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所当然地应该是中国经济学的主流,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经济学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我们学习、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合理成分时候,经济学却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地位问题认识上的严重偏差。这种严重偏差的集中表现就是,在经济学教学、研究和意识形态宣传上现代西方经济学地位在不断地提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地位被削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指导地位发生动摇。早在2005年,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刘国光同志发表了《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一文,该文批评了当前理论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削弱和边缘化的现实,该文还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建议和对策。许多经济学理论工作者和教育者对该文的观点予以认同和支持。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导地位,却远非是靠道义上的呼吁和支持所能解决问题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导地位,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归根到底还是一个理论能否说服人的问题。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命题本身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必须在理论上说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指导思想归根到底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最新发展;其次,必须澄清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的,而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从总体来看是不科学的;再次,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及其各种流派存在的经济社会基础,以及这些学说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矛盾和斗争;最后,还应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说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一方面批判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及其各种流派,指出它们作为一个学说体系来看的不科学性和不合理性;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从这些学说中吸取其有益的东西,用以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经济问题,并经过革命性改造以后用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书将围绕以上内容对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做理论上的分析,除绪论外本书主要由以下八个部分即八章组成。
第一章,中国改革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读。本章力图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条重要经济规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等方式,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业国建成了初步实现工业化的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为主的公有制经济,相应地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建设成就是不容否认的。然而,这种“一大”、“二公”、“三纯”的单一公有制经济严重地超越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以后,改革这种超越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已成为时代任务。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通过所有制改革的各项措施不断地对这种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进行调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基本建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这种改革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所有制改革是中国改革最关键也是最具决定意义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改革为符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随着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大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社会主义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地被创造出来。由此我们说,中国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在经济运行层次上,我们也借鉴了西方经济学的一部分关于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的具体管理经验和做法。但这些也只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它的积极作用不能否认,我们在今后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还要大胆地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的作用并不能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作用相提并论,更不能以其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第二章,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方法论和理论体系批判。本章力图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还必须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整个理论体系上澄清人们对西方经济学的模糊认识。马克思将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划分为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两个历史时期,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思想所得出的基本结论。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一再地将其装饰成科学,然而,现代西方经济学无论是从研究对象还是从研究方法上看,其庸俗本质并没有改变,只是更加隐蔽和更具有欺骗性。本章将对现代资产阶级方法论伪科学性和理论体系的庸俗本质展开系统批判。
第三章,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若干主要理论批判。本章力图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必须在具体的若干主要经济理论上批判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伪科学性和资产阶级辩护本质。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随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社会为主要矛盾而产生,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体系,也是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对立的理论体系。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演变,现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理论表述形式愈趋精致,但它们的伪科学性和资产阶级辩护性没有丝毫改变。本章将对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生产与分配理论、垄断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和危机理论等展开系统批判。
第四章,驳主流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庞巴维克式”的攻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必须有力地回击现代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主流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攻击和否定。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和建立其基础上的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发展趋势。因而劳动价值论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主要理论武器,自然也就成为了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代言者即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主要攻击对象。马克思《资本论》自问世以来,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她的攻击和诋毁,这些攻击矛头集中指向马克思的价值向价格转化的逻辑分析,他们希望借此来贬低和推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批判者就是新古典综合派的首领萨缪尔森。本章将主要针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攻击,从理论上展开有力驳斥,以捍卫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第五章,非主流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情理解的辨析。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必须批判资产阶级非主流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经济学的任何歪曲和否定。上一章提到,在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所谓广义转形问题的讨论中,新古典综合派的首领萨缪尔森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系统地批判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转形分析。一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撰文参加对萨缪尔森的论战。森岛通夫(Michio Morishima)以“同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姿态,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研究和证明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许多命题,特别是他运用弗洛本涅斯(Frobenius)定理和马尔科夫过程理论,对西方学者长期争论的转形问题给出了一个肯定的解法。然而,森岛通夫最后却奉劝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放弃劳动价值论,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界造成很大混乱和困惑。通过本章分析将得出,森岛通夫不仅没有成功地解决转形问题,不仅没有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出贡献,而且他将转形问题研究导入了歧途,因而对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坚持和发展完全是帮了倒忙。
第六章,对几种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路的辨析。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必须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错误思路进行批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其影响在不断扩大。这一个半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解释这些新变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所面临的新课题。然而学术界有学者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来攻击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章将对在学术界较有影响的几种与此相关的错误思潮展开系统批判,以期正本清源。
第七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必须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进行创新和发展。本章在理论上廓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和发展的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划分为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和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的两个部分。对前者的创新和发展,主要是进一步深化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认识;后者的创新和发展主要指的是,在深化对马克思基本理论认识的同时,必须联系变化了的实际,发展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科学地回答新的历史阶段国际国内的一系列新问题,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各种非难和攻击,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本章将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和对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创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即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时代化问题展开分析。
第八章,现代西方经济学教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必须坚持现代西方经济学教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大量地吸收借鉴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科学成就。但马克思没有一处是对资产阶级经济学毫无批判的生吞活剥。这恰恰和我们现实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现在我国各高校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偏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问题十分突出。本章将从如何科学安排西方经济学教学、提高教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素养,以确保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教学中的指导地位等方面展开分析。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所当然地应该是中国经济学的主流,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经济学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坚持马克思经济学在中国的主流地位,就必须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概言之,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从理论上为改革开放深入进行30多年以后,经济社会文化发生重大变化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经济学界经济学各派地位作用进行科学的说明。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正确处理同西方经济学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关系提供理论上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