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会展发展论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编者序

随着内地旅游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优势的展现,澳门近年来不断加大旅游发展的力度,并持续扩大发展的规模,一直与粤港两地的旅游单位、业界及传媒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联手推广整个区域的旅游业,成绩立竿见影。旅游业作为今年起飞的“朝阳产业”,借着它的蓬勃发展,可带动和促进其他产业、行业的发展。面对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澳门以至整个亚太地区可以利用旅游和会展业作为促使文化产业腾飞的一双强而有力的翅膀,直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而提高澳门以至整个亚太地区的综合经济水平。

在如此强劲的发展下所产生的人力资源的需求缺口,促使澳门地区旅游与会展业和相关教育业于近十年内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澳门和邻近地区旅游和会展业的水平,加强旅游及相关专业的品牌专业建设,编者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支持,通过集中展示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旅游学术研究的成果,编定出版“旅游研究丛书”系列研究之《旅游与会展发展论丛》,希望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有关旅游和会展的发展和展望,为澳门及邻近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指导,为旅游学科的成长作出贡献。论丛整合论文30多篇,通过结集,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研讨:

(一)旅游和会展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分析;

(二)旅游和会展品牌的专业建设与发展路径;

(三)旅游和会展与泛珠旅游会展合作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利用;

(四)旅游和会展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五)旅游和会展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制;

(六)旅游和会展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成功模式。

为更有效地向读者展示本书的结构框架,编者拟以导读的形式,对各篇进行粗浅的介绍。

专栏一:历史回顾与前景分析,聚焦在高等教育变革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旅游经济的视角,正如:魏周《我国教育变革背景下的高等旅游教育发展》把握住高等教育发展宏观脉搏,从优化的角度切入,对我国近年高等教育变革的现状进行反思,深入分析在这种变革背景下,我国高等旅游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后以西安为例,探讨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黄细嘉《旅游管理“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侧重探讨教育“趋同化”改革的必要性,明确改革目标,为培养复合型专门人才,整合提出新型教学理念及培养模式;邵士权、黄美凤、许紫薇《中国大陆高等院校旅游会展教育官产学研结合走势与对策分析》综合回顾了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历程后,注重实践,落脚到官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并就此进行深入思考;黄华干《国内旅游会展教育国际化途径探析》针对国内旅游教育发展滞后与会展国际化专业人才需求紧缺的矛盾,将人才培养标准提升至国际化的层面,分析探讨培养相应人才的有效途径;周霄《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理念创新》将培养人才分类,以培养具有高度专业认同感和远大职业抱负的中高级职业经理人为目标,提出发展“精英化”的方案,拟合5个施教维度建构新型教育理念;张海英、方凯《本科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大学人文精神”》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看到目前人才培养趋于“工具化”的现状,就此论证了会展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李颜《基于制度经济学的珠海澳门旅游一体化分析》从区域化发展双赢的角度,分析珠海澳门旅游经济的发展优劣势,以制度经济学为现实依据,参考二者博弈后的结果,提出对两地发展都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的制度安排或制度创新的思考。

专栏二:专业建设与发展路径,多方探讨了旅游专业建设与发展问题,主要包括:博彩旅游、会展经济、志愿者旅游、人才培养、区域旅游、行业联合、宗教旅游等研究主题,简介如:曾韬、孔繁帆《基于多重对应分析的博彩消费者动机差异研究》紧握博彩业高速增长背后的社会问题,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与了解不同博彩消费者的动机差异情况,为打造“负责人博彩”文化,以期减少博彩活动引起的负面问题,方可提升澳门的旅游形象;王春雷《会展经济与管理:是一门学科还是一个领域?》辨析了会展经济与管理成为一门学科的合法性,提出会展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但目前尚处于“前科学”阶段。把握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实情,结合现有发展条件及经验设计出具有解释力度的会展学学科分析框架;陈海明《志愿者旅游服务价值、服务满足与自我效能关系研究》从精神满足的角度探讨旅游志愿者及其服务价值、服务满足与自我效能的关系,倡导积极发展志愿者旅游;甘巧林《关于旅游人才培养中的文化休闲教育问题初探》就旅游与文化休闲结合的趋势中观察到,目前中国国内大学生的休闲技巧缺乏,因此,力推培养旅游人才应注重文化休闲教育的同时也要培养旅游服务技能;郑向敏、皮常玲、郭伟峰《澳门产业经济适度多元化与会展旅游业发展》主要通过分析澳门会展旅游业发展环境和发展弱势,借鉴两种较为成熟的旅游发展战略,提出适合澳门会展业运营的三种策略;郑迪《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路径研究》从探讨经济带的区域旅游合作必然性出发,以珠江—西江为实例,乘着政府发展规划公文的政策支持,回顾三个发展阶段,剖析三种发展模式,终为此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马勇、刘佳诺《中国旅游房地产职业经理人能力建设研究》留意到旅游业与房地产业间关系的微妙变化,为响应两业态间发展的时代需求,提出构建旅游地产职业经理人模型以引领旅游业与房地产业未来发展走势;周霄、单初《乡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明确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研究者通过结合湖北省的实践,总结出产业带动、产业集聚、产业融合、产业转型四种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李嘉伟《浅析澳门宗教旅游发展路径》通过结合澳门城市特色,顺应文化旅游发展趋势,提出五种澳门宗教旅游的形式,暨“出家+宗教旅游”; “义工+宗教旅游”; “婚庆+宗教旅游”; “心理 +宗教旅游”; “养生 +宗教旅游”,以期实现澳门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专栏三:优势互补和资源利用,综合阐述了会展发展、品牌建构、旅游竞争力三个面向,简述如下:殷杰、饶亚玲、郑向敏、吴倩倩、董斌彬《基于VECM模型的澳门会展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通过构建VECM模型,对澳门会展业发展与其经济增长的动态相互关系进行探究,主要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等量化研究方法;刘军《澳门会展业与第三产业互动发展研究》回顾澳门会展业三个发展阶段后,通过引入DEA方法对澳门第三产业之会展业的效率进行评价来探寻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四大建议;李欢《世界遗产地品牌价值三维价值体系构建研究》主要通过分析我国世界遗产地品牌价值研究背景基础上,梳理中外已有研究,构建世界遗产地品牌价值的“本底价值”、“功能价值”和“象征价值”三维价值体系;汪威、葛明芳《从公共营销服务视角探讨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以提升城市旅游整体竞争力为目标,结合中外相关文献,以荆门市为例,探讨其旅游竞争优劣势,联动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专栏四:改革与实践研究,表现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商品、旅游发展动力、会展旅游、博彩旅游、高端酒店、工业旅游、现代旅游服务、创意旅游与国际管家服务等主题,囊括如:徐雅雯、甘巧林《世界文化遗产地中旅游非正式部门的半正式化趋势》为探究旅游非正式部门新的发展特色,通过在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古村的扎根调查,总结出世界文化遗产地中的旅游非正式部门的经营特点与趋势;周一汀《旅游商品区域性整合营销传播初探》紧扣旅游商品对旅游活动产生的效益,以宁夏地区旅游商品资源的现状为例,通过区域和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透视了宁夏地区旅游商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段兆雯、李开宇《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评价研究》从动力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主导动力因素情况对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总结出影响其发展的四个主导因素分别为供给动力因素、需求动力因素、资源动力因素和区位动力因素;李嘉伟《澳门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使用SWOT分析法,综合分析了澳门会展业的实况,并提出与博彩旅游业互动发展,打造特色会展产品,与香港、珠三角区域联合发展及培训和引进会展人才四点建议;曾韬、孔繁帆《基于IPA分析的澳门博彩娱乐场服务感知价值测评研究》透过感知价值视角,以澳门知名娱乐场为例,剖析七个博彩娱乐场服务感知价值维度,并采用重要性—绩效IPA模型,深入探讨博彩娱乐场对七个维度的发展对策;陈海明《高端酒店服务接触、服务质量、感知价值与关系质量的关系研究》顾客对酒店服务的直观感受可影响顾客与酒店的关系质量,研究者通过探讨服务接触、服务质量、感知价值与关系质量的关系,对澳门高端酒店发展提出建议;魏卫、雷鹏《广东工业旅游发展创新研究》着眼于工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文献和网络分析法进行实证调查,结合广东工业旅游实际,提出创新型发展路径;张文建、彭丽娜《旅游业“移动革命”的服务应用创新与前景》提出现代服务业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驱动着旅游移动服务的应用与创新,研究者通过总结提出旅游移动服务应用的发展展望;张胜男、李欣《创意旅游与北京城市发展互动机制研究》依托北京城市特有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通过针对游客参与的生产与消费模式研究,构建特别的“旅游空间”,探索不同功能类型的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地域模式,探索北京经济型旅游业向文化型旅游业转型之路;李家乐《国际管家的服务价值提升与品牌创新》从国际管家的服务价值提升和品牌创新两个方面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以提升国际管家竞争力及进行可持续发展。

专栏五: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制,着重介绍了会展教育与教育法对旅游业的影响,代表为:邓爱民、万芬芬《中国会展教育与专业课程设计研究》通过总结中国会展业人才培养及会展专业课程设计的主要特点和方式,以中国会展人才培养设计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为突破点,找到中国高素质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着力点,从而实现中国会展业人才战略;刘炯超、许丹、梁宝儿《情境教学法对培训澳门旅游从业人员的影响研究》指出目前澳门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课程主要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无法满足学习者在工作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因此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引用情境教学法,让学习者在投身现实工作环境前亦能对工作有比较实在的了解及认知,以提升澳门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专栏六:成功模式,纵观全局,以产业规划统领旅游各分支发展,尤以王河《新型城镇化下中国旅游产业规划设计的三观六要素》为代表,若想缓解我国旅游产业逆差的问题和改善国内旅游发展不均衡态势,必须从旅游产业的规划建设入手,创建新型旅游格局。

在本书将与广大读者见面之即,我要借此机会向资助此项课题研究和论著撰写的澳门基金会和澳门城市大学表示诚挚的谢意。另外,还要向支持此书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致谢,同时在本课题的研究和本书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学界诸位专家学者、业界中众位行业精英,以及多位校内外优秀学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此感谢。

由于时间紧迫和知识水平所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因此,恳请广大读者多多批评指正,以便能够不断提升、完善。最后,我真诚地希望本书能够在促进旅游和会展发展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为澳门乃至海内外旅游和会展发展做出有益贡献。

 

梁文慧谨识

于澳门城市大学

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