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琴阁 公孙无虞
柳如风从公孙婉儿房间出来后,独自一人来到琴阁的后山,一直在山脚下冥思、徘徊。
南宫瑞谦恰巧经过看到山脚下的柳如风,走上前去打招呼:“如风。”
看到南宫瑞谦的出现,柳如风脸上又恢复了昔日那抹邪魅而张扬的笑容,朗声道:“南宫兄也来后山看风景呀!冰儿妹妹怎么没有一同前来呀?”
南宫瑞谦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淡然的说道:“如风,有空吗?可以一起聊聊吗?”
柳如风笑得更加邪魅,“南宫兄请说。”
南宫瑞谦深吸了一口气,淡然的开口说道:“江湖上有四大世家,兰轩山庄上官家、绿萍山庄南宫家、玉柳山庄公孙家、羽舞山庄萧家,世代联姻,互为姻亲,血脉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世家联姻大多不是真爱,但是,公孙伯伯和公孙伯母却是世家联姻中真心相爱的一对,他们琴瑟和鸣,举案齐眉。
当年,他们还是花样年华,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定终身。世家门第,家世显赫,门当户对,他们的爱情一帆风顺,甜蜜幸福。
在当时,世人皆知他二人的爱情。婚礼当日,十里红妆相迎,百里繁花相送,千里流水宴席,热闹非凡,空前绝后,令人称羡不已,成就一段人间佳话,人人畅谈追崇。
美好总是短暂的,公孙伯母萧氏在生婉儿时难产,大出血而亡,公孙伯伯痛失爱妻心痛无比,于是,将这一切的过错强加在婉儿身上。二十年来,对婉儿不闻不问,冷淡至极,可是,造成这一切的悲剧也不是婉儿的过错,婉儿何辜,又怎能将一切的过错强加在婉儿身上?
婉儿是位令人心疼的女子,这二十年来一直追求温暖和爱,而这世上唯一真心怜爱婉儿之人,便是婉儿的哥哥——公孙无虞。无虞是婉儿的守护神,一直用真情温暖着婉儿受伤孤寂的心。”
柳如风闻言心中酸涩,“那婉儿哥哥人呢?为何上回在玉柳山庄内没有见到他?”
南宫瑞谦无奈叹息:“死了,十二年前就死了,而且死的很凄惨。”
柳如风闻言哑然,面容上的笑容瞬间消失无踪,声音中染上几许伤悲,“死了,怎么死的?”
柳如风抬头向山顶看去,缥缈空洞的说道:“无虞是这世间极为优秀的男子,根骨上佳,百年不遇的武学奇才,深得公孙伯伯的喜爱。无虞生得俊美无双,为人清高孤傲,寡言少语,对人冷漠至极,不近人情。唯独对婉儿是不同的,对婉儿宽容迁就、温柔似水、宠爱至极、呵护备至。
可惜,天妒英才,年仅十八岁的无虞,便与世长辞了。那一年,婉儿八岁,时值隆冬,婉儿从亦菲家探亲归来的途中突遭刺客偷袭,幸好无虞及时赶到在刺客刀下救下深受重伤的婉儿。刺客人数众多,身手奇高,又善用毒,若是无虞一人当可全身而退。但是,刺客看出婉儿是无虞的软肋,集中全力攻击婉儿,无虞为护婉儿周全,身中奇毒,身上伤口无数。
无虞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带着婉儿逃出重围,逃到一片盛开的红色梅林之中,梅花似火,灿烂妖娆。二人隐藏在梅林之中躲过了刺客的追杀搜捕,婉儿本以为就此可以逃出升天了,没想到护在身侧的哥哥早已晕倒在地了,血流不止。
婉儿抱起哥哥,泪落如雨,担心的呼喊:“哥哥,你醒醒,不要抛弃婉儿。哥哥,你快点醒来……”
在婉儿的声声叫喊中,无虞终于被唤醒了。无虞醒后,气息微弱,面色惨白。无虞忍痛为婉儿拭去脸颊上的泪水,轻抚着婉儿的脸,温柔至极,“妹妹,哥哥再无法爱你了,也无法再保护你了,剩下的路需要你一人坚强的走下去了。
就算这世间再无一人爱你那又怎么样?你也要好好的活下去,带着哥哥的爱、母亲的爱,好好的活下去。用你的双眼代母亲、代哥哥看尽世间的风景;
即便这世间再无一人怜你那又如何?你也要摸着心静静的倾听,哥哥与母亲就活在那里,我们会依然爱你。”
婉儿摇头,悲戚道:“哥哥,你不会离开婉儿的,我不许,我不许你离开。”
无虞温柔一笑,“妹妹,哥哥对不起你,哥哥有事拜托于你。哥哥还负一人之诺,‘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缓缓,我终是负了她,让她空等了……”
无虞的声音渐渐的微弱下去,以致到后来婉儿再也听不清楚无虞说了什么。婉儿抱着无虞渐渐凉透的身体,歇斯底里的呐喊:“哥哥,不要走,你回来,不要离开婉儿……”声音悲戚回荡在梅林之中,久久不散。
天空中开始飘雪,雪越下越大,越下越急,无虞的血染红了地上的雪,染红了无虞和婉儿的衣服,也染红了婉儿的双手。血水、红色的雪与盛开的红梅相映,耀眼炫目,目之所及皆是红色。自那之后,婉儿这一生最怕两件事:其一,雪落身上;其二,红色梅林。
那一场大雪下了整整四天四夜,婉儿用她小小的身子背着无虞在大雪中走了一天一夜,终于回到了玉柳山庄。公孙伯伯见到一袭白衣被血水染红、冰冷僵直的无虞当场昏死过去,苏醒后,强忍着泪水要将婉儿驱逐出府。
婉儿跪求公孙伯伯:“父亲,请您允许我为哥哥守灵。”
公孙伯伯残忍的控诉道:“若不是你,无虞怎么会死?无虞死了,为什么你还活着?”声声凄楚,句句寒意入骨噬心。
婉儿闻言惊愕,泪静静地流淌,看着声声控诉,面色惨淡苍白,神情激动愤怒的父亲,不禁睁大了双眼睛,眼中满是不敢置信,婉儿喃喃的开口问道:“父亲竟如此恨我吗?恨不得我去死!”
公孙伯伯抽出被婉儿握住的手,狠狠地说道:“是,但愿从未有过你。”语毕,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