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过程看我国绿色发展的基本路径
人类在两百多年的工业文明进程中经历“黑色发展”后,终于在21世纪认识到“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同样,我国在经过三十多年的粗放型发展后也迎来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开启了发展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发展理念各自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其中,绿色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渗透在发展的全过程中,是最基础的发展理念。阐释和深化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对于我们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变发展方式,进行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 “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演进及内涵界定
“绿色发展”一词,起初更多的是一个生态学术语。200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选择》中详细分析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并首次提出中国应该选择走绿色发展之路。随后,“绿色发展”的提法引起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而对于“绿色发展”的理解,学术界对其问题域的看法基本一致,都认为绿色发展是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提出来的,目的是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但对于“什么是绿色发展”,学者们各持己见。
有的学者认为绿色发展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和定位后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是一种追求健康持久的经济发展方式”。
有的学者认为绿色发展是“一整套全新的理念体系和价值观念”。还有的学者根据绿色发展应具备的特点,从广义和狭义上界定绿色发展的概念,认为“在狭义上,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从广义上来看,绿色发展至少包括均衡、节约、低碳、清洁、循环、安全发展”。这些不同的理解各有各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根据“十三五”规划中关于绿色发展的阐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绿色发展理念的讲话,我们可以概括出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就是要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而且,绿色发展理念是针对过去“黑色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等问题提出的,是新形势下原有发展模式的替代方案,也是未来需要长久维持的和谐发展模式。也就是说,绿色发展理念不管是其提出背景,还是其当下转向和未来维持都是一个过程,因此,笔者认为不妨从过程这个角度来理解绿色发展的内涵,即绿色发展就是指为解决过去“黑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源环境等问题,以人与自然和谐、绿色低碳循环等新理念指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向,实现并长久维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的过程。
二 转向绿色发展的必然性分析
绿色发展新理念的提出是人类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在后工业文明时代重新定位人类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而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结果,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实时转变发展模式的产物,总之,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转向绿色发展有其必然性。
第一,转向绿色发展是解决过去三十多年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的倒逼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为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对农业和工商业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引进外资,鼓励民营企业等,这些举措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环保意识滞后、科学技术落后等原因,资源高度消耗、环境过度毁坏等问题日益凸显,自然承载力日益下滑。也就是说,这种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必然导致今天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逼迫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过去的发展方式,不得不重新定位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绿色发展理念就是我们重新正视生态保护、寻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结果。
第二,转向绿色发展是我党在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的过程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义之举。受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影响,我党在执政之初就提出了“保护环境”的主张,并在1991年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又在新世纪提出科学发展观。然而,为解决国内主要矛盾,维护国家安全,我党不得不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中心,身不由己地走上了西方“先污染后治理,谁污染谁治理”的老路,导致环境保护政策落实不力。但是,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资源环境约束经济发展并威胁国民生存安全的今天,“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党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种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的重新审视是我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再认识,是解决民众心头之患的正义之举。
第三,转向绿色发展是全力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强力需要。“十三五”时期是我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决胜阶段,而全面的小康社会是更高级的、更综合的社会,不仅指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还涉及生态、文化、民生等方面的完善。过去的粗放型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等各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更别提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了。因此,向绿色发展转型是实现“双百目标”的强力需要。只有发展绿色经济,才能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才能转方式调结构,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发展中,为早日实现美丽中国梦增添动力。
第四,转向绿色发展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致力于全球生态治理的时代选择。2008年经济金融危机后,世界人民充分地认识到经济危机的背后是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问题,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纷纷转型的道路选择,如奥巴马政府提出的“绿色新政”、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推出的“绿色能源计划”、日本的“绿色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等,这些事实证明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新道路。中国此时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向绿色转型是国之需要,大势所趋。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积极保护环境的大国,发展绿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为全球应对生态危机做贡献。
三 转向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
向绿色发展转型是我党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而对于“怎么转、如何推进绿色发展”的问题,我党也有着明确而详细的顶层设计。具体可以总结为五个方面。
第一,调结构转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的重要内容。”与此相反,要想实现绿色发展,关键同样在于使产业结构合理化,实现发展方式生态化。过去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工业发展推动的,这显然已不适应绿色发展的要求,进行深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深化农业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绿色化是我国大力倡导的策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利用科学技术来改造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迈进,使投资有效益、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可图、员工有可观收入、政府有税收,进而在相对缩小工业比重的同时扩大第三产业的比例,形成既有质量又有效益的绿色生产方式。
第二,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我国保护环境的政策支持早就有,比如主体功能区战略,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落实不力的情况。好的政策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在新常态下,我党在坚持适应绿色发展政策的同时,还进行了适当的政策调整,并制定出一些新的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落实就为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红色底线。同时,我党在对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方面也做出了调整,将绿色发展成绩升级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相对降低了生产总值这一“紧箍咒”。另外,我党还制定了推动绿色发展的财税政策等。相信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必将更好地为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保驾护航。
第三,加强绿色发展制度建设。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了若干有利于绿色发展的制度,如能源体制、水资源管理制度、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企业排放许可制、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环境信息公布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将会促进绿色行动计划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行动中。此外,在形成绿色法律体系方面还有待努力,如为发展低碳经济专门制定《低碳经济法》等。
第四,促进绿色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绿色平台、技术、手段,但事实是我国高精尖的绿色发展技术严重缺乏,这就需要发挥创新发展理念的作用,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鼓励企业、个人创新技术,用新的绿色技术去减少“三废”,去提高资源利用率,去治理环境污染。众所周知,绿色技术的创新不是急于求成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如可以重点研究节能技术等。
第五,加强绿色发展的国际合作。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环境问题上世界各国只能相互合作,绿色殖民主义是行不通的。我国作为一个勇担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一直以来都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大会,积极响应联合国关于减排的号召,并在实际行动中努力践行。“同时,着眼共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主动与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坚持正确义利观,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如期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低碳示范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这些举措都将为全球绿色发展和生态治理做出贡献。
在全球为应对环境危机、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而纷纷转向绿色发展的全球化背景下,在我国资源环境危机日趋恶化、经济发展日趋受阻的现实情况下,向绿色发展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国之需要。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迎接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制度的保障、技术的支撑、意识的提高、结构的调整,更离不开绿色发展理论的指导。因此,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总结绿色发展的新特征、新实际,不断提出指导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新理论,不断完善保障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以“绿色发展、人人有责”的政治责任感以及长远的战略定力和自信心投入到推行绿色发展的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