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疍民文化景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疍民是中国南方一个很古老的族群,历代漂流、生活在江河湖海,形成特殊的水上社会。疍民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生活诉求、风俗习惯等迥异于陆上居民。千百年来,疍民被视为贱民,生活在社会底层,备受多种社会势力的欺凌和压迫,是一个被侮辱和损害的社会族群。但疍民在恶劣的自然和社会背景下,能顽强地生存,繁衍至今,归根结底,在于这个族群具有适应江海环境的强大能力、应对逆境的坚韧心态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正因如此,他们形成了坚强的内聚力,展示出冒险、勤劳、刻苦、知足、乐天的精神风貌。另外,疍民不仅在适应环境、开发利用内河海洋资源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在维护国家领海主权,反抗外来势力入侵方面曾有过重要贡献。疍民创造的这些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为疍民文化。

岭南是中国疍民人数最多、分布最广泛、历史最悠久的地区。珠江水系和南海沿岸,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这些大小江河和海港海湾,既是他们的物质家园,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疍民借此创造的疍民文化,是岭南文化及珠江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岭南的文化地图上占有一席之地。疍民文化内涵丰富,特点鲜明,风格独特,并延续到近代,在一些地区仍保持其原生态,被认为是水上社会的“活化石”。正因为如此,疍民文化研究近世以来渐受重视。代表性研究成果,有新中国成立前陈序经先生《疍民的研究》,近年张寿祺先生《蛋家人》,最新出版的伍锐麟先生《民国广州的疍民、人力车夫和村落》,以及一些关于疍民体质、社会生活的调研报告、学术会议论文集等,都在不同层面上再现了疍民文化的历史变迁、性质、特点和风貌。但这未能改变疍民文化研究的薄弱局面。正因为如此,吴水田博士主持撰写的这部专著,选择岭南疍民的文化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可谓有的放矢,深得要领。这不仅为这一族群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建设,而且对于疍民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也提供了决策上的重要参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概括起来,该著作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其内容突出疍民生产生活的“亲水”环境,由此展开疍民的耕海、风俗、居住、民间崇拜等文化景观研究,揭示疍民适应江海环境所采取的方式,反映疍民水文化的本质特征。故“亲水”可谓登堂入室,直奔主题,而无旁骛。其次,该著作在全面深入了解疍民文化研究成果和问题基础上,发端于疍民文化形成的地理基础、历史过程,总结其经验和启示,继而言及疍民门类文化景观的个性、空间格局和扩散规律,不但在纵向即时间维度上,而且在横向即地域维度上提供一系列地理景观剖面,从而清楚地展示了岭南疍民文化的系统的整体风貌。再次,该著作根据疍民文化特征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划分岭南广府、客家、福佬三大疍民文化区、若干文化板块或文化小岛,形成完整的疍民文化空间格局体系,彰显它们的空间差异和联系。这一框架结构,可供文化地理同类研究比照参考,也体现了地理研究开始于区域,也归结于区域的规律。此外,该著作对疍民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所提的建议,眼光独到,特别重视疍民适应江海水环境方式的文化价值,这常为已有研究所忽视或未及,是该著作一大文化亮点。最后,作者除了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精细爬梳,小心考证以外,还多次深入岭南江海洲岛,实地访谈,考察疍民生活、文化遗址遗存,取得许多第一手资料,从而使其结论更加坚挺有力,不由人不信。这也说明,即使当今网络技术发达,信息科学一日千里,只可减轻而不能也不可能代替野外考察工作。地理学作为又古又今的学科,既要读书又要走路的研究之道在该著作中得到充分的验证。

诚然,个人作为吴水田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以上所言,难免有偏爱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是为序。

司徒尚纪

2017年2月23日 于中山大学望江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