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民俗生活的记忆与叙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民俗表象与内涵

第一节 视觉中的民俗

一 首尔“獬豸”

据《朝鲜日报》记者金真明2009年4月13日报道,为了提升韩国的代表形象,首都首尔将以动物“獬豸”作为其独特的形象和象征。这是2008年5月决定的,现在正式实施了。

獬豸图像投影效果图

首尔市于2009年3月25日公开了模仿光华门獬豸像的獬豸品牌标识(BI)和造型。传说獬豸夏季喜欢生活在池沼边、冬季喜欢生活在松林,所以BI以首尔天蓝色为底色,运用了丹青红、南山绿、古宫褐等颜色,并加入了瓦灰色的首尔南山轮廓标识。此外,首尔市还开办了獬豸主页(haechi. seoul. go. kr),以方便市民自由地使用獬豸BI、造型等相关内容。主页上有用银杏黄、黄土色、古宫褐等颜色绘制的獬豸,甚至可以听到獬豸的吼声。

大田市一个餐厅前所摆放的獬豸石雕

首尔市政府宣称,今后将在首尔设计奥运会(SDO)和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等国际活动中会大力宣传獬豸。

“獬豸”原来的韩语发音似“海驼”,是传说中能够分辨是非善恶的动物,外形与狮子相仿,但头上有角。与中国的麒麟、日本的高丽犬、西方的独角兽类似。獬豸在韩国是象征正义的神兽,韩国宫殿随处可见獬豸的身影。现在景福宫光华门前面的獬豸从古时候起就被誉为“消灾降福”的神兽。

据说,古代百姓也曾在辟邪的符咒上使用过獬豸的图案。獬豸被选为首尔市象征物,以象征动物“獬豸”作为其独特的形象和象征,也使上述“守护神”的意义得到了高度评价。

二 别样交通

2009年3月2日,初到韩国,感到很多东西都是新鲜的,比如说交通吧,至少有些地方颇有特色。

韩国的交通网很发达,除了高铁KTX贯穿南北,高速公路也很发达,首尔到釜山大动脉是主线,还有很多支线,而且在设计上有许多创新。

从车辆看,韩国有几个大的客车公司,如大宇、现代等。韩国公路上行驶的绝大多数是本地车,现代车又占了多数。文教授说,出产现代车的蔚山市的加油站,只有现代车才能加到油,或者至少能优先加到汽油。一般人认为这很搞笑,这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吗?但没有办法。事实可能就是这样,就像北京出租车多为“北京现代”,天津多为奥拓车,上海则是桑塔纳车为多,这道理是相同的。

然而,事实上这有很大的不同。韩国人认为国产车的质量已经很好,可以不必购买外国车,国产车价格便宜,维修也方便,买国产车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在韩国并不是表明买韩国车就是爱国的体现,也不能说买外国车就不爱国,这要分开来说。其实,在韩国也常能见到国外名车。我认识的一位华侨,谷大姐,50多岁,个子不高,体态也较胖,先生是开中医店的(当地称韩医),在我所任教的系里读中国文化硕士班,她却开了个与她个子不太相称的沃尔沃跑车。与她交流,会感到她很朴实。那天她陪我到邮局去办理一种卡,偶遇来自河南、江苏的两位语言生,只交谈了几句,但分别时却反复叮嘱他俩,如果有事要帮忙请到系里来找“谷姨”。显得谦逊热情。所以,品车与品人之间并不能全然画等号。

韩国的公交车始终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上。首先是公交车的位置划分,在高速公路上,公交车走的是蓝色的超车道,一般情况下,其他车是不能跨入此道的,否则摄像头会不客气地拍摄到,到时罚款等问题就有戏了。有意思的是,韩国公交车的颜色代表来自不同的广域市,如黄色是来自大田市的,这样很容易区分开来,照顾到了乘客。还有一个细节,大巴上的行李箱一般有独立的三格,到达目的城市后一般也会停三次,或者说有三个市内站可停,行李要放在相应站点的一格行李箱中。如果从车头算起的话,中间一格是放置第一个站点的,也就是最早停车站点的地方行李需放在中间一格;最后一个终点站下车的行李放在靠车头一格;第二站的行李自然是靠车尾一格了。一般情况下不要放错了,否则很麻烦。换句话说,这样做可规避行李的错乱,或客观上遏止恶意取错别人行李的现象。

在韩国很少看到交通警察。文教授说,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到交通警的,也很少像中国公路上,有那么多的红字牌照的执法车。韩国军车也较少见到。白天是很少见到大型载货车的,所能见的主要是小车。因为大型车主要是晚上开,那时私家轿车较少在路上行驶,大型车的速度也就能上去,各得其所,不成文地将客货两类车分流了。就小车而言,一般见得多的是两种颜色的牌照,一种是绿底黑字,一种是白底黑字,前一种是较早的牌照,至少有五年吧;后面一种是最近几年的牌照。韩国也有公务车,但较难从牌照上分辨出来。当然,警务车和消防车是很明显的。

韩国道路上的设施也很特别。在高速路上可以看到不少地方每隔一段路就放有黄色或棕色的包裹。这常常让人搞不懂是什么。其实,韩国冬天多雨雪,为了防滑,公路上常备有融雪用的盐及防滑用的沙子,尤其是在陡坡上,这种情况更常见到。进入大田市地界后,陡坡路旁还看到用方型木桶装的沙子,类似于垃圾桶的造型,有一次我还差点闹了个笑话,去扔两个空矿泉水瓶,往沙桶里走,好在问了文教授,听了他解释才没有往沙包跑去扔垃圾。

韩国的道路减速设备也较“车性化”。中国常用的减速装置是尖、高、窄的,速度稍快就发出巨响,车子也突然地颠簸起来,一方面噪声消除不了,另外一方面则易损坏车子和道路,如果是货车的话,里面装的货物也易震荡出来或者震碎。但韩国公路上,减速带通常较宽、较低、较平整的,只是用会发光的黄颜色物质涂在道路上作为标示,驾驶者看到黄色减速带也会自觉地放慢车速,这样于人、于己、于路都有好处,车与物也都安全。

韩国车是左舵、走右道,与中国相同,中国驾驶员来韩国后,换韩国驾照也方便多了,只要提交护照、国内驾照、翻译与公证费、少许工本费就OK了。

三 住所供暖

“温石”是韩国传统的暖房建筑技术,“温石”是在房间的地面下建造成一定空间,然后把暖气送进的一种保暖设施。

从图片我们可以知道,传统方式是煮饭做菜时产生的暖气来加热房间温度,但是现代的方式是把加热的温水注入的方式,供暖方式演变成了“地暖”,即用天然气或煤气把水加热,然后把加热后的水注入地面下的水管内,这样就完成了房间的供暖过程。

韩国温石示意图 尹世熙提供

一般而言,韩国传统的温石方式是非常科学的,没有污染。

四 生态环保

韩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其制度层面尚不清楚,但从几个方面可以感知得到。2009年3月1日,从仁川机场到大田市的路上,我们沿京畿高速往南,再转湖南高速公路,一路上看到很多树木,有些地方还可以说是郁郁葱葱,虽然树种较为单一,多为松树,还有一些树林尚未发芽长叶,但有一个易为一般人所忽视的现象,那就是在树杈间有很多鸟窝。有鸟巢的存在则一定有很多可爱的鸟了,再往上追溯其因果关系,鸟以鱼为食,则河里有很多的鱼,包括流过城市的河汊,都有很多的鱼。

说到这里,文教授说到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中国渔民常与韩国的海政警察发生摩擦!他认为,排除可能越境捕捞因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中国渔民所用的渔网太密,这样连很小的鱼都会被捕捞掉,以致海洋鱼的再生能力有限,渔民的收入也大为减少。韩国这边是捞大不捞小,海洋鱼是流动的,谁都可以去捞,但捞掉了小鱼,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上看,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韩国海洋警察从生态角度上也会对中国渔民不满,会去驱赶越境捕捞者。站在中国人立场,虽然就我的力量很难去考证其真实性,但捞大不捞小,这种捕鱼的方式,在客家地区是很普遍的,客家人把大小通吃的情形比作失德,捕捉幼鱼、幼鸟、幼兽等行为会受到最为严厉的谴责,会被骂成“光毛绝代”(断子绝孙),认为残杀小鱼、小鸟等的行为会迁移到人身上。所以从生态伦理角度考虑,也应多做有利环境保护之事,把生态环境维护好。这一定是值得反思与考虑的事。

在韩国,生态保护主义者是很有实力的,他们有力地向社会、向政府喊话。比如,在大田,锦江流过市中心,河两边也整治得非常好,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在河堤下的河滩上已修了通车公路,共同构成发达的交通网。但这种有利于出行的措施却遭到了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抗议,他们认为,车子经过河滩时,会发出强烈的振动、噪音和废气,这样对生活在河里的鱼、水鸭及河岸边的鸟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它们也是生灵,有生命,就应进行保护。据文教授说,正因为这样,这些河滩公路不久就将拆除了。

体现在环保上的措施还有垃圾的分类法则。在韩国,垃圾实行封袋分类制度,必须严格按可回收、可再生与不可再生、有害物等数种等级进行分类,而且必须严格地投入到相应的垃圾箱中。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至少有三种途径被发现,一是监管人员当场发现,二是可调看居住地的CCTV(中央监控设备),三是会有专人根据垃圾的信息来判断是谁家这样做的。而一旦被查出的话,会施以严厉的惩罚,严重的还会施以刑责。如果小区里不分类封袋处理垃圾的话,则环卫部门有权不负责清运,其后果完全由小区业主负责,麻烦会越来越大。

韩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实施,使这个国度到处是青山绿水,鱼鸟安详,空气质量也很好。最好的见证是能见度很高,具体一点是鞋不脏,鼻不痒。

五 白纸写春联

作为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的东方国家,韩国与中国一样,过农历岁末的春节,并且贴春联。

我们在首尔的韩国民俗文化村,在韩国城市中保有最多传统建筑的全州韩屋村,庆尚北道的河回村,我所在城市大田的乡村如寺庙村、固城崔氏宗祠等地,都有看到原汁原味的春联。

农业社会时期的韩屋,旗帜上书“农者天下之大本”。

韩国春联“寿如山富如海”

这些春联有的贴在大门板上,有的贴在立柱上,有的贴在门框上。

内容也有所不同,简单的是在门板上贴左龙右虎两个斗大书法汉字,甚至画上它们的形态;稍加复杂一点的则是在门板上贴“立春大吉/建阳多庆”“尧之日月/舜之乾坤”“畏圣人/闻长者”“浩然之气/忠义干橹”“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开门万福来/扫地黄金出”等“对子”,虽简单,但表达了主人的心绪与品性;更讲究一些的则是汉字书法对联,其内容如“孝友门槛俗语稀/稻粮仓野秋光润”“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等,把乡村生活情怀与孝友福寿的渴求相结合起来,颇有晴耕雨读的儒家气息。

然而,在韩国,有孝的人家,即三年服丧期间,是不能贴春联的。

在韩国,写春联所用纸张大多是白色的,作为尚白的民族,这就像婚典贺仪所用“红包”用白纸封贴一样,在白纸上写春联也是容易理解的。

六 室外景观的中国民俗元素

2009年4月5日上午,校对完《中央苏区文艺研究》书稿的最后一个字,然后在中午打电话给王琴,邀她陪我去半山腰的幼松大学校园里走走。太阳照在身上蛮舒服的。大学很小,可能东西走向就是600米吧。校园教学楼和办公楼都没有见到一个人,只是在二百米跑道的一个小操场上,有几个小阿哥在打球,尖叫得很。

出西门,见一个黑顶房子,前面挂着很多斜拉的彩旗,不知是何建筑。先拍几张照片再说。过不久,有一个中年男子要进去,见双手合十,我猜出可能是寺庙了,便不敢轻举妄动,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袭上心头。既然是寺庙,那就上去看看吧,先拍了个正门照片,进去后就不敢拍了(韩国寺庙一般不允许拍照)。小心翼翼地上台阶,然后在庙堂门口看了看,隐约有神职人员在里面,很安静。不忍多打扰,便离开了。

韩屋村内起装饰作用的石臼与石磨

然后再依据我的方位判断,朝山脚下走,那是介于居民房与山脚的小路,可通车,既可看到居民的屋顶,又可看到山上的樱花,很惬意的。让人眼睛一亮的是,这里有好几座屋顶很有特色,不少屋顶是黄色、红色、黑色的,对比得非常明显。另外就是,有几座屋子的瓦角上有非常美观的汉字“福”字,而且不是刻上去的,是与瓦一同烧制出来的,能在韩国看到屋角上的中国汉字,让人感到非常兴奋,因为见得多的是韩国人家门口大门钉有汉字写的户主名字,坟墓的碑文几乎也是用汉字刻的(即便一面是韩文,另一面肯定是汉文),但瓦角上有汉字倒不多见。

问王同学有没有往前去过,她说没有,那就正好去吧,权当出来旅游了。走了五分钟左右,突现一大片樱花林。王琴忍不住抓紧时间拍照,我说我们上去吧,走过去拍不迟。原来她看到樱花是既兴奋,又担心不能近观。

大田市郊民间博物馆景像

走近才知道,这片樱花林是在一个韩屋小区里,小门没有门卫,我们踏进去,只见满树的花枝,洁白纯美,轻风摇曳,花随风舞,婀娜多姿,煞是好看,让人进入了童话般的世界中,忘却了烦恼。

后来,便随意逛了。本来也是没有预定目的地,只是找小巷子钻,以考察韩国的民俗风情。看到一些卖花、卖衣服、卖米卖菜的小店,每家的房子各有特色,一般都种植有很多花草,留有小车位。有的小亭子建得很漂亮,亭子的龙脊上还有上梁标识,这与中国民间建房上梁颇为相似。

水车与凉亭

大田市郊一个凉亭中的脊梁

在这边好像没有更多可看的,后来便进入幼松工业大学校园,这个学校比原来那个以文科为主的校区可大多了,里面花木郁郁葱葱,雕像也颇多,很难得见到了以民俗为主题的石雕,如玉兔探月、金蟾涉水、金狮展威,等等。这在中国是常能见到的,在这里能见到以中国民俗文化为主题的雕像已纯属意外,不过所见的雕像多了一种功能,即储水之用,较低矮,中间是一个大脸盆的造型,且放置于一片草地上,所以我猜它的用途是用来储水用的,兼做水罐,抑或就是水罐,只是外饰以民俗图案而已。这已让我们感觉到生活艺术化的特征了。

七 鸡蛋与幸福

2009年5月19日上午,与KIM博士约好下午在研究室见面,了解一下韩国的民俗生活问题。前不久,因为心情郁闷,便去了同春堂、宋容忆家屋和双清堂。路上还偶遇朴彭年遗迹碑墟及大田市无形文化财技术类博物馆。拍了一些照片,将里面的内容与金博士分享,有些问题还可展开咨询与讨论。

韩国朋友很坦率。她说她27岁时,1993年3月2日结婚,在美国蜜月旅行,小孩早产,12月31日出生。记得如此清楚,一脸的幸福至今还荡漾于心头。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人生总是相似的。祝福她,一位幸福的母亲,我的朋友!我们认识于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会后便陪韩国教授一起赴井冈山考察红色文化资源,至今记忆犹新。她说起这些还很会描绘当时的细节,说再次感谢当时为她们一行的关心与照顾。如果不说起来,我都不记得这些事了,因为当时会议很忙,没有想到一位韩国朋友回忆得那么仔细,这让我想起不是太贴切的一句话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她的研究方向与我的民俗学较一致,她研究的是韩国风水,我做的是客家文学与民俗,风水只了解一点点。看到一张草束鸡蛋图,她告诉我说,韩国人在传统社会将鸡蛋视为珍宝,做客时能送给别人鸡蛋是最好的礼物,一方面是那时鸡蛋很少,另外一方面则是鸡蛋很有营养。结婚、生子、做周、祝寿等场面,都可以使用鸡蛋。这在二十年以前仍然如此。我在大田市无形文化财技术类博物馆里拍下了这珍贵的草束鸡蛋串。这是把稻草铺开,放上鸡蛋,一般为五个或者十个一束,但也有六个、七个、八个或九个的,然后环绕起来,中间再捆上提手,这样就可以提到市场上去卖了。买者也很方便提着回家,不用担心会打破鸡蛋。另外一张则是家中盛放鸡蛋的草窝,先将稻草编织成四个小方块,再缝结起来,然后将四个角上交叉安装提手,再将这做好的草窝悬挂在墙上即可。鸡蛋便放置在草窝里,这样鸡蛋不会被打破,同时又通风透气,易于保存。这种方法十分古朴,格外引起我的注意。我玩味这两张照片很久很久,一方面它充满农家生活气息,稻草加上鸡蛋的组合,这本身就十分有趣、十分诱人的“农村题材”,与童年生活的种种回忆相契合;另外一方面则是韩国人的简单的智慧让人遐想,它不做作,真实可信,触手可及。虽然这样的捆扎法“技术含量”不高,但正因为如此,与现代高科技相比,它里面却充满了高科技手段所没有的人文气息与生活逸韵,总让人思恋些什么,这正是高科技产品所缺乏的。所以,这让我感觉到一种非常可人的乡村自然生活形态与人情味,况且就鸡蛋本身而言还是传统社会的珍贵礼品呢。现在送一百箱箱装鸡蛋真的还不如送一束这样用稻草捆扎的鸡蛋来得让人感到幸福!

博物馆中展示的草束鸡蛋串

客家人格外好客,如果你去我的家乡,不管你是陌生人也好,去过无数次的“老朋友”也好,一定先煮上两个或三个或六个鸡蛋给你吃,里面放上葱花、芝麻、加了食用红的油炸豆腐丝,使得红、绿、黄、白、金等五色相间,鸡蛋的清香与麻油的芳香复合,丝状的葱花与圆状的鸡蛋、点状的芝麻成为绝佳搭配,一定会诱使你将鸡蛋连着汤一起吃下、喝完,一点也不会让你感到会担心发胖而不吃完,或觉得撑得太饱而不吃完!一碗鸡蛋汤下肚后你会觉得全身舒畅旷达。这就是客家人以鸡蛋体现出的好客热情与温暖人情。

谈完鸡蛋也就到了两点五十七分了,KIM博士带着满脸的笑意上课去了。幸福也就这么简单!

八 “红”“白”“青”

(一)中国尚红、韩国崇白

中国和韩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但是两国的文化差异很大。韩国尚“白”,而中国尚“红”。

仁川市唐人街门楼

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红文化的一个代表,其中漆黑而幽陈的大院里灰扑扑的,唯一鲜亮的只有那一盏一盏的红灯笼,这个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随处可见红色装饰或标志物。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喜欢红色?红色对中国人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中国古人认为红色源于太阳,因为烈日如火,所以中国人的祖先,对阳光有一种本能的依恋和崇拜。中国人认为,只有在红色的太阳照耀下,万物才能生机勃勃。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对红红火火的红颜色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喜庆和吉祥之意。中国古代的皇族中推崇红色,红色象征着特权与富足,印章上更可以见到红色,这时的红色代表了自信、权威与不可侵犯。与此相对,老百姓普遍穿灰、黑、蓝等色的衣服,但是在建筑上,窗框、门框等需要勾勒轮廓的部分总是用红色来装饰,象征富贵与吉祥。

红色本身传递出来的热情等特质,在世世代代中国人心中拥有不可代替的主导位置。

在汉语里,“红”经常是成功的象征,事业有良好的开端叫“开门红”,受到上级赏识的人叫“红人”,出了名的歌星叫“红歌星”,运气非常好叫“走红运”,等等。“红”也代表着吉祥,请柬是红色的,光荣榜是红色的,表彰先进人物要戴大红花,压岁钱要用红纸包,新娘子要穿红衣坐红轿,本命年要扎红腰带、穿红短裤等。

中国人喜欢红色,不仅在节日庆贺等场合用红色,在婚俗礼乐等场合用红色,红色还有驱邪逐疫的功能,同时,它也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完美的色彩。交谊深厚的女子称为红颜知己,美好的事物都爱用红色来代称。这些民族心理积淀成思维定式,发展到今天,中国的国旗是红色的;在国际舞台上,红色更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

仁川市唐人街街景

而韩国人的审美习惯则自古喜穿白衣,戴白帽,着白裤、提白色包裹。红白喜事的份子钱喜欢用白色封套,包裹礼品也用喜欢白色或粉色衫布。白,成为纯洁、朴素的标志。

仁川市唐人街的公交站台

(二)红参汤、白口罩与青叶子

霜冻与甲流,这看似不相关的事情或词语,但实质是一样的,绝对相关。

2009年10月2日,仅有2度的气温,家里也“弹尽粮绝”,加之有友朋提醒说喝红参汤可防甲流,为了保证丰衣足食和健康水平,于是下午五时想去超市采购一些“宝贝”回来。一路上有了新的发现,其中之一就是玉米、向日葵、四季豆、黄豆、眉豆、南瓜、芝麻叶、荨麻、蓖麻、无花果等的青青叶子都蔫焦焦的了。有些实在可惜,如向日葵和玉米,虽然韩国人不喜欢瓜子,也不喜欢吃爆米花,但种下去之后还正在长,向日葵正想开花呢,玉米还没有长“胡须”,一场霜冻使它们未老先衰,未免有些可惜;其他的果实或叶子也正在盛期,现在夭折了。这不是霜冻的错,而在于种植者,他们为何有违农时而种植,这真不得而知,八月底才下种种植,看着向日葵和玉米长大,也在天天担心能否让它们“寿终正寝”,结果真的是遭到了担忧的事情。也许是韩国的大妈大叔本来就是抱着“美化生活”而种植它们的,本来就不指望结果的,正如婚外的爱情,看看可以,不必当真。但,受伤的总是一段美好而远逝的情感,就像每每看到无花果时的感觉一样,总让人觉得这是未婚而孕,没有一场完美的仪式,结果无一不是酸酸的。

霜冻的到来和甲流的袭击,路上行人少了,而身上的装饰则多了,白口罩成了必备的东西,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在超市里,人员少了,东西便宜了,但人人戴口罩,增加了不祥的预兆,观察所得仅有三两个收银员和自己属例外而没有戴口罩。我是自己没有去防备,没有去买那劳什子,只是收银台的姐妹们不知为何不戴那防护工具,按理说她们是最需要的,但因职业特点使她们要频繁地与顾客交流,她们很敬业,但这样多说话就能“纳故吐新”不会感染上吗?是职业精神和敬业责任让她们那么不小心吗?按理说她们是超市中最高危最具风险的职业人群。闹不懂,真的闹不懂,不自觉地为她们担心起来,有些好笑呵。心想也许她们有什么“秘密武器”吧,即便注射了抗病毒疫苗也要当心呀,何况这不太可能呢!

2009年10月2日,韩国新增一万例甲流患者,按韩国保健福祉部的预测此后也可能以这样的速度增长,今天警戒级别已提高到了最高级蓝色水平,预示韩国全国已到了甲流大爆发期,但疫苗紧缺,能注射疫苗的人还不到百分之三十;即便于十天后的韩国高考,为患甲流考生特设了专用教室,监考教师虽说增加一天四万韩元的监考高危风险费,最后也还是没有定下来是否有资格注射甲流疫苗,更何况数量众多的收银员呢。作为来此任教的外国人,在这里当更无缘享用到那苗苗了,只有加倍注意而已。

从超市回到家里,第一件事也就是放热水洗手,一来保护因霜而冻的双手,二来防止因接触钱币后的甲流阴影。

霜冻和甲流,样样成了“己所不欲”的东西,在秋冬之季,把最共同的本质呈现在人们心目中。

(三)红色内衣

红色内衣防甲流有效果?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肯定没有效果。要相信科学才行。可能在甲流时喜欢穿上红内衣以取得心理上的安慰作用吧。

有人问到是否在甲流面前韩国流行穿红内衣?我只是看到一则新闻说到有此事,《朝鲜日报》2009年11月9日曾报道《防甲流有效果?红色内衣热销》:


近来,随着甲流的蔓延,中年妇女常用的红色内衣热销起来。乐天、现代等主要百货商店的内衣销量自上月19日至本月5日同比增加了30%以上。与过去不同的是,20岁至30岁消费者内衣购买额增加50%多,还有红色系列的内衣卖得火。就此,乐天百货女装采购组科长Kim Eun-hyeok说:“最近甲流警报级别从 ‘警戒’提升到 ‘严重’,此后为 ‘预防流感’而将内衣送给父母的子女非常多。”尤其是,红色内衣深受欢迎,占据女性内衣销量的60%以上。对此现代百货的内衣采购员Yeom Ji-hun说:“红色内衣有温暖的视觉效果,再说自古有传言红色 ‘招福’,所以受到50多岁人们的青睐。”他还说,进入本月以来,维纳斯、Vivienne等内衣品牌的红色内衣供应量增加了70%至90%。


不过,韩国朝鲜族是白衣民族,喜欢穿白色衣服,并且在很长时期都视红色为不好的颜色,因为红色像血的颜色,在他们看来有些恐怖,以致结婚用的请柬也是白色的,形似信封但比信封更为精致。

新闻稿中提到在韩国“自古有传言红色招福”,这我就不太清楚了。

在客家文化圈,红色是能起到制止煞气作用的颜色,认为能避邪趋吉,如新屋入住前要杀猪滴血并以之“开厅”。新娘子也是无一例外地打扮成红色——红嫁衣、红头饰、红盖头、红鞋子、红雨伞,一则喜庆,一则驱邪。

从宗教服装看,中国僧人穿的袈裟是红黄交织的,但韩国僧人却一律是灰色的素服;韩国巫堂里举行巫祭时执事穿的是黄色衣服、戴黄色帽子;基督教的牧师穿的多为黑白色衣服。

在街上普通人少有穿红色衣服的。只是前两天(2009年11月8日)去鸡龙山西侧的甲寺爬山时,看到不少穿红色衣服者,我还问过同行的艾教授这个问题,他提示说那是爬山组织者定制的统一的服装,为的是颜色鲜艳便于在山上辨认自己的人马。经观察确是如此。

有一位23岁的学生顺便还问了一个她担心的问题:明年是本命年,也是毕业的一年,要找工作、要与男朋友摊牌,本命年是好还是不好?这我答不上来会是好还是不好。只是我所在的城市有一个风俗,本命年要穿红色内衣内裤。我是过了好几个本命年了,但都没有意识到是本命年,甚至别人问起多少岁来都只记得自己是哪一年出生而很少注意或记着自己是几岁,所以每每有人在“炫”他的红内衣时,我都感觉到那是很滑稽的。至于穿红内衣是否有效果也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我想,穿红内衣以防甲流这是没道理的,这只是韩国部分人信巫信鬼神的心理作用所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