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内涵的理解上,从价值、横向和纵向等多维视角来考虑。认为,从价值维度看,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体现的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从纵向维度看,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是机会、过程、结果的复合均等的集成;从横向维度看,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包括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多项内容。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提出: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步伐而发展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制度现代化是关键,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使之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是首要任务;制度是前提和基础,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以制度现代化为先决条件。本书对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内涵的分析与界定是对现有成果的进一步拓展、深化和升华,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
在对公共就业服务区域均等化水平测度过程中,本书根据“投入—产出—受益”维度构建包含16个三级指标的公共就业服务区域均等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和TOPSIS方法的理论机理,建立熵值—TOPSIS模型对省际和地区间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实证测度,并分析区域间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差异的影响因素。在对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测度方面,本书以城镇化进程作为评价城乡间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差异水平的标准,选择经济发展状况、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和公共就业服务偏好等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通过构建省级面板数据模型来测度城乡公共就业均等化水平差异,并探究城乡公共就业服务非均等化程度及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丰富了现有的研究成果,亦弥补了当前学界对公共就业均等化问题实证研究的不足。
在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上,本书将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加以总结归纳;既有制度体制等上层建筑层面的导向性措施,又有资金技术等经济社会领域的操作性措施,更有评价、监督等人文社科领域的保障性措施;由表及里、点面结合地提出建设性意见,打破以往的政策框架,建立全新的路径建议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本书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期望能为政府主导的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推进过程提供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普遍应用性、较高的实用性、整体协作性的实践模式与相应的政策建议。在尝试给出解决就业服务体系“碎片化”问题建议的基础上探求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未来生长点,推动实践层面的中国特色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促进中国特色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机制的细化、深化,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公共就业服务是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的一种有效手段。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研究,有助于解决中国就业问题,也有助于用有效的管理工具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期望通过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体系的构建与新的户籍政策实施的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二元结构樊篱的真正破除,加快中国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