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概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6 工业设计师的教育和成长

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现在的国际设计组织WDO)对工业设计师的定义如下:“工业设计师是受过训练,具有技术知识、经验和鉴赏能力的人;他能决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材料、结构、机构、形状、色彩和表面修饰等。设计师可能还要具备解决包装、广告、展览和市场等问题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设计师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企业对设计师的再教育以及设计师的自我教育。学校提供的设计教育必须为未来的设计师们准备好必要的、适当的设计技能和方法,以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

1.6.1 约翰·拉斯金对设计教育的思考

英国19世纪作家、艺术家、艺术评论家、设计思想家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年,见图1-16)认为:脑、手、心三方面的全面发展对塑造一个完美的设计师是不可缺少的,对年轻设计师的教育应该始终贯穿对脑、心、手的全面教育。

图1-16 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年)

脑的教育:脑的作用是从事研究,对设计理论进行研究和对设计进行反思;

手的教育:手的作用是把握工艺技能,接触材料,并亲自体验制作过程;

心的教育:心的作用是发挥设计师的个体创造精神,了解他将面临的社会文化发展趋势。

拉斯金还说,“设计必须由最精巧的机械,即人类的双手来完成。至今我们没有设计出,以后也不可能设计出任何能像人类手指那样灵巧的机械。最好的设计源于心,又融合了所有情感,这种结合优于脑与情感的结合;而两者又分别优于手与情感的结合。如此造就出完整的人。”

约翰·拉斯金是在19世纪60年代写下以上这段话的,当时能够被设计师利用的技术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以及文化理论等学科的研究还未充分展开,因此,他说这句话时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有一定局限性,但我们应该承认,他的观点在今天依然像在维多利亚时代一样具有价值和指导意义。

1.6.2 包豪斯学校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

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校,被誉为“现代设计的摇篮”,它的诞生也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详见第2章。它的办学历史仅为14年,却深刻影响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发展,尤其是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艺术设计院校的参照范例和构架基础。

包豪斯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一批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既能认清20世纪工业时代的潮流和需要,又能充分运用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创造一个具有高度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新环境。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为后来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后来设计领域中的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后来设计艺术教育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的主体课程框架,这一框架被20世纪设计艺术教学作为基本框架,一直沿用。包豪斯的教育模式是在基础课上,把平面与立体结合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独立起来,并牢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在设计中采用现代材料,以批量生产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工业产品设计教育。包豪斯进行了平面设计的功能探索,并且采用了手工工作室制度。包豪斯的创立者瓦尔特·格罗披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有个问题:包豪斯最宝贵的教育经验是什么?他认为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独创性和创新意识。他在1924年出版的《包豪斯的观念和结构》一书中阐述预科的教育思想时,要求学生自觉地摒弃对任何一种固定风格和流派的模仿。尽管包豪斯教师们的艺术风格很不一样,然而他们都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向学生传授自己的创作方法,而是让学生探索个人的道路;不是把某个风格强加于人,而是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格罗皮乌斯一直毫不退让地否认所谓包豪斯风格存在,并且强调,包豪斯并不想发展出一种千人一面的形象特征,它所追求的是一种对创造力的态度,它的目的是要造就多样性。虽然1933年包豪斯被纳粹政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强行关闭,但是学校创始人格罗皮乌斯所创立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却影响了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并且使所有的设计师意识到为大众设计和为工业化设计才是设计的真正目的。

1.6.3 现代工业设计师技能和知识结构

1998年9月澳大利亚工业设计顾问委员会就堪培拉大学工业设计系进行的一项调查指出,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10项技能:

①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

②有很好的制作模型的技术。

③必须掌握一种矢量绘图软件和一种像素绘图软件。

④至少能够使用一种三维造型软件。

⑤二维绘图软件应用能力。

⑥能够独当一面,具有优秀的表达能力及与人交往的技巧(能站在客户角度看待问题和理解概念),具备写作设计报告的能力(在设计细节进行探讨并记录设计方案的决策过程),有制造业方面的工作经验则更好。

⑦在形态方面具有很好的鉴赏力,对正负空间的架构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⑧拿出的设计图样从流畅的草图到细致的刻画到三维渲染一应俱全。至少具有细节完备、公差尺寸精细的图稿和制作精良的模型照片。

⑨对产品从设计制造到走向市场的全过程应有足够的了解,如果能在工业制造技术方面懂得更多则更好。

⑩在设计流程的时间安排上要十分精确,三维渲染、制模、精细图样的绘制等应规定明确的时段。

今天看来,这些对工业设计师的要求比较传统和务实,工业设计师需要运用他们的设计技能,具备一定的设计理念,包括问题的确认和分析、徒手绘图能力、对造型和色彩美学的了解和敏感度、熟练使用设计软件,工程技术知识和对行销原理的熟悉度,通过产品的造型来设计产品。并能够根据公司需要负责产品开发项目,能预见产品风格走向,独立开发设计方案并负责项目工程管理,具备一定的创新开发和探索研究精神。

今天,工业设计师的角色和工作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工业设计师应通过自身的设计来引导和创新人类的生活方式,通过创新设计为企业带来利润增长,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原动力,为此,有必要对工业设计工作重新进行描述。工业设计师不仅是产品的设计者,还是设计的策划者、组织者。现代设计师应该具备从更高层次上认识设计本质、运作设计过程的素质。现在,设计与市场、管理、创新、商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设计师不仅要掌握设计的技能,还应该对产品从设计制造到走向市场的全过程有足够了解,如果能在工业制造技术方面懂得更多则更好,因此,国外对工业设计师的知识结构的描述如图1-17所示。

图1-17 工业设计师的知识结构

由此可以看出,如今设计师从事的是艺术与商业结合的工作,已经从造型专家的概念转向与企业各部门有机联系的协调师,从专业人员向企业总管理者或具备二者素质的人才方向发展。设计教育业也要顺应这一趋势,及时调整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和师资等。

要培养优秀的工业设计师,就必须拥有优秀的工业设计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工业设计教育的价值。为适应激烈竞争的国际化局面,急需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业化工业设计人才,见图1-18。世界各国按照本国的教育计划不断推出新的教育方针,努力改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推出新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此,各国高等院校都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思想,提高教育质量。现在,一些设计学院已经非常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斯坦福大学设计研究所、伊利诺工学院的设计研究所等少数设计学院已将商业营销和企业管理类课程列入学习环节,卡耐基·梅隆大学组织设计学院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共同完成设计项目等。

图1-18 现代设计师的地位

1960年,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创建了“轻工日用品造型美术设计专业”,这是我国首个工业设计类专业的前身,1983年扩建为工业设计系;1984年中央美术学院的工业设计系成立。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中国约有十几万名本专科学生就读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每年与设计相关的毕业生达数十万人。这些人才活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基本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同产业、行业都涌现了一大批设计水平较高的产品,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现代工业设计教育在我国的历史较短,在教育思想和方法、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提升以满足时代的需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增加要求设计教育更多引入市场研究的内容。设计管理、产品计划、市场调查和生活形态研究作为新的课程正在开始为设计院校所接受和认可,复合型的创造性人才将是未来的主力。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中国的工业化将对全球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的设计教育体系要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服务,要培养出适应中国企业和社会需要的设计人才,同时,中国的设计教育体系也要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发展出自己的特色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

1.6.4 企业对设计师的再教育

对于一个刚刚跨出校门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尽管通过学校教育掌握了部分设计知识和技能,但是目前学校的设计教育与企业对设计师的实际要求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表1-1列出了院校与企业对设计过程要求和设计结果的不同要求。学生设计的是作品,设计师设计的是商品,由设计作品到设计商品,从学生到成熟的设计师都要经过很痛苦的蜕变过程,只能经历不断的实践反馈和迭代才能完成这个蜕变。

表1-1 院校与企业间设计要求比较表

在设计师进入企业的初期,企业对他们的要求以能完成基本设计任务为度,这时,设计师个人的设计能力中占有较大比重的执行能力;随着设计师的成长,执行能力在其整体能力的构成中所占比重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成为了更主要的考核因素。核心能力的这种变化一方面体现设计师综合实力的强弱,另一方面也反映设计师的一般成长过程,见图1-19。

图1-19 设计师的职业能力

从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还需要培养设计的市场和商业感觉,而这需要多年的实践,如果希望毕业生成为一个能够直接与客户及公司高层沟通的独立设计师,在一个拥有再教育机会的专业环境中学习3~5年时间是合情合理的,汽车行业则需10~15年以上长期训练。

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设计师的知识构架不断提出新要求,企业为了保持和提升自身的设计创新能力、提升竞争力,也需要为自己的设计师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对他们进行继续教育,可以提高设计师各方面的素养和技能,为企业创造更多富有创新性的产品,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企业的责任之一。企业的设计教育与院校的设计教育有着较大的不同,更切合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根据企业条件的不同,采用自办设计学院或者将设计师送出去培训、请专家来讲课等多种方式进行。企业要建立有计划的培训体系,通过沟通来培养设计师对企业的认同感,使他们形成与企业一致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为他们提供开阔视野的机会。

英国设计管理专家Peter Gorb曾说过:“设计师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商业世界的语言。只有学会那种语言,你才能有效地为设计辩护”。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设计受到的重视与日俱增,随着参与项目的增多,很多设计师逐渐成为设计项目负责人、设计经理、设计总监甚至公司副总裁、总裁,在耐克、苹果、IBM、惠普、现代、联想等大公司都有设计师出身的高管。如今,企业对设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掌握管理、营销知识,具有领导才能的设计师的需求量急剧膨大,但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很难培养出这样的设计人员。企业要及时为他们提供管理和商业方面的培训。所以,企业可以采用内部或外部培训的方法,尽量使设计师们掌握一定的商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公司的整体战略和运营,进而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普通设计师,除了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外,还要对他们进行设计战略、设计管理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企业经营,更全面地理解设计问题。

案例1-2

韩国三星电子对设计师的再教育

1994年,韩国三星电子为了吸引更多年轻的设计人才,将设计中心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镇搬到了汉城。同年,选派17名核心干部走进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巴沙狄那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参观学习,筹建三星设计学院并聘用了著名的设计咨询师高登·布鲁斯(Cordon Bruce)和詹姆士·美和(James Miho)讲学。1995年,三星建立了三星创新设计实验室(IDS,Innovative Design of Samsung,见图1-20),来自美国一流设计机构的设计师先后到实验室供职。三星还成立了设计学院,所聘请的师资90%是具有设计工作经验的设计师,每年与海外学校共同合作进行市场调查工作与训练,与美国的8个学校合作,提供学生为期一年的到美国研习的机会等。

图1-20 三星创新设计实验室IDS

案例1-3

海尔集团对设计师的再教育

海尔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白电集团,在全球家电市场享有盛誉。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海尔尤其注重培养自主创新设计团队及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设计师。海尔打造了一个以开发有竞争力产品为目标的设计团队,成员并不仅仅包括设计人员,还包含信息人员、企划人员、市场人员、生产人员、开发人员、工艺人员、采购人员等产品各环节的人员。为了开发全球有竞争力的产品,海尔在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建立海外设计中心,派驻国内自己的设计人员和聘请当地设计人员,以具有当地市场竞争力产品为目标进行当地化设计,在此过程中培养起具有国际化思维和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设计师。

1.6.5 设计师的自我学习和教育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画出炫目的效果图,熟练掌握电脑软件,掌握与产品相关的知识,只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一般人都能够掌握。但是,仅仅关注外观、色彩的时代已经过去,娴熟掌握以上技术并不等同于会设计。有知识没文化、重技能轻素养,这种糟糕的现象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反思。对设计师而言,素养与技能二者之间的均衡发展更是同等重要。

现代设计是一种理念、方法,广泛涉及艺术、技术、经济、管理、人文、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知识面狭窄、审美品位局限、综合素质较差的设计师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容易陷入思想枯竭、力不从心的窘境。同时,时代飞速发展,生长在变革时代的一线设计师更是要不断自觉进行知识更新,从而应对时代的挑战而避免落伍,因此,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非常重要,要坚持不懈地从技能、素养、情感、道德、文化等多个方面提升自己,使自己具备艺术家的创造激情、工程师的严谨思想、旅行家的丰富阅历、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和财务专家的成本意识。

另外,随着“设计”这一概念内涵的不断扩展,各个专业的设计之间尽管存在差异,但界限日趋模糊,而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例如,很多成功的产品出自建筑设计大师设计或平面设计大师之手),因此,设计师要将自己培养成“多面手”和“杂家”,成为一名能够跨界融合的创新者。除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外,还必须提高和加强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做足设计以外的功夫。设计师要熟悉和了解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善于融汇多种文化元素,提取不同文化的精髓,广泛汲取各种知识,厚积而薄发。

设计需要有灵感,灵感的产生最主要是靠洞察力和创造力。创新是设计的灵魂,真正优秀的设计来自于对人类的关爱之心和智慧的大脑,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和改善生活、工作环境,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对生活的体悟。要做设计师,先做“生活家”,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在生活当中去理解事物,进行有目的的思考和创造。保持“空杯”心态,对万事万物永远充满好奇。在磨砺技能的同时,提升自己学习、发现、整合、创新能力,对新知识、新科技、新动态、新时尚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为创造出新的产品,既要观察人们既存的生活方式,又要善于分析和预测人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只有能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感悟美的人,才能够创造美。工业设计师平时也要多注意“练眼”,多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对艺术、工艺美术、建筑设计、时装设计、文学等领域进行广泛涉猎,培养自己对美与情感的感悟和鉴赏能力,提升自己的品味。

21世纪已经进入了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经营与设计结合正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设计经营是把设计作为经营战略性手段来灵活运用,实现创新,以前完全不懂经营的设计师在设计开发上和创意上越来越难,因此,现代设计师也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商业运作能力,培养沟通能力,建立设计领导力。

在经济环境不甚景气的情况下,工业设计常常被描绘为“神奇的魔法”或是“点石成金术”,被赋予激活滞销的商品、拯救垂死企业、为消费者带来难忘的体验、让设计师名利双收的神奇魔力;但是,设计的神话一旦越过必要的界限,就将成为可怕的巫术。在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环境恶化、贫富对峙、消费骗局以及无序的现实面前,通过千奇百怪的“设计”无节制地为物质产品的生产与消耗升温的时代应当结束,提升设计道德先从设计师做起。设计以人为本,设计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美好的心灵和对人与生灵关爱的情怀,以“敬天爱人”之心发现和满足人们显性和隐性的各种需求,并且通过反省自身的职责,提升职业素养,维护产品与消费的有序发展,以科学的态度担当未来产品与消费方式的引导者。

复习思考题

1.工业设计的定义是什么?如何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

2.工业设计思想是如何发展变迁的?

3.工业设计有什么特点?

4.工业设计在今天的作用和地位如何?

5.工业设计师个人应从哪些方面丰富和完善自我?

6.工业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哪些?我们在学习中如何获得和锻炼这些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