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南昌职业学院教育教学与科研论文精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高职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抑郁感研究

朱小丽

一 引言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不变性、不可存储性、不可替代性,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但是每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看待时间的价值、管理和规划时间的方式却是不一样的。时间管理得好有利于个人取得更大的成就,有利于缓解消极情绪,有利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在心理学上,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被称作时间管理倾向,它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构成[1]

对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国内外已经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美国心理学家Manac, T. H.运用自己编制的时间管理行为量表(TMB)[2],对165名大学生进行了时间管理行为以及学业成就和焦虑等相关因素的测量,结果发现,时间管理行为量表上的总得分与他们在角色意识模糊、躯体化症状、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自我评价和平均学分六个项目上的成绩分别存在显著相关关系。Jex等的研究证实时间管理行为可以作为一种调节变量来缓解压力源和工作紧张之间的关系[3]。以黄希庭为首的中国学者对时间管理倾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对个人的学业成绩有好的预测作用,与个人的成就动机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秦启文、张志杰等认为时间管理倾向与个人的人格因素有密切的关系[5]。陈本友、张锋等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与人的A型性格的特征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6]。William的研究也发现,时间管理行为所形成的时间控制感,以及在时间运用上的目的、定向和持久性的主观感受,是降低工作压力、担忧和提高满意度的直接原因[7]。Hall对学生的培训研究证明,时间管理技巧是可以通过培训为学生们所掌握的[8]

抑郁是一种复合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它不同于一般悲伤,抑郁的心理体验要比其他任意单一负性情绪更为强烈,并且持续时间更长。严重的抑郁甚至会导致自杀。

Kathryn Grant的研究发现评估抑郁失调时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学生比女性学生更容易抑郁[9]。Nolen从发展性精神病理学角度出发认为从青少年阶段开始,女性的抑郁水平比男性要高[10]。Gladstone认为在大学生人群中评估抑郁时并不存在性别差异[11]。Sooky等提出,如果父母能够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需要,则能减少青少年抑郁的产生[12]。陈秀梅探讨了初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分析得出生活事件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抑郁呈负相关[13]。芦炎的研究结果显示依恋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抑郁,还能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抑郁[14]。石贵莹、周明洁选取甘肃省3所高职院校学生307例,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班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集体测试,结果表明高职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尚可,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监控观对心理健康有明显预测作用[15]

在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上,郭芳、齐晓栋等应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513名高职大学生进行抽样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时间管理能力越强,抑郁、焦虑情绪越低,自我效能感越高,抑郁情绪影响着时间管理倾向对自我效能感的作用[16]。邓凌等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时间压力问卷对29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理科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总得分显著低于文科和医科生。理科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17]。王小霞等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188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一新生的时间效能感与其是否独生子女存在显著性相关,大一新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抑郁呈负相关。大一新生的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对抑郁有直接的预测作用[18]

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中,有些研究结果殊途同归,但有关时间管理倾向在大学生的专业、年级和性别维度上,所得结论却不尽相同,对这些不一致的结论有必要继续进行探讨。时间管理的好坏可能是影响抑郁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国内外的研究中,虽然对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因素作了一些探讨,但对高职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抑郁感的关系研究并不多见。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对某高职院校的实际调查,考察高职学生时间管理与抑郁感现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研究找出产生抑郁感的原因,从而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以便高职学生能更好地合理利用时间,缓解压力,矫治抑郁,适应社会,以提高竞争力。

二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某高职院校中随机抽取在校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80份,回收率为90%,剔除无效问卷19份,最后共有161份有效问卷用于分析研究(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

2.方法

本文运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调查后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19],由三个分量表构成,包括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每个量表所包含的项目数分别为10、24、10。量表采用Likert5点自评式量表,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评定为1~5分。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62~0.81,重测度系数为0.71左右。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抑郁自评量表(SDS)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原型是Zung抑郁量表(1965)。其包括精神病性情感症状(2个项目)、躯体性障碍(8个项目)、精神运动性障碍(2个项目)、抑郁的心理障碍(8个项目)。问卷采用Likert5点自评式量表,根据最近一周内各项目发生的频率从“没有或很少时间”到“绝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是”分别计以1~5分。

三 分析结果

1.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分析

对于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分量表对各因素(性别、年级、独生子女、政治面貌、是否学生干部、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情况)的水平进行均值和方差比较,并用T检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2)。

表2 时间管理倾向在各因素上的均值方差及检验系数(MEAN±SD)

说明:∗表示数据小于0.05; ∗∗表示数据小于0.01。

通过分析,发现时间效能感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时间管理倾向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大一最高,大三次之,大二最低。时间管理倾向在独生子女、政治面貌、学生干部、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情况未发现显著差异。

2.对抑郁感的分析

对于抑郁感及其各分量表对各因素(性别、年级、独生子女、是否党员、是否学生干部、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情况)的水平进行均值和方差比较,并用T检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3)。

表3 抑郁感在各因素上的均值方差及检验系数(MEAN±SD)

说明:∗表示数据小于0.05; ∗∗表示数据小于0.01。

由上文分析可知,精神性情感症状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而躯体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总分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男生的抑郁程度明显高于女生。

精神运动性障碍在年级上无显著差异;而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抑郁总分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大一得分最低,大三其次,大二得分最高。

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精神运动障碍,抑郁总分在政治面貌、是否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情况上无显著差异。

3.相关性分析

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将数据正态化处理,对时间管理倾向和抑郁感的各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见表4)。

表4 各因素相关系数(Pearson系数)

说明:∗∗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5。

由上面分析可知,时间管理倾向和躯体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有显著相关性。抑郁总分和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有显著相关性。

4.多元回归分析

运用逐步回归法对时间管理倾向进行回归(见表5),可知:时间管理倾向与抑郁感的回归方程是:

Z时间管理倾向总分=-0.722×Z抑郁的心理障碍

ZTMD=-0.722×ZDOPB

ZDepression=-0.452×ZSOTE-0.268×ZSOTV

表5 对时间管理倾向的逐步回归

运用逐步回归法对时间管理倾向进行回归分析如表6所示。可知:抑郁感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回归方程是:Z抑郁感=-0.452×Z时间效能感-0.268×Z时间价值感

表6 对抑郁总分的逐步回归

四 结论

(1)时间管理倾向在年级因素上有显著差异,在性别、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女、政治面貌、家庭居住地上无显著差异,其中大一学生得分最高,大三学生次之,大二学生得分最低。

(2)抑郁感在年级和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是否党员、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上无显著差异。其中大二学生得分最高,大三学生次之,大一学生得分最低。男生得分明显高于女生。

(3)时间管理倾向和抑郁感呈负相关关系。时间管理倾向和抑郁的心理障碍呈显著线性关系。抑郁感和时间效能感、时间价值感呈现显著的线性关系。

时间管理倾向与抑郁感的回归方程是:Z时间管理倾向总分=-0.722×Z抑郁的心理障碍

抑郁感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回归方程是:Z抑郁感=-0.452×Z时间效能感 -0.268×Z时间价值感

五 讨论

通过对数据分析可知,高职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和抑郁感在某些因素上有显著差异,某些因素未发现显著差异。

(1)性别因素:女生的时间效能感明显高于男生。也就是说,女生相对男生来讲,更有信心和能力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男生的抑郁总分明显高于女生,说明在该校的高职学生当中,男生明显比女生感觉更抑郁。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一结果,有待进一步探讨。

(2)年级因素:不管是时间管理倾向还是抑郁感,都是大一学生表现最好,大三学生其次,大二学生最让人担忧。或许是因为大一学生刚上大学,对自己大学生活充满新鲜感,有明确目标,还有高中学习的惯性,所以时间管理倾向得分最高,抑郁感得分最低。大三面临毕业实习工作,能很好地支配好自己的时间,从而导致时间管理倾向得分较高,抑郁感得分较低。而大二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得分最低,抑郁感得分最高,说明大二是一个茫然的阶段,无所适从,大二学生受到外界支配的时间要相对较少,茫然压抑是他们的特点之一。

(3)其他因素:从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情况来看,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抑郁感各维度没有显著差异。

六 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基于以上心理与行为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大力加强高职学生的时间管理观念,不断提高高职学生时间管理技能,特别要加强对大二同学的教育工作,使其能正确认识自我、定位自我、发现自我,增强对时间的管理与驾驭能力。

(2)不断完善高职学生心理疏导机制,继续拓展高职学生心理倾诉渠道,大力提高心理疏导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职学生的消极情绪。

(3)开设相关的课程,将时间管理和抑郁感作为专门的课程进行讲授;开设实训课,定期组织高职学生尤其是大二男生对自己的时间管理策略进行效果检验,使其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以外界环境的压力为持续动力,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从而最终达到提高高职学生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心理学报》2001年第4期。

[2]MANAC, T. H. , DIPBOVE, R. L. , College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Correlations With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tres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 4(82): 760-768.

[3]JEX, S. M. , ELACQUA, T. C. , Time Management as A Moderator of Ablations between Stressors And Employee Strain, Work & Stress, 1999, 2(13): 182-199.

[4]秦启文、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质量关系的调查研究》,《心理学探析》2002年第4期。

[5]陈本友、张锋等:《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的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第3期。

[6]WILLIAM, E. KELLEY, No time to Wor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ry, Time Structure, and Time Management,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3, 35: 1119-1126.

[7]HALL, B. L, HUSRHC, D. E. , An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Time Management Training.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nagement Vol.3, no.4, pp.73-96, 1982.

[8]BAUMEISTER, R. F, Doses High Self-esteem Cause Better Performance, Interpersonal Success, Happiness, or Healthier Life-styles, 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 2003, 11(4): 19.

[9]GRANT, K. , MARSH, P. , Gender Differences in Rates of Depression Among Undergraduates: Measurement Matter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002, 25(3): 613-617.

[10]NOLEN, S. , GIRGUS, J. S. , The Emergence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Depression During Adolescenc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4, 115(3): 424-443.

[11]GLADSTONE, T. R. , KOENIG, L. J. , Sex Differences in Depression Across the High School to College Transition,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994, 23: 643-699.

[12]SOOKY, Z. , SHARIFI, K. H. , The Depression Prevalence and Psychosocial Need Satisfaction in Teenagers, Abstract form Poster European Psychiatry, 2007, 22: 260, .

[13]陈秀梅:《初中生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6。

[14]芦炎、张月娟:《初中生抑郁与依恋,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15]石贵莹、周明洁:《高职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心理健康水平及二者的关系研究》,《中国全医科学》2016年第7期。

[16]郭芳、齐晓栋、王小磊:《高职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第16期。

[17]邓凌、陈本友:《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主观时间压力与抑郁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第10期。

[18]李小霞、郑高洁:《大一新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研究》,《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