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作为影响中巴经济走廊的结构性变量,至少包含三大内容:南亚本身的地缘战略价值、印巴对抗、克什米尔争端。在某种意义上,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对抗冲突的症结和集中体现,但它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影响又超出了印巴关系的范畴,因为按照规划,中巴经济走廊将穿过有争议的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
南亚的地缘战略价值
南亚西北部地区与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宝库中东接壤,临近波斯湾,扼守阿拉伯海。次大陆南端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交界,向东连接东南亚,这种地缘政治资源本身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推动力。
但是,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同时也使得中巴经济走廊难以摆脱外部环境的压力,包括大国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猜忌,以及大国力量在南亚的战略博弈。实际上,近代以来,大国对南亚的觊觎和明争暗斗几乎没有间断过。冷战期间,美国遏制苏联的中央条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在巴基斯坦交汇。穆沙拉夫当政时,美国政府施压阻止他把瓜达尔港交给中国运营。近几年美国尽心培育同印度的全球伙伴关系,视之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支柱。在俄罗斯方面,自彼得大帝开始便意图南下。苏联一直与印度交好。当前俄罗斯一面保持同印度友好,一面加紧拓展同巴基斯坦的关系,2014年解除了对巴基斯坦的武器禁售令,双方经济合作明显加强。
理论上,世界大国在任何一个地区都可以和平共处。中国近年来也在大力推广“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但今天所谓“冷战思维”其实并非起源于美苏争霸和对抗,而是根深蒂固的“零和”观念的延续。虽然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中国提倡的“命运共同体”构想首先要克服大国间战略互疑的政治障碍。
印巴对抗
南亚次大陆地缘政治的突出特点是,在地域、人口、经济实力和发展势头等方面,印度均为“老大”。与此同时,地区第二大国巴基斯坦坚决不承认印度的主导地位。双方敌视和对抗了半个多世纪,目前还看不到关系正常化的内在动力。过去几十年,印巴在对抗和彼此拆台方面可谓极尽所能,覆盖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巴经济走廊刚刚启动不久,有关印度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暗中破坏的报道便不绝于耳,巴基斯坦政府多次公开谴责印度的此类行为并加以警告。
过去几十年,印巴之间的这类口水战屡见不鲜。但这可能不完全是出于阴谋论的臆想和抹黑对方的需要。印度在处理中印关系时,目前还没有真正摆脱1962年战争的阴影,也没有罔顾巴基斯坦的敌视,因而对中巴友好关系一向心存戒备警惕。印度有一种战略定见,认为巴基斯坦总是设法通过同区外国家结盟的方式,平衡印巴力量差异,破坏南亚的“天然均势”。透过这个棱镜,中巴友好的基础被认为是对印度的共同仇视。1960年代后期“巴中轴心”(Pakistan-China Axis)论在印度流行,冷战结束后这种观念衍生出著名的“珍珠链”说,认为中国意图围困印度。中巴经济走廊问世后,印度舆论再次因“中巴轴心”而沸腾。
巴基斯坦对印度也心存戒备,并尽力在军事、经济和外交等方面与之竞争。近年来,巴基斯坦的经济困境和停顿,在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的映照下格外醒目,政府面临巨大压力。1999年中巴两国把发展经济贸易合作作为双边关系的重点,2003年签订了《最惠贸易贸易协定》, 2006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双边贸易也迅速增长。2000~2014年,中巴贸易额从7.94亿美元增至160亿美元,增长超过19倍。同一时期,中印贸易额从29亿美元提升到716亿美元,增加了23.6倍,其主要原因是印度经济体量和实力更强大。但这依然在巴基斯坦媒体和学界引起一些担忧,他们强烈呼吁中巴关系应迅速改变重战略和政治、轻经济的状况,加强中巴经贸合作,缩小巴基斯坦同印度之间的经济差距。在一定意义上,中巴经济走廊是这一要求的反映和回应。460亿美元相当于巴国一年GDP的20%,是其2008年以来获得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两倍多,其中约370亿美元将用于巴基斯坦国内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巴基斯坦突破经济发展的资金和电力瓶颈。
克什米尔争端
“政治区划”是地缘政治的重要内容。按照麦金德所论边界的形成方式,南亚除了马尔达夫和斯里兰卡以外,其他国家的边界线都是“专断的”。由此形成各种地缘政治纠纷:领土主权纠纷、水资源分配矛盾、武装力量跨国活动、经济要素流动的边界障碍,等等。其中同中巴经济走廊关系最为密切的矛盾是克什米尔问题。
1947年独立以来,印巴便相互指责对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非法占领”,为此已发生两次大规模军事冲突。过去10多年,印度不停责怪巴基斯坦支持克什米尔恐怖主义活动,美国也介入其中,把克什米尔反印度的“纯洁军”(LeT)认定为外国恐怖主义组织(FTO)。目前印巴两国按1965年停火线分界而治。
中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保持中立,认为这属于印巴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希望两国通过协商方式和平解决。但按规划,中巴经济走廊从新疆红旗拉甫出境,经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Gilgit-Baltistan, GB)到达伊斯兰堡,之后往南连接瓜达尔港。在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规划包括扩建升级喀喇昆仑公路、铺设铁路、建设工业园区和水电能源设施等。对此,印度反应强烈。2014年,印度政府专门向中国提出正式外交抗议。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华时,也表达了不安和担心。印度国内战略分析人士指出,这些建设项目意味着中国作为“更加直接的、有更大利益的第三方”正式介入克什米尔争端。
实际上,自1963年中巴签订边境协定后,“抗议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行动”几乎成为印度政府宣示其对克什米尔主权的日常动作:先是反对中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确定国界线,继而就喀喇昆仑公路建设“严正交涉”,之后多次抗议中国参与克什米尔地区的水坝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几年印度政府抗议的重点将转移到中巴经济走廊。不能低估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意志和决心,莫迪在竞选期间对边界领土问题多次表达强硬立场。他在提到藏南(印度所谓“阿鲁纳恰尔邦”)问题和克什米尔问题时,抨击中国的“扩张主义”,誓言“地球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夺占印度的一寸土地”。莫迪政府表达抗议的方式和风格也不同于印度以往一些首脑。之前新德里对华表达抗议的渠道主要是政府外交部门,但2015年他直接把问题提到了两国最高政治层面。
中巴经济走廊在建设过程中既要应对印度的外交抗议,还要提防其可能在公开抗议之外的其他措施和行动。2013年以来巴基斯坦媒体公开抨击印度蓄意暗中破坏中巴经济走廊,俾路支省某些分裂主义力量受到印度指使和支持。并非巧合,2011年以来,印度一面抗议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在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建设民生项目,一面则“应越南邀请”在南中国海争议海域进行油气勘探开发等活动。总之,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展开,印度可能开发出更多用于公开或隐秘制衡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