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新视阈下中西价值观比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唯物史观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亲自合作创立的两大最经典理论发现之一,参见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在该讲话中恩格斯把马克思一生的理论贡献集中地概括为两个:一个是唯物史观;另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无疑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简言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阐明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原因和途径的理论,也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世人指明了资本主义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这也为世人指明了人类社会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而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本质和决定因素,因此这一理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础。完全可以说,没有唯物史观就没有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

唯物史观不仅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创立也是社会科学领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在指导人们探索社会各个领域发展规律、深入研究社会科学知识的实践中必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认为它是给了世人一个认识社会现象、剖析社会问题、发现解决对策最有用的工具。令人遗憾的是,唯物史观的这一重大功能在我国却一直长期被人们所忽视。在我国,唯物史观这一理论长期以来被赋予了很浓重的政治色彩,多被用来解释为什么要进行阶级斗争和革命以及为什么要在各个领域开展改革的根本依据,从而使得普通老百姓常常感觉唯物史观除了能够粗略地、定性地解答这些重大的、宏观的政治问题之外,对自己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微观的具体问题是无能为力的,有一种“大炮打蚊子”的感觉,并因此常常对唯物史观选择敬而远之的心态。所以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关键是要实现唯物史观的几个重要转向:从精英化走向平民化,从政治化走向生活化,从形式化走向精髓化。

本书的根本任务是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唯物史观的解释力问题。作者试图用新的研究视角构建唯物史观的新的理论话语体系,并用它来解释现实的生产生活实践,相信每一个读完此书的人都会有一个最强烈的感受:真想不到,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居然有如此惊人的强大解释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论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还是当前正在进行着的,不论是发生在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只要是跟人有关的各种社会现象和各类社会问题,都可以用唯物史观加以解读。不仅如此,我们还能从中找到影响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相信这将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贡献和发展,必将对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推进作用。

本书是以唯物史观为分析工具,通过对中西方价值观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分析,让年轻人真正认识到,中国古代之所以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思想制度和价值观念,是因为我们的老祖先是在这片土地上而不是那片土地上生存和发展的,只要是在这片土地上,最终形成这种制度就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这片土地必然诞生这样的制度、思想和文化,那片土地必然诞生那样的制度、思想和文化,我们后人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空洞而抽象地去评价某种制度思想文化落后还是先进。我们深信,读过这本书后,人们会更加深刻地了解我们的传统制度、思想和文化,更科学地评价中国和西方,更客观地评价我们的历史和现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的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本书就是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努力去做的,我们相信我们是能够做到的。

本书主要内容是试图在完全遵从经典作家本意基础上,通过深入挖掘、创新、发展唯物史观中的原理,力图找到一种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最喜闻乐见而又最能贯彻经典作家本来意图的理论诠释,同时对长期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上的种种似是而非的错误观念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在此基础上,本书对老百姓最为关心的社会领域中的各种常见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加以合情合理的解释。

本书重点是运用创新发展了的唯物史观理论对中西方在各个社会领域中的价值观加以对比分析,揭示其中的产生根源,使广大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正确理解中西方的种种差异的具体表现,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人文背景、社会根源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正确对待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杜绝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干扰,避免陷入类似“连月亮都是国外的圆”的种种厚西薄中的错误观念。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

一是在理论创新发展方面。对唯物史观精髓的理解传统上一直局限在两对矛盾原理(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原理)上,两对矛盾原理仅能解释诸如改革和革命这些宏大的政治议题,因此广大民众往往会感到唯物史观没有太大的用途。本书提出以生产方式作为唯物史观的核心词汇、以生产方式决定性原理作为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并对这一原理进行全新的诠释,对原来社会存在三要素之间关系从理论上给予更加合理的解读并进行了发展创新。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发展都是作者在充分吸收和严格遵照经典作家的本意基础上创新发展的,而绝不是推翻重建的臆造妄想。此外本书还对长期附加在唯物史观原理上的种种似是而非的错误观念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二是在理论应用方面。为了验证新理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本书以中西价值观差异比较分析为案例,运用创新发展的唯物史观理论,深刻而到位地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社会根源,使读者轻松而又深刻认识到中西价值观的差异是由各自不同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评价其先进和落后、文明和愚昧一定要结合价值观赖以产生的天时、地利特别是社会生产的方式和水平,而不能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