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二 熟知并非真知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不单屈原发出“天问”,从开始记事的时候起,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充满困惑。有了一些观点和想法,太执着带来的往往是神伤,不要较真反倒还清净自在些。如此折磨,让古往今来多少思者,陷入无尽的孤独与痛苦之中。
《庄子·天地》里说过一句话,“识其一,不知其二”,如今常以它来批评那些一知半解、不能顺乎时势的人。用意不错,但不知一,焉知二?这才是种种疑虑的症结所在。本源要是不明,你我就像在黑暗里奔跑,感觉不会踏实,行动起来也难有把握。
哲学不过是在思想上探索答案。如果我们能深入最基础的那种存在,看看最根本的起源,把最真实的原委弄清,内心深处一次柔软触碰,很可能闪耀出最温馨的感动与领悟,使自己得以真切改变。
古代还有一条至理名言,“大道至简”。它指的是简明,主要针对繁杂来讲;世界真的简单,这么说,是相对于人为的复杂和扭曲,相对于自己主观上的想象和猜测而言。要不然很多道理,怎会在不明白的时候,像阻隔了一座山,搞清楚以后,又觉得仅有一层窗户纸,一捅即破?
世间不一定是造物主的刻意安排,也不一定依赖于某种精心设计或堆砌。我们实在没有必要把事情想得过于神秘而复杂。
可惜这种简单,很难拿实验和技术来论证。只有一种途径:依靠分析与推理,用心去触摸。没办法,凡是你我能看到、能做到,甚至能想到的,都属于这一基础上的派生之物,仅仅是由它而生的一系列扩张。知识同样如此,不论是我们对外在情形所做的了解,还是心里描绘出的各种想法,尽管内容和表述各异,有些还属于对未来的想象,实质上均是对既有事情的反映与总结。它们发源于最初的共同基础,也围绕最相似的共同秩序,遵循最可能的共同规律,那么在思想上,最终会不会归于一统?
好像有点异想天开,还有人觉得很荒诞,但……?!
想想看,不管什么样的归宿,可都是简单。传统上认为,自然科学好像没什么感情色彩,大多冰冷无情趣。人文科学又过于天马行空,很是缺乏严谨性。然而生活来源于自然,所有精神上的体验,当然脱离不了事情演化的法则。
若是用自然科学来解释人文领域中的一些现象,或许有不一样的收获;以熟悉的人文情怀来透视这个世界,难说感受更多。想到这,我萌生出一种尝试,将两方面结合起来也是本书的一个宗旨。这种结合,并非像以往很多做法那样,仅仅是方法和手段上的借鉴及融合,而是从根本上,就是说,到更深的层次上探究与认知。
茫茫大千世界,众象晃进你我眼睛里,有一种在眼前伫立着一面镜子的感觉,点点纷繁便是投射其上的一些影像。对它们的感受和体会,无论相同或有多少区别,都是一直以来坚持不懈的积淀,黑格尔却不以为然,他告诫说,“熟知并非真知”,是这样吗?我们要是换个角度,把隐藏在镜子背后各种投影的原因厘清了,也许能发掘最本质的一点生存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