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哲学:乔布斯给青年人的8堂创业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财富为有胆识者准备

亿万富豪都非常积极活跃,以行动作为自己的旨归,尝试许许多多新的途径。所以,经过一番奔波忙碌之后,必然能取得某些有价值的成就。

知识必须大胆化为行动,因为行动才有力量。

常言道:“见好就收。”但就追求事业而言,它却更多的带有消极的意义,唯有“得寸进尺”的人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立即付诸行动

要取得成功就得大胆行动起来,并全力以赴!

财富永远不可能为守株待兔者真正拥有,或许一次、两次可以得之侥幸,但它最终垂青的定然是那些大胆行动者,很多亿万富豪都告诉人们要获得财富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实践,敢于迈出去。也许你已经考虑过“喜欢”干哪一行。那么,便可以从查看招聘广告开始。去找学校或职训中心,跟已经干上那一行的人交谈,搞清楚有哪些机会。

等你了解了较多的情况,就可以判断是否要继续学下去。要取得成功就得大胆行动起来,并全力以赴!

有些人很想有所成就,很想获得财富,但是还没有动手就感到非常为难,他们搞不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由于思想上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所以觉得很难决定下一步要做什么。于是,他们就束手坐在那里等待奇迹,然而,奇迹并不是光凭等待就会来的。但是,许多成大功或立大业的富豪,在他们心目中也并没有许多明确的目标,相反却是变动得非常快,有时甚至连目标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只是不断地去尝试新的事物,大胆接受新的信息,直到对自己所作的选择有所把握为止。

亿万富豪都非常积极活跃,以行动判断自己的方向,尝试许许多多新的途径。所以,经过一番奔波忙碌之后,必然能取得某些有价值的成就。

一个业务员要成功,必须大胆拜访客户,如果他不知道最顶尖的业务员一天要拜访多少个客户,那么他根本就没有成功的机会;如果他无法付出顶尖业务员所做的行动,他就无法提高成绩。

富豪们永远比一般人做得更多,当一般人放弃的时候,他们找寻下一位顾客;当顾客拒绝他的时候,他再问他们:“你到底要不要买?”当顾客不买的时候,他问:“你为什么不买?”他们总是在找寻如何自我改进的方法,以及顾客不买的原因,他们永远在不断地改善自己的行为、态度、举止和自己的人格;他们总是希望知道人们为什么跟他买、为什么不跟他买的原因,他们总是希望更有活力,总是希望产生更大的行动力。相形之下,很多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做运动,不学习,不成长,每天在抱怨一些负面的事情。他们哪来的行动?所有的知识必须大胆化为行动,因为行动才有力量。

不管他们现在决定要做什么事,不管他们现在设定了多少目标,也不管他们面临怎样的困境,他们一定会立刻行动。而且肯定会大胆行动。

没有金刚钻,也敢揽瓷活

成功的关键是胆量和勇气。如果没有胆量和勇气坚持下来,就不会拥有一切。

在福布斯富豪们看来,创业就不要只盯着可能存在的风险而裹足不前,应该具备“没有金刚钻,也敢揽瓷器活”的勇气,不能冒风险的人,必将一事无成!

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不敢做,这就是李书福。

1993年李书福去某大型国有摩托车企业参观考察,看见摩托车产销两旺的势头,就向该企业老总提出为他们做车轮钢圈配件。对方一听,笑道:“这种高技术含量的配件岂是你们民营厂能完成的,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去!”不信邪的李书福憋着一肚子气回到公司,大胆提出要自己制造摩托车整车。周围一片反对声,连他的亲兄弟都笑他自不量力:“车祸死了人,有你好看的。搞不好千年砍柴一夜烧。”

李书福决心已下,但这次他再次遭遇“红灯”——没有摩托车生产许可证,到处求情均以碰壁告终。“北极花”的教训犹在眼前,吃一堑,长一智,他“绕道”以数千万元的代价收购了浙江临海一家有生产权的国有邮政摩托车厂,“借船出海”。只用了7个月的时间,吉利就开发出中国同行一直没有解决的摩托车覆盖件模具,并率先研制成功四冲程踏板式发动机。接着又与行业老大嘉陵强强联合,生产“嘉吉”牌摩托车,不到一年又开发出中国第一辆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很快便替代了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同类摩托车,不仅一直占据国内踏板车销量龙头地位,还出口美国、意大利等32个国家和地区。1999年,吉利摩托车产销43万辆,实现产值15亿元,吉利集团也因此赢得了“踏板摩托车王国”的美誉。

李书福敢想敢做、勇于创新的创业路子再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市场上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冒险是上帝对勇士的最高奖赏,不敢冒险的人就没有福气接受上帝恩赐给人的财富!如果你能一碰到机遇就能好好地加以利用,以后,你就会对于别的良机具有灵敏的嗅觉。你不会让它们从你面前溜走。如果一个很好的机会从你面前经过,似乎马上就要溜掉了,只要你能马上去追赶它,或许还有可能把它提回来。记住,寻找机会不能光凭等待,要努力培养自己对时机的敏锐嗅觉。要勇于发现它,也要敢于捕捉它,方能利用机会,大发其财。

敢为天下先

拥有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对商业的敏感性和充满自信的决策力。

“仅仅有‘高智商’和‘高情商’还不能成为合格的企业家,还必须要有‘高胆商’。什么叫‘胆商’?就是要有冒险精神,能够抓住机遇,‘该出手时就出手’,没有胆商也成不了企业家,顶多做一个白领。”著名经济学家刘吉的经典话语,道出了胆商的重要意义。

“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是作为现代企业的领军人物沈文荣的经营理念,使其在企业发展决策上屡出大手笔,从没花过国家一分钱的沙钢,正是靠着一个个奇迹般的“沙钢速度”,快步跻身国内一流钢铁企业行列,并迅速实现了与国际水平的接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神话。一个经济界的神话。

也许是江汉子出身,在钢铁界,沈文荣是一个天生胆大、敢于冒险的人,有时甚至异想天开。在沈文荣从“江汉子”到“钢铁大王”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依靠的正是他那种无往不胜的胆量与勇气。

1975年,正是“以粮为纲,以钢为纲”的时代。沈文荣当时担任锦丰轧花剥绒厂的党总支副书记,为解决轧花厂季节性生产的局限,开始尝试多种经营。在探索过程中,他们发现办什么都需要钢材,而按计划配置的钢材恰恰是最紧缺的要素。本能的逐利冲动之下,凭借东拼西凑的45万元,沈文荣和轧花厂的同事们筹建起了一个钢铁“小作坊”。

然而,在创业的初始阶段,他们是一无设备,二无图纸,三无人才。机器都是他们自己敲敲打打弄出来的,材料也是因陋就简,弄到什么用什么。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创业,将需要多大的勇气与魄力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

1984年,沈文荣出任钢铁厂厂长。在国有钢铁巨头面前,他发现要生存必须量力而行,瞄准目标,分步实施。“我们不能做到最大,但可以把一个产品做到最好。”他选择了窗框钢。

窗框钢虽然是普通钢,但是截面比较复杂,孔型设计、轧制工艺难度较大,一般小企业望而却步,大企业对此又不屑一顾,因为其对劳动力要求很大,没办法实现自动化,且市场容量有限。当时全国生产窗框的企业只有两家——上海新沪钢厂和大连第二轧钢厂。

1984年开始,沙钢集中精力围绕窗框钢搞配套发展,到1988年,它已经建起4条窗框钢专业化生产线,窗框钢产量达到13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沙钢迅速成为全国窗框钢的霸主。中国的钢铁巨头们看不上眼的“小蛋糕”,却是沈文荣挖到的第一桶金,沙钢从“游击队”一跃成为“正规军”,进入到国家二级企业的行列。

沙钢自此有了价格话语权。

沙钢集团的发展壮大告诉我们:要敢为天下先。当整个鱼群都往同一个方向游的时候,作为后来者没有任何优势。但假如你往相反的方向游,你就是第一名。

“得寸进尺”

有些人在取得一点点成绩后,总是害怕稍有不慎就会把那些成绩葬送掉,因此变得优柔寡断,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许多人在追求事业的初期曾经有过许多良好的条件,甚至曾一度获得过成功,可是到后来他们却销声匿迹了。原因何在呢?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许多人因缺乏信心和胆略而失去了在事业上获取更大发展的机会。这些人在取得一点点成绩后,总是害怕稍有不慎就会把那些成绩葬送掉,因此变得优柔寡断,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但广厦集团总裁楼忠福不是这样的人。

楼忠福出任东阳三建的经理以后,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拼搏,他的公司在东阳县已算是独树一帜。但是楼忠福的抱负远不止于此,他要将东阳三建的建筑大军拉出东阳,到更大的商场上去角逐、去获胜。

宁波,是浙江省经济腾飞最快的城市之一,楼忠福的眼睛盯住了这块宝地,楼忠福相信在宁波发展建筑业会大有前途。1987年5月,东阳三建进驻宁波,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创业,楼忠福终于在宁波获得了信誉,在宁波站稳了脚跟。

就这样,楼忠福获得了在外地创业的宝贵经验。之后,他的“胃口”越来越大,东阳一隅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了。杭州、上海、郑州、深圳以及广西的北海都成为楼忠福建筑大军的主战场。每到一个地方,东阳三建都把巧夺天工的杰作留在那里,换来的是经济效益的日新月异。

常言道:“见好就收”。这种人生哲学在有些情况下是有道理的,但就追求事业而言,它却更多的带有消极的意义。在追求事业上,唯有“得寸进尺”的人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在楼忠福的领导下,东阳三建公司转变为广厦集团,从在一个小地方盖盖平房到在全国各地建筑高楼大厦,从公司固定资产只有几十万元到固定资产超过两亿。对于这样的成就,楼忠福也该满足了,也该功成身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了,可是楼忠福的信心和胆略却不允许他这样做。在全国各地开辟了许多根据地之后,楼忠福像猎隼一样又把他的目光盯住了国际市场。

胸怀大志的楼忠福有意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是1986年。那一年,东阳三建首次输送百名建筑工人赴埃及参加当地工程建设。这只是一次小规模的尝试,最初打开的只是一扇窗户,但正是因为这小小的窗户,给了目光敏锐的楼忠福一个展望世界的机会。

尽管只是偶然的一瞥,但楼忠福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楼忠福在一次骨干会议上说:“只要有条件,我们的脚手架,也应该搭到国外去。我们已经有这个能力了。我们不怕国内的竞争,也不怕国际的竞争。我们东阳有句老话,‘胆大做将军’。我们在国外的市场面前,胆子也必须大。我们就是做将军的料!”

言必行、行必果是楼忠福的一贯作风。作出打入国际市场的决定以后,他就主动地寻找机会来实现这个决定。后来他先到埃及考察,继而将建筑大军开赴到中东的约旦、科威特、也门等几个国家。1989年,广厦集团又开始在俄罗斯的海参崴承建工程,并且迅速扩展到其他城市。1993年,楼忠福代表广厦集团在美国的波士顿注册了一家公司,签订了在美国关岛修建一批豪华别墅的意向书……

广厦集团开始向跨国公司迈进,楼忠福依靠他“得寸进尺”的精神,不断开展他的市场,他也在不断前进中获得了不断的成功。

背靠大树不乘凉

“企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只待在国内不行,走出去、站住脚、争第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反之,看得远,想得深,谋得周,就会高枕无忧。面对着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不能有片刻的放松与满足。

作为中国改革的风云人物,鲁冠球在三十多年波澜壮阔的创业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中国之最,对于这些成绩的取得,他从来没有满足过,达到一个目标之后马上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

1994年1月10日,是鲁冠球终生难忘的日子。经过7年的奔走呼号,万向钱潮股票终于在深圳上市交易,万向成了中国首家上市的乡镇企业。

在当时,上市几乎是国有企业的专利。对于民营企业,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而鲁冠球早在1988年就“异想天开”,筹划上市。鲁冠球搞上市,决不是仅仅为了圈钱。在他眼里,正值蒸蒸日上的万向,迫切需要的是按照国际惯例,建立起公开、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过努力,1989年,万向成了全国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

尽管当时万向的业绩和其他条件是公认的,但就是因为她不姓“国”而姓“民”,因此,在1992年,万向的上市努力被拦腰一刀,上市计划被国家有关部门无情地否决。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从没有死心的鲁冠球提高了为上市呐喊的声音,加快了为上市奔走的步伐。1993年年底,在浙江省政府的强有力支持下,万向的上市方案终于得到批准,万向钱潮股票得以在1994年1月10日在深圳上市交易。

万向上市后,社会知名度、美誉度迅速提高,社会影响大大增强。与之相伴的是,客户的纷至沓来和市场的节节推进。

万向股票上市,既为这一年来了个开门红,更成了此后10年的一枝报春花。

如果说,股票上市是万向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那么,1994年10月,万向美国公司在大洋彼岸的芝加哥独资成立,却是万向开始利用国外资源,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一道分水岭。

“万向美国公司”的成立,使祖祖辈辈都当农民的鲁冠球开始了梦寐以求的“在洋人的地方,用洋人的资源,做洋人的老板,赚洋人的钞票”的宏伟理想。

以设立万向美国公司为标志,万向加快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随后,万向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营销网络,主导产品进入了美国通用、福特等主流品牌的配套生产线。与此同时,通过兼并、收购、联合多种形式,万向先后在美洲、欧洲等多个国家进行市场、技术、人才等资源整合,有效地扩大了国际市场。

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使万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资源外部化、经营本土化、产业国际化”的路子,而且使万向的员工开阔了视野,扩展了胸怀,吸收了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目前,万向已实现了“三个接轨”:接轨跨国公司运作,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资源;接轨国际先进技术,在美国和中国分别设立技术研发中心,保持与国际汽车主机厂同步开发;接轨国际主流市场,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大众等国际主流品牌厂商都是万向配套的客户。但是,鲁冠球很清醒,万向要真正实现中外人员融合、资本融合和文化融合,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还需要自己不断地努力。

鲁冠球首先考虑的是人力资源结构的国际化。在万向美国公司现有职工中,中方员工只有6名,其余920多名员工都为外籍员工。万向欧洲公司、南美公司,包括总经理在内的主要管理人员都是委托当地中介机构向当地社会公开招聘的。

与此同时,鲁冠球反复在世界地图上选择厂址,哪里有市场,哪里有资源,哪里劳动力成本更低,他就去哪里设厂。如今,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有鲁冠球麾下的公司。

资本国际化是企业国际化的最终标志,也是跨国公司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2001年,万向成功地收购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同行企业——UAI公司,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同时,万向美国公司先后与花旗、美林等世界著名的金融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美林等美国银行授予万向的信用额度逾亿美元;当地银行对万向美国公司的融资是万向母公司投入的数倍;而2003年在美国创建的“万向制造基金”,更是有一批当地的政界、商界和金融界知名人士成为股东。由此表明,鲁冠球的整合国际资源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面对着如此骄人的成绩,鲁冠球虽然对万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但是,强烈的危机感也时刻伴随着他。他每天过的日子真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然而,正是这种强烈的危机感鞭策着他不断前进,也许正是这种忧虑,才是一个企业在做大后保持继续发展态势的保证。

戴尔电脑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说:“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别人干掉。”戴尔的话也就告诉了想致富或者已经有所成就的人士,只要有所满足,马上就会被淘汰出局。过去考虑做什么能赚钱,现在重要的不在于做什么,而是如何做以及做得最好。今后将不存在好的行业,只有好的企业,全看自己做得如何。

勇抓市场空缺

抓住商业的空缺,用自己的大胆行动来创造辉煌。

市场永远是动态发展的,因此产品永远会有空缺,开发间隙市场,选择适当的市场则是十分重要的。许多企业由于错误的市场定位,或在目标市场的顾客中缺乏可察觉的优势而失败。当一个企业向其客户提供某种独特的有价值的产品而不仅仅是价格低廉时,他就把自己与其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了。

在福布斯排行榜上第19位的马云,不仅没有令人炫目的世界一流高校的学历和一流企业的从业背景,而且,他自己竟然连互联网技术都不懂,至今也只是会收发E-mail和上网浏览等基本操作。谁曾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所创立的阿里巴巴网站不仅已经有中文简体、中文繁体、英文站点,还有日文、韩文及德文等多种欧洲语言的当地站点,共拥有来自202个国家的42万个商人会员。

分析他的成功,其中之一就是马云善于寻找并且勇于捉住市场的空缺。

1994年底,有人跟马云讲互联网,当时他还似懂非懂。1995年,马云给浙江省的一个企业做翻译,到了美国,才发现互联网的妙处。当时马云感觉互联网肯定会影响整个世界,而中国还没有,但到底会怎么样,也说不清楚。虽然自己不能肯定未来的发展会如何,但是他希望抓住这个市场的空缺,拼搏一把。

于是,马云作出惊人的决定——离开外经贸部回到杭州重新创业。

1995年4月,他创办了“中国黄页”,这是国内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同时也在国内最早形成主页发布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成功地发布了无锡小天鹅、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主页。

那时,在国人的眼中,互联网还是个神秘的事物,懂得网页制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赚钱太容易了,一个中英文对照的页面,2000字,加上张照片,马云就收人家2万元。这样,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马云就赚到了500万元,赢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也闯出了自己的名气。

1997年年底,马云决定到北京发展。他带着“中国黄页”的6个新人,从杭州来到北京。马云一行加盟到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运作该中心所属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他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站点。其中,外经贸部站点成为国内部委中最早上网的政府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是中国政府首次组织的互联网上的大型电子商务实践。马云与雅虎杨致远合作,使国富通成为雅虎在中国的独家广告代理。

1997、1998年这两年,马云在北京干得很漂亮,但他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在寻求更好的发展方向。

1999年2月,马云到新加坡参加亚洲电子商务大会,发现讨论的是亚洲电子商务,发言的85%是美国人,说的全是eBay、Amazon。他突然蹦出一个想法,欧美的电子商务市场,特别是B2B模式是针对大企业的,亚洲电子商务市场主要在中小型企业。马云决定创办一种中国没有,美国也找不到的模式。

当时,在滴水成冰的北京的冬天,整个公司团队共18个人,马云只给他们3天时间考虑,回杭州的条件是每月只有500元工资,在加拿大MBA毕业的也一视同仁。一边是实惠,一边是梦想,大家被梦想所激动,来到长城,在长城上宣誓“要做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幅风萧萧易水寒的感觉。春节后在杭州的创业动员会上,大家把各自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凑了50万元,开始创办阿里巴巴网站,明确其发展方向是为商人建立一个全球最大的网上商业机会信息交流平台。

为了这个目标,一段时间里,他们似乎销声匿迹了。没有办公室,就在马云家办公(家里最多的时候坐了35个人),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埋头苦干,每天工作16到18个小时。员工住的地方不能离马云家超过5分钟,每天深夜回家睡几个小时马上又开始工作。买东西要砍价到对方毫无利润的地步,然后用三轮车拉回公司。

阿里巴巴一开始就与美国成功的电子商务网站雅虎、亚马逊、eBay都不同,着眼于中小企业网上交易。“美国当时的电子商务都针对大企业,大企业需要的是怎么帮他们省钱,这比较难以突破,而中小型企业的思路是帮助他赚钱,让他通过我们的网络发财。”

很快,互联网进入了狂热期,IT风险投资界的大佬孙正义出现在北京,约了众多国内互联网企业的CEO面谈,其中包括王志东、张朝阳、丁磊等人。因来访的人太多,孙正义只给了每人20分钟时间。与众不同的是,马云欲擒故纵,说不缺钱。孙正义反而请他一定要去日本面谈,结果6分钟敲定了2500万美元的投资,包括软银、日本亚洲、富达、汇亚基金、TDF风险投资、瑞典投资六家,其中软银为2000万美元。阿里巴巴管理团队仍绝对控股。

事实证明马云在商业模式和资本博弈上确有一手。到2001年初期,阿里巴巴拥有来自202个国家的42万个商人会员。欧洲很多商会都与他们签订协议,把阿里巴巴推荐给中小企业。美国商务部也重点推荐阿里巴巴给其用户。他们所开创的为商人与商人之间实现电子商务而服务的模式,被认为是符合亚洲,特别是符合中国发展特点的B2B模式。

如今阿里巴巴已是目前全球最大的B2B(企业间)电子商务网站,而它旗下的C2C(个人间)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也在短短2年的时间内超越Ebay、易趣。而马云这个没有名牌大学的教育背景,甚至连高考也考过三次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却屡屡出现在世界一流学府的殿堂高谈阔论。

市场需求不可能被完全满足,市场永远存在着未被满足的需求,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必须不断地寻找增长点,这就要求经营者要善于从需求与供给的不对称中,获得消费者现实需求与理想需求的差距,分析市场空缺,从需求的动态变化中寻找市场机会。

大舍大取之道

企业的情况很复杂,所以应该有壮士断臂的勇气和决心,因为这个放弃减少了对他的很多压力和拖累,使他更有力量,寻找更好的机会来发展。

大舍才能大得!作为企业家一定要判断清楚未来发展的方向,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作出明确的取舍。因为只有看准了方向之后,通过大量的、长期的、不断地努力和投入,才能够保证差异化的核心能力的形成,带来最后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敢投入是不可能有成功的。只有善于让利,追求长远,追求双赢,以退为进,最终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笑到最后。

陈天桥熟读马列著作,他总结说,在以弱对强的局面中,中国共产党能够成长壮大并取得最后成功,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寻找敌人最薄弱的环节进行突破。他把这一战略也应用到盛大的企业战略中,并且依靠它带领盛大走出了困境。

盛大创办之初,正逢互联网泡沫迅速膨胀。陈天桥选择了网络卡通作为第一个突破口,推出中国第一个图形化网络虚拟社区游戏《网络硅谷》。短短几个月,依靠努力,盛大已经拥有了100万左右的注册用户,并在2000年1月获得了中华网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泡沫开始崩溃,网络股大幅跳水,投资者纷纷撤资,中国网络产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萧条,大批网站开始倒闭。这时,尽管盛大的卡通业务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投资方中华网仍然在多方权衡之后提出撤资。

作为企业家的陈天桥,此时面临着严峻的抉择。他开始认识到,企业要想在这样艰难的情势下生存下去,必须有所舍弃,方能保存实力,渡过险境。

反思自己创业一年以来的得失,陈天桥决定放弃原来的四个事业部的划分,集中所有资源和精力投入到网络游戏的经营中。当时,韩国在网络游戏的研发上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先发优势。那么,盛大如何做到后发制人呢?陈天桥回忆那时的想法是:“动画在国外已经发展了二三十年,我们不会去和对手正面交锋。但我们拥有最大的网络游戏市场,这是我们进攻的机会。因此我们选择一开始从运营入手,寻找战略突破点。”

2001年6月29日,经上海动画协会推荐,盛大网络和韩国Actoz公司签订授权协议,盛大以30万美元的版权费和27%的分成,取得韩国网络游戏《传奇》的运营权。这时候的陈天桥可谓背水一战。30万美元是盛大最后的家底儿,交给韩国人作版权费之后,盛大剩下的钱仅能维持最后一个月的运转。然而,正是这最后一个月,使得盛大起死回生,走进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2001年9月,《传奇》投入公开测试,经过艰难谈判,盛大从中国电信取得了公测期免费的带宽和服务器。11月底,《传奇》游戏开始收费,结果第一个月就赢利了,并迅速登上各软件销售排行榜的首位!

盛大成功地改变了游戏产业的格局。2001年11月盛大公司进入网络游戏的时候,中国网络游戏市场80%以上的份额都在经营日本JSS公司的《石器时代》的华义、经营中华游戏网的《金庸群侠传》的智冠等中国台湾游戏运营商手中。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盛大把《传奇》做到了占中国网络游戏68%的市场份额。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盛大与Actoz的合作出现裂痕。2003年2月,韩国人宣布中止与盛大的合作,并找到另一家公司代理《传奇3》。

情势逼迫之下,盛大再一次对经营方向作出重大调整:从一家网络游戏代理商转变为主营自主产权产品的开发商。陈天桥认识到,自主开发的民族游戏软件的兴起,将提高中国网络游戏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地位,同时也会使得网络游戏产业更加健康,更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针对许多人认为网络游戏玩物丧志的观点,陈天桥认为这个问题是过渡时期的一种暂时性、局部性的现象,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的娱乐形式,堵是堵不住的,只有中国企业自身拥有先进的技术,占领这个新的文化阵地,寓教于乐,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才是正确的途径。

盛大果断放弃了已经驾轻就熟、可以轻松地“日进斗金”,以网络游戏运营为主的模式。2002年4月,盛大宣布投资4000万元组建研发部门。2003年,盛大自主研发的《传奇世界》被国际知名研究机构IDG评为最受欢迎的民族软件,首部国内自主研发的三维游戏《神迹》,和面向不同玩家且风格鲜明的游戏《梦幻国度》、《三国豪侠传》也陆续推出,并深受玩家的欢迎。盛大的成功对其他中国网络游戏企业投入自主研发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并带动了整个民族游戏软件业的蓬勃发展。

小取小舍是百姓的心胸,舍小而取大是大气魄、大胸怀、大气象,是将相之气。故能舍一池之水,便能做一池之主;能舍一江之水,便能成一江之气。作为企业人员一定要懂得取舍之道的真谛。

从这诸多的创富历程举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大胆尝试给了这些先行者巨大的甜头,正是有了这不同凡响的胆略,他们才有了今天不同凡响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