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游牧环境与部落历史
2008年8月18日上午,我从乌鲁木齐市出发再次前往阔别一年多的阿勒泰富蕴县。当时,恰逢奥运期间,长途汽车站是重点检查的地方,路途中又先后停车检查了6次。从乌鲁木齐到富蕴县,汽车沿着216国道要行驶将近7个小时。当汽车接近216国道卡马斯特时,我看见距离公路约200米的地方有上百只野驴和黄羊。由于天气干旱,荒漠深处的水源越来越少,野生动物只好冒险接近公路,因为沿公路有很多推土机推过之后留下的土坑里还有积水。令人痛心的是,畜牧部门的铁丝网(围栏工程)沿着国道两边并行延伸,所以野生动物还要跨越铁丝网才能到达水源地。后来我从牧民那里了解到,铁丝网刚刚树立在草原上时,受到惊吓的野生动物会直接冲到铁丝网上受伤甚至死亡。随着近几年的观察,牧民发现野生动物似乎已经熟悉了,受到惊吓后,他们会沿着铁丝网跑到有缺口的地方逃出去。虽然现在有这些人为的障碍物,但对野生动物来说,这片荒漠草原却是它们的天堂,也是阿勒泰富蕴哈萨克游牧民的冬季牧场。
阿勒泰地区在1954年之前称“阿尔泰山专区”,简称阿山专区,之后改为“阿勒泰专区”,1971年,又改为“阿勒泰地区”。当地哈萨克人把阿勒泰地区分为:上阿勒泰和下阿勒泰。我的调查点富蕴县位于上阿勒泰。上阿勒泰包括青河县、富蕴县和福海县。
阿尔泰(Altai)是中亚古代游牧民的故乡,也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发祥地。地理上,阿尔泰所包含的区域是以阿尔泰山为核心地带的欧亚大陆中部,也是欧亚草原的核心地带。江上波夫把阿尔泰山划入欧亚内大陆的中央部位。在欧亚草原上,阿尔泰地区既是东西方文化的汇聚地以及东西交通枢纽之一,也是游牧民族南北东西迁徙的必经之地。阿尔泰山是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中国内地的丝织品就是从公元前6世纪前后开始,沿着《穆天子传》所描述的道路运往中亚地区,首先是到达阿尔泰山区和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居民手中。前苏联境内阿尔泰边区巴泽雷克公元前5世纪墓葬中出土的中国丝织品和印有汉字的纹青铜镜就是有力的证明。
草原丝绸之路曾经在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很特殊的作用。它除了传输丝绸外,还更广泛、更快捷地传播了文化、宗教、各类发明创造和技术等。这恰恰显示了草原游牧民族的游牧经济能够快速传递文明的信息,也反映了草原游牧民族宽广豁达和兼容并蓄的民族性格。阿尔泰山处于这条通道的中心位置,且享有“黄金之路”的美誉。所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首先选择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呼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因为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互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
历史上的游牧民以阿尔泰山为基点,向东可以进入蒙古高原,向西进入哈萨克大草原可直达里海,向南穿越准噶尔盆地可到达天山山脉,向北经过南西伯利亚便是南俄草原。可见,游牧民族的移动范围非常广袤,实际上这关键还是取决于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