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精神病康复者
我只想做一个精神病康复者,给其他的精神病人看。
国辰:
今日读稿,读到你组稿的那篇,一位文学系教授,同时也是诗人与作家先生的对话稿。我想,这对我来说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天。而这一天,与2010年的那个2月,在尼泊尔南摩布,度母殿里的某一天,是遥相呼应的,我隐隐觉得它们共同决定了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方向。
这是一篇我第一次读到的,专业诗人谈诗歌的文章,而且是真正的诗人,不是自诩的,或者像我这样业余的草根诗人。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很确凿的否定——我知道,我永远也读不完文章中罗列的那一长串作家的书,我永远也不会如此地把诗歌当作一生抱负,我永远也不会进入诗人所欣赏的诗人名单,我永远也不会成为我自己所赞叹的那种真正的知识分子。但与此同时,又有一个答案渐渐明晰了起来,它肯定了我内在的愿景与真正的价值。
它对我说:“你对于寻找生命更多的可能性的努力,并不是为了比他人出色,并不是为了成为社会的楷模与精英。恰恰相反,你希望你是一个最低标准,你希望凡你所能够活出来的,他人皆可实行。”
我注定与最大多数的众人为伍,因为我们“配置相近”——没有过人的天赋,没有惊人的毅力,也没有骇人的野心。我就用我的“普通标配”去走一条不太一样的路,这条路不至于卓越超群,不需要离经叛道,但是只要我趟过来了,没摔死,大家能走的路就多少宽了一点。例如,我希望那些本来不相信的人日后能够相信,考不上中文系也能写写感动自己的诗;相信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不会饿死;相信爱这个世界的同时可以不执着它。这些对于高级配置的人来说,简直不值一提,只是我愿意为“标配”的人们而存在。
我希望缔造一个这样的社会——最低配置的人们也有选择的自由和选择的勇气。当然,其实我并没有这个能力,起码目前没有,而多生多世以后的未来,这样的社会即使真的出现,也成事不必在我,只要成就好(你看,我就是这么随缘)。现在,我只想缔造一个小小的平台,让已经拥有自由和勇气的普通人走到一起,成为更多人的光明与希望,就从我们这一本杂志开始。我知道这本杂志永远不会成为精英知识分子竞相传阅的一本书,就像我永远成为不了精英知识分子一样。我会始终崇敬真正的大师、精英、脊梁,我也始终更愿意与大多数普通人站在一起,我只想做一个精神病康复者,给其他的精神病人看。
四年前在南摩布达的度母殿,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思考要不要出家,之后,我做出了这个决定。
多多
2013年7月2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