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南昌职业学院教育教学与科研论文精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黄斌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工匠精神”的指导思想,整个社会都兴起了一股倡导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精神风气。当今是创新的社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社会的创新离不开教育,教育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所以说教育是社会创新最重要的培养基地。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创新性和实践性人才的重要场所,重视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创新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是我国当下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教学目标,这一理念和对应的教学方式将对整个社会起到决定性的促进作用。

一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自身定位的误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最新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 ISCE)对职业教育进行了最新定位:“主要为学习者掌握在某一特定的或某类职业或行业从业所需的知识、技艺和能力而设计的教育课程。这样的课程可能有基于工作的成分(实习)。成功完成这类课程后,可获得由相关国家主管当局和(或)劳务市场以从业为目的而认可的与劳务市场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职业教育的最新定位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对社会行业的专业针对性,以及产业与教育、知识与应用、技术与市场等方面的结合。所以,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应该是为社会、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其中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是最重要的。而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和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而这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定位存在问题有直接关系。

1.重普教,轻职教

当下我国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定位存在重普教轻职教的问题。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存在严重的不均衡问题,无论是在教育资源分配、国家重视程度、社会认可度上都存在严重偏差,职业教育被认为是落榜生的无奈选择,职业教育一直以来被边缘化,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轻视。正是基于这一状况,很多职业院校在学生培养上更加趋向于向普通高校靠拢,而忽略了职业院校所倡导的以培养职业实践技能和一定创新精神的专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2.重学术,轻应用

社会重视普通高等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的直接后果就是职业教育的发展片面地走向了重学术而轻应用的误区。我国很多职业院校片面地认为,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只要把职业院校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的师资条件和相应的办学设施等,通过升本途径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这样就解决了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问题。这一现象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很普遍,这也使得很多高职院校把大量的精力放到了扩大办学规模和提升办学层次上,而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教学和人才培养定位却长期故步自封,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另外,由于社会重视普通本科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使大量高职院校把大量的精力、财力、物力、人力放在了提升学生文凭上,自考本科成为高职院校中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甚至学生培养目标也是以自考本科文凭为目标。这些自身定位的误区不仅导致高职院校的发展更加偏向普通高等院校和学术知识方面,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观念,久而久之就使得高职院校变得与普通高等院校越来越接近,没有自己的发展特色,但是高职院校本身又不可能在各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媲美,所以最后搞得非驴非马,这可以说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最严重的问题。

二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定位所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导致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教学等一系列的问题产生。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创新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与市场、企业和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高职院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应该密切关注、联系社会和市场,以社会和市场为依托,努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立足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资源与设施等方面去完善。

1.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高职院校中很大一部分自身发展定位不合理,把自学考试作为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任务,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存在明显的缺陷。比如从江西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来看,学生从大一到大三毕业要学习二三十门课程,在大量的课程中存在课时分配不合理、课程开设混乱、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等问题。很多专业课程是依据自考本科相应的考试科目设置的,这些专业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课程,为了迎合考试的需要,教学过程也是严格按照自考指定的教材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得教学很容易趋于程式化,为了考试而教学,为了考试而规划、设置专业,缺乏专业和课程的创新性和针对性,跟不上社会、市场、审美观念的发展变化,也不符合专业设置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案,没有专业的针对性和开放性。另外,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即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专业应用性实践人才的目标,很多课程设置严重脱离实际,没有结合专业的特殊性和独特性。以服装设计、动漫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等专业为例,这些专业都开设有素描、色彩、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专业基础课程,这些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在于培养、训练学生最基础的艺术技能,即掌握基本的色彩、形体、空间关系和培养艺术感受能力,所以具有很强的普遍性。虽然说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专业最基本的技能和感受力,但这种普遍性并不代表课程的设置可以千篇一律、互相雷同,没有任何专业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而高职院校目前在课程设置上就普遍存在这种抹杀独特性和差异性问题,如服装设计、动漫设计、室内设计等不同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基本上相同,色彩课程上学生们仍然在按部就班地画静物、水果、衬布等无聊、没有任何新意的东西,各专业之间没有任何的针对性和专业性,服装设计离开了人体,室内设计离开了建筑,动漫设计离开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神态,专业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全被抹杀,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激情也被冲没了。

2.教学模式单一

专业和课程的设置趋于程式化,没有任何的创新,也必然会导致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等问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目前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再加上自学考试的需要,专业教学基本上依据指定的专业教材,教师出于自学考试的规范性不得不局限于手中的课本资料。这无形中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学生创新性也局限在固定的考试模式中,这都受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影响,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直观的教学方式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缺点则在于教学方式的单一性。这种单一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局限在教室这一固定场所,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听讲和理解构成了这一教学方式,但这一教学方式可能会缺乏专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以及与专业有关的产业运用的现场感,教室教学不能或较少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专业实际的操作和与专业相关的产业应用的现场感受。比如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述和必要的操作示范,以及大量的模型、实物、现场等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但这种展示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传授和对专业相关的直观感受,缺乏比较真实的、亲临现场和亲自参与其中的真实参与性。其二,“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得学生受教师片面的主观性影响,从而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艺术设计类专业既是服务性、应用性专业,也是非常重视创新性,重视个性、新颖、独特,重视不同审美感受和艺术趣味的专业,这种独特的专业特性必然要求学生具有自己的专业审美能力,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感受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

3.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设备落后

我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不重视必然导致教育资源和资金分配的不均衡,职业教育大量存在教育资源不足,教学设施落后、陈旧,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低的问题。艺术设计类专业作为对教学资源和设施要求很高的专业,良好的教学设施是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条件,而且这些教学设施和其他教学资源受艺术设计类专业本身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的特征影响,因此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设施的更新。以电脑软件技术为例,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所要掌握的一些如Photoshop、3DMAX、CAD等软件技术对电脑硬件和软件设施都有较高的要求,没有良好的设备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也会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结合高职院校目前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为了有效改善高职院校的教学能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加强高职院校投入,重视高职院校发展

目前,国家和社会对高职院校普遍比较轻视,国家和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投入远远不够,这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进而影响教学水平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根据这一现状,国家应该重新评估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加强高职院校的建设和投入,重视高职院校的全面发展,把高职院校的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上来,把高职院校作为为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最重要平台来看待。只有国家和社会开始重视高职院校的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和建设,高职院校才有能力和动力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建立具有各自特色的专业,从而才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合理定位,注重专业特色建设

除了国家和社会重视高职院校、加大高职教育投入以外,高职院校也需要重新认识自身,合理定位,加强自身专业建设能力。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轻视,导致了高职院校自身有一种自卑感,认为相比于普通本科院校来说自己要略逊一筹,这直接导致许多高职院校一味地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全部用于提升学校层次,试图通过升本来改变学校的命运和地位,这使得高职院校发展变得扭曲,偏离了高职院校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拥有一定职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目标。高职院校向普通本科院校靠拢,使得高职院校远离了以培养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为特色的发展模式,越来越趋于学术化和研究化,失去了自身发展特色。针对这点,高职院校应该合理定位自身的发展,以国家和社会为依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注重自身专业的建设,重点建设自身的特色、优势专业,做精做强,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尤其是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迎合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长期发展。

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为社会、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产业与教育、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了在学校和课堂上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还需要大量的实践考察、训练和实际参与业务、了解行业发展的动态,这样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现代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重视产业与教育、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联系,学校努力开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使企业成为学校教学的平台和了解产业发展、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前沿阵地。

4.加大学生实训实践平台的建设力度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需要加大学校实训实践平台的建设。实训实践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实际运用的场所,可以使学生学有所用,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比如室内设计专业,为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应该建设相应的电脑软件设计实训室、模拟企业实训室、模型制作实训室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之余,通过实训练习进一步巩固自身的专业技能,了解行业的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经验,同时还能在实践过程中接触不同专业和行业问题,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造精神。

5.加强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一门应用性专业,必须通过专业技能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所以高职院校在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现代教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普及和重视,大量教学活动从教室转移到了实训室、户外、企业甚至是作业现场,这种针对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把握,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训室甚至是工地等实践场所直观、深刻地了解、掌握专业知识,同时通过这种实践教学学生对于理论与实际、专业与应用、教育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体会更加深刻,也更能促使学生产生专业认同感,增加学生的实际经验和面对实际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孔凡智、谢琪:《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赵晓华:《导师制下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第15期。

吴海红:《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课外设计工作室的构建》,《艺术与设计》2010年第9期。

王娜:《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23期。

任虎、马辉:《关于综合性质高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几个问题》,《艺术教育》2007年第1期。

章一而:《实现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发展的途径方法》,《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