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出风尘 谁人不识君
不一会,云吉班不太大的厅堂里,座无虚席。蔡锷今天褪去了将军服,换了一身轻便的长袍,春风满面的和每一位到来的宾客打着招呼。
“承蒙各位赏脸,今天又是大年初三,借此佳节,与父老乡亲们团员团员,蔡锷也趁此机会,将我今生的红颜知己小凤仙,介绍给大家认识。”全场的人,都听着蔡锷的一席话。
鸨母五姨,今天无疑是最开心的。蔡先生刚才还派人送上礼金万两,虽然这不是嫁女儿,可是在青楼里,这属于姑娘们的头等大事,证明这姑娘有实力,才会有人如此的兴师动众的。
收了钱的鸨母自然是喜笑颜开的将小凤仙拉到大厅中央,小凤仙依然是她的作风,冷艳孤傲,不太会强作欢笑。
鸨母五姨做梦都不会想到,这原本不看好的小凤仙,竟然会成为云吉班的头牌红姑娘。被家人卖到云吉班的小凤仙,性情孤傲,不太擅长伺候客人,也不愿意去逢迎巴结,因此,经常会受到五姨的讥讽谩骂,可是小凤仙依然我行我素。
小凤仙擅长赋诗作歌,喜爱看书,当其他的姐妹们纸醉金迷,夜夜笙歌的时候,她却一人关在房间里,饱读诗书,抚琴弄诗。
可能她的才情,她的另类气质,她骨子里的桀骜不驯征服了蔡锷,她与其他的风月女子,有太多的不同。
蔡锷端着酒杯对大家说:“我蔡锷在这里一杯薄酒,敬各位捧场的朋友,今生有幸识得小凤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小凤仙是我人生中的知音,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我蔡锷在这里,慎重的向大家宣告,我要娶小凤仙为我的太太。”
话音刚落,引得满场的雷鸣般的掌声。
蔡锷更是将小凤仙揽入怀中。此时的小凤仙,冷艳的外表下,是一颗女儿娇柔的心。
她想起了往事,想起了那个夜晚…….
那晚,小凤仙向往常那样,在房里看着书,忽听五姨说,有一位先生要求见小凤仙。
小凤仙依然像往常一样,意兴阑珊的收拾起了书本,连最基本的擦粉,涂抹胭脂都省去了,对她来了说,见什么样的男人都一样,无非就是陪着喝茶聊天,打打茶围,无聊透顶。
现在听说来了一位商人打扮的先生,小凤仙更是兴趣索然。
蔡锷穿着商人经常穿的黑长袍,外加马褂,来到了小凤仙的房间。俨然一副阔绰的商人打扮,只因当时蔡锷为了麻痹袁世凯的眼线,故意打扮成商人模样的。
小凤仙瞄了一眼并不十分高大英俊的蔡锷,冷冷的说:“先生请坐,凤仙去准备茶点。”说完,就走出了房门。
当蔡锷第一眼看到这位女子的时候,惊讶的发现她有着平常烟花巷女子所没有的妖娆之气,心里不由得产生了敬佩之心。
小凤仙为蔡锷倒了一杯茶,坐在蔡锷的对面,不卑不吭的态度,就像对所有来这里的男人一样。
“请问先生是从事什么生意啊?”小凤仙依然不温不火的问着,这些问话,对小凤仙来说都是千篇一律的。
“我是从事布匹买卖的。”蔡锷从容的回答。
小凤仙从蔡锷的眼神里,隐约感觉到,眼前的这位男人,绝非等闲之辈,从他坚定地目光,以及坐如钟的身姿中,可以看出他绝非是经商之人,眉宇间多了一份军人的气概,毕竟,小凤仙乃是风月场上的人,看男人是不会走眼的,因为他们阅男无数。于是就面露不悦之色说:“我自落入风尘,阅人无数,还从未见过如此的商人,休得欺瞒。”
蔡锷听闻此言,对眼前这位长相清丽,高挑的女子再次刮目相看,当场挥笔写下了这样的词句:自是佳人多颖语,从来侠女出风尘。最后落笔蔡锷。
小凤仙看到了落款就问:“你就是大家议论纷纷的蔡锷将军吗?为什么换了如此的衣服来这里呢?”
“实不相瞒,蔡锷也是贪暮你的声名而特地来看望你的。”哪知小凤仙听了,正色道:“只因我之陋室,乃青楼妓女肮脏之地,容不下蔡将军的高贵之躯,请回吧,有缘再见,不送了。”
小凤仙冷艳的回答,让蔡锷对小凤仙钦佩的五体投地,此时,他已经将她视为知己。蔡锷在8岁的时候,就被父母定了娃娃亲,在那个封建的年代,蔡锷是没有自己选择女孩子的权利的,到了年龄,蔡锷就娶了那位从未谋面的妻子,过着无爱的夫妻生活。
小凤仙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中,无疑她的冰雪聪慧,冷艳孤傲博得了蔡锷的赏识,他无法忘怀她。
一次,蔡锷郁郁寡欢的来到了小凤仙的住处,小凤仙看到他
心情不好,就说:“蔡将军,我为你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吧。”
说完,拿起身边的琵琶,犹抱琵琶半遮面,大珠小珠落玉盘。小凤仙倾情的唱了一曲《高山流水》。
山青青,水秀秀
高山流水难觅知音……
蔡锷为小凤仙情真意切的弹奏,竟然挥起了男儿泪,他愣愣的坐在那里,聆听着小凤仙的委婉真情。一曲完毕,小凤仙温柔的为他斟满了一杯酒说:“凤仙看蔡将军,表面上看似欢愉,实际上先生内心忧郁,如若蔡将军不嫌弃我,我愿意为先生分担解忧,请先生千万莫视我为烟花浅薄女子。”
蔡锷看了看小凤仙,将之搂入怀中说:“唉!我身已经不是自由之身了,袁世凯想当皇帝,我辈不想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国会是这样的人,把握政权。国之强,千万不能有帝制啊。”
小凤仙扬起了清丽的脸庞说:“先生说的帝制之类的,我一女流之辈,不太懂,恳请先生顾及自己的安危,如有小凤仙可以做的到的,小凤仙愿意为蔡将军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蔡锷动情的看着小凤仙,将她紧紧地搂在怀里,他感慨的说了一句:“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