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医论症话健康(第二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 微生态制剂简介

顾文君 消化内科

微生态制剂是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的总称。一百多年前,俄国免疫学家从保加利亚农民食用的发酵牛奶中发现其含有活细菌,即“益生菌”。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们逐渐认可了这个概念,认为补充足够数量、适当种类的活细菌,有助于人类增强免疫力、抵抗细菌感染等。

人肠道中的细菌细胞数达1014个,重量1271g,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78%。肠道菌500~1000种,分为原籍菌群和外籍菌群,原籍菌群多为肠道正常菌群。除细菌外,人体还存在正常病毒群、正常真菌群、正常螺旋体群等。

肠道中正常菌群种类主要有三大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有益菌:如双歧杆菌,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合成多种维生素,参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分解有害、有毒物质等。有害菌:如铜绿假单孢菌,数量一旦失控则大量生长,就会引发多种疾病,产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质,或者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中性菌:如大肠杆菌,在正常情况下对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从肠道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就可能引发许多健康问题。上述各种细菌构成了庞大的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如果各种原因导致肠道某一种细菌过多或过少,则可能引发肠道微生态系统失衡,从而导致疾病发生。

导致菌群失调的常见原因

(1)饮食因素:食物纤维能维持肠道菌群正常生态平衡。

(2)菌丛变化:菌种的生态学地位由宿主的生理状态、细菌间的相互作用和环境的影响所确定。

(3)药物因素:肠道菌丛在许多药物的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抗菌药可导致结肠菌丛的改变。

(4)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高,肠道菌群的平衡可发生改变。

(5)胃肠道免疫因素。

利用微生态制剂改善菌群失调

微生态制剂也称为微生态调节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机体内正常菌群成员,或对其有促进作用的其他无害微生物等物质制备而成。微生态制剂在宿主体内具有调整、恢复微生态平衡的作用,能帮助宿主保持正常的生理、免疫功能,达到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微生态制剂包含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

益生菌源于希腊语“对生命有益的细菌”,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为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的细菌或真菌,含活菌和(或)菌体组分及代谢产物的死菌的生物制品,经口或其他黏膜投入,能在黏膜表面改善生物与酶的平衡或刺激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最常用的益生菌是乳酸菌(包括乳酸杆菌,肠球菌和双歧杆菌)。

益生元是非消化性物质,可作为底物被肠道正常菌群利用,能够选择性地刺激肠内1种或多种已存在的益生菌的生长和活性,抑制有害细菌生长,对恢复肠道菌群生态平衡有很重要的作用。通常是寡糖类,如乳果糖、果寡糖、葡萄糖、半乳糖和大豆糖等。

合生元又称为合生素,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合制品,或再加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的混合制品。既可发挥益生菌的生理性细菌活性,又可选择性地增加这种菌的数量,使益生作用更持久。

益生菌的种类

在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活菌制剂有整肠生(地衣芽孢杆菌)、米雅BM(酪酸菌)、培菲康(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米桑(酪酸梭菌)、益菌康(嗜酸乳杆菌)。其中最常用的双歧杆菌是1899年由法国学者Tisser在母乳喂养婴儿粪便中分离和发现,在胃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分布最多的是母乳营养儿。日本学者报道,双歧杆菌具有调整胃肠功能紊乱,即腹泻与便秘双向调节的作用,其机制是降低酸碱度(pH)、抑制腐败菌、调整肠道菌群结构。

微生态制剂临床可用于腹泻(感染性腹泻、乳糖不耐受)、便秘、肠易激惹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结肠癌、肝硬化(肝性脑病)、细菌性阴道炎等妇女阴道菌群失调、急性胰腺炎后期的继发感染等。

需要注意的是,微生态制剂的功能必须是“特定菌株”“特定剂量”“连续食用”才能实现。许多商业宣传说“研究表明,益生菌具有什么功能”,列出的是一大堆文献中提到过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跟他们宣传的细菌可能毫无关系;也有许多广告推销都宣称“细菌含量高达多少”,而各种细菌能够产生效果的剂量却相差非常大。另外,对于免疫功能缺陷的人群,微生态制剂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因此,应合理应用微生态制剂,切勿滥用。

我们生活中喝酸奶是为了啥

酸奶是牛奶发酵得到的,通常的酸奶由两种特定的乳酸菌菌种来发酵: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这两种细菌也是益生菌,能够不被破坏和灭活而安然到达大肠的概率并不大。因此,要靠喝酸奶来达到临床效果,是比较困难的。酸奶本身才是营养关键——蛋白质和钙,而许多乳糖转化成了乳酸,使得乳糖不耐受的人也可以吃奶制品,细菌的发酵还可能产生一些维生素及其他小分子代谢产物,对于健康也具有一定好处。综上所述,要改善胃肠道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同时,须在临床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微生态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