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语言文字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少数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如今,相当一部分生活在城镇的少数民族已经不会说本民族语言。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时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语言也是民族特征的重要外在标志,民族语言能准确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经历和价值观,因此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和发展,往往离不开语言研究。
一 谱系情况
德昂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国内同语支的民族还有佤族、布朗族,德昂族还与缅甸东北山区的克伦族是近亲,与柬埔寨的高棉族是远亲。德昂族人口虽少,但有自己的语言,只是没有书写本民族语言的通行文字。德昂族常用的文字是傣文,也有使用汉文的,部分人还通傣语、汉语和景颇语。
德昂族村寨虽多为本民族单一聚居,但分布地域广,散居于其他民族之间,因而在语言上形成了各自的方言。不同方言语音差异大,说话难以沟通。德昂语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其次是词汇,语法则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德昂语的方言划分,主要是根据语音情况。根据语音的异同,可以把德昂语划分为布列方言、饶卖方言、梁方言。德昂族各方言使用的人数,以布列方言为最多,约占总人数的50%;其次是梁方言,约占总人数的30%;最少的是饶卖方言,约占总人数的20%。
二 语言特征
德昂语发音难度大,卷舌音多。传说,德昂族的语言源于敲打石头和火烧草木爆炸的声音,故发音较重。古时候,语言联系方式先以手势和敲打石头为暗号,紧接着发出声音。为此,讲话声音似敲打声,唱歌节奏似海浪澎湃。其他民族难以学会德昂族语言,除非从童年开始学。一旦学会了德昂语,学其他民族的语言就容易多了。因此,德昂族常常会许多其他民族的语言,被誉为有语言天赋的民族。德昂语语言结构复杂多样,同音字少,基本形成一物一个音。
德昂语方言从地域上划分比较困难,有的两寨相邻,但很难通话;有的两寨相距很远,却语言相通。如果以民族支系来划分,则一目了然。凡同一支系的德昂族,尽管居住分散,语言却相当一致;不同支系的德昂族,尽管居住在同一地区,语言却迥然不同。各方言的分布情况和民族支系分布情况一致。
从语音来看,德昂族三个方言(布列方言允欠话、饶卖方言茶叶箐话、梁方言硝厂沟话)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音
从语音结构看,德昂语的音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一般音节或叫主要音节;一类为附加音节或叫次要音节。德昂语有声母44个,其中单声母为31个,复合声母13个;韵母共有185个,其中单元音韵母10个,复合元音韵母19个,带鼻音、塞音、颤音和擦音的韵母156个。
(二)词汇
德昂语的词,根据它所表达的意义和构成方式,可以分成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
第一,单纯词:指的是表达的意义单一的词,而语音则可以是单音节也可以是多音节的。一个音节表示一个意义的是单音节单纯词,几个音节共同表达一个意义的是多音节单纯词。如果将多音节单纯词中的音节分离开来,那么它们既不能独立运用,也不能表达任何意义。德昂语的单纯词以单音节的居多。
第二,合成词:德昂语的合成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附加式合成词,一类是复合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由一个有意义的语素加上附加音节构成,复合式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意义的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意义和构成合成词的各语素之间的意义虽有联系,但合成词毕竟是一个新词,它表示一个新概念。
德昂族中不少人通晓邻近民族的语言,并借用了不少傣、汉语词,从而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语言。新中国成立前,德昂族与傣族、景颇族、佤族、汉族交往密切,成年男女一般都兼通周围民族的语言,以懂傣语的人为多。新中国成立后,德昂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与汉族联系密切,会说汉话、识汉字的人迅速增加。当前,德昂语中的借词已由过去的借用傣语词为主转为借用汉语词为主。
新中国成立前,德昂语主要是吸收傣语,不仅表现在语音上,而且在基本词汇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借词现象,如thu(筷)、thai(犁)等。在借词中,一般是借名词,其次是借动词、形容词、量词等实词,很少借用虚词。借词多为生活用词,政治借词不多。比如数词,1~29系德昂语固有词,30~99则借用傣语数词。另外,有些数词则是德昂语、傣语混合使用。
新中国成立后,德昂语主要是借用现代汉语词,其特点是以借音为最多。德昂语的汉语借词借入后,绝大多数的语音适应了德昂语语音,只有个别保留了汉语特点,增加了音位,如复元音yu,就是借汉语词而增加的。
(三)语法
德昂语的词可以根据它们的意义、结构形式、词与词结合的情况及在句子中的作用,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象声词11类。修饰语一般在被修饰语之后。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表语、宾语、补语、定语和状语7种。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
三 文字
在远古时代,德昂族先民就对宇宙的起源、人类的来源、万物生长、民族的形成、历史的变化等进行过思考,并将他们检验的成果、思考的结果和思考中的困惑,用一种幻想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并以口头和物品方式代代相传,这就是古代德昂族的创世神话与文化。传说中,几千年前德昂族曾经有过自己的文字,仅用于记载本民族的历史、法规和历法等。但这种文字只有部分佛寺里的召吉、比丘认识,流传使用不广,而且现在已经失传,“有的说是被火烧掉……或是被水冲走……或是被大雁叼走”。
由于没有文字,几百年来德昂族的历史文化和日常记事只能用心记,或“刻木”“刻画”记,或用神话代代相传。在德昂族远古创世神话中流传最广、最有影响力的是《祖先创世纪》《父母创世纪》,以散文体的形式在德昂族民间广泛口头流传;另一种是神话《达古达楞格莱标》《衮妈达娅格莱标》,都是以说唱的形式在民间长老和民间艺人中广泛流传至今。由于没有文字,只能借用其他民族文字来记载德昂族的历史文化。德昂族的文化传承中用得最早、最多、最有影响力的文字是傣文,因德昂族、傣族大多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一般男孩从小就进佛寺当和尚,念傣文经书,故学会傣文。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有学者借用缅文、拉丁文等字母创造出德昂文,但因德昂族居住分散,人口较少,因此德昂文没有被推广使用。当年在三台山德昂族中进行扫盲时仍采用傣文,这也适应他们原有的基础和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德昂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党和政府在德昂地区开办村小、完小、中学等,使适龄儿童普遍进校读书,学习汉文。目前,汉文已成为德昂族对外交流、交际的主要文字。在德昂族中,凡上过学的都能识汉文、写汉字,而且现在村公所及各村寨的文书和统计报表等也大都是采用汉文。
四 语言的应用
语言使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通过语言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许多特点,如民族语言的基本词汇能反映生计类型及生态环境,借词能反映文化或族群接触,地名能反映文化或族群的历史分布,人名能反映信仰、追求和价值取向,语言谱系能反映族群之间的历史渊源,等等。通过对德昂族语言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德昂族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
(一)语言的划分
德昂族方言体现了民族的内部差异及社会整合程度。德昂族内部语言极不统一,在语音方面差异较大,这往往与民族支系相关,从地域上划分方言很困难。若按照民族支系划分方言,则比较清楚。中国德昂族语的三种方言,分别称为布列方言、饶卖方言和梁方言。其中操布列方言的人数最多,约占中国德昂族总人数的50%,布列方言主要在芒市、盈江、梁河等县市的德昂族居住区使用,它对应的民族支系根据其妇女的服饰特征,一般称为“红德昂”;饶卖方言主要在瑞丽、陇川等县的德昂族居住地,以及芒市少数几个德昂族村寨中使用,其对应的民族支系称为“黑德昂”,约占中国德昂族总人数的20%;梁方言主要分布在镇康、耿马、永德、保山等县市及芒市个别村寨的德昂族人群中,其对应的民族支系称为“花德昂”,约占中国德昂族总人数的30%。在这三种方言之中,布列与梁比较接近,彼此之间虽不能沟通无碍,但可以大致相互理解;而饶卖与另外两种方言的差别比较大,很难直接沟通。然而,每一种民族方言在境外都有大量的人群使用着,而且往往与中国德昂族中使用同一方言的人群相邻,这给民族之间的跨境交流提供了天然的便利。
德昂族同一地区使用不同方言的情况,是与德昂族的历史和社会特点分不开的。民族和语言的形成,需要有统一的地域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德昂族从蒲人中分化出来形成单一民族始于明末清初。在民族形成初期,其语言和方言分布与民族及其支系分布在地域上应是一致的。但是,后来受战争和人口迁徙的影响,这种一致性便被打破。从民间传说上看,黑德昂是芒市的土著居民,他们自古就居住在芒市河两岸,曾开辟了大量水田。但后来由于清嘉庆年间反抗傣族土司失败,黑德昂大部分被迫逃离芒市地区,一部分迁往缅甸,留下来的有一部分融合在傣族之中,一部分迁往勐嘎山区建立茶叶箐寨子生活至今。据民间传说,芒市的红德昂和花德昂原来居住在缅甸大山(今缅甸北掸邦),后来由于与当地统治者争夺茶山发生战争,战争失败后部分逃到深山老林,部分沿陇川江而上,经瑞丽,在陇川、盈江、梁河等地定居下来;部分沿龙江而上,渡过芒市河,在遮放被土司收留,后来部分又迁往芒岗、芒边、窝子寨,再迁往允欠、邦外、勐丹、勐么、南虎等地定居下来,因此形成了芒市现今的德昂族分布状况。保山地区的花德昂也传说他们最早起源于缅甸,后来迁往云南德宏、保山、临沧地区。由于这些德昂族迁徙过来定居的时间比较短,加上过去在封建土司统治下各部分互不统属,社会交往主要在本寨子和本民族的支系内部,社会整合力量比较弱,因此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把语言规范起来。
(二)民族语言的相互影响
德昂族的分布特点决定了该民族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相邻民族的影响,语言也不例外。德昂族的语言在词汇上有借词现象,通过借词能反映德昂族语言与其他民族语言接触和影响的程度。民族文化要发展,必然要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来丰富自己。在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文化的互相影响和采借是经常发生的,这反映了民族关系以及语言开放的程度。一般来说,开放程度大的语言容易受到别的语言的影响;无文字的语言容易受到有文字的语言尤其是书面语发达的语言的影响;有亲缘关系的语言相互影响的特点不同于无亲缘关系的语言;政治、经济、文化力量强大民族的语言对其他语言影响力更大;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常常受人口多的民族语言的影响;民族关系融洽时,语言影响的速度比民族关系紧张或恶化时更快些。
对于德昂语来说,由于本民族人口较少,国内仅有2万多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新中国成立前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因此受其他民族的影响比本民族对其他民族的影响要大一些。历史上,由于德昂族在政治上受傣族土司统治,在经济上集市贸易都在傣族地区,在文化上许多人使用傣语和傣文,因此在德昂语中自然会借用大量的傣族语音和词语。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国家派遣大批汉族干部和科技人员支援边疆,德昂族与汉族的交往日益增多,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德昂语就从主要由傣语借词转向主要由汉语借词。虽然德昂族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都有从外民族借用词语的现象,但是两个时期的影响力并不相同。
借用汉语词的速度比借用傣语词的速度快,借用傣语词的历史已经有几百年;借用汉语词仅仅几十年,但借入的词数量已经超过了从傣语借用的词数量,汉语借词面要比傣语借词面宽。傣语借词多集中在名词,其次是动词、形容词,很少借用虚词;多借用日常生活用词,很少借用政治性词。德昂语借用汉语词,不仅借用日常生活用词,借用的政治性词语也比较多;不仅借用了大量名词,也借用了虚词、连词。借用的傣语词一般是德昂语中缺少的词,如“革命”“共产党”“解放”等,借入新词表达新的概念。但是在借用的汉语词中,一部分词德昂语原来就有,如“开会”“讨论”等,借入汉语词后两种语言并用,甚至有一些汉语词挤掉了德昂语原有的词。
(三)德昂族语言与佤族、布朗族语言的关系
德昂族和佤族、布朗族都源于古代居住于永昌的濮人,在语言上他们有着密切的同源关系。王敬骆在《德昂语简志》中对德昂语与佤语、布朗语的共同特点进行了归纳。在语音方面,除了声母、韵母都比较复杂外,塞音、塞擦音声母都分清音和浊音两套,鼻音、边音、颤音都分吐气和不吐气两套,双唇和舌根塞音等都能和边音、颤音等结合,都有辅音韵尾。在词汇方面,德昂语、佤语、布朗语都有相当数量的同源词。在语法方面,这三种语言相当一致,主要表现在:都缺乏形态变化,单音节词根是构成复合词的基础;都有以声母的清浊或前加成分的有无构成动词与名词、以元音的曲折构成人称代词单数与复数的现象;主要的语言结构词序都是一样的;语序和虚词的使用都是语法的主要手段;句子内各成分的排列次序都是主语-谓语-宾语。
(四)德昂语的应用
中国的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本民族文字。因此,德昂族的语言只限于在本民族日常生活领域中应用,无法在更广阔的领域传播,制约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在德昂族村寨内部,母语使用的程度相当高。德昂族在国内只有2万多人,人口分布又特别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其母语使用的程度却令人惊奇。进入德昂族村寨等于进入德昂语世界,你所接触的男女老少都讲德昂话,用汉语与他们交谈非常困难。老年人、中年妇女和入学前的儿童基本不会讲汉语,没有读过书的年轻人也基本不会讲汉语,基至有的初中毕业生原来汉语讲得还可以,但回乡几年后受社区文化环境的影响,再与外界进行汉语交流都很困难。
从德昂族语言使用的外部环境看,德昂族没有村寨相连的大片聚居区,每个村寨都不大,小的二三百人,大的五六百人,而且周围都紧挨着汉族、傣族或景颇族村寨,相距不到500米,鸡犬相闻,与其他民族交往非常方便。现在村村都通了电,可以听广播、看电视,受外界的影响很大。在这种环境下,德昂族语言在本民族中的使用仍然那么普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影响德昂族语言使用的因素有很多。一种语言能够通行,首先在于有用。语言的首要功能在于交流信息,目前德昂族语言仍然是德昂族家庭交流和民族内部交流的主要用语,是在德昂族村寨通行的语言,如果离开了这种语言,有相当一部分德昂族就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语言也是维系民族情感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有力纽带,德昂族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特有经验,只有用本民族语言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因此,尽管现在世界上的语言数量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但是德昂族语言仍然借助其历史发展的惯性,在德昂族社区交流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德昂族语言能够保留至今,在很大程度上与德昂族的语言态度有关。语言的使用除了与其功能有关外,还与语言态度有关。语言态度一般包括语言认识、语言情感、语言行为三个方面。在多民族人员聚集的场合,只要有两个德昂族人,他们之间谈话必然用德昂语。使用母语比较习惯,能够准确、顺畅地表达话语含义,拉近人们之间的情感距离。不仅德昂族如此,其他民族也是如此。在某些场合,使用民族语言是维护民族权益的一种方式。
在德昂族村寨,人们把使用本民族语言当作保持其民族特性和民族认同的一种手段。在实际生活中,不论民族识别还是普通百姓的民族身份认同,其主要依据都是语言。许多学者认为,语言是构成民族的最重要条件,如果失掉了本民族语言,民族就有可能不存在了。在本民族内部,有些人也把是否会讲本民族语言作为一种划分群体界限的标准,那些不会讲本民族语言的人往往会被视为不“纯正”的少数民族。如今,一些民族地区的公务员考试,专门设置民族岗位,体现民族优惠政策。但是,要求报民族岗位的考生,不仅应是少数民族,还需会讲本民族语言。那些不会本民族语言的考生,在公务员的民族岗位面前,并没有被视为“真正”的少数民族。因此,语言的使用,也有某种程度的象征含义。语言专家指出:“决定是否使用某种语言文字所依据的不仅是它的实用价值,还有它的象征价值。”
语言使用状况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内聚力,往往越是人口少的民族内聚力越强,否则他们早已淹没在大民族的汪洋大海之中,是无法将文化传统延续至今的。因此,为了保持传统,维护民族生存,人口较少民族往往在使用本民族语言方面有更加强烈的意识。在德昂族村寨,德昂族人似乎有一种自信,只要在德昂族寨子就会讲德昂话,只要见了本民族的人就会讲德昂话。因此,尽管他们之中许多人也会一点汉语,但是他们在家里和邻里之间交谈都用德昂话,以至于绝大多数的小孩子在上学前一句汉话也不会说。这种比较单纯的语言环境不仅保证了德昂族语言能够代代相传,德昂族也没有被其他民族同化,而且也使一些外来人不得不学习德昂族语言,如婚嫁过来的其他民族人员、外来承包土地或工程的农民,都不得不学习一些德昂族日常用语。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一些小语种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但德昂语在历史惯性的支持下,仍然能保持它顽强的生命力。
(五)双语现象
研究德昂族的语言,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德昂族的双语问题。双语是个人或群体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德昂族双语现象的广泛存在有利于德昂族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德昂族聚居区,由于各民族之间交往密切,一个人能熟练地使用两三种语言不足为奇。使用母语人口多的民族,往往兼用语言的能力比较弱,而使用母语人口少的民族,往往兼用语言的能力比较强。德昂族由于本民族内部交往空间有限,为了生存,就需要更多地与其他民族打交道,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因此在他们中间许多人都是精通多种语言的“语言专家”。许多德昂族在运用本民族语言的同时,还能不同程度地掌握汉语、傣语或景颇语。
新中国成立前,傣族是当地居于统治地位的第一大少数民族,因此傣语是当地的通行语言。如在集市贸易中,不论傣族、汉族还是其他的民族,人们之间沟通都使用傣语而不是汉语或其他民族的语言,因此傣语的使用在当地具有优势地位。由于这个缘故,过去德昂族兼通的语言,首先是傣语,其次才是汉语或其他民族的语言。近年来,由于学校教育的发展和广播电视的普及,以及边疆地区与内地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汉语越来越普及,傣语在地方上的族际交流共同语的地位逐步让位于汉语,因此目前在多数地方德昂族群众兼通的语言首先是汉语,但在局部地区傣语的传统优势地位仍然保持着。
一些在傣族聚居区生活的德昂族甚至也有转用傣语的,如芒市遮放镇的芒棒村和贺焕村有152户735名德昂族人,由于他们与傣族共同住在平坝地区,使用的第一语言是傣语,其次是汉语,而德昂语只有部分老年人会讲,排在了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