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城市群视阈下的天津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天津的城市定位与国际化城市建设

一 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与天津的国际化城市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国家、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大城市、特大城市之间的竞争。以城市群组织形式为代表的城镇密集区域,成为集聚国内乃至国际经济社会要素的巨大空间。目前,国际上已形成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分别是: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伦敦城市群、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以及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又名波士华城市群,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大城市以及200多个市镇。形如带状,长约1000公里,宽50~200公里,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总面积的1.5%。人口为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2.5%,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位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里夫兰、匹兹堡以及加拿大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北美五大湖城市群集中二十多个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是北美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区。该城市群与美国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共同构成了北美地区的城市群。

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又名东海道城市群。从东京湾的千叶开始,经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大阪、神户直达北九州的长崎,呈条带状,从东北向西南延伸1000公里,其面积占日本总面积的6%。人口将近700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61%。

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伦敦城市群,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由伦敦大城市经济圈、伯明翰城市经济圈、利物浦城市经济圈、曼彻斯特城市经济圈、利兹城市经济圈组成,面积4.5万平方公里,占英国国土面积的18.4%,人口3665万,占英国总人口的62.7%,该城市群集中了英国经济总量的80%。

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它们地跨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总面积为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其中,人口达到10万以上的城市有40座。

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市以及江苏(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宿迁、徐州),浙江(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全境和安徽的合肥、马鞍山、芜湖、滁州以及淮南共30个市,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7亿。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仅占全国2.1%的土地面积,却集中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和1/4以上的工业增加值,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一般认为,世界级城市群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①具有全球中枢职能,世界级城市群通常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核心区和发展中枢,是其所在国家与世界市场沟通和联系的最主要纽带,发挥着全球中枢职能的作用;②具有高端化和分工明确的现代产业体系,世界级城市群通常建立在内部严密组织和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城市群内的各城市通过密切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构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从而使城市群的综合功能远大于单个城市功能的简单叠加;③拥有高度发达的城际交通网络,与普通的城市群相比,世界级城市群中各城市之间经济往来更加密切,人口流动也更加频繁,传统的交通方式难以满足城市间交流和往来的高要求;④拥有健全的城市群协调机制,世界级城市群基于完善的市场机制形成城市群协调机制,实现发展要素、产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的高效供给和分配,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进程。

戈特曼认为,成熟的世界级城市群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区域内城市密集;②拥有一个或几个国际性城市,如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的纽约、五大湖城市群的芝加哥,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东京、大阪,英国伦敦城市群的伦敦,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的巴黎等;③多个都市区连绵,相互之间有较明确的分工和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备整体优势;④拥有一个或几个国际贸易中转大港(如纽约港、横滨港、神户港、伦敦港、鹿特丹港、上海港)、国际航空港及信息港作为城市群对外联系的枢纽,同时区域内拥有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现代化交通设施组成的发达、便捷的交通网络。这一交通网络是城市群内外巨大规模社会经济联系的支撑系统;⑤总体规模大,城镇人口至少达到2500万;⑥是国家经济的核心区域。例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不到全国1/7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50%的人口和58%的经济产出。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北京将建设成为国际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同时指出,北京、天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要进一步强化京津联动,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快实现同城化发展,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因此,天津要充分发挥主要引擎的作用,实现与北京同城化发展,天津也需要保持与北京相协调的国际化开放水平。另外,天津还承担着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核心港口城市的功能,这同样需要天津加快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因此,加快国际化城市建设,把天津打造成为东北亚乃至全世界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和我国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有助于京津冀地区世界级城市群的早日形成。

二 国际化城市的内涵及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内容

1.国际化城市的内涵

(1)国际化城市的定义。关于国际化城市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界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国际化城市可以从4个方面表述:①国际化城市是达到一定国际化程度的城市,在投资、贸易、商业等方面有广泛的国际联系;②国际化城市是具有一定的世界性或区域性影响力及国际竞争力的城市;③国际化城市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城市规划、管理及社会各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居民生活品质较高;④国际化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与文化高度国际化的城市,有广泛的包容性,能包容多元文化,有不少不同国籍、种族的居民。

观点二:国际化城市,是指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紧密联系与融合,集中表现在:①城市职能国际化,城市经济发展从地区分工走向国际分工,加入国际经济循环;②城市运行机制与运行方式的国际化,城市各类活动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调控机制、运作方式等与国际社会通行惯例相协调、兼容或对接;③城市运行环境国际化,城市各种社会服务、物质设施及城市规划布局,以及城市居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及行为规范,具有国际开放性和符合国际化标准。

观点三:国际化城市,是指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城市。

观点四:国际化城市是指在人、财、物、信息和整体文化方面进行的跨国交流活动不断增加,其辐射力和吸引力影响国外的城市。它的特征是城市功能国际化,城市社会和经济运行机制国际化,城市产业结构国际化、城市法规和管理国际化,城市居民具有国际化素质并受过良好的国际化教育。

观点五:国际化城市是指这一类城市,政治、经济、贸易、金融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超出本国的辐射半径;它的运行经常会产生某种有利于文明进步的新趋势和新机制或是能够迅速接受这种新趋势和新机制;它的基础设施是一流的、现代化的;它的社会发展稳定、有序、健康、迅速;它的法规和管理方法接近国际惯例或与国际惯例通行;它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人员双向往来频繁;它一般产生在世界经济发达地区并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它的第三产业是发达的,就业于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为60%以上。

尽管上述观点对国际化城市的界定有不同侧重点,但综合来看,国际化城市应具有如下主要特征:①城市发展的现代化水平较高,包括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较强的经济实力、居民生活品质较高、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等;②对外开放水平较高,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流,在投资、贸易、商业、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等方面与其他国家、地区和城市有广泛联系,具有一定世界性或区域性影响力及国际竞争力;③城市运行机制、运行方式和运行环境与国际通行标准和惯例相适应,城市具有广泛的包容性,能包容多元文化。

(2)国际城市、世界城市与全球城市。国际城市是国际化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国际城市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城市,其规模一般较大,功能相对综合,城市经济基础雄厚,在生产、流通、消费及科技、文化服务领域乃至国际政治等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国际地位;国际城市的开放水平很高,它既是国际资本和各国商品的集散中心,也是国内、国际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同时又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信息、文化的交流中心。

Friedmann提出国际城市的5个主要特征:①国际城市是全球经济体系的连接点,各区域经济通过国际城市的连接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②国际城市是全球资本的汇聚地,但由于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规模、城市规模及国际政治的影响,国际城市对全球资本的汇聚规模远小于全球资本的总规模;③国际城市包括范围较为广泛的城市地带,国际城市的经济与社会的互动程度非常高;④根据国际城市的经济规模及其所控制的经济实力,国际城市可以划分为区域性的国际城市、国家级的国际城市或世界级的国际城市,国际城市控制全球资本的能力最终决定国际城市的等级,而它们对诸如技术创新、政治变革等外界冲击的消化能力,也对其在国际城市体系中的等级排序有重要影响;⑤国际城市的发展基本上掌握在跨国资本家的手里。

在现有国际城市体系中,世界城市和全球城市是两个经常被提及的概念。

世界城市(wor1d city)的概念由苏格兰城市规划家帕特里克·格迪斯(Patrick Geddes)在1915年提出。然而,在帕特里克·格迪斯的著作中,世界城市的含义不是完全清晰的。世界城市的概念后来由彼得·霍尔(Peter Ha11)在1966年做了经典性的解释,即世界城市是指拥有管理与指挥世界上相当大比例的重要商业事务能力的某些大城市。世界城市是国家与国际的政治中心;国际贸易中心;银行、保险以及相关金融服务业中心;医药、法律、高级学习、科学知识的技术应用等高级职业中心;通过出版与大众传媒进行信息收集与传播的中心;艺术、娱乐、文化以及相关活动的中心。约翰·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n)和高兹·威尔弗(Goetz Wo1ff)在1982年重新定义了世界城市。他们认为,世界城市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是全球经济控制中心。

J.弗里德曼提出了衡量世界城市的七个指标:①主要的世界金融中心;②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③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度;④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⑤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 ⑥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其指港口与国际航空港); ⑦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

与世界城市含义相近的又一种提法是全球城市(G1oba1 City)。基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科恩(R. B. Cohen)在《新的国际劳动分工、跨国公司和城市等级体系》一文中,首次使用“全球城市”一词。科恩认为,全球城市是作为新的国际劳动分工的协调和控制中心而出现的。这表明全球城市与世界城市的内涵是一致的,对此弗里德曼也持同样观点。美国经济学家丝奇雅·沙森(Saskia Sassen)在2001年对全球城市的理论模型做了完整的描述。她用七个假设阐述了全球城市的内涵:①标志着全球化的经济活动地理分散性,同时伴随着这样的地理分散活动一体化,是催生跨国公司中心功能的关键因素;②这些中心功能变得如此复杂,以至于越来越多的跨国大公司总部采取外包的战略;③那些在最复杂与全球化市场中接受外包的专业服务公司受到集聚经济的限制,它们必须聚集在一起以减少不确定性,因此,城市就像一个不可复制的信息环;④跨国公司总部把复杂与非标准化的功能外包后,它在选址上便较为自由,但仍受到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⑤专业服务公司通过提供全球服务,通过公司的分支机构和其他形式的合作关系,构建了全球城市网络;⑥全球城市既有高级专业人员及高级专业服务公司,又有低收入群体,因而存在着社会与收入的不平等;⑦全球城市拥有高度信息化的经济活动,服务业信息化是城市谋求生存的途径。

2.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内容

国际化城市建设,就是推动城市在人、财、物、信息及整体文化等方面进行跨国界的相互往来与交流活动不断增加,促使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影响国外的过程以及国际化城市的形成过程。国际化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金融国际化,即在金融行业无差别非歧视性原则诱导下,按金融国际惯例和基本程序实施公平竞争,达到金融机构和业务中心集聚并向外发展、开拓和延伸。同时使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同步发展,并使银行资本流动与汇兑业务自由化,形成金融大系统的良性循环。

(2)贸易国际化。在与国际市场密切协调相连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统一大市场。其中中介贸易在贸易总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边复式贸易日益增加,无形贸易(如信息、专利、技术、商标)不断开拓,比重日趋提高。同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交会、博览会、招商会、洽谈会定期召开。

(3)生产国际化。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基础上实施社会化大生产,并使其产品市场向多元化、全天候、国际化方向发展,同时,使生产流程与质量、技术标准走向国际化,或至少采用能被国际社会认可的标准,从而使产业的至少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并在世界经济大系统中产生一定影响。

(4)信息国际化,即在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信息资源独立成网并与国际计算机网络并网运作前提下,使地域网和空间网相融合,有线网与无线网互补,实现信息资源的存储、转换、加工、反馈的现代化和迅捷化,并使信息资源商品化,作为生产要素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

(5)科技国际化。首先是科技成果完全商品化,使科技成果在商品化过程中体现其社会性和实用性价值。其次是使科学技术有专利而无国界,使知识产权受到法律保障和社会尊重。再次是实现科学技术的国际水平分工和合作开发,实现科技共同进步。

(6)产业国际化。第三产业的高度化使国际化城市的金融、保险、商贸、会计、广告、法律、信息等行业比较发达,交通、运输、通信、网络咨询等设施齐全,各种服务行业都能提供高效,准确、便捷、舒适的服务。同时具有与国际交往相匹配的行政构架及管理体制,从而保障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顺畅。

(7)开放国际化。国际化城市的社会经济对众多的国家和地区开放,对外贸易和资本国际往来在城市GDP中占较大比重,国际交往人员往来频繁,出入境手续简便,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国际经济体系兼容,是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活动的优选场所。

三 国际化城市建设与天津城市定位的关系

1.天津城市定位需要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

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就是以先进制造为支撑、科技创新为动力、研发转化为先导,突破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引领新制造、培育新业态、创造新模式,形成高端先进的主导产业集群,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生产服务体系、人才支撑体系。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天津需要保持较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便更好地追随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包括生产手段、发展模式、组织方式、发展格局的创新等,通过集聚全球高端要素,共同推进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建设。

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就是要充分发挥天津的区位优势,提升国际航运与物流枢纽功能。打造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必然要求天津保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拥有国际化的航运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

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是对城市定位和功能的高端匹配,也是国际化城市内在能力的需求。如果没有国际化的运营体制、机制和服务模式,天津就难以实现对全球先进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模式的先行先试。

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就是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型,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实际上成为推动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推手和主要动力。

2.国际化城市建设推动天津实现城市定位

推动国际化城市建设有助于天津加快实现城市定位。城市国际化过程,是不断增强其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能力,不断扩大与国际交流的领域,不断规范城市的管理体系与公共治理,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环境,不断提升城市文化生活的普适性,不断加大在经贸合作、项目建设、文化交流、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开放力度的过程,也是城市功能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加快国际化城市建设,有利于天津提升其在国内和国际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使其更加有效地吸纳和配置全球资源,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为天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带来更好的机遇。国际化所带来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加强,使天津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市场、资本、技术以及管理模式,进一步拓展发展的空间。加快国际化城市建设,通过金融国际化、贸易国际化、生产国际化、信息国际化、科技国际化、产业国际化以及开放国际化,助推天津更早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以及改革开放先行区,实现天津的城市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