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智库观点摘要
欧盟全球战略:具有欧洲特色的现实政治
原文标题:The EU Global Strategy: Real Politic with European Characteristics
文章框架:合作区域秩序。
观点摘要:
1. 2016年10月28日,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费代丽卡·莫盖里尼(Federica Mogherini)向欧洲理事会提交了关于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全球性战略(EUGS)决议。许多学者将它作为布鲁塞尔超世俗的外部战略实例,这距离英国脱欧投票开始仅有几天时间,该决议面临巨大的内部挑战。欧盟需要EUGS, “英国公投后更是如此”,莫盖里尼肯定地在引言中说道。
2.报告指出,“合作区域秩序”的重点也反映了全球和区域大国之间对于正在进行的地缘政治竞争的不同看法。欧盟不仅要通过欧盟-中国的“互联互通”平台来创建与欧盟投资计划的联系,还要通过亚欧会议以及欧盟与东盟的伙伴关系来确保欧盟各成员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应一致,同样这也可能预示着欧盟将开始一系列复杂的外交行动。同时,即使EUGS本身可以提供更多的指导,深化伊朗和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国家之间的对话也应该是中东未来区域秩序新愿景的一个开始。
欧中关系——新方向,新重点
原文标题:EU-China Relations: New Directions, New Priorities
文章框架:西方国家也必须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思路;北京希望加强亚欧大陆的联通性;欧盟和中国正在寻求开发一个共同的兴趣;欧盟并不完全感兴趣或参与到所有在亚洲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更容易被接近;中国的新举措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共同利益促进了中国-欧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合作;中国中央政府应该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透明度;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地结合了欧盟的海事策略;“一带一路”倡议给整个欧洲决策者和商业代表造成了很多问题;更快的连接也可以在中欧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数字经济为欧盟和中国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合作空间。
观点摘要:
1.国际社会一如既往地存在分歧,尤其针对习近平的多个地缘政治愿景和项目,包括著名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首先,这显示出,中国想要向西方(即欧洲和其他地方)发展。其次,它还表明,中国似乎并不只是其自我界定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是一个成熟的地缘政治玩家。西方国家也必须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思路。
2.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与西方的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面向欧洲,这证明在“创新时代”的压力下,中国仍要开放,想拥有尽可能多的西方合作伙伴。中国在世界上很多地区有大量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基础设施项目,中国希望有更多的融合和并购,同时寻求开发当地的知名品牌。
3.在投资方面,将有更多对AIIB作为全球投资者角色的关注。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通过AIIB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增加了海外投资,它将寻求二十国集团(G20)更多的支持。巨大的外汇储备面临的多元化压力是中国将注意力集中到AIIB的主要动机。但是,这个问题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其整合到一个全球运输网络中,“一带一路”倡议由AIIB提供资金,将迫使世界的发展类银行把这个问题推送到二十国集团峰会的议程当中。其次,如此巨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还会有额外的好处,以创造对中国水泥和钢铁的需求——水泥和钢铁行业是中国产能过剩的两个行业。因此,预测世界的发展类银行(特别是为这些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银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将是二十国集团峰会的一个讨论话题。
4.关于亚欧会议,北京希望通过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彼此之间的联通性,同时支持建立一个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机制。欧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在于“一带一路”倡议,其旨在促进欧亚大陆的经济一体化。欧洲的目标应该是在二十国集团、亚欧会议和“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决定性角色,因为政策的实现和决策过程的易变性有赖于欧洲合作的意愿。一个新的欧亚机制正在不断加强欧盟和中国之间的联系。
5.欧盟和中国正在寻求开发一个共同的兴趣,与它们的地区和国内经济增长计划相联系,这促使中国推出大规模的“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丝路基金”和建立AIIB。因此,欧洲投资银行(EIB)向AIIB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考虑与AIIB在未来联合投资项目。此外,2015年9月,欧盟和中国还同意建立联合工作组,加强双方在投资领域等方面的合作。联合工作组成员中将有来自中国“丝路基金”、欧洲委员会以及欧洲投资银行的专家。同时,欧盟建立了一个新的基金,即欧洲战略投资基金(EFSI)。
6.报告还指出,欧盟对此并不完全感兴趣,也没有参与到所有在亚洲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当中。一方面,欧盟不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该协定是于2016年2月签署的雄心勃勃的自由贸易协定,旨在为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设定标准。另一方面,作为参与TPP谈判的非成员国,TPP在美国的领导下不断推进,北京怀疑幕后的动机并认为TPP是一个美国阻碍中国进一步发展的举动。这种想法也反映在中国政府怀疑美国和欧盟之间关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的持续谈判当中。
7.从北京的角度来看,在建立贸易制度时,欧盟这样做是将中国视为一个次要参与者,尽管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但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从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更容易接近,因为通过促进欧盟、中国和其他欧亚经济体的功能性合作,它扩大了欧中经济一体化的舞台。随着欧中经济和金融合作加深,欧盟和中国需要越来越多地考虑位于其中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否则促进欧亚连接的项目将被视为一种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一个可行的使欧盟和中国对抗这种情况的方法是按照亚欧会议程序行动,目前,亚欧首脑会议包括51个国家。在下一次峰会中,其中的国家领导人可以要求他们的外交部部长起草一份关于2018年会议主题的报告。
8.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被欧盟和欧洲各国政府视为一个值得政策制定者和国际商界认真关注的且可以为欧中关系添加新内容的愿景。中国改善亚洲、欧洲和非洲七十个国家之间联通性的战略与欧盟的联通策略相一致,如欧洲睦邻政策、中亚战略和跨欧洲运输网络政策。“一带一路”倡议本身为欧洲和亚洲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提供了许多机会。
9.报告还阐述到,然而,中国的新举措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中国向世界宣布“一带一路”倡议的真正意图,尤其是该倡议的实施带来的政治和安全风险。其他问题还包括对“一带一路”倡议经济生存能力和新项目可持续性的担忧。例如,“一带一路”倡议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欠发达国家和动荡国家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但是,对政策制定者和商人来说,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远见和抱负如何可以转化为使欧洲伙伴受益的具体项目。
10.中国政府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和雄心壮志是明确的。它寻求方便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商品、服务和人员流动,旨在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同时刺激经济发展。然而,中国使欧洲企业参与到具体方案和项目的目的仍不太清楚。当被要求提供更多倡议内容细节时,中国官员呼吁要有耐心,并称该倡议刚刚发布,他们需要时间来补充细节。
11.该倡议当然是一个有关未来的计划,因此关键问题是许多官员和商界领袖如何选择。然而,该倡议中的许多项目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中国大多数省份主动完成了它们的相关计划,并且许多中国企业已经全力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中。这些企业包括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私营企业及知名跨国电信公司(如中兴和华为)。随着中国私人公司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80家智库已经联合起来致力于对该倡议进行研究,北京现在应该可以出台详细计划,这说明欧洲企业可以通过且以让其他参与方受益的方式参与到倡议的实施中。
12.共同利益促进了中国、欧洲之间在“一带一路”倡议(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并不在于聚焦实事求是的经济项目,而是关注文化和体制。“一带一路”倡议的声望和成功将不仅取决于经济收益和好处,而且决定于文明问题上的成功合作。
13.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性的公共产品。这是一个增加中国对全球贡献的尝试。然而,中国需要向世界保证,它致力于在全球舞台中发挥重要而负责任的作用。中国的目标是确保它可以像历史上其他国家那样向全球提供公共产品。以英国为例,这个在18世纪和19世纪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承担着确保世界各地海上安全的责任。“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从一个地区性大国向全球大国转变的标志,这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称。“一带一路”倡议将致力于尊重不同国家的多样性及其独特的发展模型。因此,中国将能够以自己的方式为国际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的两端分别延伸到充满活力的亚洲东部经济带和欧洲经济发达地区(EEA)。因此,来自发达经济体的资金、技术和经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有很大价值。与此同时,西欧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成员均对倡议表示了极大的热情。除了经济利益之外,“一带一路”倡议一直试图填补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文化差距。中国应该寻求与欧洲更好的沟通,这样它就可以在与那些国家的合作和沟通中变得灵活起来。最后,应该强调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将对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外交、经济和贸易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该倡议应该被冷静地研究,对该倡议的所有误解也应该被详细说明,中国和欧洲国家应该共同努力理解该倡议的具体目标,以打消沿线国家的顾虑,因为中国强调了它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兴趣。
15.此外,中国中央政府应该定期而系统地发布关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并更新其他相关参与该倡议的国家、城市和企业的信息。信息的透明将有助于加强合作,为欧洲企业加入该倡议创造条件。中国和欧洲之间在“一带一路”倡议上的合作模式可能成为其他国家合作的模板。
16.总之,中国决心成功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将提振中国自己的经济,为企业创造新机会。与欧盟的合作将使它成为一个“双赢”项目。“一带一路”倡议是古丝绸之路的复兴,包含铁路、公路和其他形式的基础设施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电网、互联网网络和航空路线。作为一个多元化的网络,对将中国和欧洲连接到欧亚最大市场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至关重要的。1984年Robi Ronza就这一观点做了辩论,暗示“如果欧洲不想成为世界的边缘,那么它应该沿着古丝绸之路在文化和经济上与亚洲建立友好关系”。
17.欧盟和中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MoU)并建立了“互联互通平台”,它们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协同效应和对欧洲的投资计划(即“容克计划”)相关。“互联互通平台”是欧洲委员会一个主要的经济优先考虑事项,因为这代表着中国潜在地参与到欧洲战略投资基金中。作为一个讨论与运输相关问题的论坛,“互联互通平台”为双方提供了一个分享各自计划和政策规划信息的机会,致力于创造一种有利于沿中欧走廊的跨国基础设施投资、运输服务改善和市场准入的环境。
18.有许多连接欧洲和中国与其他地区及国家的重大经济走廊。经济走廊具有许多功能,促使蒙古等国与俄罗斯和中国联系在一起,或者将缅甸和中国及周边国家联系起来。就其自己的方式而言,两者都是重要的,都应该被接受。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例,其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原油运输,“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与缅甸、印度、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联系在一起。
19.报告还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地结合了欧盟的海事策略。以希腊为例,其可能成为中国通往欧洲的重要通道以及在中国、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合作代理商。在第三次来自这些地区的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和欧盟达成通过匈牙利铁路和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创建亚欧海陆联运新渠道的共识,这说明欧洲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中扮演着一个关键角色。
20.在维护海事方面,布鲁塞尔和北京有共同的基础和相同的利益,这意味着海事方面的合作应该成为中欧合作的新亮点。在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海上发展战略中,双方将共同努力维护航行自由,例如,建立海运和物流中心,进行在索马里沿岸的反海盗行动等。一旦条件成熟,应该建立一个海上合作组织,以维护海上秩序和建立一个亚非欧合作的新愿景。促进双边和多边协调将是中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的可行途径。为了让欧洲完全接受“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和欧盟应该共同确保“一带一路”倡议没有威胁。
21. “一带一路”倡议给整个欧洲决策者和商业代表带来了很多问题。毫无疑问,基础设施项目以及通过铁路和公路的连接满足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货物运输。这些相互交流进一步支撑着传统的中欧贸易关系。但这在21世纪还适用吗?欧盟应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争取怎样的角色以适当地反映当下和未来全球贸易流动的现实?
22.目前,欧盟服务业贸易的份额占世界服务业贸易的份额保持在23.5%左右,欧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应该是建立“数字化丝绸之路”。为了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和“数字化丝绸之路”带来的新机遇,欧洲公司需要制定一个更具竞争力的计划,不再依赖于传统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合作。重点应该放在创新性新市场,例如智能城市、电子医疗、智能交通、能源和物联网(IoT)。
23.保持对上述领域的领导能力对保证快速通信网络的安全至关重要。到2020年,欧盟已承诺投资7亿欧元来加速网络连接。欧盟和中国都力争在它们的国内市场和重要领域获得5G技术。然而,5G标准的制定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研究,这样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5G技术,其被计划到2020年完成。由欧盟和中国签署的协议允许更多的欧盟电信和信息通信技术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如包括中国政府资助的5G研究。如果欧洲没有成为技术新浪潮的主要市场,那么其可能会发现自己已经被中国或韩国超越。
24.更快的连接也可以在中欧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任何成功的欧洲数字战略都必须看到硅谷所具备的创造力和中国互联网作为独立发展实体的存在。中国的电子商务是由政府进行管理的,此领域的许多条款阻碍了许多欧洲投资者。促进联合数字经济的努力令人印象深刻,但也必须是公平的。比如,外国公司在中国很难获得所需要的网络服务许可证,它们无法在中国经营网络服务。
25.报告在最后指出,相反,欧盟与中国在“数字丝绸之路”方面的合作可以让欧洲各国更好地参与到中国的网络发展中。数字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合作空间。无论在5G网络空间、智能城市应用程序中还是在强大的电子商务链接方面,欧洲各国都应该找到方法来深化中欧数字化合作,以召集力量并作为一个共同创造者进入中欧合作关系中。如果不这样做,那么欧盟会发现这种机会已被其他国家捷足先登。
如何保证“一带一路”倡议的“绿色”及可持续性?
原文标题:How Will the“Green”and Sustainability Aspects of OBOR Be Assured?
文章框架:国际贸易驱动全球化和经济重心的转移;中国的沿海地区是低成本制造产品出口的主要地方;基础设施投资;“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需要发展经济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只关注环境问题。
观点摘要:
1.全球化和经济重心从西方国家转向东方国家主要是由国际贸易驱动的。如果没有贸易,那么人们只能获得各自国家边界生产的货物和服务。贸易不仅实现了经济增长,而且为创新和提高生产力提供了机会。贸易带来的其他好处包括更低的价格、更广泛的消费者选择及减少贫困。《经济学人》杂志报道,在过去20年里,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已经使近10亿人摆脱贫困。
2.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沿海地区是低成本制造产品出口的主要地方。中国沿海地区很容易获得劳动力准入,是原料及成品进出口的一个方便选择。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一条6500公里长的贸易路线,对印度次大陆、中国、波斯、阿拉伯和欧洲的发展至关重要。鉴于中国西部制造业中心的快速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有潜力创建一条经济走廊,并维持稳定和保证能源安全,同时促进贸易开放。
3.报告指出,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2013~2030年,全球需要27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其中每年基础设施投资约为3万亿美元。这一数额的很大一部分将用于亚洲,以提高基础设施的水平和质量,达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标准。虽然并不是所有投资都将被分配并用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设施建设,但这一投资配额已经很多,在接下来的20年里,这一数字可能会达到几万亿美元。
4.新举措用于资助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基础设施,如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这些举措(很有可能)是不成熟的,需要开发具有创造性且可持续的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如项目债券、绿色债券、汇集金融、银团贷款等,此外,银行贷款的证券化可以提高借贷能力,并有助于分散风险。
5.报告指出,基础设施项目一直被巨大的成本超支和延期所困扰。这些往往是由官僚监管机构对土地征用批准的延迟以及无法筹集必要的资金所造成的。成本超支和拖延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许多项目都面临着类似问题。例如,英吉利海峡隧道全长50.5公里,这一铁路隧道将法国加来与英国福克斯顿连接起来,是世界第二长的海底隧道及世界最长的海底段铁路隧道。然而,这一项目被推迟,且其花费已超出预估的80%。
6.报告写道,“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需要发展经济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基本上所有经合组织成员国都采用了以集群驱动为主的产业多元化战略。其中,使集群生效的是两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合。首先,子系统一包括现有的高科技和制造公司,其主要任务是生产创新产品成品或半成品。其次,子系统二是由风险投资家、专业律师、会计师、顾问和临时人才提供者组成的结构网。这也有利于新企业的创建,并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资本,这些企业能够使理念、概念和技术商业化。
7.成功的集群往往集中并专注于内部事务。首先,为充分利用每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和确保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集群应该成为跨国价值链的一部分。以汽车行业为例,汽车的设计和开发往往集中在相对较少的几个“区域”(设计地点)。而汽车的生产往往在“国家”或“区域”层面进行。其次,复杂的特定型号的零部件和子组件的制造设施仅在最终装配厂才有,这是为了尽量减少库存,并允许“及时”制造。最后,简单的、更轻的、更常见的组件可以集中分布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区域,从而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利用有竞争力的劳动力成本及规模经济。作为高密度、高价值货物的中介,“一带一路”倡议拥有超过传统航运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并通过利用集群驱动的产业多元化战略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
8.报告写道,一方面,将货物从中国西部通过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运往西欧港口需要45天时间,路程约为24000公里。另一方面,通过哈萨克斯坦的铁路路线将货物从中国西部运往欧洲西部大约需要10天时间,全程覆盖8500公里。从环境、社会和经济角度来看,物流服务(仓储与配送,海关、安全和保险以及供应链优化)的关键是使“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货物转运更可持续。
9.报告指出,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指出:“循环经济是可恢复的,且通过设计可以再生,其旨在使产品、零部件和材料永远保持最高效用和价值。”根据循环经济原则,一个可持续的“一带一路”倡议会在整个跨国价值链中减少、再利用并回收废物。在这种再生性可持续模式下,商品被设计出来并用于在闭环系统中进行回收、再利用/再制造。一些全球工业和零售公司,包括卡特彼勒(Caterpillar)、雷诺(Renault)、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马士基航运公司(Maersk Line)、联合利华(Unilever)和巴塔哥尼亚(Patagonia)都采纳了循环经济的概念,以减少、再利用和回收废物。通过将可持续性作为其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这些公司已经能够促进增长并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公司提供具有竞争优势的股份。
10.报告在最后指出,可持续发展不只关注环境问题。公司和政府需要平衡、发展或维持五个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和金融资本。许多国家,尤其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能够消耗自然资本,增加生产或金融资本,而往往忽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跨国价值链旨在生产有助于社会发展的商品和服务,同时保持资本存量。
11.虽然“一带一路”倡议背后的愿景是雄心勃勃的,但如果实施得很好,那么它将有利于沿线所有国家。上述提到的选择既不相互排斥也不详尽,但它们在确保“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新丝绸之路:中欧和东欧有什么投资机会
原文标题:China's New Silk Road: What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for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文章框架: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投资国之一;“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和该地区其他国家能够进入欧洲市场;“一带一路”倡议对欧盟的意义;中东欧国家开始加强与亚洲巨人(即中国)的双边贸易关系;中东欧国家被迫平衡其对中国的政治立场;中欧战略伙伴关系为中国-中东欧合作提供了建设性的框架;中国为所有有关国家提供了双赢局面。
观点摘要:
1.中国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商业模式的转型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投资国之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滞缓迫使中国公司向海外扩张,以寻求新的增长模式和新的投资机会。与欧洲的战略接洽为形成长期合作伙伴和外交关系创造了积极的环境,使亚洲国家取得巨大进步。此外,“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加强与主要国际市场的联系。
2.虽然“一带一路”倡议被认为聚焦于邻国,但它也使中国和该地区其他国家能够进入欧洲市场。这种新的经济和政治战略是21世纪最大的基础设施和商业项目。这预示着从上海到柏林的古丝绸之路以现代运输、贸易和经济走廊的形式复兴起来。该计划包括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输电和配电网络的建设等。预计“一带一路”倡议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中国声称只有通过国家银行投资和融资至少400亿美元才能推动该倡议的发展。
3.作为21世纪中国最大和最重要的经济战略,在中欧和东欧国家作为欧亚桥梁的作用下,“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非常重要,特别是中欧和东欧国家(CEEC)。中国已成功地投资国内基础设施,以改善货物、服务、人员和资本的流动性,这主要是为了吸引外国投资者。这种模式现在正被复制并纳入以中国为领导且旨在连接三大洲的新战略中。众所周知,中国的战略投资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运输物流基础设施、工业区、能源部门、自然资源和金融。该战略旨在连通与欧洲的交通运输,以便将火车货运时间从36天缩短到10天左右。
4.过去几年,中欧深度合作以及中国经济政治利益的增加是相互合作的结果。例如,2012年,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在波兰华沙启动了一个被称为“16 +1”合作的新型合作机制。“16 +1”合作的目的是促进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中国树立积极形象的工具。因此,中国和欧洲的“16 +1”合作将不仅能改善二者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而且也能缩小二者之间的文化差距。
5.如今,欧盟与16个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是中国政治和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来说,与中东欧国家交往更容易的做法在于,它们都曾是社会主义者,并且目前发展中国家在转型阶段遇到困难。共同特点是建立这种新型合作机制的基础,以便更容易进入欧盟市场。在这16个中东欧国家中,11个已经是欧盟成员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共和国、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 4个是欧盟候选国(塞尔维亚、黑山、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 1个是欧盟潜在候选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6.大多数中东欧国家优先考虑发展与欧洲的关系,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东欧国家开始加强与亚洲巨人(即中国)的双边贸易关系。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显著增长,中国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的商品每年增长约30%。因此,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并不奇怪,并且中国在欧盟和中东欧国家的投资活动正在覆盖越来越多的行业。
7. 2013年随着波兰和中国开通罗兹与成都、华沙与苏州之间两条铁路运输线,交通基础设施所产生的经济利益也正在扩大到西欧。最好的例子是于2011年开通的重庆-新疆-德国杜伊斯堡货运铁路线,其现在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一带一路”倡议帮助中国实现出口目的地多样化,同时增加了出口量和进口量。中国旨在使其丰富的资本多元化,而中东欧国家则是适合进行投资的地方。中东欧国家的吸引力在于它们的地缘战略地位,良好的生产基地,易于进入欧盟市场,高素质劳动力和与欧盟相比较低的运营成本。国家资产私有化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机会。中东欧国家也有兴趣与中国加大投资及合作,因为其希望通过增加出口,同时吸引中国的投资,来减少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8.由于金融危机,欧洲公司只有吸引投资和战略合作伙伴才能继续向前迈进。中国企业拥有的额外流动资金非常具有吸引力,对双方都有利。从“十三五”规划来看,全球化战略仍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尽管如此,中国面临着重塑其经济模式和提高其作为全球经济参与者地位的挑战。在过去几年中,我们目睹了大量被收购的欧盟公司,例如吉利在2010年以18亿美元收购了瑞典的沃尔沃。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正在通过新的融资模式[建设-经营-转让(BOT),公共私营合作制(PPP)或特许权]积极参与中东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大规模雇用当地劳动力,部分中国人员作为监督者和工程师,这正在帮助中国公司以较小的步伐进入中东欧和欧洲市场。
9.以前,中国企业的标准化趋势是针对欧洲的主要行业的,如基础设施项目,能源部门,农业、旅游、房地产和金融行业。然而目前,在中东欧地区来自中国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有企业,它们作为先行者,探索市场和商业环境,并拉拢私有基金和公司。在欧盟市场,国有和私营中国公司都存在。中国在这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如何放松和转移分配给“一带一路”倡议的金融工具使用权,让私人项目和投资可以使用这些工具。
10.由于该地区的重要地缘政治定位和来自其他不满于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日益增长的世界强国的压力,中东欧国家被迫平衡其对中国的政治立场。过去,欧盟对中欧经济合作机制持保守态度,但情况正在改变。即使在欧盟,中国的投资和其在欧洲的存在也越来越被接受。对中国投资最积极和热衷的是英国、德国、意大利和瑞士的企业。2014年,中国对西欧的投资总额从预估的165亿美元增加到220亿美元。2014年,英国从中国投资者那里获得了13亿美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英国石油公司签订了价值180亿美元的合同。中国是泰晤士水务和希思罗机场的利益相关者,伦敦的房地产业由于中国的投资而蓬勃发展。中国对欧洲的投资总额从2010年的20亿美元猛增至2014年的220亿美元,意大利是在英国之后接受中国投资的第二大受益国。作为欧盟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德国对中国在该地区的合作意向持非常开放的态度,其也是中国在欧洲投资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对其在2000~2014年的投资总额达到69亿欧元。
11.中欧战略伙伴关系为中国-中东欧合作提供了建设性的框架。然而,有些人认为中国在欧洲的存在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中国多次表现出对欧盟的尊重。欧盟代表被邀请参加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论坛及首脑会议。中国高级官员曾多次强调,中欧合作是对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补充,中欧和东欧国家是欧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有助于缩小欧洲内部的发展差距,改善中欧互通。中国是欧洲和中东欧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合作的潜力是巨大的,所有合作将获得巨大利益。通过与中国或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合作获得的经济收益应该是“必要条件”或者说是所有有关国家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为了成功合作,应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克服影响合作的一些文化差异。
12.在新的合作和伙伴关系中,中国为所有相关各方提供了双赢局面。中国正成为全球主要的投资者,“一带一路”倡议正在重振这一愿景。虽然世界各地对此持有很多不同的态度,但与中国合作的主要想法对所有参与者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全球化世界的这一阶段,欧洲与中国的双赢合作和互联互通的增强是唯一可持续的原则,所有相关各方都应关注彼此的利益,同时为进一步共同发展和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机会。
欧洲需要充分利用“16+1”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倡议
原文标题:Europe Needs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16+1”Cooperation and OBOR
文章框架:“16+1”合作框架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中国的专家意识到欧亚一体化带来的战略机遇;“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会丰富“16+1”合作框架,但这取决于欧洲的回应。
观点摘要:
1. “16+1”合作框架自2011年以来就引起关注,也受到人们的质疑。欧洲国家就该框架的真实性质、中国的意图以及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提出很多疑问。北京及其中东欧伙伴并没有逐一对这些问题做出明确且能够让人理解的解释。两年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全面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与“16+1”合作框架相比,该倡议的透明度比较低。然而,把这两项倡议放在一起来看会发现,其实这两项倡议并没有那么模棱两可。
2.在2011~2012年北京启动与16个中东欧伙伴国间的合作纲要时,多数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对此有充分的准备和详细的计划。因为这个假定的计划从来没有被发表过,甚至被谈论过,所以欧盟成员国都在关注着中国的真正意图。与此同时,中东欧国家试图弄清楚北京想要或需要什么。中国的学者和决策者意识到,在中东欧地区,危机造成了金融真空并带来了发展机遇。中国的领导人接受了这一观点,并从其在发展中国家所参与的活动中借鉴了一些经验,根据获得的经验,他们改善了其做法。然而,基于中国在过去几年所获得的经验,中国的领导层开始把重点放在位于巴尔干半岛的非欧盟成员上。
3.报告还提到,中国的专家意识到欧亚一体化带来的战略机遇,以及由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带来的挑战。习近平主席接受了这一观点,分别于2013年9月和10月宣布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世界各地媒体所报道的倡议地图完全是非官方的,是由学术界或媒体所创造的。中国学者和官员前往欧洲和亚洲寻求来自当地同行的意见和建议。就“16+1”合作框架而言,北京遵循符合东亚传统且著名的归纳性思维。中国也以相同的方法成立了相同水平的智库。几十个论坛已经建立,如丝绸之路智库和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两者都定期举行会议。中国人期待与欧洲一起创造相关理念和内容,这应该是欧洲的一个机会,而不是一个问题。
4. “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会丰富“16+1”合作框架,但这取决于欧洲的回应。欧洲应感谢中国持有的这种归纳性思维,这为“16 +1”合作框架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欧盟及其西部和东部成员国应该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并积极寻求机会以获取最大利益。中东欧国家在地理位置上注定要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16+1”合作框架可能会与之合并。同时,中国正在考虑迁移一些产能过剩的工业或制造业企业到国外,通过对外贸易重新平衡国内经济结构。中东欧是一个吸引中国投资的地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交通走廊可能会提供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像波兰和匈牙利这样的国家应该制定积极的战略,以吸引中国投资者的关注,从而获得潜在商机。
5.布鲁塞尔和欧盟成员国意识到“16+1”合作框架可以帮助其收获“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好处。欧洲公司不会将中国的建筑企业视为其在中东欧地区的竞争对手,其可能会设法在中东欧地区通过建立新的运输体系来与中国开展合作。北京愿为重大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而欧盟基金在未来几年中即将逐渐衰退。布达佩斯不应该是终点站,铁路可以继续向北行驶,直达波兰的波罗的海。该地区迫切需要架设一条南北走廊,中国愿意对此进行资助,德国、法国和奥地利的公司也可以设法与中国同行合作,以造福所有国家。
6.也许这听起来很理想化,但我仍然相信中国的归纳性思维也会为西欧、中欧和东欧国家提供充分的机会。我们需要做的是理解中国的想法,并清晰正确地将其表达出来,进而收获利益。
苏州峰会:升级的“16+1”合作?
原文标题:The Suzhou Summit: Upgrading of the“16+1”Cooperation?
文章框架:对“一个目标和六大重点”的阐述;欧盟应该更多地了解“16 + 1”合作框架。
观点摘要:
1. “16+1”峰会于2015年11月在苏州召开,主题是“新起点、新领域、新愿景”,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峰会上通过“一个目标和六大重点”议程,这为深化和拓展中国与16个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提出了一个新愿景。
2.李克强总理的建议是,实现“一个目标”应该意味着把中期合作的所有要素置于为期五年的时间框架中。因此,“中期计划”可以与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欧盟委员会的投资计划同时进行。这将是“六大重点”中的第一个重点。同时,“苏州准则”应该更侧重于短期和具体项目。
3.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协调“一带一路”倡议和中东欧国家的发展战略被确定为“第二个重点”。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铁路也是一个重点项目,中国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愿意打造中国-欧洲陆海快线并促进欧洲内部的连接。
4.当提到“第三个重点”时,李克强总理建议将中国先进的设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与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帮助一些中东欧国家降低成本,这些国家是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兰、拉脱维亚和保加利亚。他提及的合作计划涉及亚得里亚海、波罗的海和黑海的港口,李克强总理指出,“希望我们的企业成为这些项目的主要参与者”。
5. “第四个重点”是升级金融和投资合作,这被视为“16 + 1”合作的薄弱点。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国将对那些在“生产力合作中”使用中国产品和设备的公司给予贷款优惠。一些人认为中国实施这一优惠政策是在无视市场规则和程序,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重视其与中东欧国家未来的“双赢”金融合作。
6. “第五个重点”是农业,“第六个重点”是文化、教育、旅游、科研和其他人与人的合作。他强调,希望在中东欧国家建设更多的中国传统医学中心。
7.报告认为,欧盟代表(包括欧盟和奥地利、希腊驻华大使)也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了峰会。奥地利早些时候说它有兴趣成为该倡议的一部分。在峰会筹备期间,波罗的海诸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欧盟的利益,虽然目前尚不清楚其是否在布鲁塞尔的指示下行事或仅是自发的行为,但是准备工作偶尔也会非常复杂。一般来说,东南部的欧洲国家对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及在峰会期间提出和采用的所有倡议持非常配合、积极和开放的态度。
8.欧盟曾对“16+1”合作框架表示担忧,其认为该平台正在分裂欧盟。然而,中东欧深陷危机的国家将这种合作视为其积极寻找投资和技术发展的机会。在第一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铁路的升级)被宣布或建立之后,布鲁塞尔大声地斥责该项目与欧盟法规和商业惯例相矛盾,因为其没有竞争及公开招标。事实上,欧盟应该更多地了解“16+1”合作框架,并关注非欧盟成员国所采取的立场。
9.报告在最后指出,我们不要忘记,中国一直坚持的与16个中东欧国家日益增长的合作是与欧盟合作升级的一部分。在苏州峰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说:“该平台是为了中国、16个中东欧国家和欧盟实现共赢。”他指出,“16+1”合作可以减少欧盟的担忧,并同中国与欧盟的合作并行。“16+1”合作的下一次峰会将在拉脱维亚(欧盟的成员)首都里加举办。
中国G20峰会的政治议程
原文标题:China's Political Agenda for the G20 Summit
文章框架:对外贸易对支持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中国渴望加强软实力;中国强调结构改革的必要性。
观点摘要:
1.对外贸易对支持全球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尤其对中国来说。除了中国之外,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如此受惠于贸易。尽管北京正在重新调整以消费为基础的经济,但中国仍然需要努力将出口保持在一个足够高的增长水平上。
2.报告指出,中国渴望加强软实力,并在G20峰会上展现出来。事实上,中国政府将维护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相关性并挑战现状。G20峰会为此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场所,因为新兴国家是本集团的组成部分,这自然会削弱美国的优势。新兴国家可能会支持中国在G20峰会上扮演的全球角色,特别是因为议事日程上的两个主要议题(关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议和全球基础设施的融资缺口)会把新兴国家放在相对有利的位置上。然而,不言而喻的是南海局势再度紧张可能会掩盖这种共同利益。这对中国来说是有风险的,因为新兴国家会担心中国将因为南海紧张局势而采取修正主义措施。也就是说,中国可能会利用此次峰会展示其新的国际机构,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北京还想促进其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大量数据显示,自2016年初以来,投资大幅上涨,这是中国影响力日益增加的另一个迹象,这一迹象支持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3.中国的另一个关键目标是,在保持高增长的同时,强调结构改革的必要性。从中国政府的角度来看,高增长可以通过宽松的需求政策来维持。尽管七国集团(G7)缺乏货币政策的实施空间,但只要有空间其就应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结构性改革方面,习近平主席最新的一次改革议程在“十三五”规划中有所概述。这一改革议程也应该作为中国在G20峰会上进行结构改革的基础,以便在全球范围内提高生产力。报告认为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发达国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高负债、低投资回报和人口老龄化,但这些问题只有在生产力有所提升时才可以克服。总之,本报告认为,在即将举行的G20峰会上,应该期待中国作为东道主的表现以及其推动的三个关键目标,即贸易开放、发挥更大的国际作用和在宽松的政策需求下进行结构改革。
市场经济地位在中欧关系中的作用
原文标题:The Role of Market Economy Status in EU-China Relations
文章框架:中欧之间的关系;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让中欧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观点摘要:
1.作为全球贸易的两大参与者,中欧之间既需要加强联系,又存在着竞争,这种竞争的关系显而易见。如果说2015年中欧关系的主旋律是庆祝中欧建交40周年,那么2016年则是代表中欧解决某些敏感问题的重要一年。
2.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让中欧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虽然欧盟一开始并没有对该倡议表现出预期的热情,但未来欧盟的态度将发生转变,因为它会从该项目中受益。由于中亚局势的不稳定,欧盟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上进行合作,这不仅会在经济上,而且会在政治上带来影响,并可能通过陆路和海路让东西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高效。
3.总之,虽然在2016年以及接下来的几年里,中欧关系会持续紧张,但双方都意识到一个建设性的综合性的手段确实更加有利。因为这一手段的使用,某些无法立即解决的敏感问题,例如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就不会妨碍中欧双方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所以不仅在经济利益上,而且在政治上要巩固并加强中欧关系,这应该得以落实,而不仅仅是官方会议期间的一份宣传声明。
非传统安全合作:优先考虑中国与欧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原文标题:Non-Conventional Security Cooperation: A Priority for the China-EU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文章框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的“容克计划”之间的协作优势会产生强大的新动力;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相互信任是有必要的。
观点摘要:
1.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的“容克计划”之间的协作优势会产生强大的新动力,其在未来几年将有助于中国-欧盟关系的发展。它们的共同目标是进行非传统安全合作,且随着欧盟和中国之间的经济依赖日益增长,这将成为优先考虑事项。
2.报告指出,很明显,非传统安全威胁,如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有组织犯罪、非法移民等跨国挑战,正在成为中国与欧盟之间日益重要的问题。因此,中国和欧盟迫切需要寻求能够消除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威胁的有效途径。这样的威胁会蔓延至连接两个巨大市场的森特勒尔和西南亚的不稳定地区,进而破坏脆弱的中国-欧盟经济合作。因此,中国和欧盟需要将它们的非传统安全合作作为一项长期考虑的战略问题,这可能会给双方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带来深远的影响。
3.然而,在这个问题上的实质性合作还需要更坦诚的对话,以建立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相互信任。无论中国还是欧盟,都把对方视为军事威胁和地缘政治的竞争对手,但双方在定义和治理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一方面,中国遭遇的恐怖袭击通常被西方分析家归因于国内的紧张局势;另一方面,在中国的理解中,欧洲恐怖分子的动机很容易被视为是欧洲各国政府对中东军事干预所造成的后果。这样的刻板印象忽视和低估了各种恐怖袭击背后的复杂性。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欧盟来说意味着什么?
原文标题:What does China's“Belt and Road Initiative”Mean for EU Trade?
文章框架:“一带一路”倡议会大幅提高区域和全球的互联互通水平;“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明显目标就是消除贸易壁垒;“一带一路”项目的影响。
观点摘要:
1.自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的标志性项目以来,关于该倡议的文章已经有很多。对于该倡议的终极目标有很多的解释,但有一个目标是明确的。“一带一路”倡议会通过大规模的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便利化大幅提高区域和全球的互联互通水平。
2.事实上,该区域包含了63个国家(仅是大致计算),人口数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 GDP占全球GDP的30%。这个大规模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两条线路上,即陆路和海路,旨在促进“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地区实现互联互通。陆路的重点是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而海路则主要将重点放在港口投资以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上。陆路和海路都会对欧洲造成重大影响。事实上,陆路的终点就在欧洲,而海路目前主要承担中欧贸易的任务。毫无疑问,“一带一路”倡议会对欧洲和欧盟(EU)造成影响。
3.具体来说,巨额的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会缓解跨境运输面临的瓶颈。提高互联互通水平会带来很多好处,而给贸易带来的好处是十分直观的。然而,这样的好处能否跨越不同的国家还很难说,更具体来说,哪个国家会获益取决于该国距离改善后的基础设施的远近以及其他因素。在布鲁盖尔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对“一带一路”倡议如何通过减少运输成本促进贸易进行了经验评估后,这一问题得以解决。除了与欧洲的贸易相关外,减少运输成本还会促进世界贸易的增长。如果铁路、航空和海运成本都下降10%,那么它们对应的贸易额就会分别增加2%、5%和1.1%。
4.虽然目前“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但它还包括其他方面。就贸易而言,“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明显目标就是消除贸易壁垒。事实上,中国已经开始考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由于大部分欧盟国家不直接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可能与所有的欧盟国家达成FTA,而欧盟从FTA中受益的机会很小。前面提到的布鲁盖尔研究报告也聚焦于以中国为中心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贸集团对欧盟贸易造成的影响,并设想出相应的情境。可以想象,侧重于贸易壁垒的“一带一路”倡议相比于只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一带一路”倡议来说,吸引力会降低。事实上,欧盟不仅将不再受益于免费的午餐(我们假定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欧盟国家没有,目前的情况确是如此),而且欧盟也将被排除在一个大规模的贸易区之外。
5.最后,这份报告提出了三个情境,其中一个情境是“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同时,FTA也已经达成。尽管欧盟内部有明显的赢家和输家,但这一情境对于欧盟这一整体来说是相对中性的。
6.报告指出,研究人员的分析会对欧盟造成特殊的政策影响。自2013年以来,中国一直希望欧盟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我们认为积极加入这一倡议符合欧盟的利益,其能够推动欧盟更加重视在交通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这是有意义的,因为欧盟与中国分别站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一端,很明显欧盟将从中获益。简而言之,如果我们专注于贸易,那么“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对于欧盟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消息,即在不用付出财务成本的情况下享用基础设施,因为目前基础设施是由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资建设的。
7.报告还提及了关于三种情境的更多细节。
(1)情境一。模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运输成本降低对欧盟贸易产生的影响。从区域的角度看,欧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大赢家,其贸易将增加6%。亚洲国家也会从运输成本的下降中获益,其贸易将增加3%,是欧盟贸易增加量的一半。事实上,亚洲国家既不是最大赢家也不是最大输家,因为其海上运输成本的降低程度不是很明显。相反,铁路运输的成本减半会让依赖轨道运输的欧洲国家(特别是欧洲内陆国家)获得大量收益。世界上其他地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贸易仅会出现轻微的减少(0.04%)。总体上看,我们的结果指出,从贸易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是双赢的,欧盟和亚洲国家从“一带一路”倡议中所获收益明显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所遭受的损失。
(2)情境二。模拟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地区,FTA对欧盟贸易产生的影响。如果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地区建立了自贸区,那么从运输成本降低中获利最大的赢家——欧盟将遭受十分轻微的损失。这样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认为欧盟成员国不会签署这一贸易协定,也没有与中国签订双边贸易协定。造成这种负面影响的理论依据是,欧盟与中国以及其他“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会被这些国家之间不断加强的一体化所取代。欧盟内部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也是如此。例如匈牙利和波兰,如果其他欧盟国家不加入FTA,那么它们也无法加入。因此,亚洲成为最大赢家,非欧盟成员国的欧洲国家次之,因为这些国家能够从贸易关税的消除中获益。如果我们一个国家接着一个国家地考虑,那么最大的赢家是来自中东以及中亚和东亚的国家,这些国家的贸易会增加15%。
(3)情境三。模拟交通改善以及FTA带来的贸易收益。对此,我们考虑了一揽子政策的组合。这些政策组合中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交通改善和FTA的建立。大多数亚洲国家受益于运输成本降低和关税消除。一些欧盟国家也从中受益,尤其是一些欧洲内陆国家,比如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德国的受益也会略高于法国和西班牙。这些欧盟国家受益于运输成本的降低而并非FTA,因为它们不是FTA的一分子。同时,从前面两个情境来看,“一带一路”项目也会让某些国家受损。最大的输家是日本,而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影响几乎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