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张允误我
襄阳州牧府中。
刘表心情大好,原因就是张允派人送过来的那封书信,里面有一个不好的消息和一个十分让他高兴的消息。
不好的消息是,文聘通敌,这让刘表十分震怒,同时又暗暗庆幸,亏得没有让文聘单独领兵,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十分让刘表高兴的是,文聘通敌的事情,被张允及时发现了,而且,张允准备将计就计,捉拿文聘,同时打败张济,夺回新野城。
在刘表看来,张允的这个计策绝对是天衣无缝,而且,刘表也对荆州最擅长谋略的蒯越说了此事,后者也是大为同意,只是让刘表回信,叮嘱张允一切务必小心,切莫走漏了风声。
既铲除了内奸,又能将张济打败,拒在荆州之外,可谓是内忧外患一并解决,刘表自然是心情大好。
甚至于,刘表都有点感谢张济了,若非是他搅和一番,还揪不出文聘这条大鱼呢。
刘表正在州牧府后花园喂锦鲤的时候,一个美貌女子迈着小碎步,向这边走过来,身后跟了四个丫鬟。
美貌女子约莫二十出头的样子,绝对是花容月貌之色,肌肤白皙,身材饱满,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女人的成熟味道。
这个女人,就是刘表的续弦蔡氏,也就是蔡瑁的妹妹,蔡中蔡和的姐姐。
刘表来到荆州当州牧,依靠的就是荆州大族,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大家:庞家、黄家、蔡家、蒯家、马家、习家、杨家。
这些大士族,代有人才出,不少人在三国历史上颇为著名。
庞家有庞德公、庞统、庞林、庞山民,黄家有黄承彦、黄祖、黄忠,蔡家有蔡瑁,蒯家有蒯良和蒯越,马甲有马良、马谡,习家有习祯、习珍,杨家有杨虑、杨仪、杨颙。
目前,在刘表跟前,最吃香的自然莫过于是蔡家和黄家了,蔡家是因为联姻,黄家是因为黄祖是荆州的大功臣,曾经射杀了图谋荆州的孙坚,黄承彦跟刘表又是连襟。
蔡氏来到近前,先向刘表福了福身,微微一笑:“今日老爷这么悠闲,可叫妾身一通好找啊。”
刘表呵呵一笑:“有劳夫人了,来,夫人若是无事,不如陪为夫赏鱼吧。”
蔡氏来到刘表身边,望着那满塘的锦鲤,从下人手中接过鱼食,一边向池塘里撒去,一边说道:“老爷,妾身来找老爷,乃是为老爷寿诞之事。”
“噢?”刘表一愣,算了算,“夫人,为夫的寿诞不是还有三个月吗?”
蔡氏微微一笑:“老爷,三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现在若是不开始准备,到时候就手忙脚乱了,只会让下面的人看笑话。”
“这倒也是。”刘表点了点头。
其实,刘表心如明镜,蔡氏之所以这么操心为他的寿诞,其实是因为各方给他贡献寿礼的时候,也会给蔡氏一分不菲的礼品。
只不过,今天刘表心情超级好,自然不会在乎蔡氏的这点小心思。
刘表呵呵一笑:“既然如此,今年的寿诞,就由夫人全权为为夫打理了。”
蔡氏没想到刘表竟然把这件肥差交给她了,绝对能够不少搜刮油水,不禁大喜之极:“多谢老爷信任,妾身一定尽力,让老爷的寿诞圆圆满满。”
“你我夫妻一场,为夫信不过你,还能信得过谁呢?”刘表微微一笑,“还有,为夫准备让你大兄蔡瑁升任中郎将一职,不知你意下如何啊?”
“啊……”蔡氏大感意外,手中的鱼食一下子就掉进了鱼塘里,引得一群锦鲤争相而来。
中郎将?
中郎将就意味着是荆州军方的最高指挥官了,一共有三个,一个是文聘,一个是王威,一个就是黄祖了。
黄祖常年驻守江夏,麾下是荆州最精锐的水师。
文聘和王威二人呢。
荆州旦有非水战的战事,刘表都会派文聘掌军,无往而不利,曾经的荆州贼寇,全都是文聘剿灭的。
王威呢,是最受刘表信任的一个,负责整个襄城的治安。
蔡瑁也在军方,却不是中郎将,归王威节制。
这让蔡瑁很不爽,所以才会把自己年轻貌美的妹子许配给了刘表这个糟老头子,今日果然就有了成效,一旦中郎将空缺,刘表首先想到了他的大舅哥。
其实,刘表本来是想让张允接替文聘的,可张允有点年轻,再说,如果不先安置好蔡瑁,估计会后院起火,所以,想来想去,刘表决定让张允再等等。
当然,也不是白等,因为王威渐老,刘表准备让张允先跟着王威锻炼几年,待王威辞官回乡的时候,就让张允接替王威。
蔡氏绝顶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肯定是文聘出事了。
陪着刘表赏了一会儿鱼,吃饭的时间到了,蔡氏专门下厨,给刘表做了一份点心,同时让人私下通知蔡瑁,让蔡瑁饭后赶紧来州牧府,省得刘表改变主意。
吃过饭,蔡氏挽着刘表,不住地用身体摩擦刘表的胳膊,登时就让刘表心痒痒的。
“呵呵。”虽然能力不太行,但妻子漂亮啊,刘表呵呵一笑,“夫人,时间不早了,你我早早安歇吧。”
蔡氏俏脸微红,捂着嘴轻轻一笑:“老爷切莫心急,请老爷先去房间,妾身要去沐浴一番,晚上好好伺候老爷。”
刘表登时眼睛放光,这种超级待遇,并不是经常会有,每每都是刘表随了蔡氏的心意,蔡氏才会让刘表享受一次,这也是蔡氏拿住刘表的手段之一。
就在这时,一个斥候突然飞步赶过来,嘴里大喊着:“启禀主公,新野急报。”
“急报?”刘表隐约感觉到一阵不妙,若是张允大获全胜,应该是捷报才是,最不济应该是个战报,急报一般就是败报了。
刘表立即将急报取来,展开一看,登时脸色大变,怒喝一声:“张允误我,张允误我啊。”
蔡氏将凑着一看,上面写了一行字:“张允中计被俘,三万大军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