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中欧班列:自由探索期铁总的实践(2011~2013年)
(一)2011~2013年,中欧班列开行的情况(自由探索期取得的主要成果)
从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的集装箱班列是铁总开行的第一列中欧班列,该班列于2011年3月19日成功开行。从重庆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始发,经襄渝线、陇海线、兰新线运行,由于中国和途经的哈萨克斯坦铁路轨距不一样,班列必须在新疆阿拉山口口岸换轨后出境,然后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终到达德国杜伊斯堡站,全程约11000公里,运行时间约15天。货源主要是重庆当地生产的IT产品。
继“渝新欧”线路后,武汉至捷克、波兰的线路于2012年10月24日开通。该班列从武汉始发,经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到达波兰等国家的各城市,行程10700公里,运行时间约15天。主要运送武汉生产的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
随后开通的是长沙到杜伊斯堡的线路,于2012年10月30日发车。此线采用“一主两辅”的路线:“一主”为长沙至杜伊斯堡;“两辅”为一条抵达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另一条通往莫斯科。
2013年4月26日,成都至罗兹线路开通。该班列从成都始发,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至波兰罗兹站,全程9965公里,运行时间约14天。主要运送成都生产的IT产品及其他出口货物。
2013年7月18日,郑州开往汉堡的班列开始运行,班列从郑州始发,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汉堡站,全程10245公里,运行时间约15天。货物品种类型多样,包括轮胎、高档服装、文体用品、工艺品等。
(二)自由探索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中欧班列开行初期的两三年里,国内开通班列的城市还比较少,始发城市主要有成都、重庆、武汉、郑州等,这一时期存在的问题有班列运行时间长、途中作业环节多、各项作业效率低、回程货源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畅等,特别是班列在国境口岸站的作业时间相当长,主要原因是班列集装箱货物整列换装和货物通关效率非常低。
1.运输组织方面:班列正点率不高、运行速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中欧班列国内运行段与其他货物列车共用线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又由于运输的货物是进出口贸易货物以及各个国家铁路轨距可能不一致,所以中欧班列一般都会在途中站进行通关和换轨作业,这里的途中作业站主要是指国境口岸站。在自由探索期里,中欧班列通关效率比较低,换轨作业时间较长,没有实现全程铺画班列运行线,班列在境外的运行难以掌握。这些都是难以控制的影响因素,导致班列正点率不高以及途中停留时间过长,其运行速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2.货物通关方面:检验检疫、通关效率不高
中欧班列通关,需要铁路、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检查等部门联动配合。在2011~2013年里的通关模式中,进出口货物到达口岸后除了铁路换装作业外,进出口企业还需要办理海关、国检等部门通关手续,除提供大量的单证资料,还需要配合口岸执法部门完成申报、查验、征税等一系列通关现场作业,费时又费力,而且环节多、手续繁杂,往往需要一天甚至更长时间,班列才能顺利出境。
(三)自由探索期铁总的主要对策
针对中欧班列在国境口岸站的作业时间长、运行组织效率低的突出问题,铁总制定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1.运输组织方面:加强口岸站运转、货运车间内部作业组织
为了优化口岸站作业组织流程,车站成立领导小组,由站长、副站长统一领导,车站运转车间、货运车间、货装科等部门协调配合。货装科的主要任务是协调、盯控铁路内部货运作业组织,即班列集装箱货物换装作业组织。货运车间的主要任务是盯控铁路内部货运作业组织,协调海关、国检、货代、哈萨克斯坦方,提前联系海关、国检对接具体通关事宜,保证快速通关。运转车间的主要任务是盯控铁路内部行车作业组织,协调机务、车辆、边检、哈萨克斯坦方,重点盯控班列运行情况,合理运用到发线,保证班列的运输组织顺畅。
2.货物通关方面:加强口岸站货运部门与海关等机构的协调
这一阶段铁总关于货物检验检疫、通关等问题的改进对策比较欠缺,主要是加强国境口岸站货运部门和海关、检验检疫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加快作业进度。
从以上铁总对口岸站中欧班列作业组织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出,铁总的对策主要反映在加强各部门、各作业环节的无缝衔接,通过运转、货运、货装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尽量缩短班列在站的换装、通关等作业时间,以加速放行班列。
(四)自由探索期铁总方案分析
这个时期是中欧班列起步阶段,国内始发城市还很少,不存在各地争夺货源等情况,主要的问题在于国境口岸站运输组织作业效率和通关检验检疫效率,所以这一阶段铁总的方案是针对解决这两个方面问题而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