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评论(第1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路径

赵湘雯 郭珊珊赵湘雯,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干事、科员;郭珊珊,辽宁大学文学院辅导员、科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党情国情的发展变化,准确定位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紧紧把握发展机遇期,在伟大的革命实践基础上积极总结经验,自觉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在201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提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益尝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创新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一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演进历程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探索、发展和创新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最初作为西方社会政治思潮中的一种,随着西学东渐和国人的留学运动而传入中国。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启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试图寻求一条符合中国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三代中共中央领导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开展了一系列生动的革命性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形成了重要的革命经验和理论成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新观点和新理论,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理论创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了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悉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历史发展阶段,提出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

二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理论成果,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发展。

第一,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新主义”,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继承。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坚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此同时,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还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本土性和差异性,深入探讨重大实践问题,确保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在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发挥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作用。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但要继承马克思主义优秀的理论成果,还要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第15页。习近平总书记对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的准确定位,是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重要指南。

第二,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统一的原则。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决条件,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目标依据、价值导向,因此,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逻辑先导。我们党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重大创新。正是理论创新的深入推进,使当代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时代性和开创性的理论体系,需要在坚持“四个全面”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所产生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强化理论创新意识,充分发挥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领作用。

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基本经验和现实依据,同时也可以检验理论创新的实效性。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创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中,在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激发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新活力。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互动过程,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缺一不可,理论创新的逻辑先导性和实践创新的现实决定性是有机的统一体,只有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才能谱写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篇章。

三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传播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把握科学合理的路径,因此,我们需要定位历史阶段、明确主攻方向、构建话语体系,实现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健康发展。

第一,把握历史维度,定位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阶段。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体现和创新发展,表明了新时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程度、深化程度和创新程度,其发展成效从根本上取决于我们对时代条件、时代特征和时代主题发展变化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因此,要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首先要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准确认识和定位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把握时代脉搏、反映人民诉求、回答现实问题。在当代中国,如何迎接经济全球化浪潮,如何应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复杂的形势下使党永葆青春活力,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回答的时代问题。这要求我们立足新背景、新阶段、新特征、新目标,正确审视时代脉搏,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深入研究隐藏在世界发展大势背后的机遇和挑战,深入研究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深入研究别国执政党治国理政的经验,科学分析我国在当代发展中所面对的时代课题;全面总结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对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中,深入推进以中国化为基本方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从而加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指导和引领,进而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增添新的内容,注入新的内涵,激发新的活力。

第二,把握发展现状,明确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主攻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至今已有六十余年。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的发展现状可以归纳为三个“变了”和三个“没有变”。三个“变了”,即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已经变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变了,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变了。三个“没变”,即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没有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现状没有变。面对现阶段中国的发展现状,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主攻方向是什么呢?就是立足中国国情,阐释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民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转变。中国的发展,一定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要致力于人的解放和社会解放,努力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但是,现在中国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境,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许多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三,坚持文化自信,构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并对文化自信的基本构成、重要地位和重大价值做出精辟论断。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为开辟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重要理论保障。

中国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中华文明是人类四大文明中唯一赓续不绝、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灿烂的文化积淀为依托,克服西方路径依赖,打破西方话语权垄断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信,构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主动掌握话语权。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构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就是强调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要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思维习惯、表达方式和文化形式,来阐述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从而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还要提高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国际表达力。要将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与国际话语环境相融合,在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发挥优势,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