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不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2018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高举伟大旗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其主要内涵包括: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二是坚持“二为”方向,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三是坚持“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活力。四是中华文化立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立场。五是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原则。六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七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弘扬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八是培育“四有”公民,即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之路。十是“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胸怀。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充满信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争做“四有”公民,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密切相关。道路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道路,理论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指导,制度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保障,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基础,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力量。

放眼全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源自于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切合中国国情,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本原理,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科学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要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历史文化等要求。这些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体现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制度决定体制等基本原理,是科学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是一种科学的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坚信真理。

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源自于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群众的富裕之路、幸福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人民性,不仅科学地总结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而且强调共同富裕,以人民为本,始终代表着和实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的创造,体现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和要求,体现着人民共同富裕的愿望和要求,是人民物质利益和政治利益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了人民,人民创造,人民享有的大众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源自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推动国家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自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有利于政局稳定,有利于增进人民团结、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其体制,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彰显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符合人类文化发展趋势,能够引领社会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满足人民需要的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自信产生自觉,自信产生勇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自觉和无比的勇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二、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党的基本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时期从实际出发制定的总政策,党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针策略。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行动引领。党的十九大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理论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要全面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其基本内容、精神实质,把握其立场观点方法。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党的基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自觉地站在党的基本理论的立场上,运用党的理论观点和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并总结经验丰富和发展党的基本理论。要突出重点,着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确处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第二,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这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指南。要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