理咨询和服务于一体的复合产业。发展进程中,它是怎样发挥其作用的?在当前的新经济、技术条件下,它发生了哪些变革,为什么?它的未来将会怎样?等等,这些议题在中外理论界存在诸多评述与争议,但也就是这些评述和争议吸引了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须从诸多文献资料中挖掘规律,更重要的是从历史事实的角度,尽可能多地收集第一手的外文资料,以期对西方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特征与发展演进及创新给予一个全面、深刻的制度分析,为中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为评估合作经济组织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国际合作社联盟(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s Alliance,简称ICA)对世界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一次相对全面的调查,于2016年11月公布了至2014年底全球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状况,并依其总收入排列了全球合作经济组织的前300强。http://monitor.coop/.统计表明,全球前300强合作经济组织的总收入已达到了25331亿美元,如将其视为一个国家,按2014年的GDP排序,它可位于法国之后名列世界第七位。合作经济组织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ICA统计,全球至少有30亿人在直接或间接地享受着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ICA: EXPLORING THE CO-OPERATIVE ECONOMY REPORT 2016.

全球前300强合作经济组织中,按总收入之和排列的前两个地区分别是:欧洲和美洲,这两个地区的合作经济组织个数之和占300强的65%,收入占总收入的72.3%,这说明欧美是合作经济组织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300强中48%的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于1940年之前,13%的形成于1900年之前http://monitor.coop/; http://ica.coop.org/en/node/73846.,即前300强中有13%的合作经济组织生产经营已超过100年,在这100多年中,它们经历了无数次经济危机与政治动荡,不仅顽强生存下来,而且生机勃勃。这说明合作经济组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300强中数量最多的是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含农业生产与食品加工、融资合作经济组织),占总数的71%。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普遍性还表现在300强所涉及的国家中,每一个国家都至少有一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入选。

表1-1为2014年按总销售收入排列的全球合作经济组织前10强。

表1-1 全球合作经济组织前10强(按总销售收入排列,2014年)

注:①为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问题,1885年法国农民建立了互助性质的农业信贷合作社金库。1926年改名为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受法国农业部和财政经济部的双重领导。总部设在巴黎。

②德国合作银行联邦协会。

③是有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保险合作集团。它的前身是法国农民自发创立的农业互助保险合作社(AMA)。

④韩国农协,通过开展各种业务如销售和供给业务、银行和贷款业务、保险业务和咨询服务等来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建设。韩国几乎所有农户均加入了农协。

⑤State Farm保险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汽车合作保险公司。

⑥美国凯撒医疗合作集团,是一家综合性管理保健财团,集保险公司、医院、诊所、药房和医生坐诊各职能于一体。

⑦法国最大的零售集团。在波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拥有600多家大型超市,主要销售食品、化妆品、服装、DIY产品等。

⑧国民互助信贷合作银行,是法国一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专业性信贷机构。

⑨德国零售业合作集团,2015年营业额排德国第二位。

⑩日本全国农协互助保险联合会。

资料来源:http://monitor.coop/

如表1-1所示,前10强中,与农业相关的合作经济组织就占了6家;总收入之和占前10强的73%。300强之首“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就是1885年法国农民为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问题而构建的一个农业信贷合作社,其主要业务是对个体农场主进行长、短期生产贷款。此外,还为青年农民创办一定规模的农场、发展畜牧业、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和农业救灾等进行贷款。目前已发展成为分支机构遍及全球60个国家,拥有7679家分行,服务客户1600万的合作银行集团。http://www.credit-agricole.fr/.这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地发展及自我完善,日益显示出其生机和活力,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农业及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我们在进行农业合作化时无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本研究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指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并正进入农业后现代化发展时期的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包括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此外还包括日本、韩国和以色列等。的成功经验,盲目照搬苏联的建设模式,教训十分深刻。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已进入后现代化时期,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与创新,我们不能再予以忽视。国内关于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文献多集中出现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尽管成果颇丰,但其中研究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变化、新发展(包括所谓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衍化或异化发展)的文献不多,进行全面制度分析的尚未见到。当前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者多引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献中的数据或结论,过于陈旧、部分结论已被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如认为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理论渊源来自空想社会主义,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集体所有制企业,等等)。因此,考察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演进及其变革对中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现实意义。

1.1.2 选题的研究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第一,认清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发展、作用及其制度特征和演进规律。世界各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依其组织建立的制度基础,大体可分为集体所有制模式和私有制模式,前者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合作经济思想进行扬弃,提出在无产阶级获得国家政权后,通过剥夺或赎买大、小地主财产(特别是土地)及引导改造农业小生产者,建立以公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现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其制度特征是合作组织成员人人平等,财产集体所有,生产按计划进行,人人参加劳动,劳动成果按劳分配。原苏联和东欧各国的集体农庄、中国的人民公社就是依据上述原则构建的合作经济组织,但从发展的结果来看,从原苏联、东欧的集体农庄到中国的人民公社,它们都出于生产经营中监督管理成本过高、劳动者缺乏劳动积极性等原因而最终消亡。而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建立在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基础之上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却获得了成功,不断发展演进,已成为当代西方现代化和后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中最活跃的经济组织形式。因此,研究当代西方农业现代化国家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发展演进规律,对其制度特性、产权安排、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经济绩效、外部制度环境等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证分析,以期给予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一个比较系统的、富有阐释力的制度解说,对我们认清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及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并从一个侧面了解西方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理论。早期的合作经济组织产生于资本主义内部,与其他三类(个人私有制、合伙制、股份公司制)生产组织形式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生产资料归劳动者所有、民主管理和按劳分配),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根本矛盾的扬弃”,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497页。但现在理论界对合作社的总体评价不高,特别是西方学者运用新古典经济学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对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分析,大多持悲观甚至是否定态度,这其中既有一些客观原因, 如合作社客观上存在着融资困难、缺乏市场竞争力以及“搭便车”等问题(后述)。也有一些主观因素。备受西方推崇的《新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反映了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事物评价的主流观点,该词典是这样解读合作社的(1992年版,A-E,第719页): “1834年著名的德贝(Derby)工人罢工之类的劳资争议与合作社的造反思想有关……欧文主义的失败导致了合作社渐进主义概念,虽然1844年诞生的消费合作社(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笔者注)绝不是共产主义思想的贬值。”西方将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视为合作社成功的典范,其构建的合作社基本原则被国际合作社联盟(ICA)及大多数国家接受。上述解释说明西方经济学界主流意识认为:合作社与共产主义思想有密切联系。合作运动开始时,人们认为它可以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同时,一些合作社也明确表示拒绝政府的资助、扶持与干预——这就引起了资产阶级政府的警觉,进而资产阶级政府对合作社采取了排斥、对立甚至是限制的措施,遏制合作社的发展,或者置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尽管当代西方合作社与政府的关系有了很大改善,但西方部分学者依然认为,合作社起源于共产主义思想。国内一些学者传袭了西方的分析范式,认为合作社制度是低效率的,没有生命力了,甚至已是“穷途末路”。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在已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西方各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依然活跃在农业领域,甚至垄断了某些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对此,本研究认为:①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分析,不能抛开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对象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套用”其他领域对生产组织形式的分析模式;②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经过一系列的演进,最终演化分裂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分析时不能割裂其发展的历史逻辑。因此,本研究通过追寻西方现代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发展演进的历史轨迹,认识其产生的制度背景,解析其出现和存在的合理性与深层机理,解释其现实的制度建构和进行中的制度变迁,以证实西方经济学主流观点的不足以及马克思理论内核的科学性,进而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内核,借鉴和吸收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以及企业组织理论等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努力实现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构一个关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框架,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方面的理论。

1.1.2.2 现实意义

第一,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经典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理论是舶来品,中国农村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外部条件与合作经济组织繁荣发展的西方各国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因而本研究追溯合作运动的起源和发展,研究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解析其产生、发展、变迁的制度轨迹,揭示其发展演进的一般性规律,最终结合中国的现实状况,找寻构建中国特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原则及路径。

第二,对解决中国“三农”核心问题有借鉴意义。“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关键是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中国首先在农村启动改革开放,是从解散原有的合作生产组织——人民公社开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而代之,事实证明,家庭经营在微观生产领域是有效率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其造成了“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格局。

如表1-2所示,中国的人均耕地、农业生产者人均耕地、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均远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可见,家庭经营并没有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问题。分户经营以后,2.4亿户农民还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在农业生产经营链上,难以分享到足够的利润,为了解2007年7、8月开始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2008年3月7日至12日,农业部调研组赴北京、山东等地,选择三大类9个品种的农产品,对生产→收购→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全程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农产品产销链中,农民投入多、耗时长、风险大,但获得的利润最少。(农业部:《农产品涨价,农民收益几何?》,《人民日报》2008年4月2日,第4版。)农户收入难以提高,使农业产业化发展受阻。因此,如何使“小规模、分散化”经营的农户有组织地进入市场以及组建起来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如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已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此外,当前我国农民在经济上大多处于无组织状态,在市场经济中很难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在解决上述问题时积累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因此,学习借鉴西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功经验,对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的市场化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其收入、改善其生活状况、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表1-2 各国不同时期的耕地规模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The World Bank, “Wo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evelopment Data Center of World Bank, 1998、2000、2003年资料整理计算。

第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农业走向现代化是农业向高层次不断发展的必然历史过程。当前,中国农村普遍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动摇农村自然经济和传统农业的基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引入一种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以改造农村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因而引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势在必行。而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以改造传统农业、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