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024:村民的兴趣
在另外几棵树上面撒了木耳的孢子,王婷婷发现木耳果然收获也很快,一个晚上,王婷婷基本上都没有休息,都是在不停的收获,毕竟这些蘑菇木耳,种植一次,以后就可以每次都收获了。而在天蒙蒙亮的时候,王婷婷发现灵芝也长出来了,看来这空间确实是能够种植灵智的,不过刚长出来的灵芝价值不太大,王婷婷没有管灵芝的生长,就让它在树上安家吧,等收获人参的时候,再来一起收获。
不过一夜没有休息,王婷婷幼小的身体还是有些吃不消的,虽然说身体是躺在那里睡觉的,但是精神却是工作了一个晚上,因此早上起来的时候精神都有些萎靡,不过好在王婷婷是小孩子,不需要干活,不然的话可就惨了。
吃完了早饭,王婷婷直接回去睡了一个回笼觉,直到中午才起来,精神才好了,这让王婷婷决定以后千万不要弄得那么晚了,不过这也是因为昨晚上第一次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快就收获的作物,因此激动了一点,没有睡,以后肯定不会了,虽然会浪费一个晚上的时间,但是身体才是最重要的,休息自然是更重要的。
现在空间已经有了蘑菇和木耳的存在了,因此不需要王婷婷播种,王婷婷只需要隔一段时间收获一次就可以了,可惜了这么好的东西,这个世界的人现在还不懂欣赏,也不能卖钱,只能放在交易平台上,以及自己吃了,不过这空间出产的东西就是不错,蘑菇汤煮出来比之前在钱家吃的还要鲜美。
在王婷婷忙着收获自己种植的蘑菇木耳的时候,钱三多一家人在自己的院子里面种植了芋头,并且钱大海去找了村长说了这件事情,原本是钱三多去的,不过钱三多年纪还是太小了,钱大海怕钱三多去说不受重视,还是自己去了,毕竟芋头钱大海也吃过,比起杂粮饼子,芋头自然味道要好一些,而且做法多样,能够填饱肚子。
村长对于钱大海说的事情也很重视,村长当村长已经很多年了,对村子的事情也算是尽心尽力,不过村子里面还是很贫穷,家家户户都很拮据,村子说起来很大,但是连个学堂都没有,饭都吃不饱,哪来的钱建学堂,请先生,村长一直想要发展村子,不过没有机会,现在钱大海的到来,给了村长希望。
毕竟如果这个芋头真的有钱大海说的那么好,那么以后清河村就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了,有了多余的粮食,卖了钱,村子里面的生活就会好很多,说不定清河村还能供出几个读书人来,到时候他这个村长脸上也有光啊,村子里基本上都是姓王的人家,一个祖宗出来的,即便不是自家的孩子有出息,那也是有光彩的事情。
而且村长也不是傻子,院子里面一点点空地还是能够挪出来的,很多人家的院子本来就是空着的,即使这个芋头不好,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要是真的好,那就是改变整个村子命运的机会了,怎么选择村长心里面清楚。
“大海啊,还是你们家有本事啊,村里人进山也有很多次,就是没有发现山里面还有这么好的植物,这样吧,明天我召开一个村会,到时候你带着愿意种植的人家去山里面找你说的芋头回来种植,也不知道山里面多不多,今年种植了明年全都用来当种子,到时候要是解决了村里的粮食问题,你就是村里的大功臣啊。”村长说道。
“村长,能够帮村里做些事情是应该的,再说了,这芋头也是我儿子找到的,小辈为村子做贡献更是应该的,三多这孩子知道哪里有这芋头,明天我就让三多带人去挖,不过如果村子里面种植的人多的话,恐怕山里面的发现的芋头不够了,只能村民自己找了。”钱大海说道。
“这个是自然,只要让村民认识了芋头长什么样子就够了,相信既然能够找到一处有,别的地方应该也有。”村长说道。
第二天村长果然召开了村民大会,王婷婷一家也派人去参加了,大家对这个芋头都很感兴趣,毕竟谁都不是傻子,这明显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情,自然是愿意去做的。而且钱家人已经吃过了,那芋头明显是可以食用的,即便是产量没有钱家人说的产量很高,但是只要是可以吃的东西,种植在本就空着的院子里,或者荒地上,那即便是产量低那也是有收获,不会有损失的。
大家对芋头自然是很感兴趣的,对于钱家人的无私也是很感激的,在钱家人带着村民认识了芋头之后,村民果然都上山找芋头去了,芋头是野生的,自然不是很多,但是也不是没有,因此除了王婷婷上次和钱三多发现的那处,别的地方自然还有,村里面一百多户人家,自然还是有没有找到的,不过有村民种植了,那么明年收获的时候,要两个来做种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钱三多的特意关照下,王婷婷家自然是找到了足够的芋头的,种植在了院子里面,一小块土地都种植上了,如果明年收获的话,恐怕会收获不错的。王婷婷也很高兴,只要家里面粮食收获足够了,那么家人就不用每天饿着肚子干活了,要知道这个世界的饭菜可没有什么油水的,本来就只能靠粮食提供所有的营养了,应该吃的更多才能维持每天的需求,但是这里的人并没有吃得更多,反而吃的更少,也难怪基本上所有的人都面黄肌瘦,瘦弱不堪了,这都是饿的。
每顿都是稀粥加上杂粮饼,虽然当时是饱了,但是很容易饿,而且这里人还只吃两顿,更是容易饿了,中间那么长的时间,饿了还不是只有忍着。
村子里没有人家可以放开了吃,不然恐怕粮食不到半年就吃完了,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啊,家里面不可能不留一点积蓄的,孩子娶媳妇,有个头疼脑热的,哪样不花钱,村民宁可平时苦一些,家家户户都是这么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