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学研究(第4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货币权利与社会变迁:一个西方思想简史的考察

王水雄水雄,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副教授,电子邮箱:xiongshui@ruc. edu. cn。

摘要:稀缺资源在可分割性以及可分配性上的社会观念,与社会运行、发展、调整和变迁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货币权利是这个逻辑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围绕货币权利(通过货币取利权等银行业务相关权利,以及通货职能等),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基于货币材质、社会结构、生活状况、公平观念的不同,有着不尽相同的看法。部分“货币权利受限”的看法落实到了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层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与货币权利相关的思想简史的考察,将有助于人们理解当今时代货币体系的由来,把握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货币权利 货币材质 社会变迁 西方思想简史


稀缺资源在可分割性以及可分配性上的社会观念差异,可能体现在人际相互作用理论范式(至少包括冲突论、交换论、互动论)的取向上,后者又会反过来对前者产生影响。当更恰当地将生产要素这样的基本性稀缺资源视作“基于物的、人的行使一定实在行为的权利”而不仅仅是物本身时,稀缺资源(基于法律和其他制度安排来实现)的可分配性,或者更基本的,它们的可分割性,也就大大增加了。而稀缺资源是否可分割,特别是与之相关的社会观念认为其是否可分割,通常意味着人际相互作用的理论取向将会是导向交换,还是导向冲突,抑或是更具一般性的互动或博弈。

货币作为“群体承诺标识物”(王水雄,2007),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物,兼具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一方面,它背后的“群体承诺”是社会性的,其价值受人际相互作用的影响极大,围绕着这一“群体承诺”,相关权利需要受到也理应受到一系列的约束和限制;另一方面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则是经济性的,它在物理上又具有(同时也需要具有)非常强的可分割性,让人们产生仿佛“可以完全拥有它”的“货币幻觉”。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矛盾,思想家们对货币权利的看法,往往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之下也会有所不同。

对西方经济思想史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围绕权利约束主题,看清货币权利与社会变迁的关系问题,为金融社会学的研究提供背景性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