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西江流域生态文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一 生态文化研究的时代背景

在生态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今人类社会,人类文明和人类文化的转型日益迫切。人们普遍意识到,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因此,在此大背景之下,生态文化已成为文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国内外宏观层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已汗牛充栋、不胜枚举。而当下最迫切需要的则是具体层面的生态文化研究,从各种鲜活的生态文化中萃取无尽的生态智慧宝藏,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夯实生态文化研究,更重要的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源。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复杂的自然地貌以及多样的气候所构成的自然生态环境,56个民族所构成的多元一体的社会生态格局,在这样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格局当中,形成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生态文化。从地域范围和民族构成来看,约占中国人口总数一成的少数民族,却占据了约六成的疆域面积。因此,具有鲜明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的民族地区,因其错杂而居的民族多样性以及无限丰富的自然生态多样性而成为极具多元生态文化的标本。就此而言,对于民族地区的生态文化研究应该成为一个值得持续深入探索的重大课题。目前,民族性与区域性的生态文化研究已取得一系列成果,如《中国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研究》《民族文化遗存形态的产业社会化与生态文化创建》《蒙古民族的生态文化》《藏族生态文化》《伊斯兰生态文化与西北回族社会可持续发展》《诗意的生存:侗族生态文化审美论纲》《区域生态文化创新论》《鄂伦春原生态文化研究》等。这些著述涉及生态文化的一般理论以及一些民族地区的生态文化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不少民族和区域的生态文化研究还较为薄弱或鲜有触及。

广西作为一个具有12个民族聚居的多民族地区,由各民族共同创建的源远流长的百越文化,发祥传承于丰饶广袤的西江流域。对于西江流域文化这一文化富矿,不乏各种各样的研究,但从生态文化视角进行的系统研究目前尚付之阙如。就目前总的研究状况而言,只有单一民族或单一地域的个案研究,处于一种游兵散勇的分散状态,缺少从广西西江流域的区域整体性和民族共同体的整体性高度来审视这一民族地区的生态文化;缺少对异质多样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生态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的关注;缺少对深层的民族共同意识和文化意义等问题的深度研究;缺少在时代大背景下以辩证的方式透视不同民族的生存和信仰在文化中的症候,以此来界定广西西江流域生态文化在中国乃至全球生态文化版图中的地位。因此,对于广西西江流域生态文化研究的种种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广西西江流域文化在中华文化大家庭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影响了广西民族地区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本课题对广西西江流域生态文化的整体研究,就是力图弥补上述种种缺憾的。

本周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