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品法则,小米掀起“时尚旋风”|
很少有什么东西能让18岁的年轻人觉得一个中年男人很时髦,但这部手机做到了。接下来待在校园的7天里,每当我掏出手机,我的中国学生们就会问:“你在哪儿买到的?”他们没有问:“你用的是什么手机?”因为所有人都能认出它。Mi3是小米公司当时最成功的产品,这家初创企业的出货速度已经跟不上市场需求了。很多人还在如饥似渴地苦苦等待时,我竟然用上了这样一部炙手可热的产品,这让我一时成了年轻人羡慕的对象。无论是在这件事之前还是之后,这样的感觉可不常有。
在很多西方人的头脑中,小米这样的公司是不存在的:它的产品不仅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设计”,而且,设计得如此漂亮!几十年来,对中国制造的指摘不绝于耳:“绝对的,他们只会大量复制,却不会设计新产品。”然而,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中,中国的制造业已逐渐掌握了精细产品的复杂采购流程和组装技术,尤其是电子产品。尽管iPhone包装盒上印着“加利福尼亚设计”(Designed in California)的字句,但都是在深圳被生产出来的。
显然,对于那些目睹了这一过程的人而言,问题已经变成“中国设计何时能赶上西方”。Mi3无疑给出了清晰的答案,至少就电子产品来说,这个时间是“2013年”。它的质量一流,2000元人民币(当时约合330美元)的售价并不算很高。虽然这比大多数智能手机贵,却比配置差不多的三星手机便宜,后者定价在400美元左右。与卖500多美元的iPhone相比,Mi3的价格非常低,而且它还很漂亮。
对于所有的智能手机而言,其外观看起来都大同小异,只是一块黑色玻璃屏幕加机身上的三四个按钮,所谓的手机设计就是对这些微小元素进行排列组合。Mi3的设计采取了极简风格,其机身很薄,极大的屏占比让它看起来更薄。另外,小米之前的型号都在追求的、在Mi3身上表现得最显著的一点是,屏幕四周的黑边都设计得很窄,使边框和屏幕看上去浑然一体。这是小米的“伎俩”:廉价手机当然做不到让边框与屏幕在同一平面。不过,这种“伎俩”很奏效,更重要的是,它说明小米的员工非常认真地思考过,一部好手机究竟应该长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