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文学名著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节 增强名著教学与阅读趣味的指导
教师在课堂上吟一首短诗,就会博得同学们的满堂喝彩;写一篇美文,就会赢得大家的青睐;问一个问题,就会收获无限精彩;分一份心得,就能得到汩汩清泉。这就是语文的魅力。
在教育,教学的艺术世界里,教师和学生是演绎者,学生们能否走进名著阅读、接受名著、狂热名著与教师的引导、知识、人格、魅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爱上名著,乐学、善学,这就要激发起学生们学习名著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有没有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名著的兴趣,改掉学生的苦与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善学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功的做法。
感受名著的魅力与华采
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命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好像新生活的钟声在我的生活中鸣响了”。许多学生对文学感兴趣,对语文一般,而对名著则不感兴趣。语文教师可以从经典文学的魅力与华采中去吸引学生,通过指导他们摘抄、积累、背诵文学名著中的经典美句,让他们获得审美享受,进而爱上名著。
为了让学生们融入文学、文化的艺术世界,我为他们营造了一种文学的氛围,激发学习语文名著的兴趣和激情。
(1)从名著的熏陶中,培养兴趣 通过阅读名著作品学生们产生一种对经典的尊崇,对文采的探寻。下面是一位学生的摘抄,读书笔记:课外时间我阅读了一些书籍,我如痴如狂的读着,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我看到了美国黑人强烈、急切的求生存、自由、幸福的豪情……加上对《红楼梦》的阅读,让我沉迷于经典文化的海洋里,对经典的尊崇,对文采的探寻。
有时,我边读边记下雅词,如从名人评《红楼梦》中我摘抄了一些词语如:文化含量,娇弱清秀,沐皇恩、延世译,悲金掉玉,木石前盟,今玉良缘,钟鸣鼎食,闺阁闲情,日暮途穷,名媛淑女……鲁迅评价《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从诗词的感染中,陶醉名著 每节语文课前,我让学生们背读小黑板上的成语、名言及美段。让千年文化的成语典故涤荡学生水晶般的心灵,让潺潺流水般的妙语美段触动着学生的心扉。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意气风发”、“满面春风”、“茅塞顿开”等这些美句、词语成为学生们享受不尽的美餐。
课前的每日经典美段,也让学生们痴迷语文,陶醉于惊人妙语中。下面是这位学生的摘抄: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地繁花无意间闯进我的心,我不禁为之震撼。我惊诧,几年时间里,树天天在,花花天天开,可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从未留意过。恍惚间,我又发现,你的本色之美正如那树那花,美得不动声响,美得自然而然。学生们不能不被所美文折服。
采用独特、新鲜的教学法
赞可夫说:“教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需要。这样的教法就会发出高度有效的作用,力求课堂上幽默,有笑声,有沉思,有条理,生动活泼,趣贯满堂”。在语文课堂上适时采取新鲜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会激起学生们层层热爱名著的涟漪。
(1)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可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悦耳动听的音乐,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能使人以轻松的心情参与到课堂中来,并激发智慧和灵感。它也能将文中的人物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通过“动感形式”显现出来。
例如:我在教学冰心的《观舞记》时下载了三个视频舞蹈:《千手观音》《雀之灵》和“印度舞蹈”学生们被阴柔之美的异国风情的婆罗多舞深深吸引,很快进入教学情景。顿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起来。这比老师用苍白无力的语言讲解舞姿的特征效果要好的多。这样通过多媒体学生如饥似渴的在知识里汲取更多的养分。
但多媒体使用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注重学生的参与,多注重实效。少搭花架子,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多媒体”切勿哗众取宠设计突出重点。
(2)创造有趣的语文课堂 可以点燃学生们热爱语文、热爱名著的火焰。
①展现亮点每一堂语文课,要有一处吸引学生的亮点,要让学生们感觉到每节语文课的新鲜、新颖,有文化含量,需要展现教师的智慧和灵感的火花。
例如:我在上公开课《登上地球之颠》这篇长篇人物通讯时,为了摆脱这节课的枯燥乏味,我设计了一个精彩的环节。将复述这次登上珠峰的详细过程,改成一个有趣的活动即“新闻发布会”,模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音员播放这则激动人心的消息。小组之间交流并推举代表让他们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一时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②小组交流 让学生沉迷于文学名著的世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文本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课堂上的小组交流必不可少。通过小组交流展示不同智慧之花,取长补短,达到互帮互助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我以在“梅塘别墅宴会”上莫泊桑的小说《羊脂球》故事导入,学生陶醉其中。然后以小组内合作交流小组与小组间比赛的形式,进行词语积累比赛,学生热情高涨。
接着我引导他们小组内合作交流每个人物的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以此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我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很强烈。
当然,在教学文言文时,可采用小组交流形式,学生们共同合作搜集文言文字词、义、文言语法等。从中有所发现,提升智慧。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3)课堂要幽默、风趣 这是学生们酷爱文学名著的大门。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学生,学生也不理解老师。学生学习名著的热情就会急剧降温。
实践证明幽默是学生课堂注意力提高,课堂思维活跃的兴奋剂。此谓寓教于乐。幽默艺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和教益。而课堂幽默来源于教师的语言艺术和魅力。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幽默必不可少。
①巧用幽默称呼 我们班有一个可爱的小男生叫“胡远涛”,他的名字和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名字很相似,所以课堂提问时我故意用一种奇怪的语调说:“胡锦涛主席请回答这个问题”。顿时,全班哄堂大笑。
在比如:在学习《孙权劝学》这篇文章时,有一个成语“吴下阿蒙”,所谓阿蒙就是小蒙子“吕蒙”。我趁机也称呼我们班黄乐、侯广同学为“阿乐、阿广”。推其及人,我也称呼同学阿迪、阿朋、阿倩……孩子们对我这样称呼特别感兴趣。一时课堂听课质量急剧上升。
②巧用幽默文本 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孩子们对那个愚蠢,虚伪、自欺欺人、不称职的皇帝的种种滑稽、丑恶的荒诞行为不停的发出讥笑、嘲笑。
小说进行“皇帝穿新装”时,我让我们班“戏剧大师”杜昂同学在讲台上表演皇帝在镜子面前扭了扭腰,转了转身试新装的丑陋,荒诞的动作。只见两腿交叉,腰一歪,屁股一撅。学着模特走路,傻呼呼的样子,引起全班哄堂大笑,笑声持续了很长时间,同学在幽默的氛围中,不但心情愉快,轻松,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皇帝那自欺欺人,愚蠢无耻的行为。
③巧用幽默批评 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缺点、巧妙批评,正确的引导、疏导。要有爱心、耐心。学生们偶尔犯错也很正常。作为教师不要动不动就发火,要理智面对,幽默巧妙的批评。
即使他们明知犯错,也是不想让老师批评他,因为他要在其他同学面前保留“面子”。若教师如果在批评时加点“糖”,巧用幽默机智,效果会大不一样。例如:
一次我检查练习册时,一个向来松散,懒惰的小学生没有做好。我心里很生气,但马上和颜悦色,并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说:“阿举这孩子是很勤奋学习的,怎么练习册却没做好呢?今天奖励他站一节课,让他的两条腿享受一下”。顿时一阵哄笑,正话反说,巧用语言。既含蓄委婉的批评了他,又使他在幽默的风趣中心甘情愿的接受批评。
再如,一个男生是故意要逞能还是善于表现自己,唱完课前一支歌后,大叫“呱呱”!那声音极刺耳,令人呕吐。这明明不是挑战课堂,挑战权威吗?当时我并没有声色具厉的批评他,而是转怒为笑说:“哎呀!这声音美极了!简直可以和乌鸦的声音相媲美。老师有机会请他为我们班开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顿时,那位男生面红耳赤,知错的低了头。其他同学默赞老师的巧妙批评,也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4)活动要妙趣横生 只有做到了这点,才能掀起学生们痴迷名著的狂潮。
教师只关注语文书本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展有趣的活动,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激发他们学习名著的兴趣。
①开展辩论会 辩论会能锻炼学生们的口才和知识厚度,也激发他们搜集资料,整合信息的能力。
②观看有关电影 如:我引导学生观看电影高尔基的《童年》以增强对这部名著的阅读的兴趣。学完林海音的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之后,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城南旧事》以开阔学生眼界。通过看电影《林黛玉进贾俯》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文学的殿堂。
③扮演小演员 在这个活动中,同学们的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扮演各个角色。在教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选篇后,我要求同学们自愿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要求他们把握人物的特点。在课堂上,同学们都十分投入,把人物性格、环境氛围演绎地淋漓尽致。这个活动发挥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更让学生爱上了名著。因此,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有趣的语文活动。
④读书交流活动 将平时阅读,积累的美文,文学名著以及读书心德,通过小组之间交流合作,从而选出代表,展示其成果。以此培养同学善于积累,善于发现,善于感悟的能力。
建立师生关系,才能乐学名著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语文老师,才能喜欢上语文课,才能喜欢上名著。教学和管理一样重要,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有情感,能思维,有创造力的人。只有学生们乐意接受你,喜欢你,课堂上和你配合的默契,你的教学能力才可以很大潜力的发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学名著,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那么怎样让学生喜欢你崇拜你,而酷爱名著呢?
(1)投入真挚的爱 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爱。爱满天下,“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爱是相互的,你投之他们一个微笑,他们就送你一张笑脸。你为他们付出了爱,他们也会向你馈赠爱。
平时,我称呼学生时,惯用“孩子们或乖孩子”,学生听到后感到老师很亲切,善于帮助孩子们,善待他们。平时学生有了困难我全力以赴,关爱他们。例如:
学生们衣服破了,我从家里拿来针线,帮他们缝补。学生们生病了,我到医院探望,他们很感动。晚自习结束后,我时常到学生宿舍看看他们。为了学生们的饮食起居,尽管我不是他们的班主任,仍然是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日久我与学生们建立了笃厚的感情。
(2)心与心的沟通 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待他们,以心与心的碰撞融入他们。课堂上教师是学生们的引导老师,课下教师就是他们的朋友和亲密的伙伴。
每次语文课结束后,我喜欢走到学生们中间和他们聊天、嬉戏,双方交流各自的生活感受。在互相谈心中,我们逐渐成为亲切的伴侣。可以说我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日子很幸福、快乐。
总之,我通过以上在实际教学生活中的一些做法,学生们都喜欢上了语文课,更爱上了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