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倩影佳人
非洲出美女,南非多佳丽。
在非洲各国的大街上,在非洲沿海和岛国的沙滩上,美女如云,倩影迷人。非洲模特选拔小组走遍非洲大陆,花中选花,看花了眼,最后决赛时竟犹豫再三,难下决断。有人说,安哥拉的姑娘俏,有人说津巴布韦的姑娘俊,也有人说坦桑尼亚的姑娘靓,更有人说南非的姑娘美。中国古人曰:“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的确,这些国家都盛产美女。那么,非洲人怎样看待自己的美?从非洲模特选拔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1999年,博茨瓦纳姑娘喜摘“环球小姐”桂冠,南非小姐成为“世界小姐”亚军;2001年,尼日利亚小姐被加冕“世界小姐”;在同年的非洲模特大选拔赛中,塞内加尔姑娘荣膺冠军;2002年,在非洲小姐选美中,加蓬小姐荣登宝座……黑人美女有其共性:个子高挑、身材苗条、曲线突出;大眼睛、双眼皮、厚嘴唇。
1998~2000年,在南非小姐选美中,夸祖鲁-纳塔尔省的姑娘连续3年夺冠。1999年采访新当选的南非小姐时,那位风趣幽默的美人同我开玩笑说:“你应该经常去我们省看看,那里美女如云,养眼开心,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乐不思蜀。”那么,南非小姐是怎样选出来的呢?她们具有哪些魅力呢?
2004年,南非美女莎丽丝·赛隆荣膺奥斯卡女主角。她衣锦还乡,受到“元首级”接待,举国为之骄傲与欢呼。“黄金姑娘”的人生道路让您从中能体会奋斗的艰辛与成功的喜乐,而观赏南非时装节则让您在欣赏美的同时,感受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变迁。
非洲模特让您瞧个够。
第一节 “非洲模特”走世界
2001年5月23日晚,“非洲模特”大赛在南非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太阳城举行,来自塞内加尔的戴露小姐力挫群芳,脱颖而出,荣膺“非洲面孔”——“非洲模特”。这不但是她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而且意味着她将代表非洲走上世界模特舞台,可望成为一名世界超级名模。
入围参选实属不易
非洲模特选拔不同于一般的选美。无论是某国某地区的小姐选拔,还是世界范围内的环球小姐或世界小姐竞争,都是将某地或各国的小姐云集,从中选择最优秀者。非洲模特虽类似于非洲小姐选美,但由于其目的明显地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选美,因而不是从非洲大陆各国的小姐中进行再次选美,而是组织者和评委们一国一国地跑,跑遍非洲大陆,找遍大街小巷,寻遍学校工厂,以自己的目光选人,以自己的标准定人。
“怒发”冲天。
为了选拔当年的非洲模特,在近一年的时间内,位于南非的组织者乘飞机从非洲南端的开普敦到北端的开罗,纵横穿梭了整个大陆,足迹遍布30几个国家,最终选择了24名佳丽入围。为了使非洲模特能够真正代表非洲面孔,组织者主要在南部、东部和西部非洲国家中选美。在莫桑比克,评委们在首都街头空手而归,最后走进一所中学,在一大堆女学生中一眼就看中了鹤立鸡群的马克斯,经过对她进行身高和三围测量,评委表示十分满意。由于事情来得过于突然,生性腼腆的马克斯一时竟六神无主,不知所措。评委安慰她说,按照规定,他们必须征求入选者家长的意见,如果家长表示异议,他们也只好忍痛割爱。未料,当他们到家中征求意见时,马克斯的父母竟喜出望外,满口答应。
非洲模特选拔的另一个特点是不限于一国一名入选者,严守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在当年的选拔中,南非、安哥拉、科特迪瓦和突尼斯四国均被挑选了两名,另有几个国家则无人入选。这样,有幸参加最后比赛的24名佳丽实际上代表了20个非洲国家。
入围参选实属不易
跑遍偌大一个国家,竟没有选中一名理想者,如此选美,条件是否过于苛刻?组织者规定,入选者的年龄须在13~24岁之间,身高1.70米以上,三围必须合乎标准。什么是具体标准呢?组织者未向外界公布,但从乌干达当年没有小姐合乎标准入选可见一斑。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评委们在大街上东瞧西看,或许是看花了眼,未看中一个合格者,原因是乌干达姑娘个头矮,身高欠佳。最后,他们来到乌干达成立最早的齐佩模特公司,百余名模特闻讯前来应选,21岁的马茨西小姐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身高1.80米,丰满而苗条,可谓亭亭玉立,众人皆认为她入选十拿九稳,可结果令她们无不目瞪口呆:“臀部太大,超过标准。”结果,乌干达姑娘当年“缺席”。
马茨西事后表示:“如果我告诉朋友我未入选是因为身材太宽,她们会笑掉牙的。这些评委们需要的是营养不良的豆芽菜。”人们普遍认为,马茨西是苗条的,如果就其身高而论,她91.5厘米的臀围是无可挑剔的。另一名身高1.80米,臀围89厘米的模特埃佩纳也是麦克雷雷大学戏剧系的学生,她对落选也表示意外,“他们太不公正了,或许我不具备他们所需的条件,或许他们根本就不想在乌干达选人”。
头戴鲜花。
如此选模特,强烈地刺痛了乌干达姑娘和乌干达民众的自尊心。乌干达首都一家报纸在头版以“乌干达姑娘太矮过宽”为题刊登了这条新闻,国人闻之无不惊讶。乌干达人有自己的审美观。一名34岁的出租车司机认为,这样选美让人纳闷,对乌干达男人来说,我们喜欢中等身材、褐色皮肤、比较丰满的女人。27岁的齐佩模特公司创始人奥沃瑞小姐说,她之所以创办模特公司,是因为她的一名身材苗条优雅的朋友穿她设计的服装引人注目,但后来才发现,普通服装——身材和胖瘦适中的服装更受欢迎。“如果你过于瘦长苗条,别人会说你是艾滋病患者。”奥沃瑞这样补充道,她最后气愤地说,她公司的模特有的去了欧洲发展,有的为外国公司在乌干达做广告模特,“他们来到乌干达竟未选中一个,更重要的是凌辱了我们”。更多的乌干达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是选非洲模特还是用西方的审美标准评判非洲姑娘?
最后比赛 异彩纷呈
这次非洲模特选拔是由南非有限电视台和英美集团黄金公司两家赞助的,据说非洲和欧洲两个大陆的4000万名观众观看了最后决赛的电视实况转播。
为了最后决赛的成功进行,组织者颇费了一番心机。入选的姑娘都是第一次面对镜头,难免过于拘谨。为此,提前一个月把她们集中到南非进行培训。最重要的是,入选者的着装、决赛的现场、节目的安排和音乐、舞蹈的设计均要体现非洲文化、非洲传统和非洲风格。一句话,要体现和展示出非洲特色。为达到这一目的,组织者专门从非洲大陆和世界各国请来了非洲服装设计师,让他们根据参选者各人的特点设计服装;请来音乐家为现场设计主题音乐和背景音乐;让非洲服装设计师和音乐家当评委。组织者主要想通过这一活动改变世人对非洲大陆的偏见,让世人正确地认识非洲。
经过培训的24名参选者,虽然年龄大都在16岁左右,但她们不负众望,使这一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决赛时,经过各式服装演示,评委们首先从24人中选出前十名,再从前十名中选中前五名,最后再选出最后一名“非洲面孔”——“非洲模特”。另外,英美集团黄金公司还从参选者中选出一名“非洲黄金模特”,在未来的一年中作为英美公司的特约模特,到世界各地展示该公司的各种新式黄金首饰。来自加纳的17岁的阿伯拉弗小姐夺得这一荣誉,赢得价值四万兰特的黄金首饰奖励。
非洲名模。
醉翁之意 颇为满意
经过激烈角逐,20岁的塞内加尔戴露小姐荣膺“非洲模特”的称号,进入前五名的其他四名选手将有幸参加当年的“世界超级模特选拔赛”。她们分别来自津巴布韦、科特迪瓦、坦桑尼亚和厄立特利亚。
爆炸式是假,百小辫是美化,唯有板寸才是真。非洲人的头发自然卷,一般长到一寸多长。与中国人时髦卷发相反,非洲人拉直头发是赶潮流。
戴露在参选者中确实表现不俗,气质不凡,每次出场都赢得热烈掌声。有人评论说,她之所以当选是因为她剃了个光头,在展示其特有的头部美的同时,减少了发型设计不佳可能带来的减分现象。据说,评委们在塞内加尔寻觅对象时,一眼就看中了这位身高1.80米的姑娘,并认为当年的“非洲模特”非她莫属。她是首都达喀尔的一名海关官员,家中兄妹八人,当主要组织者鼓励她剃成光头会更加漂亮时,她当时觉得好笑,果真剃成光头后,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适应。不过她现在已经习惯了,而且觉得这样很美。她表示,戴安娜是她心目中的偶像,因为戴妃“生前做了许许多多的慈善事业”。
一朝被选中,人生大转折。戴露夺冠意味着她将与美国福特国际模特公司签订价值20万美元的四年合同,飞往美国开始职业模特生涯,并将走向世界,以自己特有的光头形象出现在T型台上,极有可能成为一名世界超级名模。由于讲法语,她在南非进行四个月的英语培训后,再去美国纽约。
年轻的服装设计师。
其实,这次比赛的最大赢家应该是位于美国纽约的福特国际模特公司。福特公司表示,他们寻找的正是能够真正代表非洲面孔的漂亮模特,戴露必将赢得服装设计师和服装杂志的青睐。“一般而言,非洲姑娘个高、端庄、大方、漂亮,具有做职业模特的优越条件。”
非洲模特选拔始于1997年,前四年的“非洲模特”已大显身手,多次在意大利、法国、德国和美国参加大型服装节,并被这几个国家著名的服装杂志选为“封面人物”,跻身于世界名模之列,相信“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戴露小姐也一定会好梦成真。
第二节 “世界小姐”出非洲
“黑牡丹”跃居花魁
2001年11月16日晚,第五十一届世界小姐选美大赛在南非西北省太阳城举行,尼日利亚小姐达丽科力挫群芳荣膺本年度世界小姐桂冠。作为中国选手首次参赛的海南三亚形象小姐李冰进入前五名。
来自世界93个国家和地区的93名佳丽竞选本届世界小姐。经过激烈角逐,尼日利亚小姐阿格巴尼·达丽科荣幸地获得世界小姐,阿鲁巴小姐泽丽尔达·丽和英国苏格兰小姐朱丽特—简·霍妮分别荣获亚军和季军。
达丽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对获得世界小姐“感到十分意外,同时对自己能够作为尼日利亚的首位世界小姐备感荣幸”。
首位黑人“世界小姐”。
选美大赛同时设有其他奖项,韩国小姐荣获最佳服装设计奖,泰国小姐拉达获最佳上镜头奖,巴巴多斯小姐斯特芬尼·查斯获最佳才艺奖。
作为南非著名的旅游胜地,太阳城当晚热闹非凡,巨大的圆形剧场座无虚席,来自世界各地的6000多名观众观看了决赛,世界上约有25亿人通过电视实况转播观看了这场选美大赛。
世界小姐选美大赛始于1951年,每年举行一次。作为新世纪的第二次选美,本届大赛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中国第一次派选手参赛;二是首次采用专家与观众共同评议的方式选美,专家与世界各国观众通过互联网和电话投票相结合,双方各占50%。
尼日利亚小姐达丽科是第一位夺得世界小姐桂冠的黑人女性。此后,她逐渐成为一位著名模特,频频出现在诸多时尚杂志中,已锻炼成为一名灵活机智、擅长言谈的“黑人女外交家”。目前,她在纽约工作。
对这次选美结果,别说是参选的佳丽们几家欢喜几家愁,也许是花中选花看花了眼,就是采访这次活动的记者们也免不了七嘴八舌一番。这次选美似乎特别看重媒体,特意给记者散发了意见表,让记者参加评判。媒体中心的门前张贴着93名佳丽的玉照,记者们的评头论足反映了各自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趋向。起初,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好委内瑞拉小姐,可不久便从组委会传出不利于委内瑞拉小姐的消息。接着,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南非当地的新闻界同行认为,泰国小姐最美丽,因为她是混血美女,集东西方美于一身;驻南非的西方记者表示,尼加拉瓜小姐最漂亮,因为她皮肤健康、曲线优美、十分迷人。此外,巴西、智利、法国和西班牙等国的小姐,都是记者的热门话题,而其中惟有西班牙小姐进入前五名,其最终结果更让大家跌破眼镜。
“美丽事业”是非多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正是在这一人类共同心理的驱使下,世界选美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伴随着世人赞同、置疑、反对和诧异的目光,非但没有昙花一现,反而在发展中国家大有方兴未艾之势。尽管如此,2002年遍布全球的世界选美热却给人们的头脑里投来了一个个问号,出现了一些与选美初衷相悖的“脱轨”倾向,引起人们的关注乃在情理之中。
目前,全球性的选美活动主要有英国的世界小姐评选,美国的环球小姐角逐和日本的国际小姐比赛。诸如此类的选美,尽管名目繁多、花样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组织者通过策划、组织、宣传选美活动获取高额商业利润,参赛者以能够有资格参与竞争引以为荣,当选者则在一夜之间身价倍增,个人命运从此开始大转变。简言之,对组织者与参与者而言,选美是一种“双赢”游戏,而不论其游戏规则是否规范合理。
“蝴蝶”飞舞。
过浓的商业操作干扰了选美应有的公正性,是各类选美活动难以走出的怪圈。2001年世界小姐选美赛在南非举行,南非媒体曾根据世界小姐评选的“惯例”预言说,最后入选的十名竞争“世界小姐”桂冠的佳丽中,必有一名来自本届大赛举办国,另有一名出自下届举办国;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定有一个不出预料意外。2001年和2002年的大赛结果表明,这一预言足以能使诸葛亮哑口无言。当全球性选美在发达国家由盛而衰、前景暗淡之际,为了开拓“美丽事业”的新局面,给选美注入新的经济活力,各家组织者近年把目光移到非洲和亚洲,2001年让尼日利亚姑娘夺冠,“黑人小姐”在世界小姐选美中实现零的突破,意在巩固非洲国家的原有市场;连续两年让新参赛的中国姑娘入围前十名,让亚洲其他国家的小姐分享比赛的单项奖,旨在进军亚洲,瞄准中国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把手伸向中国人的钱包。至于环球小姐,让初出茅庐的中国姑娘一举进入前三名,则与世界小姐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围绕商业利润而做出的大胆举措无异于“司马昭之心”。
参赛2001年“世界小姐”选美的亚洲佳丽。
过激的政治倾向背离了选美的客观性,是各种选美活动难以跨越的误区。“好者不必同色而皆美”,“美色不必同面皆佳于目”本是普遍的审美原则,尽管东西方审美观各异,但基本原则是固定不变的。然而长期以来,选美的组织者和裁判戴着有色眼镜裁断,以自己的审美标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画线,甚至将意识形态的冲突带入选美之中,使世界小姐和环球小姐成为清一色的白人,这给世界选美无不打上深深的所谓“白人优越论”的烙印。如果说这尚不能列入选美政治化之列,“世界小姐”针对尼日利亚的两次决定则将政治倾向暴露无遗了。1995年11月,世界小姐选美在南非举行期间,尼日利亚军政府处死了九名民主人士,选美组委会遂将正在参赛的尼日利亚小姐拉吉列入黑名单,取消了其参赛权。七年后的11月,世界小姐选美在尼日利亚举行之际,由于此前该国北部索科托、卡齐纳等地的伊斯兰教法庭对几宗“通奸案件”做出用石头砸死的判决,遭到西方国家群起而攻之,与之相呼应,不少佳丽做出罢赛决定。事情至此远未结束,当地报纸的一句低级拙劣的玩笑不幸又成为一场宗教冲突的导火索,造成200余人命归黄泉、20个教堂和8个清真寺化为废墟的悲剧,世界小姐比赛不得不移师老家伦敦进行。选美溅满鲜血、染上血色,这血的教训理应引以为戒,可不知能否唤起组织者的深思?
三大选美组织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缺乏必要的权威性,是各类选美活动难以逾越的陷阱。目前,三大全球性选美组织分别以颁发许可证或代理书的形式,通过单线联系的方法,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寻找到了各自的代理人或代理机构;这些遍布全球的选美代理,良莠不分,鱼龙混杂,绝大多数在本国缺乏认可,不具备代表性和权威性;他们与各自的选美总部形成隶属的管理体系,下级负责在本国为上级选拔参赛者,三大选美机构各行其道,井水不犯河水。2001年参赛的墨西哥世界小姐代理向我反映,这种似乎合理的管理体制导致各类选美活动在同一国家轮番登场,且互相拆台掣肘兜圈子,浪费人力财力精力,给“美丽事业”投上了一层难以消除的阴影。
世界小姐组委会近年表示,为了改变过去重外表轻内在的弊端,使当选佳丽不致成为“绣花枕头”,特在比赛中取消了泳装表演。试问,仅这一取消就能达到选美目的?由此可见,选美规则前后不一、自相矛盾暴露出选美组织的内部管理和选美宗旨的混乱性,无疑给选美活动披上了一层忧郁的外衣。
综上所述,既然是商业气味浓烈的美丽表演活动,就应该按照经济规律运行,遵守客观、公正的游戏规则,树立权威性,消除混乱性。如果选美组织者真心想为世人特别是青年,每年选拔和树立一个秀外慧中的典范、热爱和平的使者、倡导文明的先锋、渴求知识的标兵和助人为乐的楷模,那么就不应该把双眼仅仅停留在商业利润上,而应该放远目光,自觉地担负起教育、培养参赛者与当选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而参赛者和当选者更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辱美誉,从而使选美活动名副其实,当选小姐表里如一。如是,人们头脑中对选美活动形成的问号便会拉直。
2001年“世界小姐”选美参赛佳丽风采迷人。
第三节 “南非小姐”心灵美
选美庆典一年一度
1999年元旦前夕,南非小姐选美仪式在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太阳城举行,来自全国各省的九名佳丽在这里一展其迷人的风采。当夜鲜花人尽观,不知花冠落谁家。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夸祖鲁—纳塔尔省的索尼亚·拉丝蒂小姐艳压群芳、脱颖而出,赢得1998年“南非小姐”的桂冠。这位风度翩翩、楚楚动人、气质高雅的20岁的小学教师对记者自信地说,她有信心竞争世界小姐,为南非捧回这一举世瞩目的桂冠。未料,在2000年的世界小组选美大赛上,索尼亚荣获亚军,与冠军失之交臂。
当选南非小姐需要过五关斩六将
最后角逐更是异彩纷呈异常激烈
南非小姐是经过民选层层选拔产生的。先以区为单位选美,获胜者再参加市级比赛,该市的夺冠者才能参加省级选拔,九个省的小姐最后入围南非小姐选美。全国选美的第一名当选为南非小姐,同时选出第二名亚军和第三名季军。
1998年“南非小姐”前三名。
2004年“南非小姐”前三名。
南非小姐一年一选,任期一年,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任期。比如1997年的南非小姐克里施尼·奈克就因为全国选美时间向后推迟半年,任期长达18个月。南非小姐在任期间如发生意外,第二名替补为南非小姐。
当选南非小姐不但需要优越的自然条件:五官端正、容貌漂亮、身材优美、仪态婀娜,而且需要优越的内在条件:高雅脱俗的气质、飘逸迷人的风度、高等教育的知识修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1999年参加竞选的九名佳丽可谓亭亭玉立、光彩照人、超凡脱俗、各有千秋。她们之中,有一名获得硕士学位,其余八人要么是学士,要么是在校大学生。她们虽从事的职业不同,却有相同的人生追求,立志要干一番事业,为国家进步和人民幸福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选美,除看中外表美外,更重视心灵美。选美的最后一道关就是对小姐智慧和追求的综合测验。经过晚礼服、长裙、短裙和泳装的比赛之后,从九个小姐中选出前五名,评判员对她们进行提问。在回答关于女权运动、禁烟、如何迎接新世纪、如何做一个女法官和女人除外表美外什么最重要等问题时,小姐们个个反应敏捷、对答如流,赢得全场雷鸣般的掌声。索尼亚对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树立坚定信念,理想就会变成现实。”
南非小姐代表南非的对外形象
小姐选美仪式成为全民族庆典
南非小姐是美丽的:外表美、心灵美。正因为如此,南非小姐不仅成为南非少女心目中的偶像,更是南非人民心目中的公主,他们无不以“南非小姐”这样美丽的形象代表南非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在1998年的环球小姐和世界小姐竞选中,美丽迷人的南非小姐奈克皆进入了前十名,只因她身高1.69米,未达到比赛要求的1.73米的身高而未能进入下一步的角逐。尽管如此,奈克还是被评选为“非洲小姐”。
南非人喜爱他们的“小姐”,积极参加小姐选美活动。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区、市、省,乃至全国,选美之日一般定在节假日,此日也成为不同范围内的一种节日。约翰内斯堡里沃尼亚区当年的选美日期定在星期六,此日艳阳高照,碧空万里,该地区的居民兴高采烈地来到选美地点——购物中心广场,先是观看舞蹈、音乐、武术等表演,同时可以随时在临时售货点购物,然后再去观看选美。该区小姐范齐尔经过角逐当选为豪登省小姐,参加全国比赛夺得亚军。
2003年“南非小姐”(右)和“南非少女”。
越来越多的南非人成为“南非小姐”选美的参与者,以至于全国选美仪式成为全民族的庆典。南非国家电视台向全国转播了选美实况,数百万人收看,选美现场更是座无虚席。选美仪式集歌舞、音乐、服装表演、民俗表演于一体,突出“彩虹国度”民族团结这一主题。国旗的六种颜色不但体现在参赛小姐和演员的服装上,而且反映在舞台的设计和灯光艺术上。选美仪式成为一次大型文艺晚会,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庆典,增强了全民族的凝聚力。这个庆典拉开了圣诞节的序幕,犹如我国的春节联欢晚会,已逐渐成为一种民俗。
1999年“南非小姐”“卑躬曲膝”与“粉丝合影”。
南非小姐是美丽迷人的光环
当选小姐人生道路由此改变
南非小姐是迷人的:落落大方、楚楚动人。南非小姐的桂冠是闪光的,当它戴到南非小姐的头上时,小姐就如同桂冠一样熠熠生辉、光芒四射,这光辉首先照亮了南非小姐本人的生活,改变了她的人生道路。
一旦当选南非小姐,资助选美的大公司立即赠给她10万兰特的现金和一幢供她在任期内居住的花园别墅,并赠给价值1.5万兰特的货物,这些货物以小姐的名义赠给一家慈善机构。她还可以得到一辆价值15万兰特的小车,价值3万兰特的钻石,3.5万兰特的服装及衣柜,4万兰特的鞋子和4万兰特的化妆品。此外,南非小姐还能得到5万兰特的旅游费,2万兰特的行李费,3万兰特的住宿费,5万兰特的人身保险和8000兰特的手机费。这些费用,再加上任期内特殊身份所挣得的收入,一年之内将成为“百万小姐”。
1997年南非小姐奈克说,任期内她参加了许多世界性和全国性的活动,出席了为数不少的场合,认识了各国各界的名流,锻炼了她的社交才能,学到了书本上根本无法学到的东西。南非小姐改变了她的人生道路,给她带来了好运。她相信“成功之路永远在自己脚下”。
南非小姐具有崇高的事业追求,而当选南非小姐则给本人提供了施展才华和实现理想的良机。索尼亚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经济腾飞的基石。她表示将来要从事教育,提高少年儿童的知识文化水平,于是决定把得到的10万兰特奖金的一部分捐献给“曼德拉儿童基金会”,“我知道这仅仅是个开端,前面的路还十分遥远,但我相信通过努力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一位南非名人这样指出,南非小姐是一位角色模特和民族的美丽象征,在获得的所有奖励之外,她同时赢得全民族的喜爱。
“南非小姐”秀外慧中
在“南非小姐”选美庆典上,经过春夏秋冬服饰的魅力展示和两轮即席回答问题的智力角逐,22岁的赫莎·汉密尔顿小姐过关斩将,以其艳压群芳、聪慧过人的独特魅力脱颖而出,荣膺1999年度“南非小姐”。
身高1.80米的赫莎双腿修长,亭亭玉立,就像其数位前任一样,确是一位窈窕动人的美丽姑娘。在选美舞台上,在灯光照耀下,身着不同服饰的她时而端庄典雅、素雅大方,时而风貌楚楚、光艳照人,时而妩媚娉婷、婀娜秀逸……整个选美过程中,她始终挺拔超群、风度迷人,终于人心所向、如愿以偿地摘取“南非小姐”的桂冠。赫莎毫无掩饰其当时的兴奋心情,笑言激动得浑身颤动,似乎陶醉在梦里。
就在赫莎折桂的次日,我走进太阳集团的总部大楼采访了她。身着黑色便装的“南非小姐”脱掉头上的耀人光环,给人一种朴素自然之美。我们的话题便从她当时的感受开始,赫莎会意地嫣然一笑:“我现在仍然十分激动,不过已经回到现实之中了。”
“南非小姐”美丽动人。
赫莎毕业于南非纳塔尔大学经济系,仍在业余攻读金融学。谈到学校读书和业余深造,赫莎首先提起父亲对她的精心栽培:“父亲是一位酷爱学习的经济管理人士,从小就经常鼓励我努力学习,掌握本领,相信自己,用真才实学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在父亲的熏陶下,她坚信“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名言,认为她现在投资咨询员的职业,如同许多其他职业一样,既需要本领域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其他方面的广博知识,否则将落后于知识爆炸的时代,而不管你是青年还是老人。
知识为“南非小姐”平添了许多魅力。这次选美中每个入围的参赛小姐必须即席回答两个问题,当赫莎听到“作为一位南非小姐,如何向来访的外国旅游者导游”时,她脱口而出,先带客人去开普敦,再到自己的家乡夸祖鲁—纳塔尔省,然后来到约翰内斯堡。赫莎对这三个地方的旅游景点及其特点了如指掌,如流的对答赢得全场热烈掌声。而当问她“男人在社会中的最大作用是什么”的问题时,她不假思索:“男人的最大作用是支持和爱护女人。”这一简短、机智,又略带几分俏皮的妙语答词连主持人也忍俊不禁,观众哪里还顾得上吝惜自己的掌声和欢呼声呢?
笑对镜头,光彩照人。
追求知识使赫莎养成了喜爱读书的好习惯。她喜爱阅读小说,特别是名人传记,更对一本关于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书爱不释手。“阅读这本书,特别是其中关于‘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内幕的情况,不但能了解南非的历史,而且能加深对南非现实的认识,从而引发对新旧南非转变时期的思考。”她若有所思的专注神情和独具角度的一番见解,不禁让人感到此情此景似乎应与眼前这位漂亮小姐无缘。赫莎说自己与书结下了难解之缘,一直想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黑牡丹”乐开了花。
赫莎是位性格外向的姑娘,爱说爱笑,明快的谈笑中对人和事的看法泾渭分明。当我们的话锋转到如何看待“美”时,她认为一个人的心灵美胜于外表美,因为心灵美方能“长久不衰”。“举例而言,一个美人,如果她缺乏善良、诚实、乐于助人等美德,行为不美,即使她天生丽质、美艳绝伦,她的美也是不能令人称赞的;反之,一个人虽相貌平平,却具有做人的美德,这才是真正的美,人们无疑会喜爱她。”我反问道:“你认为什么是做人的美德?”赫莎胸有成竹地回答:“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人,应该诚实、正直、善良、勤劳、乐于助人、积极进取、对家庭和社会负有责任感。”作为“南非小姐”,她将尽快投身到社会之中,为帮助孤儿和艾滋病患者奉献一片爱心,为国家减少失业、创造就业机会而积极参与教育事业。
谈到自己,这位金发碧眼的漂亮姑娘自认为仪态端庄、秀气美丽,同时“头脑清醒,能够掌握平衡、把握自己,不过分追求金钱和穿着打扮”。她喜爱穿T恤衫和牛仔裤,不爱浓妆艳抹,崇尚自然之美,这大概只能从其生长在海边、喜爱大自然中寻找答案。
2002年“南非小姐”曾来中国参赛“世界小姐”。
话题落到“南非小姐”的自然美时,赫莎神情专注地反问:“‘中国小姐’如何看待美?”当得知当时尚无“中国小姐”,因为中国不主张选美时,她睁圆双眼,大为惊诧地问:“为什么?”由于中国和南非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听完我的解释她仍不明白,非要打破沙锅问出个子丑寅卯来。于是,她对我发表了一席主张中国选美的演说:“选美不仅仅是依据漂亮的脸蛋、优美的身材,而且注重参选者的气质、风度、知识修养和美好心灵,是秀外慧中、内外美相结合。‘南非小姐’是女青年的一个偶像,已成为一个特定角色,代表着国家形象,是一位民间大使。我以自己能有幸承当这一角色而感到格外自豪。”她稍一停顿,认真地看着我,用肯定的语气说,“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中国小姐’”。
临别时,赫莎为自己在“世界小姐”选美时遇不上“中国小姐”而感到无不遗憾。也许是美女有远见,仅两年后,中国佳丽就来到南非,参加世姐大赛。四年之后,“世界小姐”选美大赛在中国三亚连续举办了三届。
第四节 “黄金姑娘”归故里
荣获2004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仅仅一周之后,即同年3月6日,莎丽丝·赛隆就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在为期一周的祖国之行中,她受到了举国上下热烈而又隆重的欢迎,使她无处不感到亲切温暖和受宠若惊。在新闻媒体轮番“轰炸”的采访中,在民众热情的期待中,莎丽丝始终以谦恭的态度微笑以对,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从未以“大腕”自居,从未摆出“大明星”盛气凌人的架子,赢得了民众的交口称赞。她被誉为南非的“黄金姑娘”,遂在全国掀起一股“莎丽丝热”,一时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青春偶像”。
红地毯迎接佳人凯旋
3月7日晚7时,一辆崭新的黑色奔驰600徐徐驶入南非有线电视台。当莎丽丝下车踩上红地毯时,激动的人群挥舞着小旗,五彩纸屑朝她撒来,耳际是齐鸣的鞭炮声,著名歌星为她高唱《欢迎来到非洲》……面对此情此景,她一边接过鲜花,一边激动地说:“我不敢相信这一切。”
这是电视台在欢迎莎丽丝前来参加现场直播节目。面对全国观众,主持人问她手上戴的戒指是否有特殊意义,因为不久前曾传闻她已怀孕,她笑答:“是,是的,你这个鬼鬼祟祟的淘气鬼,我们(指她和演员男友汤森)还没有订婚。我们在一起三年了,我没有怀孕。我是一个幸运的女孩,这只是一枚表达爱情的戒指。”
美女朝您走来,您认识她吗?
电视台特意找来了莎丽丝母校的小学老师和舞蹈学校的几名老同学。在那样一个特殊场合重逢,大家格外亲切。老师回忆说,莎丽丝小时就聪明刻苦,富有理想,认为自己能成名,而今如愿以偿,可喜可贺。老同学谈起往事,欢声笑语中难免夹杂着喜庆的泪花,大家都为莎丽丝而感到自豪。
一个人的辉煌,是一片土地的荣光。从16岁在黄金城伯诺尼镇骑自行车上舞蹈学校的一名靓丽女孩,到28岁作为大明星衣锦还乡,莎丽丝为南非带来了骄傲,南非人因她而感到自豪。
总统馈赠黄金矿石
3月8日晚,应姆贝基总统之邀,莎丽丝与母亲踩着红地毯来到总统府。姆贝基送给莎丽丝一件特殊礼品——一块含有一盎司黄金的矿石。这块珍贵的矿石是南非两位矿业老板送给总统,再以总统的名义赠给莎丽丝。放置矿石的木盒子上写着:“赠给莎丽丝·赛隆,我们南非的影星,姆贝基总统赠送。”
姆贝基祝贺莎丽丝荣获奥斯卡大奖,感谢她为南非赢得了荣誉:“好,太棒了,我们非常高兴,全国人民都感到自豪。”莎丽丝同时感谢总统在自己刚获奥斯卡女主角后,通过她母亲向她发来的贺电。
总统在贺电中说:“南非再度获奖了,从诺贝尔和平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到现在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赛隆用事实证明,我们作为一个国家,能够产生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在电影《恶魔》中,我们看到莎丽丝“凭借着其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情感,战胜其个人早年的家庭悲剧环境,使自己的表演更加出色”。“在自己的个人生活中,赛隆小姐是南非从过去的巨大痛苦到今日取得伟大成就的准确象征”。姆贝基如此说。
南非文化艺术部特意向莎丽丝发出贺电,并在报纸上用整版的篇幅刊登出来,对她荣获大奖、为国家赢得荣誉表示热烈祝贺。
曼德拉高度称赞
3月11日中午,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邀请莎丽丝·赛隆共进午餐,祝贺她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面对记者,曼德拉无不幽默地说:“在这样一位世界名人面前,我竟不知说什么话了。”他感谢莎丽丝为南非作出了“贡献”,“使那些原不了解南非的人知道了我们,同时改变了世人总是把南非与种族隔离联系在一起的旧印象”。
曼德拉见了美女也高兴。
面对曼德拉的称赞,莎丽丝激动得热泪盈眶,她对曼德拉说:“我热爱你。”说完,她就与曼德拉拥抱。她表示:“曼德拉是人之楷模,使世人得到鼓舞。他不但属于南非,而且属于世界。”她此前曾指出,自己期待着与曼德拉见面,“他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困苦,但身上没有一盎司重的仇恨,有的是希望、爱心和同情”。
这是莎丽丝第二次与曼德拉会面。五年前回国时,她曾应曼德拉的邀请与之见面,当时,曼德拉就表示,以后将邀请她共进午餐。
回报祖国和人民
《欢迎回家,莎丽丝》,这是她抵达南非的当日,《星期六星报》头版头条的通栏大标题。南非全国上下,从政府到民间,从新闻媒体到普通民众,由衷地祝贺她获奖,真诚地欢迎她凯旋。
莎丽丝这次回到祖国受到一系列的隆重礼遇,这使她未免感到受宠若惊。回国期间,她出席了慈善晚宴,拍卖自己的服装捐献给慈善事业;她访问了艾滋孤儿院,表示将为遏制艾滋病蔓延尽心竭力,并将为此成立一个基金会;她还希望与南非同行合作,促进祖国电影业的发展。在问及是否愿意成为“国家的形象大使”时,莎丽丝说,如果有幸成为南非的形象大使,她一定尽其所能,在国际社会宣传自己的祖国,帮助国家战胜面临的困难,为南非树立更好的国际形象。
南非民众清楚地发现,莎丽丝这次回国与上次的明显区别是,她要进一步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上次,她站在“反对用暴力虐待妇女和儿童运动”的前列,自己的形象也出现在电视公益广告“真正的男子汉不会去强奸妇女”中,并因此引起一些非议。在一片非议声中,她坚定地认为:“任何形式的暴力都是不能接受的,我们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来阻止暴力。”
这次,她表示要“建立一个基金会,进行艾滋病检测和DNA检验”。“我们的民众在死亡,我们的孩子被沦为孤儿,我要为遏制艾滋病蔓延尽心尽力。”她表示,每个人都能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并不需要等到获得诸如奥斯卡奖一类的奖项后,才可以为国家作贡献。她强调教育能够促使变化,“只要有教育,就会有变化”。
莎丽丝对祖国和人民真诚的赤子之心,使人回想起她的一句话:“我仅仅失去了南非口音,但没有失去祖国文化。”这是她回答有关为何操美国口音时讲的,“美国口音只是为了谋生和工作的方便”。
赢得人民的厚爱
在获奖晚会上,莎丽丝激动地表示,她感谢正在收看电视转播的南非民众,她将于下周回祖国南非。得知这一消息后,南非航空公司主动与她联系,为她和随从人员提供了免费的头等舱机票,还赠送她一张“白金贵宾卡”,这是世界领袖人物、国家内阁成员和极少数名人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
莎丽丝为国增光添彩,她生长的小镇更是倍感自豪。人们争相谈论她,从母校师生到街坊邻居,从商店顾客到饭店老板。她曾去过的几家饭店不约而同地推出了“莎丽丝喜爱的饭菜”,诸如奶酪饼、牛肉派、双层奶酪汉堡等。受到鼓舞最大的还是艺术院校的师生,他们原以为世界级的大奖“可望而不可即”,莎丽丝用事实告诉他们,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把获大奖的愿望成为“现实”。
除姆贝基总统赠送莎丽丝黄金矿石外,黄金城的一位宝石商将新近在莫桑比克发现的一颗极为稀有的“天河石”命名为“莎丽丝之人”,并表示在切割磨光后送给她。宝石商斯蒂文·法恩说,该块海蓝色的绿松石上,带有非常漂亮的蓝色和灰色纹理,十分罕见。无独有偶,钻石商布朗兄弟赠送给莎丽丝一对镶有1.6克拉钻石的白金耳坠。
所到之处,莎丽丝没有一点“明星”和“大腕”的架子,更不以“名人”来标榜自己。南非人民以拥有这样的“美丽天使”而自豪,不少人形容她是“不朽的木兰花”,新闻媒体更是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南非的“黄金姑娘”。
此间报纸就此发表评论认为,莎丽丝带给祖国的不仅仅是荣誉和自豪,她以其超人的勇气和非凡的韧性取得了事业的成功,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了一个楷模。“‘勇气’和‘韧性’是她带给祖国青少年的精神财富,如果年轻人能从中得到启示,将会受用无穷。”
丑陋为美丽增色
角度一变,树比山高。
成功的光环上总是闪烁着汗水和泪花。莎丽丝曾演出过《山谷两日》、《总有骄阳》、《巴格·文斯传奇》、《潜水风暴》和《甜蜜11月》等影片。对莎丽丝而言,《恶魔》是其力作,使她的事业达到辉煌,为她先后赢得15个奖项,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作为女主角和制片人之一的她,全身心地忘我投入这部影片,在一定意义上,是其个人不幸的家庭遭遇的写照。
1975年8月7日,莎丽丝出生在黄金城约翰内斯堡以北的伯诺尼镇。她6岁开始学习芭蕾舞,并想在美国成为一名舞蹈家。1991年6月21日,15岁的她目睹了一场家族悲剧的发生:酗酒的父亲从酒吧回来,她本能地预感到家中将要发生不幸的事情,父亲从身上掏出手枪,母亲在自卫中枪杀了父亲。莎丽丝后来讲,那晚在她心中留下的伤痕,就像一个文身。“这就是我的过去,但它没有毁灭我的前程。”
此后不久,16岁的莎丽丝在“今日新模特”大赛中夺冠,人生开始大转变。她飞往意大利米兰,活跃在欧洲的几个时装之都,她这个“南非小镇飞出的金凤凰”一时成为耀眼的模特新星。从小就梦想成为芭蕾舞演员的志向又驱使她奔赴纽约,走进一所芭蕾舞学校。18岁时,她因膝盖受伤而被迫中止舞蹈生涯,在母亲葛妲的说服下,她购买了一张飞往洛杉矶的单程机票,开始只身闯荡好莱坞。她后来笑言:“我当时连好莱坞在洛杉矶都不知道。”而今,她却跻身于世界十大明星之列。
在《恶魔》中,虽然拥有1.77米的身高,36B-24-36的优美线条和金发碧眼的漂亮脸蛋,但是莎丽丝不是以“花瓶”形象取胜,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以挑战外貌、戏路和演技夺魁。为了逼真地塑造一个恶毒堕落的变态女杀手,她不但增肥近15公斤,而且剃掉眉毛,装上黄板牙,满脸点上雀斑。她还研究犯罪心理学,深入角色心灵深处,进而在眼神、口吻、步伐、动作诸方面,全方位地刻画人物,以使表演形神兼备,入木三分。
第五节 南非社会的“窗户”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什么是社会的窗户呢?窃以为,是时装。这一对“窗户”的认识,是在采访南非时装节时产生的。
2004年7月29日~8月1日,南非第八届时装节在黄金城约翰内斯堡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评论界一致认为,本届时装节标志着南非时装已从非洲本土和欧美时装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形成自己的特色。时装的南非特色可概括为大小两个“四化”。从宏观角度观察,时装的“四化”是:观众时装化,表演综合化,时装政治化,设计个性化。从微观角度观赏,时装的“四化”表现为:男装女性化,女装性感化,时装生活化,休闲开放化。
本届时装节是在新南非诞生十周年之际举办的。十年来,新政府致力于发展国民经济,提高黑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时至今日,这一政策已初见成效。从时装观众的人员构成及其着装打扮就能明显地感受到这一变化。前几年,前来观看时装节的黑人观众寥若晨星,且是应邀而来。这一年,黑人观众大幅增加,多是购票入场。此外,他们个个服饰考究,不落俗套,令人刮目相看。
种族隔离制度给南非社会打下了深刻烙印,黑白鸿沟过去犹如万丈深渊难以逾越。新政府实施种族和解政策,在提倡种族平等的同时,努力促进种族融合。在时装节期间,黑白青年携手观赏表演这种过去罕见的事情在这次服装节期间已成为寻常。一对打扮入时的黑白少女手牵手、肩并肩入场,并排相邻入座,言谈举止亲如姐妹,让人误以为她俩是参展的时装模特。
这几位礼仪小姐像模特吗?
作为南非时装节的总导演、老华侨后代郑先生表示,南非时装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显然,此言不是指从时装节上能够嗅出的“和解”、“平等”与“黑人经济地位提高”的政治气味,而是说政治充满南非社会的各个角落,时装当然难有例外。本届时装节共有35个服装设计师参赛,观众注意到,有的时装上印有黑人觉醒运动领袖比科的大头像。在最后一场表演里,设计师独具匠心,将“自由”、“民主”、“和解”、“重建”和“信心”等文字绘制在十个彩带上,再通过十名模特斜挎彩带的特殊表演,形成一种政治广告,赞扬新政府十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郑先生笑言:“南非是一个多元社会,反映在多姿多彩的时装上,政治又是必不可少的一元。”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是一座孤岛,南非时装受到欧美和非洲大陆的影响也在情理之中。难能可贵的是,在经过一番迷茫、徘徊后,南非时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一特色既有别于欧美式的过分夸张,也不同于非洲大陆的固守传统,更异于旧南非的囿于一隅,其主要特色是立足本国,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大胆创新,形成两个“四化”,进而展示南非社会的多元特征,反映南非社会的发展脚步。南非的时装,事实上是这个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是观察这个社会的一扇窗户。
假如您想认识一个社会,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也许就是打开时装这扇窗户——不仅仅是观赏时装节,还要走进大都市的繁华闹区,观赏在街头流动的服饰,特别是俊男靓女们的入时着装打扮,它是一个社会时尚的“风向标”。在这里,时装成为一种“语言”,不单纯是美的符号,它能引起人们对一个社会的深层思考。
服装表演反映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