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巨变和治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第一章 人口结构转型对社会治理的挑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育龄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转变,中国人口生育率长期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少儿抚养比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持续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人口抚养比较低、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期”。根据有关专家学者的测算,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起飞阶段,“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贡献比例超过了1/4(蔡昉、王德文,2005)。可见,社会结构,尤其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在“人口红利”这个光环的背后,也隐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带来的另外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

计划生育政策在较短时期内,通过降低出生人口数量,间接提高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产生巨大的人口红利,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也在较长的人口变动周期中,减少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间接推动老龄人口比例的增加,增加老龄人口供养比例,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从而给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埋下了可以预见的潜在风险。虽然中国现在仍然处于人口红利的黄金发展期,但是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下降和老龄人口比例的上升,人口红利窗口即将关闭,中国将面临“未富先老”危局(郭志刚,2012)。

在长期低生育水平的条件下,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着不可逆转的改变,老龄人口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2011),目前已经进入深度人口老龄化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加深的状况,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在进入深度老龄化之后,中国既有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依赖廉价劳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那么,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负面影响?联合国在2006年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事实与数据》研究报告中,呼吁“各行业、各阶层改变态度、政策和做法,以便发挥老龄化的巨大潜力……凭借良好的社会政策,包括养老金和卫生服务,可以将老龄化转化为第二次人口红利,而不是负担”。那么,中国应对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发展之路究竟在何方?中国能否像联合国提出的那样凭借良好的社会政策将老龄化转化为第二次人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