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开口,就能说服所有人:诸葛亮说话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辩术——柔舌能退百万兵(1)

【这样对付心存挑衅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毫无防备地遇到一些人,他们生性喜欢挑衅,而你又不想与他发生争执,这时候,你该怎样说话才能既不激怒对方,又坚持自己的立场呢?这就需要好好斟酌了。

我们不妨看看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前往东吴舌战群儒中面对东吴一名士的责难时为自己所作的辩解。

那位名士说:“你所说的话,都是强词夺理,无中生有,都不是正经的理论,就不要再多说了。现在请问你学的是什么样的理论?”

诸葛亮说:“只知道按照书上所说的摘抄文章,拼凑句子,那只不过是一些不知变通的酸儒的学习方法,像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去治理百姓,安邦治国呢?自古以来的名人贤士,比如像前朝的伊尹在莘地耕田,姜子牙在渭水钓鱼,还有张良、陈平、邓禹、耿翕这样的名士,都有安邦治国的才能,也没有人去追究他们究竟学的是什么样的理论。(像这样的名士)怎么会效仿那些不知变通的书生,徘徊于笔墨纸砚之间,只知道舞文弄墨而已?”

诸葛亮在面对这个所谓的名士的挑衅时,显然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冷静地巧妙应对。他在面对那位名士的责问时,针对他所依据的所谓“正经理论”,进行了有力的反驳,采用了把其所依靠的“墙壁”推倒,从而使对方无法在言论上立足的策略,使对方自知理屈,无法辩驳。

跟诸葛亮学说话

跟他人争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确实对自己的前程、事业乃至生活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所以卡耐基把“避免与他人争论”作为赢得别人好感的谈话原则。但是,生活中总是不可避免地遇到那么一小撮喜欢拿别人寻开心的人。在面对这种人时,不妨暂时切换你的交际理念,对他们的言语冒犯,不能一味地生闷气,要知道,他们往往是借你的“气”而助长自己的气焰,从而激怒你,让你乱了分寸,然后战胜你,应该像诸葛亮舌战群儒一样“谈笑间灰飞烟灭”,在不动声色间让对方偃旗息鼓。

查尔斯·兰姆是英国著名文学家,有一次他在做公众演讲时,台下有一些人故意捣乱——他们发出嘘嘘的怪声。这样一来,会场出现了纷乱。

兰姆高声对听众说道:“大家都知道,只有三种东西发出嘘嘘声:蛇、鹫鸟、傻子。刚才的声音来自何方?可不可以让大家见识一下?”

这么一来,会场顿时恢复安静。

兰姆通过给嘘嘘发声的来源限定范围,然后站在听众的立场要求那些扰乱会场秩序的人自觉收敛,明显打击了对方的嚣张气焰,令他们再也不敢抛头露面、故意捣乱。

除了这种明显的言语冒犯方式,有时你还会遇到一些很棘手的问题。比如,有时提问者的动机是想利用一个棘手问题让你出洋相,甚至引诱你进入一个圈套。这个时候,你必须小心应对,方能不陷入对方的圈套。

一般来说,心存挑衅的人都是有备而来,或是对自己的条件估计得比较充分,有信心战胜你。他的谈锋一般是指向一个地方,对你的要害部位实行“重点攻击”,你一旦应对不佳,就会从一开始就陷入被动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你该如何应对呢?对付的办法有多种,根据情况的不同你可以加以选择。

(1)后发制人

这是使自己能站稳脚跟的最有效办法。每个人也许都有这种经验:先把拳头缩回来,积蓄到一定程度,看准了对方的弱点,再猛烈地打过去,要打得准,还要打得狠。

后发制人一般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施行,最为有效:

第一种情况:当对方到了已经不能自圆其说的时候。

咄咄逼人者往往在刚开始时锋芒毕露。也许你根本找不到他的破绽,但是,你应该抱着这么一种观念,他总有不攻自破的时候,总是有软弱的地方,只是你还没发现而已。你需要做的往往是等待时机,一旦其锋芒收敛,想做喘息、补充的时候,你的机会就来了。

第二种情况:当对方已是山穷水尽的时候。

当对方已经把要进攻的全部进攻完毕,把要打击你的部位打击完毕,而后发现,他连你的“伤口”部位都还没有找到,其锋芒所指,无非是微不足道的小错误,或者其打击的部位亦不全面,从本质上动摇不了你的根本,这就是所谓的“山穷水尽”。他技穷之时,也是你反守为攻的开始。

(2)针锋相对

针锋相对即是以和对方同样的火力,向对方进攻。对方提供什么问题,你就给予十分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丝毫不退让,一点也不拖沓,也不拖泥带水,使对方无机可乘。

(3)假装退却,巧设陷阱

假如对方的问话是你所必须回答的,而又要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你可以假装在某一方面退却,待对方乘机逼过来,你就可以把他带远了,待他完全进入圈套,然后再回过头来对他反击。

(4)抓住一点,丝毫不让

对方话锋强烈,火药味儿浓,你又无法反击,他提出的重大问题,你无法一一回答,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办?迅速找到他谈话内容中的一个小漏洞,即使再微不足道也无所谓,可以把这一点无限扩大,使其不能再充分展开其他方面的进攻。你可以在这一点上来回与他周旋,并迅速地想出应付其他问题的办法。

(5)顾左右而言他

顾左右而言他是当你理亏时,被对方逼到了死角,而又实在不想丢面子,就可以乱缠一番,把没有理的说成有理的,把本来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说成是很有联系的事物,把不可能解决的、不好解决的问题与你的问题扯在一起,以应付对方的连续进攻。

顾左右而言他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正当的,但却也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特别是当对方欺人太甚、丝毫不留情面的时候。另外,用这种办法,可以先拖住对方,以便有时间考虑真正应付的办法。

(6)把球踢给对方

这是谈话中要运用的一个很普遍、很实用的技巧。当对方的问题很难回答、问的角度很刁,你回答肯定、否定都可能出差错时,那就不要回答,把问题再还给对方,从哪个地方踢来的球,再踢回到那儿,将对方一军。比如,有一个国王故意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聪明,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你能数清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我就承认你很聪明。”阿凡提说:“如果你能告诉我我骑的毛驴有多少根毛,我就告诉你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7)打擦边球

打擦边球的技巧就是给予对方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好像打乒乓球时的擦边球,似乎球出台了,但一个回旋,球又擦边上了台。面对咄咄逼人的追问,你就还一个擦边球式的回答,看起来与对方的问题不相干,几乎没有回答他的追问,但又确实与此有关,使对方不能对你进行无理的指责。

总之,对付心存挑衅的人时,不要心存畏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有的放矢,直言透彻】

当面对领导责难的时候,急于辩解往往适得其反。人在气急败坏时很难理性思考,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换位思考,平心静气地从为领导着想的角度解释自己的做法,让领导安心,等领导平静下来,再去沟通。

在刘备被曹操追杀得几乎无路可逃的时候,诸葛亮却先带兵到了江夏,当刘备一遇上诸葛亮,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怨气。为了消除刘备的怨气,诸葛亮向刘备解释了自己先行一步的真实原因。

诸葛亮说:“我自从到了江夏,先让关羽从汉津登陆,想必现在他已经攻下了汉津,所以就特地请刘公子(刘琦)前来接应你。我去夏口,带领所有的兵马前来帮助你。夏口地势险要,并且存有不少的物资和粮食,可以长久地坚守下去,所以就请主公你先到夏口驻扎部队以及休养。刘公子自己先回江夏,整顿好战船,准备好作战的兵马器械,驻守江夏,与你互相响应。这样的部署可以抵挡曹操的进攻。如果一起驻扎江夏,反而因为缺乏互相响应而显得势力孤单。”刘备听后非常高兴。

诸葛亮在面对自己想要扶持的刘备时,并没有长篇大论地讲述自己的长远战略眼光,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刘备被曹操追杀得惊魂未定,最重要的是先让其稳下心来,沉住气,然后才能渡过眼前的劫难。于是,诸葛亮简练、明了地阐述了自己的做法及目的。由于诸葛亮的口才和因人而异的说服方法,刘备听了以后,很快就由惊弓之鸟再度变成了高高在上的“主公”,不但安心了,而且“非常高兴”。

跟诸葛亮学说话

万事万物之间都有一环扣一环的复杂的联系。在论辩之中,深入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必然内在联系,将前后论辩过程密切地串联在一起,使自己的论辩言辞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与雄辩的说服力。擅长运用这种连锁紧扣方法,能极大地表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

有一次,一个英国记者对周恩来总理说:“一个国家向外扩张是由于人口过多。”

周总理马上反驳道:“我不赞同这种看法,英国的人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4500万,不算太多。但是,英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日不落’的殖民帝国。美国的面积略小于中国,而美国的人口还不及中国的1/3,但是美国的军事基地遍布全球,美国的海外驻军150万。中国人口虽多,但是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国的领土上,更没有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并不决定于它的人口多少,而决定于它的社会制度。”

面对周总理的驳论,那位英国记者只好放弃自己的观点。

连锁紧扣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连锁分离式,即以一系列的环环相扣的条件命题为前提,通过肯定第一个条件命题的条件而得出肯定后一个条件命题后件的结论的论辩形式;二是连锁拒取式,即以一系列的环环相扣的条件命题为前提,通过否定后一个条件命题后件而得出否定第一个条件命题前件的论辩方式。

汉朝时,黄霸为颍川郡的郡守,他刚到任就有两个妇女为争夺一个小男孩吵着到官府告状来了。黄霸派人抱了那个孩子放在坪院中间,对两个妇女说:“你们抢吧,谁抢着这个孩子,他就归谁。”

那两个妇女都没命地扑向孩子,一个抱着孩子的腰,一个抱着孩子的腿,果真抢了起来。孩子哪受得了这番折腾呢?于是就哇哇大哭起来。孩子一哭,一个妇女就松了手,也跟着哭了起来。

黄霸指着夺到孩子的妇女说:“这孩子不是你的,你怎么赖人家的孩子?”她却分辩说:“你明明说谁抢到了孩子,孩子就是谁的,我抢到了孩子,怎么又说不是我的呢?”

黄霸厉声喝道:“如果这孩子真是你的,你是孩子的母亲,你就会心疼孩子;如果你心疼孩子,你就会怕孩子受伤;如果你怕孩子受伤,你就不会咬牙切齿地抢孩子而不撒手。现在你死命地拖抢孩子,可见这孩子不是你的!”

黄霸在与这一妇女的论辩中,使用了连锁拒取式,通过否定最后一个条件命题的后件“你死命地抢抱孩子”,得出否定第一个条件命题的前件的结论——“这孩子不是你的。”黄霸的论辩有着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直话直说,开门见山】

当你面临非常困难的一种处境时,你的这句话怎么说,可能是致命的,也可能是保命的,就看你的口才了。这个时候,怎么说才能不陷自己于困境,同时又圆满地回答了对方的问题呢?这是你在社交中遇到的一个实质性的难题,也可能是你人生中的一次严峻考验。

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曾受命说服诸葛亮投奔东吴效力,在劝说时,诸葛瑾提到了兄弟之情,希望能打动诸葛亮。看看诸葛亮这时是怎么回答他哥哥的。

诸葛亮说:“我既然辅佐了刘备,就要以公事为重,然后才能顾及自己的私事。公事如果没有处理完毕,就不能谈到自己的私事,希望兄长能够原谅!”

在这里,诸葛亮就没有绕更多的弯,因为他面对的是自己的同胞兄长,没有绕弯的必要;同时,这样直话直说,也很明白地告诉了兄长自己的立场,让兄长彻底死了劝说自己转投东吴的那份心。

跟诸葛亮学说话

有些时候,在原则性问题面前,在大是大非面前,应当直话直说,容不得半点拐弯抹角,来不得半点折扣。

汉高祖刘邦知道韩信已被吕后杀掉,又高兴又怜惜,问吕后:“韩信临死时说过什么话?”吕后说:“他悔恨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高祖说:“这个蒯通是齐地的辩士。”于是,他就下令齐王逮捕蒯通。

蒯通被押到,高祖问他:“是你教淮阴侯(韩信)谋反的吗?”蒯通回答说:“是的,我一再地指教过他。那小子不用我的策略,所以使自己在这里遭到灭三族的大祸。假若那小子采纳了我的计策,陛下怎么能够抓住他而且灭他的族呢?!”高祖恼怒地说:“烹了他!”蒯通说:“唉,烹我冤枉啊!”高祖说:“你教韩信反叛我,有什么冤枉的?”蒯通回答说:“秦朝的法纪失效,山东大乱,异姓诸侯起义,英雄豪杰鸟鹊般地汇集起来。盗跖的狗吠咬尧,尧并非不仁,狗照例要咬不是它主子的人。那时节,我唯独眼中有韩信,没有陛下呀。再说那时天下拥有精兵锐将想干陛下所干的事的人很多,他们没有如愿,只是因为力量不够罢了。这些人可以全部烹掉么?”高祖说:“放了他。”于是免了蒯通的罪。