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扩军计划
跟在王洵身后的符存和杜晏球也是一脸的兴奋,因为现在在此的曹州诸将中,就他们两名都尉,可以随同王洵一起骑马巡视行军的队列,这也是一种非常的荣耀了。
一身甲胄骑于马上的王洵,望着楚丘官道旁边金黄的麦地,很多农人正在田地里边收割麦子,看着这忙碌的景像王洵那是心情大好,这一年曹州属下各地一定可以过一个好年了,心情比较好的王洵,忽然转过头向符存打趣道:“符都尉,本官没有征求你的意见,就把你的府军营划给高思祥独领,你不会怪本官吧!”
骑马跟在王洵身后的符存,恭恭敬敬的向王洵回答道:“刺史大人说的哪里话,您如此器重我符存,莫说调走一个府军营,就是把末将麾下三营军士都调走,末将也是毫无怨言。”
王洵望眺望了一眼长长的行军队列,向符存继续说道:“符都尉本官知你是有将帅之才的人,等到明年曹州诸事稳定后,本官会在曹州军‘都’的编制上,在设立一个‘卫’,到时候你一定会是本官麾下一个卫的指挥使。”
经过这次攻打楚丘的战事后,王洵觉得一个都两千多人,对于需要攻城的战事来说,人数的确是太少了,应该在都在加上一级编制,用来应对以后曹州军各地扩大的战场形式。
符存听完王洵的话非常的高兴,因为他知道按照王洵以往对军队编制的习惯来说,那么一个卫起码得有三个都那就是六七千人,这还不算各将领的麾下的直属队,如果他升为卫指挥使的话,那么他的亲卫队就可以直接扩编为亲卫营,像传令兵、排阵兵、旗号兵都是可以编为百人队了,如果这样算的话,那么一个卫可能会有接近万人的样子。
想到以后可以指挥这么多军队,符存那是非常的期待,一脸兴奋的向王洵回道:“多谢刺史大人栽培!”
符存旁边的杜晏球看到他一脸兴奋的样子,在心里也是抑制不住的激动,他也是一脸期待赶忙向王洵问道:“大人,那末将的疾风都以后也会升为卫吗?”
王洵转过头看着刚刚满二十岁的杜晏球,笑着道:“晏球,你这小子嘴上都还没毛,就统领一都之军了你还不知足吗!”
“甘罗十二岁就为相了,霍嫖姚十九岁都为将军了,刺史大人你不应该以年龄取人,我自然不敢像王大哥、符大哥那般领三都,但是两都末将还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我管不好这些人马,刺史大人您尽管把我发配去养马。”杜晏球一脸傲气的说了一大堆。
“本官都忘记了晏球是读过书的,这举起例子那是头头是道,不过你们人人都要扩军,我从那里变出这么钱粮来,拨给你们养军。”王洵笑嘻嘻的说道。
杜晏球温言直接回道:“刺史大人您有的是办法,你能在短短一年内,就在一穷二白的曹州之上,建立了咱们曹州军的根基,军中的很多人都说你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来的,什么事情都难不倒您。”
现在曹州军上上下下都对王洵民政、军政的处理能力,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大家私下都说王洵没有什么勇武,但是论到用人那真可以说是知人善用,当然该奖的奖励该处罚的惩罚,反正只要你不违反军纪,那么你该就干嘛、干嘛,钱粮从来不拖欠军中的将士,甚至连军中将领的安家落户问题都考虑到了,反正从来不做又要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的事情。
王洵现在暂时只会优先扩充王彦章和符存的军队,因为以曹州现在的财力还撑不起三卫这么多军队,但是又不想打击杜晏球的热情,只好向他鼓励道:“本官没有你小子说的那么能,不过我可以看你小子这两年表现,如果你表现好的话,那么本官第三个卫的编制就优先考虑你部。”
杜晏球听到王洵的话后非常的高兴,他信心满满的说道:“刺史大人,你尽管放心,只要有我疾风都在考城一天,那名宣武军就休想越过我部去攻击济阴城。”
听到杜晏球的保证,王洵向他笑着点点头以示鼓励,随后没有继续和他们两人交谈,策马快速的经过了其余各营,王洵每每经过时,都是伴随着各营军士热烈的呼声。
王洵他们在野外宿了一夜营后,第二天带着军队行军至傍晚时分,除了留守在楚丘跟宋城交界处的冯九郎营、伍大郎营外,全军都安安全全的进了楚丘城内,然后王洵命令各部休整一天,第二天王洵就让各部返回了各自的驻地。
宣武军潞州刺史府中,朱穿着一件紫色的官符端坐在按桌旁吃饭,旁边还有两名面容姣好,穿着薄纱宫裙的侍女随侍在左右,朱温正揽着两名侍女细腰,由两人将案桌美味佳肴喂予他吃,整个房间大厅内绫罗满布,厅内两只铜香炉还烧着上好的香料。
这时一名身穿行衣头带长角幞头中年文士,快步从门外拿着一封文书匆匆进来,那人径直走到朱温面前说道:“节帅,大公子从宋州送来急报。”
这人自然是朱温麾下的首席谋士敬翔了,他年轻时也是赶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后来未中落第,黄巢攻入长安后,敬翔逃至汴州投靠他的同乡王发,后因为有大才为朱温所识,敬翔就一直跟随朱温在左右,朱温本人也是非常器重敬翔,基本上可以说是对敬翔言听计从了,可以说朱温的宣武镇能有今天的成就,敬翔这人绝对功不可没,敬翔本人也深感朱温知遇之恩,自言“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得休息”,历史上他是后梁的灭亡后,携全家自杀殉国,这在二五仔遍地都是的五代十国,那也是少有从一而终了。
说来也是搞笑,五代十国很多开国的君主的谋士、文臣,大多都是唐朝考进士落第的考生,也算是一大奇观了,唐朝可以说是在这些失意之士的推波助澜下,加快速度走向灭亡的,所以说安抚落榜考生的情绪还是很重要的,不然人家辛辛苦苦读书又做不了官,最后搞得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然后想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那就危险了。
五代之后的宋朝就是因为吸取了唐朝的这个教训,大量的增加了录取进士的名额,这也造成了整个宋朝一直都没有能解决的大问题,冗官,冗军之患。
朱温一听是他儿子从宋州送来的文书,刚刚还满是笑意的脸上,一下子整笑意都不见了整张脸都拉了下来,然后让身边的两个侍女退下后,沉声向敬翔询问道:“子振,友裕那兔崽子送来什么坏消息了。”
朱友裕这几个月每次送给朱温的奏报,不是这里丢了就是那里失守,要不是朱友裕是朱温的儿子,换成宣武军的其他将领估计早被朱温砍了。
敬翔一脸精明的脸上露出笑容,向朱温回道:“节帅,大公子面对数倍于己的感化军已经表现很好了,这次大公子带来的是好消息,感化军的徐州刺史李师悦遇刺身亡了,感化军已经从宋州、亳州撤军了,这次李兴绪孤身混入感化镇内,鼓动感化军内部的人所办的这件事,可以让南方消停一下了。”
李兴绪自然就是刚投靠朱温不满一年的李振了,朱温听完敬翔的话后,脸上的神色这才好看了一些,自从他带军在九里山败退后,南方就一直没有什么好消息,敬翔也是劝朱温放弃进攻现在气势正盛的感化军,趁着这次皇帝号召讨伐河东李克用的机会,先把目光投向淮南、河中、河东一带,先收拾中原实力较弱的藩镇,然后在回头来对付现在实力强劲的感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