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城乡居民的粮食消费需求正发生一系列变化。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不断推进,收入增长是这种变化的根源,此外,价格、人口等因素也会对粮食消费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其一,对世界粮食消费趋势进行总体把握,深入分析欧美、东亚地区粮食消费结构变迁的历史和现状,对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谷物消费、畜产品消费的差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科学判断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其二,对中国粮食消费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对比各个不同阶段中国居民粮食特点的变化,不同粮食品种消费的功能结构、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的变化,探索中国粮食需求总量的变化趋势。
其三,深入分析中国城乡居民中长期粮食消费需求的各种影响因素,对经济发展、人口变化、城市化、收入增长等一系列因素的中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判断,进一步探讨城乡居民粮食消费需求变化的根本动因。
其四,根据不同粮食品种的消费结构和消费特征,构建中国粮食分品种需求子模型,对影响粮食消费需求的关键变量进行分析和选择,利用合理的方法对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各阶段稻谷、玉米、小麦和大豆各种用途的需求量进行预测。对中国城乡居民各粮食品种的各种需求弹性和粮食消费需求结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揭示中长期各粮食品种消费需求的变动趋势。
以上这些研究的最终目标都是以期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粮食消费需求的正确引导以及国家农业农村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二 研究意义
30多年来的改革和发展,促使中国农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粮食供求已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粮食消费则由解决温饱的需要转向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随着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渐趋多元化。人们的粮食消费需求对品种、营养、质量将会有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随着结构问题对粮食供求平衡影响的日趋增强,中国的粮食问题已经由总量问题逐渐转变为结构问题。粮食消费需求变化将对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选题研究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中国要用占世界9%的耕地和不到6.5%的淡水养活世界20%的人口,这决定了我们必须提高土地利用率,注重农业产品结构的合理性。本研究对中国粮食消费需求的中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合理判断,为政府机构制定政策措施以合理调剂粮食品种结构余缺提供有益参考,对合理配置粮食生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消费国,中国中长期粮食需求变化趋势将对世界粮食供求全局产生重大影响,科学估测未来粮食需求趋势,对于国际社会正确评估全球粮食供求趋势并采取有效的政策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中国的中长期粮食需求问题,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新评估。尽管国内外众多学者和机构对中国未来粮食需求问题已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推进,影响粮食需求的宏微观因素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粮食消费新趋势和新的影响因素不断形成。如果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很难科学把握中长期中国粮食需求的变化趋势。
四是尽管不少学者对影响居民粮食需求的因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大都集中于对居民粮食需求和消费的定性分析以及总量的趋势性研究,对影响城乡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变动的根本因素及各因素对粮食消费的影响性质(方向)和程度的研究还不多见。本书深入探讨中长期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模式的变化规律以及粮食消费的演变趋势,根据具体粮食品种的消费特点较合理地选用多种方法对中长期粮食消费趋势进行评估,对进一步完善中国居民粮食消费需求的研究方法具有较大的学术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