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自我超越:激发心理资本(升级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推荐序四 向内行走,修炼内功

我在GE工作15年,接触过各种领导力模型,装备过各式精良武器,无论是流程质量管理的Lean Six Sigma,还是变革管理的CAP、Work-Out,似乎都已驾轻就熟。但是,我还会常常发现自己面对复杂的局面和沉重的责任而感到困惑与压力:

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对得起团队,带领大家走向成功,达成目标?作为一个教练,如何不辜负对方的信任,一起找到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作为一个培训者,如何奉上有营养的课程,真正起到预期的作用,对得起金钱和时间的投入?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探寻,在不断学习和阅读中自然会碰到同路人,于是,我与宇红和她的“激发心理资本”系列作品不期而遇。

宇红和张镝的第一本书《成为教练式的领导者》较为系统地提出了领导者在教练辅导实践中需要关注的心理要素,以及如何提升个人、团队和组织的潜能。而本书则以更多的案例、更多实践的总结与引申思考,给读者更为丰富的启发和可供参考的实例。我在阅读当中就会联想到自己面临的一些难题,思考可以如何看待,如何处理,如何理解他人的处境,颇有启示。所以,我希望更多关注领导力的读者也有所收获。

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有两点。

启发之一:领导力,是时候要“向内”行走了

无论多么实力雄厚的公司,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都是有限的,心理资本应当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值得开发的金矿。而且,金钱或许可以买到人才,但不能保证买到人心——人才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真正开发人才内在的心理资本需要一些特殊的途径,需要领导者自己用心地投入。归根结底,取决于领导者自己对“价值”的探寻,对“人心”的理解,对“人性”的洞察。

领导者需要首先做到自我觉察、自我关爱和自我提升,让自己能量十足,才有力量去关爱他人,激励团队。其实,这对于很多偏重思考、善于逻辑、过分依赖理性的领导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最近在美国参加的一个培训中记住了印象颇深的一句话:People are feeling machines that think, not thinking machines that feel(人们是能够思考的“感受机器”,而非能够感受的“思考机器”)。这句话虽然将人比喻为机器,但道出了人的本质是以感受(感性)为主导,而非以理性为主导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一些看似完美高效的方案往往无法实施或被接受,因为它们未能打动人心。

而本书则以众多实例展示了如何深入理解人心,如何找到内心深处真正的根源,还有如何化解问题,转化能量,提升信任、认同感、凝聚力的各种可以借鉴的方法。

启发之二:领导者,要多多关注自己的心灵保养,注重修炼内功

我在参与公司推行教练文化的时候,发现很多领导者都很认同教练的概念:不是滔滔不绝地给出人生答案或行动方案,而是通过问一些关键问题,做到像一面镜子那样,帮助对方照到自己的内心,发现更多的选择。但问题是,如何问出那些关键问题?如何使教练自己的心常如“明镜台”?这就与领导者自身的修养有关,需要有业务经验,更需要对内心的洞察与反思的能力。

看着书中的故事,人物的对话,边读边想边感觉,可以进行一次自我教练之旅。很多时候可以发现似曾相识的工作场景,发现在职业生涯中的很多时候,其实我们是处于各种“心理亚健康”状态中:算不上心理疾病,够不上要心理治疗的程度,但是被困扰着,被烦着,生气、失望、自责、纠结……各种负面情绪束缚着能力的发挥。这时,领导者需要有效的“个人领导力”,需要有办法面对自己的内心,厘清头绪,在觉察、反思、转化中脱离亚健康状态,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突破一些旧的心智模式。

领导者的自我超越,是一直要面对的功课,是保持自己心灵健康的途径,是能够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的主要原因。

因为心有灵犀,谈得投机,我邀请宇红帮我们的一个领导力培训项目设计了“心动力”(系列)工作坊,来探讨关于压力、情绪、选择、动力、阳光职场、卓越人生等话题。在合作过程中,我有幸听到宇红许多真诚的分享,再读此书,更感到真实而亲切。不论是在讲课还是在书中,我很欣赏宇红的跨界创新:将心理学融入教练技术,将心灵成长结合领导力提升,提供了很多可以实际操作的方法。也许很多读者会发现并认同:领导力、影响力、幸福力,其实基本上都是同义词了。

米凯云

GE中国研发中心技术领导力发展经理

此书献给家中四位善良、勤勉的老人和乖女儿婷婷

此书献给我敬爱的导师贝曼博士(Dr. John Ban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