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主权论:法理、政策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信息社会化对国家主权概念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概念的挑战

国家主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随着时空的变化而演进。全球化挑战国家主权的现实,引发了学者们对传统的国家主权概念的再思考。以英国政治思想家哈罗德·拉斯基(Harold Laski)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国家主权不是绝对集中在政府手中,而是分散于国内各种政治力量中。Harold Laski, Studies in the Problem of Sovereignty, Hardpress Publishing,2013, p.176.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通过“向上”或者“向下”的转移可以分割或让渡。Paul Hirst and Grahame Thompson,“Globalizat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Nation State”, Economy and Society, vol. 24(1995), no. 3, pp. 408-442.以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和美国“新治理论”学者詹姆斯·罗西瑙(James Rosenau)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国家主权虽然在国内政治生活和国际事务中依然处于核心地位,但因受到全球化的强烈冲击已被严重削弱。Anthony Giddens, The Third Way and Its Critics, Blackwell Publishers, 2000, pp. 65-84;〔美〕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世界整治中的秩序与变革》,张胜军、刘小林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第326页。以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和德国思想家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为代表的学者们更是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遇到了困境,已成为一个过时的概念。参见〔德〕贝克《全球化时代民主怎样才是可行的?》,载〔德〕贝克、哈贝马斯《全球化与政治》,王学东、柴方国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第14页;〔德〕哈贝马斯《超越民族国家》,载贝克、哈贝马斯《全球化与政治》,王学东、柴方国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第78~79页。

无论是“国家主权多元论”,还是“国家主权弱化论”,抑或是“国家主权过时论”,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遭遇了一定程度的侵蚀、让渡和削弱。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组织、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等在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活动中的实践对国家主权产生侵蚀性影响。出于本国经济发展和实力积累的需要,国家行为体在调整国际压力和发展机会的矛盾时,主动在主权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让渡。在参与国际组织和履行国际义务时,国家主权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

(二)信息社会化对国家主权概念的拓展

除了资本全球化、产品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通信全球化。俞可平:《论全球化与国家主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1期。通信全球化从信息流动的层面打破了传统的国家领土疆界的束缚,不断拓展国家主权的概念空间。信息技术对国家主权概念的影响,并非始于互联网技术的兴起。

1.纸质媒介

印刷媒体时期,纸媒通过信息传播方式在国家主权的对内面向产生影响。国家可以限制和禁止不利国家统一的信息通过纸媒被传播,因此,印刷媒体通过重塑国家人格和强化身份认同,使得国家被重新想象,成为观念世界的“被想象的共同体”。〔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6页。由于纸质媒介必须通过地理意义的边界才可进入另一国的领土范围,加之媒介输入国限制或阻止印刷媒体进入的成本较低,因此,印刷媒介对国家主权对外层面产生的负面影响十分有限。

2.无线电通信和卫星技术

如果说印刷媒体对国家主权概念的影响总体上是正面的,那么与之相比,国际无线电通信和卫星技术对主权概念形成了较大冲击。无线电技术虚化了国家地理意义上的边界,国家控制不利信息进入的难度加大,主权受到对内和对外的侵蚀。与无线电技术的信息传播行为不同,利用卫星技术进行的信息传播不再受地理距离的限制,信息传递的范围更加宽泛。信息传递的方式亦不再局限于语言,可通过图像扩大受众范围。卫星技术不仅传播信息,还能收集信息。卫星技术更加虚化了领土边界概念,国家不仅需要控制不利信息进入,而且要防止自身信息泄露。主权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对内和对外的侵蚀。刘连泰:《信息技术与主权概念》,《中外法学》2015年第2期。

3.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技术对主权概念的挑战前所未有。互联网的去中心特征和阻隔信息输入的低廉成本,使得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传播具有更强的渗透性。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边界被强烈虚化。国家控制信息流动的难度,以及交互式和参与式的媒介信息传递方式最大程度地挑战了国家对内和对外的主权。具体表现在:第一,松散的非政府组织具有开放的活动空间,其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传统的国家主权概念趋于式微。第二,网络发达国家较强的信息输入能力和网络边缘国家较弱的信息接收控制能力都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权威构成挑战,从外部弱化了国家主权。第三,国家内部分裂势力、民间组织、私人企业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时空压缩”“时空压缩”指时间和空间的压缩。时间压缩意味着传播的及时性取代迟滞性。空间压缩意味着主权的封闭性让位于主权的开放性。见杨泽伟《论国际法上的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及其发展趋势》,《法商研究》2003年第4期。特征对公民的政治认同形成威胁,造成了国家主权从内部的弱化。

纵观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历程,每一次的技术革新对主权概念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主权概念不断被拓展,在受到信息技术数次冲击之后更加丰富。然而,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一度被广泛视为国家和国家主权的挑战者甚至终结者。究竟如何理解网络主权的概念?虚拟世界的主权与现实世界的主权之间呈现何种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