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创新
民办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体系构建研究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民办高校逐步兴起,民办高校在培养综合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教育腾飞的重要一环。国家和社会迫切需要实用型人才,而实用型人才的产生首先需要培育他们的职业精神,这就促使各大高校开始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1]。民办高校作为公立高校教育的补充,也在认知探索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体系的构建,从而实现培育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以人为本,尊重人的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教育的核心理论,也是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核心所在。职业精神,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它的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但是,由于一直以来我国都存在着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育,忽视对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传统,造成了如今学生职业精神的缺失,这对我国教育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也对构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体系产生冲击。
二 民办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高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特别是民办高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体系的建设。《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精神教育,”随后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强调,要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从国家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视程度来看,主要通过产学研结合,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体现着国家对民办高校在学生培养阶段,对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视。但是,都受限于各方面因素,或高校管理者意识观念没有转变以及高校教育评估的不完善等,使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体系学生难以形成有效的职业精神,导致学校与学生,学生与实习企业之间矛盾较多,江西省教育厅发布《江西省201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16届江西高校毕业生达26.6万人,初次就业率为85.82%。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有创业竟向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为3.58%,这都使民办高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体系建设陷入困境。
三 民办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不足
学生职业精神的缺失,从普及高等教育起便一直存在。作为曾经的高等精英教育普及之后,民办院校为适应新形势对学生专业技能快速培育,更注重对其职业技能的培养,对职业精神的培养更多的是依靠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养成的放养式培育,这就使得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体系存在许多问题。
1.教育意识的缺失
当今,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缺乏人才。而民办院校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更主要的是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育。这样就能促使高校毕业学生可以快速地培育成长,填补各个行业人才的空缺。但这样就造成高校老师在学生职业精神上以“放养式”培育为主,把学生放入社会,通过社会经历和磨炼来塑造学生职业精神,在实践工作中提炼职业精神。与此同时,我国传统教育也只注重对技能的培育,而忽视对职业精神的培育。这就造成学生对职业精神没有很好的认识,对民办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体系的构建造成冲击。
2.教育课程的不完善
虽然在民办高校中,教育课程的设置不太合理,如有些公共课涉及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内容,但这些都只是单纯理论性的阐述,对职业精神的内在实质和内在核心,没有根本性说明和讲解。而目前针对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建立以职业意识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研究薄弱,造成了关于职业精神培育的课程教学研究深度不够、有价值的研究不多等问题[2]。同时,对这些课程所设置的学分也只占小比分,对学生总评分考核影响不大,致使学生在学习职业精神内容时不甚关心和重视,难以真正做到职业精神的培养。同时课程不完善,导致学生在对未来职业规划时感到迷茫,这些都使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
3.教育评估的忽视
民办院校教育评估体系是对院校教学工作的综合性评估,但更主要的是从职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课程开发、学生就业率等方面进行评估,没有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进行综合性评估,如学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情况、职业技能在工作中实际操作情况以及对岗位职业精神的认同情况等,在进行评估时都没有纳入考评中,忽视了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如江西一所民办高校在对大三学生实习评估时,主要从学生就业是否为本校合作企业出发,在合作企业实习的学生便给予好评,不是的给予中平。同时,学生在工作岗位职责判断全凭班主任主观臆断以及学校就业办给出的就业数据。
4.社会价值的影响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繁荣的社会生活局面和丰厚的物质财富,但是也造成了传统美德的缺失,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等不良风气弥漫,扭曲了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和职业精神,在进入岗位时,学生首要考虑的是薪资,追求的是工作清闲。追求更高待遇,无可厚非,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虽然目前各个高校都开展思想政治课和就业指导课,但这些课程都偏重于理论,不能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矫正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这些不良的社会价值观学生正在养成的职业精神,造成严重的扭曲和破坏,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体系的构建也是严重威胁。
四 民办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体系构建策略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当前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体系构建存在的严重问题,民办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进行解决,从而培养出有能力、有职业精神、有理想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最终实现民办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体系的正常良好发展。
1.加强教育意识
除了在民办院校中进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外,还要扭转高校不注重职业精神培育的倾向。通过构建“双师型”教育模式,实现教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良好的职业精神[3]。在课堂授课中,教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重视对职业精神的养成。同时增加顶岗实习机会,不仅让学生在学习技能后能有个实践的平台,更能熟练掌握职业技能,还可以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更好地理解职业精神在工作岗位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让学生在具体工作和实施过程中学会交往与包容,竞争与合作,树立较强的职业意识。最终实现民办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体系的良好发展。
2.完善教育课程
在教育课程设置上明确提出对职业精神培育目标的设定,更好地使教师和学生明白职业精神的重要性。除了公共课程教授相关的职业精神培育内容外,还要针对不同专业和学科,对各个专业学科的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精神培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职业精神时和人文素养相融合。帮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真实感受到职业精神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增强对职业精神的认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习惯。
3.健全教育评估
民办院校应积极构建民办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体系,以职业精神为核心,建立以职业技能为基础的教育评估体系指标。健全现有的教育评估标准,建立以学生全面综合性发展为基础的教育评估机制,准确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动态,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职业道德精神内涵的培养。重视职业精神在教育评估中的地位,从多方面考虑职业精神的价值,使学生明白和了解职业精神在日后工作中所占有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实现民办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体系的良好发展。
4.培养正确价值观
对当前社会价值观扭曲、风气不良的状况,民办院校在学院中就要对学生塑造良好的价值取向和正确的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乐观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同时校园要有鲜明的教育特色,要增加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风,锤炼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等。学校应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内涵紧扣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通过多方面、多角度来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准则,从而重塑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 结论
民办高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体系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未来工作前途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民办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专业技能型人才时,更要注重对人才职业道德的培养,积极培养出素质优秀、技能专业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当前民办高校在构建职业精神培养体系时有诸多不足,主要是由于教育意识缺、教育课程不完善、教育评估的忽视以及当前社会价值的影响等四个方面造成的。唯有积极做出改变,实现对职业精神培养体系的创新。这样学生才能具备较强的职业意识,最终在未来激烈的工作竞争中给自身增加竞争的筹码,提升在整个行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红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体系构建初探》,《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年第8期。
[2]朱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6期。
[3]尤小波:《“以人为本”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的构建——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