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会组织党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政府机构不断调整、社会加速转型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其中,社会经济成分、政府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变化,直接催生了大量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新社会组织。据民政部公布的数字,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60.6万个,目前仍以每年5%—10%的速度递增,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新社会组织几乎遍及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研、金融、农业、体育、司法、家政等各个行业和部门,服务于社会各类单位和群体,服务项目及种类繁多。这使得新社会组织逐步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不仅给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和基础环节,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的转换以及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在新社会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成为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中的全新的任务。“怎样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积极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参见《十六届四中全会文件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学习读本》,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220—222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准确地把握和解决这些问题,就能把人类社会不断地推向前进。我们只有认真研究探索和解决党建实践中所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针对实践提出的问题给予科学的解答和理论上的说明,才能有效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当前,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党在迅猛发展的新社会组织领域的“合法性”政治学中“合法性”,主要不是法律规范和原则意义上的合法,而是指执政党控制和运作政治权力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是社会成员的认同与支持。本书是在政治学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影响力、吸引力、辐射力在下降,新社会阶层中的许多优秀分子不能整合进党的队伍中,党与新社会力量的联系逐渐松弛,党赖以执政的组织基础遭到严重削弱。为此,党如何站在巩固执政基础、开发和优化执政资源的高度,拓展党建的新领域,重新整合和部署组织资源,如何着力解决好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和渗透到新社会组织,如何解决好管理和控制社会的问题,如何切实履行党的组织体系的建立、完善和管理的责任,有效地整合各种组织资源,就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新社会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党建领域被单独列出,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新社会组织和机关、学校等基层组织并列成为基层党建的重要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现了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十八大提出要加大社会组织党建的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当前,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既是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长远大计,又是保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之策。但由于受领域新、情况复杂、建设时间短、以往重视不够、党建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影响,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任重而道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摸索新社会组织的特点及党建规律,努力开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是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本书在汲取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着运用系统理论来分析和研究新社会组织党建。之所以选择系统理论这个研究视角,一是出于笔者对系统理论的研究和关注,系统理论近年来不断地被用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且得到了广泛认可;二是用系统理论分析新社会组织系统及新社会组织党建系统,更容易厘清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找出新社会组织党建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三是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6月29日的讲话中曾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这给了我一定的灵感和启示。

本书采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从要素、结构、功能、环境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着手,在分析当前我国新社会组织党建基本状况、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问题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国内成功经验,积极借鉴一些发达国家政党在基层党建方面的成果,深刻反思苏东在基层党建方面的惨痛教训,努力探索新时期新环境下新社会组织党建系统的特点和规律,以探索新社会组织党建的有效途径,为我国新社会组织党建乃至其他领域的基层党建提供理论思考和方法借鉴。本书的主要观点有:

(1)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新社会组织系统和基层党组织系统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一方面,两个系统有着相互独立性,在要素构成、功能目标、外部环境和利益整合区间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另一方面,两个系统是母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骨肉相连”,系统间相互依存,功能上互为补充。

(2)新社会组织与其党组织在系统进化方面有着紧密的逻辑契合性。首先,要素是系统的基本要件。作为子系统的新社会组织党建系统,是新社会组织母系统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为新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撑点,从而说明了在新社会组织单位中开展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系统是要素的母体。作为母系统的新社会组织系统既是新社会党建系统既存的土壤和基础,也是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必须占领的阵地,是执政党必须整合的执政资源。因此,促进新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成了基层党组织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再次,系统和要素具有相互依存性。作为系统的新社会组织与作为要素的新社会组织党建系统密切联系,不可分离,从理论上说明了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合“理”性,即符合系统论原理。最后,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环境中,它必须与环境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进而说明了新社会组织党建的合“情”(现实国情)性和合“法”(我国法律)性。

(3)国内外关于新社会组织或民间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党建经验值得借鉴,英国工党、德国社会工党开展民间组织党建工作的经验同样有参考价值,苏联共产党忽视基层党建而丧失大量执政资源的教训值得警惕。在对比、总结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开展新社会组织党建的一般性原则:把握新社会组织特点,对党组织进行科学定位;务求实效,避免把党建工作形式化,忌片面追求建党率;党建模式灵活多样,一个类型一个方案,忌一刀切;拓宽各种平台,形成党建合力,忌单兵作战。

(4)近年来,我国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党建覆盖面不均衡、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不健全、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大、传统的党建模式和工作方式过于落后等。从系统论角度看,主要原因有:一是新社会组织系统整合资源能力差,党建条件不成熟;二是新社会组织党建系统各要素发育程度低,系统功能低下;三是新社会组织党建系统开放性弱,与外界环境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四是新社会组织与基层党建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工作载体,系统间融合程度低。

(5)为了做好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本书建议从系统内要素建设和结构优化、系统之间信息交换、改善系统环境三个方面着手。其中,加快新社会组织党建系统要素建设和结构优化,是新社会组织党建的根本;创新新社会组织与新社会组织党建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载体,是新社会组织党建的主要途径;优化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外部环境,是新社会组织党建的突破口。

从系统理论角度研究新社会组织党建,是笔者的一次大胆尝试,但研究难度之大还是出乎了笔者的意料。历经了许多日日夜夜,书稿终于成型,轻松之余,更多的是忧心书中存在的种种不足,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