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办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传统的工匠精神是指:“秉承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将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一种精神”。而相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工匠精神是指:“用专业的态度,在实践过程中,敢于创新,将专注和敬业贯彻到底”。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在生产过程中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由此,“工匠精神”一词才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市场经济改革初期以利润为主导,现在转变为以绿色、环保、创新为主导。而民办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高技术人才的中坚力量,教学质量决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动力,因此,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是国家经济政策和市场经济推动下,需要重视的一项决策[1]。
一 民办高校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1.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在民办高校的教学培养中,工匠精神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态度,一种专注、敬业、追求完美的态度。民办高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他们作为实现“中国梦”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创新思想,代表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尽全力用好所学的事物[2]。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应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将所学知识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在21世纪网络时代的教学领域中,学生缺乏的就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网络时代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弱化了人们的思考能力。因此,培养民办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强化市场经济发展动力,是目前我国教育行业需要重视的事情。
2.有利于教学和管理
调查结果表明,民办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高考失利而进入民办高校的。所以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与普通高校的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基础教学设施的缺乏,导致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机制难以实施。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锻炼其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学生本人,因此,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来弥补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不足[3]。
3.自我价值的实现
从古至今,匠人一直是被人尊敬、受人敬仰的群体,他们通过对产品的精雕细琢,从而取得一定的成就,实现自我价值。而在民办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养,也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学生步入社会后,延续工匠精神,专注自己的技术岗位,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经济收入和工作职位,实现自我的价值。
工匠精神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工作和收入上的自我实现,还有精神上的自我实现。通过不断创新,发现新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 民办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途径
1.个性与共性的培养
民办高校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学习,具有教育的共性,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追求产品共性的同时,更注重产品的个性。因此,民办教学更应注重个性培养。
在实践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实践能力,采用开放式教学思维,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个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工匠精神的培养,其实是民办教学过程中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结合。
目前的民办高校教育中,主要是共性教育,即大家接受同样的知识,参与同样的实践活动,然后到类似的技术岗位工作。这样导致了学生缺少发展思维的平台,形成条框式的封闭性教学,使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因此,需要开发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为匠人精神的培养奠定基础。
2.提升教师能力
民办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之初,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使学生养成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的学习态度。因此,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提升教师的能力。
工匠精神的培养,决定了教师要承担各种角色,在课堂理论教学时,教师是讲师和实验师,而在学生实践培训时,教师需要充当培训师、工程师的角色。教师角色的丰富性,增加了教师教学过程的难度。所以需要建立学校培训制度,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新型媒介,通过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专业先进的技术培训平台。同时,还可以引入企业工程师和社会技术人才参与学生课堂理论知识讲解,丰富高职教育理论传输形式。最后,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形式使教师群体掌握更先进、更专业的国际教育理念与管理机制。在提升教师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建立教师企业实习锻炼制度,使教师深入先进企业实践,提升职业能力[4]。通过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与传统民间工艺传承者搭建学习平台
工匠精神凝聚在老一辈的匠人身上。通过校方与民间工艺传承者搭建的学习平台,学生与老一辈的艺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受到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学生继承了工匠精神的精髓。
匠人精神的培养不同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使学生从思维到行为发生改变,最后影响整个人的发展。所以,需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在社会发展过程和学习实践过程中,匠人精神的重要性。通过与民间艺人的相互学习交流,学生体会到了工匠精神的魅力,从而继承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在不同的技术岗位上实现自我创新,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通过此类精神传播方式,工匠精神不断传递,工匠精神的影响范围扩大,从而提升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动力,为实现中国梦和社会经济的转型奠定基础,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真正实现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人生价值、提升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民办高校的教育体制中,需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施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是教学过程中,个性与共性的结合,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接着是提升教师的能力,引导和完善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最后,是与民间艺人构建学习平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秦小丽、陈沛然:《企业会计舞弊动机分析——基于会计语言视角》,《财会通讯》2015年第10期。
[2]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年第8期。
[3]赵钰:《基于会计语言视角企业会计舞弊动机分析》,《现代商业》2015年第26期。
[4]李想:《分析形成中外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机差异的原因》,《中国外资》2013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